2011届北京市通州区初三上学期末化学卷.doc
《2011届北京市通州区初三上学期末化学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北京市通州区初三上学期末化学卷.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北京市通州区初三上学期末化学卷 选择题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 B苹果醋 C蒸馏水 D葡萄糖注射液 答案: C 表示两个氢原子的化学符号是 A H B H2 C 2H2 D 2H 答案: D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 B ClO2 C NaOH D H2SO4 答案: B 净水剂高铁酸钠( 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 +6 D +7 答案: C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C用盐酸除水垢 D用汽油清洗油污 答案: B 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 2个氧分子: 2O B氧化钠:
2、NaO C 3个钠离子: 3Na+ D 2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 答案: C 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答案: B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若电脑着火,立即用水浇 B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的门窗 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D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答案: C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答案: C 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 A 下图中关于化学式( CO2)的各种意义其中描述错误的一组是答案: B 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二氧
3、化碳和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依次插入各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继续燃烧、火焰熄灭、燃烧更旺。则三瓶气体依次是 A氧气、空气、二氧化碳 B空气、二氧化碳、氧气 C二氧化碳、空气、氧气 D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答案: B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电子总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C 将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加入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植物油 C白糖 D沙土 答案: C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铁丝 B木炭 C蜡烛 D红磷 答案: D 下列图中所给信息与叙述不一致的是( ) A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 (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 )煮沸后变成水蒸气的微观示
4、意图 B向一定量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x轴表示二氧化碳的质量, y轴表示沉淀的质量 C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一份( a)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另一份( b)中不加二氧化锰,再分别使其完全反应,纵坐标为放出氧气的质量 m,横坐标为反应时间 t D一定温度,向 100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纵坐标为溶解度 S,横坐标为溶质质量 m 答案: B 在 “宏观 微观 符号 ”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答
5、案: D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 D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硫酸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 A 300g B 200g C 150g D 100g 答案: B 下列有关 “物质 性质 用途 ”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序号 物质 性质 用途 A 干冰 升华时吸收热量 制冷剂 B 活性炭 吸附性 防毒面具 C 氧气 助燃性 医疗急救 D 木炭 可燃性 做燃料 答案: C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 B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 B霓虹灯表演
6、C音乐喷泉 D气球升空 答案: A 2010年 2月 19日德国重粒子研究中心宣布原子序数为 112号的元素符号为Cn,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277。下列有关 112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77 B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65 C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112 D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12 答案: D 喝牛奶可以补钙 , 这里的 “钙 ”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答案: C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 不能确定的是 A元素种类 B原子的质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元素的化学性质 答案: C 实验题 请根据下图 A、 B所示的化学实验(装置 B铁架台已略去),回答以
7、下问题。 A B ( 1)装置 A 中,对比现象 说明物质燃烧需要 ;对比现象 说明两种可燃物的 不同;实验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 。 ( 2)装置 B是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 “人 ”字管左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右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3)装置 B的干燥管中被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化为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花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写出主要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 。 答案: (1) 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加热和隔绝氧气 (2) CaCO3+2HCl=CaCl2+H2O+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由紫变红 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四朵用石
8、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喷上水,第三朵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第一朵小花由紫变红 第二朵小花不变色 第三朵小花不变色 第四朵小花由紫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种酸(或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根据初中化学知识,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小明根据所学内容,红磷、白磷、木炭、镁条都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但是哪种物质更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小明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问题】红磷、白磷、木炭、镁条几种物质,哪种更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 红磷、白磷对比情况 红磷 白磷 状态 暗红色固体
9、蜡状固体 有毒 燃烧温度 240C 40C 镁条可以与空气中多种物质反应,如 N2、 CO2等 【探究过程】如下图所示,按照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几种物质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可行性。 ( 1)红磷、白磷探究实验小明认为选用红磷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如图所示,将足量红磷放到燃烧匙中,点燃红磷,进行实验 空气中氧气约占 化学方程式 ( 2)若将实验药品改为木炭,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不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 3)若将实验药品改为镁条,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观察到水倒吸入集气瓶大于 1/5。根据资料信息,小明知道镁条可以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
10、发生反应,进而影响反应结果。镁条与氮气反应可以生成氮化镁( Mg3N2)和碳,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探究结论】几种物质中,红磷是最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答案: (1) 白磷有毒,红磷无毒 实验现象 结论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产生黄色火焰,冒出大量白烟,瓶壁有热感; . 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 1/5。 空气中氧气占 1/5 化学方程式: 4P+5O2 = 2P2O5 ( 2) C和 O2反应生成 CO2,反应前后集气瓶内气体体积不变。 ( 3) 3Mg+N2= Mg3N2 ( 1)选用红磷进行实验的原因是白磷有毒,红磷无毒;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11、冒白烟,反应停止后冷却,打开止水夹,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 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故答案:为:红磷无毒,白磷有毒;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产生黄色火焰,冒出大量白烟,瓶壁有热感; 空气中氧气约占 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 1/5 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 2)若将实验药品改为木炭,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不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C和 O2反应生成 CO2,二氧化碳是气体,使反应前后集气瓶内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就不变,故水不能倒吸 故答案:为: C和
12、 O2反应生成 CO2,反应前后集气瓶内气体体积不变 ( 3)镁条与氮气反应可以生成氮化镁( Mg3N2);故答案:为: 3Mg+N2Mg3N2 探究性实验题要过 “三关 ”,即:审题观,要做到看清题中所讲的化学过程、看清题设条件、看清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观,想化学过程所涉及的化学概念和所用的化学原理、想所给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关系、想有无隐含条件及题目考查的内容;解答观,根据题意和条件,选择最佳的答题方法,实验验证所选取的试剂要易得,操作要简单,现象要明显,结论要可靠 ( 1)某化学小组用火柴、蜡烛、大理石、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 】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13、【猜想 】 假设 1:有可燃物 , 假设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假设 3:与空气接触。 【设计实验】请在下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完成探究实验。 验证 实 验 对 比 实 验 假设 1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 2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 3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 (填序号);用扇予扇然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 (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 1)
14、(合理给分) 验证 实验 对比实验 假设 1 在空气中点燃大理石,大理石不燃烧 假设 2 在空气中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 假设 3 将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蜡烛逐渐熄灭 ( 2) A、 B C 请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回答对应的问题。 实验内容 回答问题 测定空气的成分 该实验可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 。 写出红磷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从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电解水 从该实验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填字母序号)。 A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B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1 C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北京市 通州区 初三 上学 期末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