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山东省宁津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山东省宁津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山东省宁津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山东省宁津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光通过透镜时,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B属于光的折射 C属于光的反射 D属于光的色散 答案: B 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答案: C 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 “冰花 ”,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
2、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答案: C 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熔化和 汽化都吸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答案: B 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 答案: C 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3、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答案: D 图中 a、 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 b图中他拿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答案: B 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 10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 .此时 A a为物距 B b为焦距 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若蜡烛、透镜不动 ,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 C 把高 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 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4、: A 10 cm B 12.5 cm C 4.5 cm D 7.5 cm 答案: D 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 50cm处向 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答案: A 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A投影机 B照相机 C近视镜 D老花镜 答案: C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都不会改变方向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C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是可逆的 D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是不可逆的 答案:
5、D 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 ( )答案: A 小杨学了 “平面镜成像 ”和 “凸透镜成像 ”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B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C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D实像一定可以用光屏承接 答案: C 如图 ,在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如图甲放置,则在屏幕上得到的图形与图乙中那幅图相似:答案: C 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30cm处,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10cm B 20cm C 30cm D 40cm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山东省 宁津县 实验 中学 年级 第二次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