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北京市延庆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0届北京市延庆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北京市延庆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届北京市延庆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B干冰升华 C钢铁生锈 D食品变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C、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食品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
2、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稀硫酸除铁锈 B铜作导线 C铁制炊具 D黄金压成金箔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稀硫酸除铁锈,是利用了稀硫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 的原理,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正确; B、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错误; C、铁制炊具是利用了铁的物理性质 -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错误; D、黄金压成金箔是利用了金的物理性质
3、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加热液体 C加入铁钉 D检验气密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A、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末端应该紧靠烧杯内壁,不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不正确; C、往试管中加入药品的先后顺序为先固体后液体,不正确;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要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双手握住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4、,说明气密性较好,操作正确。故选 D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氢氧化钠 B澄清石灰水 C浓硫酸 D氯化钠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性质分析。 A、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易潮解,且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生成碳酸钠,故需密封保存; B、氢氧化钙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而变质,故需密封保存;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变稀,故需密封保存; D、氯化钠不易变质和吸
5、水,不需要密封保存。故选 D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点评:理解和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正确存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易挥发的酸(浓盐酸和浓硝酸)和易吸水的酸(浓硫酸)都要密闭保存;由于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也要密闭保存。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H2O2 H2O+ O2 B Zn + 2HCl= ZnCl2 + H2 C 4Fe+3O2 =2Fe2O3 D CaCO3=CO2 +CaO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有: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和 的标注是否正确。 A、化
6、学方程式没有配平,错误; B、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应为 Fe3O4,错误; D、此反应缺少反应条件,条件为高温,错误。故选 B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科学家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青少年大脑皮层体液的 pH7者的智商要比pH7者的智商高出 1倍,最理想的人体大脑皮层体液的 pH介于 7.35 7.45之间。小聪同学大脑皮层体液的 pH 7.40。其体液的酸碱性为 A偏酸性 B偏碱性 C呈中性 D难以判断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溶液的 pH等于 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大于 7时,呈碱性;当
7、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小聪同学大脑皮层体液的 pH=7.40,略大于 7,显偏碱性。故选 B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某工厂排出的废水经检验呈酸性并含有较多的 CuSO4,这种废水对人体、牲畜和农作物都有害。从环境保护和回收金属铜的角度考虑,可向废水中加入的物质是 A食盐 B纯碱 C铁粉 D盐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废水经检验呈酸性并含有较多的 CuSO4,根据题意可知,所加入的物质需要能和酸反应且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 A、食盐与酸和硫酸铜都不反应,错
8、误; B、纯碱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硫酸铜反应,但是不能生成铜,错误; C、铁粉能与酸反应,还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正确; D、盐酸与酸和硫酸铜都不反应,错误。故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在金属活动 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葡萄糖( C6H12O6)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属于有机化合物 B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 C葡萄糖是由三种元素组成 D葡萄糖分子中含有 6个碳原子和 6个水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 C6H12O6分析。 A、
9、葡萄糖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正确; B、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126+112+166=180,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 6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分子中不能含有分子,错误。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学式的计算,即可做出正确判断。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用盐酸和石灰水鉴别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 CO2和 O2 C
10、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 和水 D用水鉴别 NaOH和 CaCO3固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加以鉴别,要求能够有明显的不同现象。 A、盐酸能与鸡蛋壳反应,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说明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正确; B、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但氧气能支持燃烧,故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两个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故可以鉴别,正确; C、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为无色,故无法鉴别盐酸溶液和水,错误; 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故可以鉴别,正确。故 选 C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证明碳酸盐( CO32-检验
11、方法),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鉴别物质时,一定要有不同的明显现象,才可以正确区分。 用 l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配制 30的稀硫酸的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 l50g浓硫酸缓慢注入 490g水中 B配制时把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C配制好的稀硫酸存放在铁制器皿中 D配制的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溶液的配制过程和注意事项等分析。 A、 l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中含溶质质量为 l50g98%=147g,则配制 30%的稀硫酸的质量为 147g30%=490g,故需水的质量为 490g-l50g
12、=340g,错误; B、浓硫酸稀释的过程是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的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错误; C、配制好的稀硫酸要存放在与硫酸不反应的器皿中,铁能与稀硫酸反应,错误;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具体的配制步骤是:计算、量取、配制,正确。故选 D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理解和熟记浓硫酸的稀释,溶液配制的过程、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物质 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 X+酸 盐 +水 ; X+水 碱;则 X可能是 A CaO B Na2CO3 C
13、CO2 D NaOH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判断。 A、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是碱或碱性氧化物,而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的物质有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钡和氧化钙等,正确; B、 Na2CO3与水不反应,错误; C、二氧化碳不与酸反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错误; D、氢氧化钠不与水反应,错误。故选 A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大多数的碱性氧化物都不能与水反应,只有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钡和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特别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要熟记。 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2( O2)
14、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的 Ca(OH)2溶液,再过滤 C CO(水蒸气 ) 通过浓硫酸 D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再过滤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注意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要引入新的杂质。 A、氧气具有氧化性,能和灼热的铜反应,而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能和灼热的铜反应,所以能够将氧气除去而只剩下氮气,故 A正确; B、氢氧化钙溶液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而经过过滤的方法可将沉淀除去而只剩下氢氧化钠,故 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混合气通过浓硫酸,可将水蒸气除去而剩下一氧化碳,故 C正确;
15、D、稀盐酸既可以和氧化铁反应,也可以和铁的单质反应,在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后,既除去了杂质,同时也除去了主要的物质,故 D 错误。故选 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充分理解各种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反应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 B铁丝插入盐酸中,无气泡产生,溶液不变色 C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该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有白色的烟雾生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化学反应的现象分析判断。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反应的结果,而非反
16、应现象,错误; B、铁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现象为有气泡产生,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错误;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正确;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所以现象为产生大量的白烟,错误。故选 C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区分 :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的不同,现象描述中烟与雾的不同;当然,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识记物质的性质。 下列物品中,不是利用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 A塑料
17、薄膜 B腈纶布匹 C合成橡胶制成的轮胎 D纯羊毛内衣 答案: D 试题分析: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类,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从概念的实质进行分析,即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A、塑料薄膜属于塑料,是由化工生产合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 B、腈纶 属于合成纤维,是有机合成材料,错误; C、合成橡胶制成的轮胎,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 D、纯羊毛是天然纤维,不是人工合成的,正确。故选 D 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点评:熟练掌握材料的分类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是要掌握概念的实质,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
18、有机物、高分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铝 B钙 C氧 D硅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 A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点评: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的排序,并能灵活应用到解题当中去,是解题的关键。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A H2 B CO C CO2 D CH4 答案: D 试题分析:可以从化石燃料的组成成分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 D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理解和熟记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
19、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解答即可。 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粗盐 C酱油 D食醋 答案: A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蒸馏水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B、粗盐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和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酱油中含有水、氯化钠、氨基酸和糖类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D、食醋中含有水和醋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 A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008年 “世界环境日 ”的主题是 “促进低碳经济 ”,警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
20、空气中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 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汽 答案: C 试题分析: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与温室效应无关,错误;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与温室效应无关,错误; C、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正确; D、水蒸气与温室效应无关,错误。故选 C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较简单,只要了解哪些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就能顺利解答。 加油站、面粉厂都需张贴的图标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在加油站、面粉厂等地方需要张贴 “禁止烟火 ”的标
21、志,结合选项中的标志进行分析。 A、图中标志为禁止行人通过的标志,错误; B、图中标志为禁止烟火的标志,正确; C、图中标志为剧毒品的标志,错误; D、图中标志为禁止停车的标志,错误。故选 B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然后根据所贴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即可。 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氯化钠 C氧气 D铜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 A、金刚石是非金属固体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 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正确; D、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
22、的金属单质,错误。故选 C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和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微粒构成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化铜 B石灰石 C氧气 D火碱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分析判断。 A、氧化铜是纯净物,化学式为 Cu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 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因此属于氧化物,正确;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一定的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C、氧气的化学式为 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正确; D、火碱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 NaOH,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正确。故选
23、 A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水 B食盐水 C牛奶 D泥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A、水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不是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 B、食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 C、牛奶属于混合物,但是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不属于溶液,错误; D、泥水属于混合物,但是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 B 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点评:解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北京市 延庆县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