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青海卷)物理(带解析).doc
《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青海卷)物理(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青海卷)物理(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青海卷)物理(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真空不能传声,太空宇航员对话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A选项说法不正确;响度由振幅决定,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没有改变弦的振幅,而是通过改变琴弦的长度来改变音调, B选项说法不正确;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处在声音的传播路径中,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选项说法不正确; B超是超声波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D选项说法
2、正确,符合题意,选填 D。 考点:真空不能传声;信息传递方式辨别;弦乐器音调改变方法;噪声防治途径;超声波应用。 如图 5所示,将额定电压相同的两个灯泡 L1、 L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接通电路后,发现 L1要亮一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L1的电阻比 L2的小 B L1的额定功率比 L2的大 C L1、 L2正常工作时, L1发光要暗一些 D若将 L1、 L2并联接入电路, L1发光要亮一些 答案: C 试题分析:观察图可见两灯串联,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由题意知 L1比 L2亮,说明 L1实际功率比 L2实际功率大,即 P1 P2,由 P=I2R可得: R1 R2, A选项判断错误;由题
3、意知两灯额定电压相等,根据 和 R1 R2可得:,故两灯正常工作时, L1要比 L2暗一些, B选项判断错误; C选项判断正确,选填 C;若将 L1、 L2并联接入电路,两灯两端电压相等,由 R1 R2可得: L1实际功率小于 L2实际功率,即 L1发光暗些, D选项判断错误。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规律。 小红家卫生间安装了换气扇和照明灯,换气扇和照明灯的电路连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换气扇和照明灯不能同时工作 B换气扇和照明灯只能同时工作 C换气扇和照明灯工作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一定相等 D换气扇和照明灯工作时,它们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
4、:观察图 4可见:换气扇与照明灯并联在电路中,分别有开关 S1、 S2控制,所以换气扇与照明灯即可以同时工作,又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 A、B 选项错误;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支路电流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所以 C选项错误; D选项正 确,选填 D。 考点:并联电路特点应用;并联电路电压、电流规律应用。 在下列简单机械中,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羊角锤 B镊子 C瓶起子 D托盘天平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羊角锤起钉子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比较省力,属于省力杠杆,A选项不符合题意;镊子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 B选项符合题意,选填 B;瓶起子起瓶盖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比较
5、省力,属于省力杠杆, C选项不符合题意;托盘天平属于等臂杠杆, 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杠杆类型辨别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像,设液体甲的密度为 甲 ,液体乙的密度为 乙 。则 甲 、 乙 的关系是 A 甲 =乙 B 甲 乙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公式为 p=gh,其中 g是常量,当液体深度一定时,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观察下图可见,当甲、乙两种液体深度都为 h1 时,p 甲 p 乙 ,故 甲 乙 , C选项符合题意,选填 C。 考点: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公式为 p=gh应用;图像信息获取与应用。 下面所说的哪个不是太阳能的优点 A清洁 B对
6、环境 不造成污染 C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D受天气影响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分布广阔,获取方便是其优点,但阴雨天阳光无法透过云层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故太阳能的利用受天气影响大是其缺点, D选项符合题意,选填 D。 考点:太阳能的优缺点 如图所示,是 “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 ”的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 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 5min D该物质在 EF段放热,温度降低 答案: A 试题分析:观察图 2可知,该物质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 t=5min时,该物质继续
7、吸热熔化,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A选项说法正确,选填 A;晶体熔化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 BC 段该物质继续吸热,B 选项说法不正确;由图 2 可见,该物质凝固过程从 12min开始到 15min 结束,持续了 3min, C选项说法不正确; EF段物质处于凝固阶段,继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选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晶体熔化(凝固)特点应用;图像信息获取与应用。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词歌赋,我们欣赏这些诗词歌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人面桃花相映红 ” 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
8、红了人的脸;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瀑布飞流直下的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露似珍珠月似弓 ” 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的; “孤帆一片日边来 ”“ 孤帆 ”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桃花自身不能发光,只反射光, 是不正确的;瀑布飞流直下的 过程中,高度降低,速度加快,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是正确的;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是冰熔化形成的, 是不正确的;以江岸为参照物,孤帆与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孤帆是运动的, 是正确的;综上分析,对照各选项,
9、C符合题意,选填 C。 考点:光源识别;物态变化现象识别;能量转化;参照物选择。 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两手相互摩擦,手掌温度升高 B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 C把蔬菜放人冰箱内,蔬菜温度降低 D在阳光照射下,公园里石凳温度升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两手相互摩擦,手掌温度升高是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增加手的内能, A选项符合题意,选填 A;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把蔬菜放人冰箱内,蔬菜温度降低、在阳光照射下,公园里石凳温度升高都属于高低温物体相互接触,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上,
10、 B、 C、 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辨别 如图( 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 b) 的现象。由此可以判断 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 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 C小车保持匀速运动 D小车可能做加速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a)图中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图( b)可见,木块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右运动的状态不变向右倾倒,说明小车速度变慢,对照各选项, B 符合题意,选填 B。 考点:惯性知识应用 根据惯性现象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下列电器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A电动机 B电烙铁 C发电机 D
11、电灯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最终获得的是电能。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最终获得的是机械能, A选项不符合题意;电烙铁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最终获得的是内能, B选项不符合题意;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最终获得的是电能, C选项符合题意,选填C;电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获得的是光能, 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常见电器物理学原理 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 “三点一线 ” B在平 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C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12、D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射击瞄准时要做到 “三点一线 ”属于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应用, A选项符合题意,选填 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选项不符合题意;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选项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把文字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常见光现象辨别 某校组织学生体检,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数据是 A体温 37 B身高 16m C质量 40kg D 1min心跳 75次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体温度在 37 左右, A选项数据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初中生的身高约 1.6m左右, 16m
13、明显记录错误, B选项符合题意,选填 B;初中生质量通常约 50kg左右,部分同学质量较小为 40kg是符合实际的, C选项不符合题意; 1min心跳 75次符合实际, 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与初中生相关的物理量估测 实验题 在探究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时,小明同学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下表,但他漏填了第二次测量的质量和体积,其质量和体积的读数如图所示,请你帮他完成下表: 实验次数 测 量对象 质量 m/g 体积 V/cm3 质量 /体积 g/cm3 1 铁块 1 46.8 6 7.80 2 铁块 2 3 铁块 3 156 20 7.80 4 塑料块 1 7.5 6 1.25 5
14、塑料块 2 12.5 10 1.25 6 塑料块 3 25 20 1.25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小明与其他同学交流后,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个关系,其表达式为: 。 答案: 10 7.8 (1)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同种物质,其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 (2) 试题分析:观察图 14可知第二次测量的质量为 50g+20g+5g+3g=78g,体积为30ml-20ml=10ml=10cm3,质量 /体积的值为 78g/10cm3=7.8g/cm3.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
15、成正比(或同种物质,其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 (2)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其表达式为: 。 考点:天平读数;量筒读数;分析数据定性及定 量得出结论。 如图甲所示,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金属块下表面所处不同深度 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 F。 (水 =1.0103kg/m3)实验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8 h/cm 0 2 3 6 8 10 12 14 F/N 6.75 6.25
16、 5.75 5.25 4. 75 4.25 4.25 4.25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第 4次实验时,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 N。 (2)分析表中 15 次实验数据,说明: 。 (3)图乙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 F与金属块下表面到水面距离 h关系的图像是 ( ) (4)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答案: (1)6.75 1.5 (2)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B (4)2.7 103 试题分析:( 1)当金属块下表面所处深度 h=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金属块重,即金属块重为 6.75N;第 4次实验时,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 F 浮 =G-F 示=6.7
17、5N-5.25N=1.5N;( 2)由第 1次试验到第 5次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未浸没时,随着浸入深度的增加,即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增加,受到的浮力增大,说明: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 3)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深度增加,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不变, B图符合题意,选填 B;( 4)物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 ,由浮力计算公式得: ,金属块的质量为 ,金属块的密度为。 考点: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称重法侧浮力;浮力计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密度计算。 如图甲所示,是测定一个额定电压为 2. 5V小灯 泡的额定功率电路图。 (l)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青海 物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