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上海市闸北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上海市闸北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上海市闸北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上海市闸北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8分 ) 登泰山记(节选)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白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颗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渭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儿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2、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小题 1】上文的作者是 _(朝代)的 _(人名)。( 2分) 【小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_ 【小题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3分) A第 段写长途跋涉用笔精简,而作者渴望一览泰山之情却蕴含其中。 B作者选择与古人不一样的登山路线,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天门。 C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仪一句,就写出了登山途中的艰险。 D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顶晚景图。 答案: 【小题 1】清姚鼐( 2分) 【小题 1】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3分) 【
3、小题 1】 B(3分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20分 ) 我们需要出走 其实我不太讲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的一个字是 “出走 ”。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作力的激发,所以需要出走。 欧洲有种青年出走的文化。我在佛罗伦萨认识一个十四岁的苏格兰小孩,拿着一学期扫厕所存的钱,就到欧洲来旅行。花完了,一点也不害怕,就去街上吹苏格兰风笛,再继续下一段的旅行。我那时候感触很深,这样的青年将来长大以后,担当的事情也绝对不一样。我们宋朝词人柳永说: “今宵酒醒何处? ”中国文化里面本来有这个东西,可是这个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 我希望壮游,带动的是年轻人走出去,打
4、出一片天。 ( )今天不能打出一片天,将来也 很难有出息。很多人去欧洲,就会来问我: “我要去欧洲,要准备什么? ”我就会反问他 “你觉得你要去做什么? ”当你清楚自己爱什么,要做什么,意志力很强的时候,所有困难可以一层层克服。其实壮游有一部分,是先走出去再说。此外, “壮游 ”的 “壮 ”字,并不是炫耀,而是包含了一个深刻的,跟当地文化没有偏见的对话关系。 旅游是很大的反省,是用异文化,检查自身文化应该反省的东西。著有真腊风土记,出使吴哥城的周达观是元朝的北方人,所以他南下的时候,受不了天气。他不了解当地人怎么每天洗好多次澡。一年之后,他变了。当初他带着大国心 态,当时元朝那么伟大,但他后来
5、说,真腊,一个小小的东南亚国家,可是礼仪这么严整, “不可轻视也 ”。我觉得,人不可能没有主观,可是在旅游里面,我们能慢慢修正自己的偏见跟主观 到吴哥窟,我总会带朋友去柬埔寨人的家。他们下车都会吓一跳,真的什么都没有,我们叫做 “家徒四壁 ”,他们连壁都没有。在台湾,我老觉得还缺什么。到那里,我第一次想我在台北家有什么。我以为我比他们富有。可后来,我看到他们男男女女从田里回来,在河里、莲花当中,彼此泼水、唱歌,我觉得他们比我富有太多了。我一生当中都没有 这样的 经验。我觉得这就是个很大 的收获。所以我觉得任何一个旅游都值得,因为只要一对比,你就会回来检讨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旅游不只是看,更是
6、找到自己内在最美的东西。所以 壮游绝对不只是向外的观察,而是向内的反省。 在一个环境久了,会变得 “僵化 ”与 “麻木不仁 ”,出走当然是一个很棒的选择。若短期无法成行,阅读、学习、聊天、陪伴、分享、运动、散心、唱歌、画画 也是很不错的方法。 有多久没抬头看看天,看看路边的小花小草,听听在行道树上吱喳的小鸟? 就从这个简单的改变开始吧。 【相关链接】 壮游,即胸怀壮志的游历,包括三个特质:旅游时间 “长 ”、进程挑战性 “高 ”、与人文社会交互 “深 ”。壮游不是流浪,它怀抱壮志,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它与探险也不太相同,壮游者不局限于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间,用自己的筋骨去体验世界之大。 壮游一词
7、源自唐朝,高僧玄奘到天竺(印度)取经,就是古今中外最知名的壮游之一, 但后来,壮游的传统在中国逐渐消失了。 【小题 1】第 段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_( 2分) A即使 B如果 C所以 D或者 【小题 2】第 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_,其作用是 _ (4分 ) 【小题 3】对第 段加点词语 “这样的经验 ”,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_( 2分) A富有与否,其实是个相对的概念。 B贫穷的人,有时运比物质富足的人快乐。 C一个人物质上越贫穷,精神上就会越富有。 D当地人对生活的热爱,使我感动和震撼。 【小题 4】从全文看, “我们需要出走 ”是因为它能让我们 (1) (2)_( 3) ( 9分) 【
8、小题 5】阅读全文和相关链接,文中多处提到 “旅游 ”“壮游 ”,为什么作者在题口中用 “出走 ”,而不用 “旅游 ”“壮游 ”?( 3分) 答案: 【小题 1】 B( 2分) 【小题 1】举例论证具体而 有力地证明了 “旅游是种反省,在旅游里面,我们能慢慢修正自己的偏见跟主观 ”的观点。( 4分) 【小题 1】 C(2分 ) 【小题 1】 (1)避免头脑僵化,感情麻木。 (2)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 (3)反省自身文化应该反省的东西。( 9分) 【小题 1】作者用 “出走 ”是想强调先走出去,因为壮游的传统在中国已经消失了,青年也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而 “旅游 ”和 “壮游 ”的第一步都是走出
9、去,所以作者用 “出走 ”而不用 “旅游 ”“壮游 ”。( 3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28分) 父亲的植物学 父亲是位与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摸透了 植物的秉性。 父亲在世的最后几年,我经常软硬兼施,将他老人家接到城里小住。每每住了两天,他就神不守舍。我知道,他是惦记他的庄稼。有一次,我执意挽留他多待几天,我说: “现在是农闲,你急着回家千啥? ”他的回答叫我哭笑不得。他说: “眼下正值水稻灌浆,我得盯紧点儿,看看它们是不是有谁偷奸耍滑。 ”老小老小,父亲年纪大了,是不是返老还童?父亲却严肃地说: “就像小飞(我的儿子)他们上自习课,老师为什么还得坐堂?老师要是不照面,他们不做小动
10、作交头接耳吗?你别看水稻,没有成熟之前,也是孩子呢, 哪有孩子不活蹦乱跳,像大人一样 自觉遵守纪律的 ?它们若是打盹偷懒,结的穗不打秤,准得减产。 ”他老人家似是而非的触类穿通,让我瞠目结舌。 我是农校毕业,父亲这套耸人听闻的植物学,我领教过不是一回。有一次,父亲身体有恙,我顺道回家看他,他已初愈。说好了下午就得返程,其实是想和父母多聊几句。父亲却依然吃了饭扛着锹下地。母亲嗔怨道: “看你急不可耐的样子,你不能等他们动身再下地吗?父亲说: “我已经几天没下地了,正闹稻瘟,虽然打了药,也不知道好了没有? ”母亲还在那里喋喋不休,父亲指了指我,低声说: “得了病的人,亲人看望,心里不是舒服许多 ?
11、患了病的庄 稼和生了病的人一样,脾气都大。 ”在父亲眼里,庄稼不是作物,而是人 -具备 了人的喜怒哀乐。因此,有活没活,他都要去看他的庄稼,和作物套近乎。一天不下地,心里就不踏实。 他的逻辑令人匪夷所思 地里的庄稼就像演员 没有观众捧场它们会演得投入吗 没事, 在田埂上转悠,哪怕是深情地看上它们几眼,它们也会受到鼓舞,投桃报李。 在父亲看来,植物是人,而人是有脾气韵。小时候,柿子吐红,我们饥不择食地摘,往往生拉硬拽。可柿予却总赖在枝头依依不舍,索性买珠得椟,将柿树枝条也折下来。父亲看了很心痛,说: “人骨折了,伤筋动骨一百天, 你折枝,柿树不痛吗,来年柿树还敢坐果? 柿树也是有记忆的。 ”父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上海市 闸北区 初三 第一 学期 期末 质量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