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南京树人国际八年级上期末模拟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南京树人国际八年级上期末模拟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南京树人国际八年级上期末模拟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南京树人国际八年级上期末模拟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图形是四家电信公司的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选项 A、 B、 D中的图形无论怎么折叠,都不能使左右两部重合,只有选项 C 符合题意,选项 C 可左右对折或上下对折都能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故选 C. 考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 从 3, 4, 5这三个数中任取两个,分别记作 p和 q( pq),构造函数 y=px-2和 y=x+q,使这两个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始终小于 2,则这样的有序数组( p,
2、 q)共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或相交的问题:直线 y=k1x+b1( k10)和直线 y=k2x+b2( k20)平行,则 k1=k2;若直线 y=k1x+b1( k10)和直线 y=k2x+b2( k20)相交,则交点坐标满足两函数的式因此应分类讨论:把 , , , , , 分别代入 y=px-2和y=x+q中组成方程组,则有: , , , , .然后解方程组依次可得到交点坐标分别是: 、 、 、 、 .在所有构造函数 y=px-2和 y=x+q中,使这两个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始终小于 2的有( 4, 3)、( 5, 4
3、)、( 5,3)故选 B. 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时交点坐标问题 如果 , ,则函数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确定一次函数的比例系数的符号;首先根据 ab 0得到 a、 b同号,所以 ;由 bc 0,得到 b、 c异号,此时当 a 0, b 0时, c0;所以 a、 c异号,所以 .所以函数 的图象是 (在二、四象限)然后向上平移 个单位得到的,从而确定一次函数位于一、二、四象限 .故选 C.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在边长为 2的正三角形 ABC 中,已知点 P
4、是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 P 到三角形的三边距离之和 PD PE PF等于( ) A B 2 C 4 D无法确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易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解 .如图,连接AP、 BP、 CP,则 、 、;设等边三角形的高为 h,由勾股定理可得: ,.而 ,根据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可得:,即:由此等量关系可得到三角形的三边距离之和.故选 A.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 50o,则该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余角是( ) A 25o B 40o或 30o C 25o或 40o D 50o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余角定义由于该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不明确,所以应分类讨论, 若 50是底角,那么它的余角 =90-50=40; 若 50是顶角,则底角 =( 180 50) 2=65,那么它的余角 =90-65=25故选 C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已知函数 ,当 x 1或 3时,对应的两个函数值相等,则实数 b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函数值的知识,难度不大,代入后解方程时,要注意运用绝对值的性质将 x=1和 x=3分别代入,可得: |1-b|=|3-b|,所以: 1-b=3-b(舍去)或 1-b=b-3,解得 b=2故选 C 考点:函
6、数值 . 在如图的计算程序中, y与 x之间的函数 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大致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列函数式,以及画函数图象,题目比较典型,是中考中一个热点问题由已知程序得出 y与 x的关系式为: y=-2x-4,由式可知:当 x=0时, y=-4;当 y=0时, x=-2.故选 A 考点:函数的图象 如果点 P(m, 1-2m)在第一象限,那么 m的取值范围是( ) A 0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在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组的问题,熟练解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点在第一象限的条件是:横、纵坐标都是正数,可以列出不等式组: ,
7、解得:.故选 A. 考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 在 3.14、 、 、 、 、 0.2020020002 这六个数中,无理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B. 试题分析: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显然 3.14、 、 0.2020020002这三个数是有限小数,不是无理数;而 是无理数,所以 也是,毫无疑问 是无理数, 的结果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所以不是无理数,因此无理数有 2 个,即: 故选 B. 考点:无理数的定义 . 下列各曲线中,不能表示 y是 x的函数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自变量与函数值是一一对应的。根据函数是一一
8、对应的关系,给自变量一个值,有且只有一个函数值与其对应,就是函数,如果不是,则不是函数选项 A、 B、 D是函数,正确;选项 C 中很明显,给自变量一个值,不是有唯一的值对应,所以不是函数,错误;故选 C 考点:函数的概念 填空题 下表给出的是关于某个一次函数的自变量 x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y的若干信息 请你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计算: m 2n= 答案: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式的知识,比较简单,注意掌握待定系数法的运用设 y=kx+b,将( -1, m)、( 1, 2)、( 2, n)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解:设一次函数式为: y=kx+b,则可得: -k+b=m ; k+b=2
9、;2k+b=n ; m+2n= +2 =3k+3b=32=6故答案:为: 6 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式 如图,已知函数 和 的图像交于点 P(-2, -5),则根据图像可得不等式 的解集是 答案: x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函数 y=3x+b和 y=ax-3的图象交于点 P( -2, -5),求不等式3x+b ax-3的解集,就是看函数在什么范围内 y=3x+b的图象对应的点在函数y=ax-3的图象上面从图象得到,当 x=-2时, y=3x+b的图象对应的点在函数
10、y=ax-3的图象上面,所以不等式 3x+b ax-3的解集为 x -2故答案:是: x-2 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如图,在 ABC 中, BAC=90o, AB=15, AC=20, AD BC,垂足为 D,则 ABC 斜边上的高 AD= 答案: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和三角形面积的灵活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三角形 ABC 的面积可以用 表示,也可以用 表示,从而得出 AB AC=BC AD,这是此题的突破点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BC=25,然后由 AB AC=BC AD即可求解为: .故填: 12 考点: 1、勾股定理; 2、三角形的面积 已知点 A( a-1, 2a
11、-3)在一次函数 的图象上,则实数 a= 答案: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注意:点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则点的坐标满足函数关系式把 A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式可得关于 a的方程: 2a-3=a-1+1,解得: a=3,故答案:为: 3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把直线 y 2x向上平移 5个单位得到直线 l,则直线 l的式为 答案: y=2x+5 试题分析:直线平移变换的规律:对直线 y=kx+b而言:直线平移时, k不变,b值加减(上下平移时, b的值上加下减;左右平移时, b的值左减 右加)掌握其中变与不变的规律是解决直线平移变换的好方法所以平移后式为:y=2
12、x+5.故填: y=2x+5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如图, 中, C=90, ABC=60, BD 平分 ABC,若 AD=6,则CD= 答案: . 试题分析: ABC=60, BD 平分 ABC,可得: CBD= ABD=30,由 C=90, ABC=60,可得: A=30,所以 DAB是等腰三角形 .得:AD=BD=6;进而可得: 2CD=BD,即 CD=3.故填 3. 考点: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含 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函数 中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且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
13、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 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本题中函数表达式是分式,且含有二次根式,所以应满足: , .解得:且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若函数 是一次函数,则 k= . 答案: -2.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条件:在一次函数 y=kx+b中, k、 b为常数,且 k0,自变量 x的次数为 1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可得: k-20,解得: k2; k2-3=1,解得: k=2.所以 k=-2.故填 -2. 考点:一次函数的定义 解答题 在一次蜡烛燃烧试验中,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剩余部分的高度 y(厘米)与燃
14、烧时间 x(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 1)甲、乙两根蜡烛燃烧前的高度分别是 , 从点燃到燃尽所用的时间分别 。 ( 2)分别求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 y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3)燃烧多长时间时,甲、乙两根蜡烛的高度相等(不考虑 都燃尽时的情况)?在什么事件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高?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低? 答案:( 1) 30cm、 25cm; 2小时、 2.5小时;( 2) y 甲 =-15x+30, y 乙 =-10x+25( 3)燃烧 1 小时时,甲、乙两根蜡烛的高度相等;观察图象可以看出,当 时,甲蜡烛比乙蜡烛高;当 时,甲蜡烛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南京 树人 国际 年级 期末 模拟 数学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