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陕西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陕西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陕西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陕西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的信息可以看出,社日活动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说明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故 B项正
2、确;AD项明显与题干主旨信息不符,排除;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故 C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农耕经济的影响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 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 来 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一个 “改变组织方式 ”是指(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AB项都是毛泽东推行的措施,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邓小平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3、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农民只是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故 C项正确, 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图是 1980年摄于北京故宫的一幅照片。图中红旗轿车前的牌上写有 “在不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两角 ”字样。若给此照片取一标题,较为合适的是 A市场经济春风吹进皇宫 B民族汽车工业重获新生 C传统经济观念根深蒂固 D自主经营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题干 “一次收费两角 ”的信息,可知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盈利,市场意识较强,这与传统观念明显不同,故
4、 A项正确, 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汽车工业,故 B项错误;仅从一个例子无法得出 “深入人心 ”,故 D项错误 。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 1952年成立 “国家计划委员会 ”, 1998年更名为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再到如今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这种变化反映出( )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D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 “计划委员会 ”到 “国家
5、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名称的变化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在逐步改变,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发展,故 D项正确。名称的变化并非时在精简机构,故 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 2001年,故 B项错误; C项明显错误,市场经济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经济体制改革 1987年 9月 ,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 ,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 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 1997年刑法取消 “投机倒把罪 ”, 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 “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
6、罪 ”的规定。这突出反映了( )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B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删去法律中有关 “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罪 ”的规定 ,使商品买卖更加自由,这体现了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B项正确; 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经济体制改革 鲁迅说,近代中国 “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致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上述现象反映的
7、实质问题是( )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C新旧风俗相互交织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涉及各个方面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反映的是随着中国的大门打开,西方的先进事物也随之传到中国,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并存,这实际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因此 C项是现象, B项是实质,故 B项正确; A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D项 “各个方面 ”的说法过于绝对,故 AD项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912年 1月 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
8、者将传统的 “匹夫 ”巧妙地换成 “匹妇 ”,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 ) 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 男女平等的观念 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 救国必须要依靠女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912年 1月 1日,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进一步传播, “匹夫 ”到 “匹妇 ”得变化,体现的是男女平等的观念,说明女性也有权利参与政治生活,故 符合题意,答案:为 C 项; 中的主导地位,与时代对民主平等的追求不符, 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 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有三种
9、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B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C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D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时间是 1933年,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不大,且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了封建思想,反封建较为彻底,故 A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知中国的传统陋习并未完全改变,故 B项错误;民族工业的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不符合史实,故 C项错误;抓住 “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
10、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 ”和 “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 ”的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故 D项正确。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文章称, “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中国人,一些夫妻竟敢手 挽手散步 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 ”。你认为该文最有可能发表于( ) A国庆一周年 B国庆十周年 C国庆二十周年 D国庆三十周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 “电视台 ”“
11、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 ”, 我国第一家电视台是 1958年的北京电视台,到 1978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1977年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号召,知识和知识分子重新受到重视,地位提高,因此题干现象最有可能发表于 1979年的国庆 三十周年,故 D项正确。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现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 1961年 5、 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 :“ 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
12、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 ”“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 ”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B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C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61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中共中央开始实行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题干中 “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 ”实际上是调整国民经济的表现和措施,其目的在于缓解城市的粮食供应,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故 D项正确; AC项与时代背景不符, B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八字方针 1953年毛泽东
13、批示: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 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 “特殊 ”、 “新式 ”的原因是( ) A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是在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A项是在 20世纪初,故排除; B项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排除; C项是在 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1953年,三大改造开始,因此题干中的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指的是是在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故 D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
14、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 ”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 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 “女红失业 ”“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 ”,可以看出,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 C项正确;题干
15、体现了商品输出,但无法看出是主要方式,故 A项错误; BD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从图 1 到图 2 的变化中,可以得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信息是(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小农经济的产生 C犁耕技术的成熟 D单位亩产量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图中反映的信息是由汉代的二牛抬杠法变为唐代的曲辕犁,这说明古代耕作方式的进步,故 C 项正确;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项从图中不能得出,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牛抬杠
16、法、曲辕犁 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 4 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 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 24 200倍,麦类则为 44 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古代中国粮食产量远远高于西方,这说明古代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故 B项正确;项与题干现象没有直接关联,项从属于项,项是题干现象的表述,不是原因,故 AC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17、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精耕细作 明初,政府规定凡有田地五亩至十亩的农户,必须有半亩栽种桑麻木棉,十亩以上者加倍。这一措施( ) A导致 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B促进了棉纺织业的产生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明政府规定要种植一定的经济作物,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C项正确;项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棉纺织业的产生在唐宋时期已经出现,故 AB项错误; 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明代的农业政策 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
18、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而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产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而民营手工业从事生产的目的在于获得利润,因此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故 A项正确;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最高,故 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也分布在江浙沿海地区,故 C项错误; D项不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陕西 兴平 秦岭 中学 上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