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四川南充市阆南西三校高三9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四川南充市阆南西三校高三9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四川南充市阆南西三校高三9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四川南充市阆南西三校高三 9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与下图所要表达的主题最为相符的是( ) A能力有大小高低 B血缘有亲疏远近 C王权与神权结合 D中央已高度集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关键信息,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 宗法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图片,可知,宗法制下,按照血缘亲属进行赏赐,封官晋级。同时,采取嫡长子继承制,与才能无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皇帝
2、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 “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 ,文艺是偏于情感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 A牛顿 B达尔文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 ”、“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D两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排除 CD。启蒙运动宣扬 “理性 ”,而 “科学是偏向理性的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近代科学
3、的典范,所起作用最大,最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黑格尔指出: “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律尚未制订的时代,或者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他们制订出来的,作为和他们分不开的个人工作完成的。 ”黑格尔的观点反映了古希腊智者学派( ) 主张以人为中心 具有主观随意性 具有极端个人主义 具有法律至上的意识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律尚未制订的时代 ”、 “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
4、都是由他们制订出来的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具有法律至上的意识,明显表述不正确,故,排除含 的选项。而 表述均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希腊民主政治 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有学者认为 :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 一边倒 ,转向较多地 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 C “打扫干净屋子再清客 ”政策 D参加日内瓦会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
5、,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 ”、 “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等,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相关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同时也成为了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是新中国外交务实的鲜明体现。其余 BCD三项表述错误或与题干意思不相符合,均不正确,排除 BCD。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 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它 “既是对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总结,又是新时代开启的前奏 ”。 “它 ”指的是( )
6、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对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总结 ”、 “新时代开启的前奏 ”等,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BD 不属于思想解放运动范畴,属于政治运动,排除 BD;A项不属于思想解放运动范畴,属于政治改革,而且不能够体现 “新时代开启的前奏 ”,排除;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符合史实和题干意思,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评价 1923年
7、,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曾自述其思想的传承: “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其中 “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主要是指(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题干材料 “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分别对应孙中山的 “民族 ”、 “民权 ”、 “民生 ”三民主义,故,有 “所独见而创获者 ”即民生主义,故,本题正确
8、答案:选 C项。其余 AB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下表是中国 19世纪茶叶销售情况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18361838 年年平均 1894年 内销 165 171 外销 50 215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商品经济发展 列强对华倾销加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图表关键信息 “外销, 1894, 215”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表,核心信息是,鸦片战争以后,我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
9、经济开始解体。 两项符合史实,正确; 项属于无关项,而且表述不正确,排除; 项属于无关项,表格没有涉及 “列强对华倾销 ”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某思想家主张: “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 ”下列言论与之相符的是( ) A “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 ” B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 ” C “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 D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
10、理。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君子之学以明其心 ”、 “其心本无昧也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古代理学新发展相关内容 心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属于儒家的 “仁 ”,不正确; B属于理学, “格物致知 ”,不正确; D项属于明末清初,李贽的 “反正统意识 ”,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 下面图表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时期 全国人口 (丁 ) 官员 官民之比 西汉 5959万
11、7500人 1: 7945 唐高宗时 5238万 13465人 1: 3927 元成宗时 5816万 22500人 l: 2613 清康熙时 2459万 27000人 l: 911 江淮论坛 1982年第 2期资料记载 A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B全国总人口的逐渐增长 C科举取士的比例大大提高 D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和强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官民之比 ”、 “西汉, 1:7945”、 “清康熙时, l: 911”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表格信息,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C两
12、项表述与题干表格信息意思无关,属于无关选项; B项表述错误,表格信息中显示出,全国人口呈减少趋势; “官民之比 ”的变化,正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和强化的鲜明体现, D 项表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 “田宅逾制 ”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汉武帝这一做法表明( ) 当时存在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 土地兼并现象引起了统治阶层的关注 统治者严格限制商业的发展 当时可能已经出现自耕小农衰退现象 A B C D 答案:
13、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 ”、 “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 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不难知道, 统治者严格限制商业的发展,属于无关选项,题干意思无从体现,排除含 的选项,而 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刺史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述某一制度时说: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 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
14、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下列对这段论述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失去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地方政府地位下降 C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压制,致使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的推进 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 “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 ”、 “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等,结合所学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四川 南充市 阆南西三校高三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