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 “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 ”又说: “一则治,异则乱。 ”乃 “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 ”,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礼乐与法治并举 B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答案: C 图像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图一上的动物纹饰,商人认为可以沟通神灵 图二为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图三记载的所有内容已被证明是确实可信的 上述三图所代表的史料互相印证,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
2、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史记部分内容是司马迁对口耳相传的材料进行了整理,并非都是确实可信的, 表述过于绝对,排除带 的选项;商人崇敬鬼神,比较迷信,作为祭祀用的礼器,通过鼎上的动物纹饰,商人认为可以沟通神灵;龟甲和兽骨记载的文字大都与占卜有关;鼎和甲骨都是第一手史料;文字史料和实物史料可以相互印证,有助于研究商朝历史。因此 都是正确的。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的古代艺术 甲骨文 唐代御史李舟说: “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 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 ”这表明李舟
3、 A要求严加查禁怀素的书法 B认为怀素的行书笔画新奇 C认为怀素的书法过于癫狂 D对怀素的书法有赞赏之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李舟虽为御史,但是其监察范围是官员的不法行为,张旭和怀素只是在书法上有造诣,因此材料并未体现李舟要求严加查禁怀素的书法,排除 A;材料强调怀素的书法 “狂 ”而不是 “新奇 ”,排除 B;张旭的书法造诣很高,李舟认为怀素的书法 “以狂继颠,谁曰不可? ”,也就是说和张旭书法同样有很 高的造诣, D符合题意。过于癫狂是对怀素书法的否定,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的古代艺术 书法 观察下列宋元时期的
4、绘画作品,它们反映出该时期绘画领域的主要特征是 A风格多样化 B文人画流行 C宫廷画活跃 D趋向世俗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并结合图片信息可知,芙蓉锦鸡图是宫廷花鸟画,杂技戏孩图是风俗画,西山清远图是文人山水画,六君子图中诗书画印一体,是文人画。由此可知宋元时期绘画领域的主要特征是风格多样, 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的古代艺术 古代绘画 “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 ”上述认识的产生是由于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B
5、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C普朗克量子力学理论的问世 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该科学适用于 “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 ”;且根据 “按某种法则运转 ”可知该科学成就表明自然界运动存在某种客观规律; “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 ”可知其作用是否定了上帝的作用,人们从此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而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的大综合。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极其 深刻的影响。 B符合题意,其他几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近代
6、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牛顿力学体系的贡献 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下面可以最恰当地解释人们这种做法的是 A他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力学体系 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 C他和牛顿一样,在科学上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忍不拔的探究精神 D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典力学是牛顿创立的,与达尔文无关,并且达尔文的研究领域不涉及物理学,所以排除 A;二者研
7、究的领域不同,因此不能说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排除 D;人们敬仰的主要不是探究精神,而是科学贡献,排除 C;人们把达尔文葬在牛顿墓旁,说明两人在不同的领域为都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一个是经典力学,一个是生物进化论。而科学的发展是 对宗教神学的冲击,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追寻生命的起源 达尔文进化论 在 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 “史蒂姆( 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 ”。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人发明的 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蒸汽机的出
8、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到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已经从英国扩展到欧美,因此 当时 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的说法过于绝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还包括美国人的发明,因此 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人发明的说法过于绝对;人们之所以把蒸汽机与英国联系起来,说明蒸汽机已经广泛使用,人们把它看做工业革命的象征性标志。 正确,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人类文明的引擎 蒸汽机 麻省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大卫 克拉克曾经这样说过: “互联网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电子邮件对于电脑科
9、学来说也许不是什么重要的进展,然而对于人们的交流来说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 ”这段话着重强调的是 A互联网的技术含量低 B电子邮件并非先进技术 C互联网和电子邮件对人的重大影响 D电子邮件只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模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 “互联网的最大成功 在于对人的影响 ”和 “电子邮件对于人们的交流来说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 ”可知,材料强调互联网和电子邮件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影响,因此 C符合题意;互联网代表高新技术,材料也未体现其技术水平高低,因此排除 A;B项没有体现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D项忽略了电子邮件的技术,电子邮件不只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模
10、式。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向 “距离 ”挑战 改变世界的网络 科技史专家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 “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 “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 ”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展前面,并且启发了 “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图所示发明,属于后者的有 蒸汽机 飞机 汽车 磁悬浮列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 “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说明技术发明来源于生活经验的积累,科学与技术并未紧密结合,这符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1、,排除带 的选项;科学理论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实现了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飞机和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 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磁悬浮列车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也体现了科学理论对技术的支持。因此 正确, C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人类文明的引擎 科学与技术结合 马丁 路德曾称印刷术为 “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此语实际上 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 B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 C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 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
1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引用马丁 路德的话来评价印刷术,而马丁 路德又是宗教改革的代表。因此本题应从印刷术与宗教改革的关系来分析。 A只是 单纯强调是伟大发明,未体现与宗教改革的关系,且表述过于绝对; C没有体现印刷术这一信息,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材料强调印刷术传播了上帝的福音,而不是中华文明,排除 D;综合材料和上述分析,可知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这一点得到了马丁 路德的认可,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印刷术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
13、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 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 ”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 B马丁 路德 C莎士比亚 D伏尔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即可明确这是指启蒙运动,因为在欧洲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只有启蒙运动才对原有的国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并对未来社会构建了政治蓝图。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排除 AC两项;马丁 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
14、D项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伏尔泰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 “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信徒皆为祭司 用理性的武器扫荡一切权威 回到圣经来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强调人性和追求现实的幸福,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宗教改革强调人们有灵魂自救的权利,信仰即可得救,反对天主教会的 权威;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因此 符合宗教改革的特征, D符合题意; 符合文艺复兴, 符合启蒙运动,排除带 和 的选
15、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神权下的自我 宗教改革 中国古代某位学者被称为 “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该学者主张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答案: C 朱子语类中记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之类,无非这理 ”。其要说明的是 A良知即天理 B理为宇宙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 C格物以求理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B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 ”主要是
16、指 A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指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 B;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是先秦儒学的特征,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性,排除 C;理学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是对董仲舒曾 “三纲五常 ”的继承,不是全新的创造,排除 D。理学是以儒家的
17、纲常名教为核心,吸收佛教和道教观点,经过改造后的哲学思辨化的新儒学。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的形成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 “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其 “时代性的缺陷 ”主要表现为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B封建势力异常强大 C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渗透 D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早期启蒙思想。但是因其发展缓慢,力量较小,早期
18、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反映在思想层面上就是这些思想家们提不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案,因此 A 符合题意。BC不能体现材料中的 “先天不足 ”,因为二者均不是从启蒙思想角度而言的;当时中国尚未形成资产阶级,排除 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思想 活跃局面背景 公元前 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 “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 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 ”这表明色诺芬 A否定神的存在 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D主张将神人性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
19、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并没有批判有神论,没有关于否定神的信息,排除 A;公元前 6世纪时还没有天主教会,排除 B项;材料的内容应该是主观思想的表现,所以并不是宣扬唯物主义思想,排除 C;由材料中的 “人认为神也是生出 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 ”可知是人把神描绘成了自己的模样,因此 D项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蒙昧中的觉醒 古典人文主义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 “(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自由,主张 “人是万物的尺度 ” 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C挑战王权,提高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
20、切的尺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的,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排除 A;文艺复兴早期,还未形成君主专制,矛头指向的是封建神学,排除 C; D 项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追求现实的幸福。 B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神权下的自我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意大利评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 “人曲 ”。这是因为它 A提倡人的自由,认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
21、话 B猛烈攻击基督教教义,主张 “教随国定 ” C宣扬 “幸福在人间 ”的人文主义观点,提倡 “人性 ” D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而 “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和主张 “教随国定 ”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排除 AB;文艺复兴早期,欧洲还未形成君主专制, D是 1718 世纪启蒙运动的主张。 两部作品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都宣扬人文主义,因此只有 C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神权下的自我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江苏 沭阳县 上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