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四川邛崃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四川邛崃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四川邛崃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四川邛崃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豫)、河北(冀) B湖南(湘)、湖北(鄂) C山东(鲁)、山西 (晋) D广东(粤)、广西(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周封国为鲁、齐、燕、魏、管、蔡、曹、 、霍、卫、滕、晋、吴、虞、虢、楚、许、秦、莒、纪、邾、薛、宋、已、陈、焦、蓟、高丽等诸侯国。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下图所示的四个城市中,作为通商口岸开放最晚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图片中 是天津,是在 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是汉口,是在 1858年天津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是上海,在 1840年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是杭州,在 1895年马关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 中国外交史记载, “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
3、分的命 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运 想 C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材料 “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 通过腐朽的清朝 政权 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 ”等关键信息可知, 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粉粹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进行扶植中国代理人来统治中国,所以答案:选 A。帝国主义不可能放弃统治中国的梦想, B说法有误;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D说法有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
4、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 “上谕以永禁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 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这标志着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 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 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也说明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
5、反抗斗争 辛丑条约 1940年 9月 7日,蒋介石下令 “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 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C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1940年 9月 7日 加强敌后游击战 ”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时候已经进入了抗战的相持阶段,排除 A;从材料并不能得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只能说国民党开展过
6、敌后抗战,也就是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所以答案: C,排除 B;但不能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国民党进行的主要是正面战场的抵抗,后来逐渐地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所以 D说法有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国共两党的抗战 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所部四百余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而坚守四行仓库,最终成功完成任务,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在此期间,上海市民积极运送物资进行支援,女童子军 冒险渡河送上一面国旗,中外媒体对此次作战都不乏溢美之词。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最终取得淞沪会战的胜利 B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整个抗战的主
7、要任务 C高昂的民族精神预示着抗日战争的光明前景 D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晋元率所部四百余人 重新振奋 中国军民的士气 上海市民 女童子军 ” 等关键信息可知,高昂的民族精神预示着抗日战争的光明前景。所以答案:选 C。淞沪会战中国战败, A说法有误;从材料并不能得出国民党军队承担整个抗战的主要任务,而这一时期已经进行了国共合作, B说法有误;从材料也不能看出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抗日战争前期,国民党的正面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开辟提供契机,所以 D 说法有误。 考点:近代
8、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淞沪会战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下列材料中,最无可辩驳的实证日本侵华罪行的是 A中国人民控诉日军侵华的言论 B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单 C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笔供 D外国史学家的史学 著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言论并不能作为最好的史料,因为其具有主观性,而且是单方面,所以排除 A;宣传单也是出于某种目的而进行宣传,作为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单不能有效地说明日军的罪行,排除 B;日本战犯在审判中的笔录可以作为日本侵华罪行的证据,所以答案:选 C;而史学著作也可以作为依据,
9、但是并不是最无可辩驳的,因为这是经过加工的历史,有作者主观的意识,所以排除 D。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 史观 史料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亮剑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合作抗战 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台湾 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 “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 ”的台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亮剑是抗战大戏,是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合作抗战,符合史实;内阁大学士是在明朝,所以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说法不符合史实;军机处是雍正帝时设置的,在康熙大帝不可能出现;火烧圆明园是
10、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英法联军烧的,在台湾 1895中的李鸿章不可能说刚刚烧了圆明园;综上所述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历史题材 美国时代 1938年 1月 3日载: “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 (在上海)被卡住了 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B 试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日本想速战速决的意图被粉粹,又由材料 “上海 ”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淞沪会战,
11、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中国军民的抗战 某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 “主观上希望实行抗日、反共两个第一 ”而实际上 “实行的还是抗日第一,反共第二 ”。该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 A坚持抗战 B消极抗日 C改变反共立场 D玩弄两面手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实行的还是抗日第一,反共第二 ”可知,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坚持抗战。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蒋介石 标志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
12、变 D皖南事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1937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所以答案:选 C。 1931年九一八事件标志着日本开始侵华; 1936年 12月 12日, 杨虎城、张学良发动兵谏,即是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皖南事变,又称为新四军事件,是指发生于民国 30年( 1941年) 1月 4日 1月 14日,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一般认为,此事件起因为此前黄桥事件,是国民政府对黄桥事件的报复行动。 考点:
1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卢沟桥事变 洪仁 在资政新篇中说: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 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 可 ”、 “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这表明他 A维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 C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停留于中国古代的落后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兴银行 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等关键信息可知,洪仁 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天平天国运动
14、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 “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辛亥革命 清朝余孽 列强 掠夺 ” 等关键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局限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
15、世纪的。 ”陈旭麓所说的 “轰 ”是指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中国近代的 “开国 ”并不是中国人主动 “开国 ”,而是在列强的炮火中被迫打开了国门,而最早的是 1840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进入了近代史。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读 “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 ”,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 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 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
16、制皇权达到顶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皇权并不是一直强化的, A错误;也不能得出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通过分散宰相权力,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排除 B;而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使皇权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C正确,答案:选 C;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起着制约皇权的作用,后来设置了军机处,使皇权达到了顶峰, 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 “宗 ”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A铁制农具 B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D皇帝宝座 答案:
17、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会意字 ”可知,字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创造出来的,所以 “ ”可能表示的是祖先牌位。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下列不属于受封诸侯王义务的是 A镇守疆土,以蕃屏周 B征派赋役,管理人民 C朝觐述职,效忠朝廷 D互相征战,开拓疆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分封制即是 “封土建国 ”,即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分封的目的是让他们建立封国和军队,保卫中央,收买人
18、心。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 “诸侯 ”( “诸侯国 ”、 “封国 ”或 “王国 ”),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称为 “诸侯王 ”、 “君 ”或 “国君 ”,也使用 “国王 ”的称谓。但是分封制到了后期却导致了地方的封建割据,各诸侯国各自征战。所以 “互相征战,开拓疆土 ”并不是诸侯的义务。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概念,即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以答案:选 A。 考点:
19、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 ”,战斗不休,已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这样说的目的是 A想实行焚书坑儒 B准备攻打匈奴 C反对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D准备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秦始皇 战斗不休,已有诸侯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 等关键信息可知,秦始皇反对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皇帝 ”指的是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
20、武帝 D康熙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秦始皇灭掉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自比功过三皇五帝,自称 “始皇帝 ”。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称呼 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四川 邛崃市 上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