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分道扬镳( bio)拾级 (sh) B销声匿迹 (xio)和煦( x) C玲珑剔透( t)别墅( sh) D心往神弛( ch)殷红 (yn)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是要求从 “读音 ”和 “书写 ”两方面判断。判断读音的正误,要用普通话拼读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辅助判断字的读音,注意声韵母和标调有无错误,声母的平舌音与翘舌音、韵母的前后鼻音是易错点,要注意。判断书写的错误,要正确理解词义,据此判断字义,再结合汉字形声结构的特点从同音或形似方面仔细辨别。
2、 D项中 “弛 ”应为 “驰 ”, “殷 ”应读 yn。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就算她被悔愧驱遣着将花送回原处,那花也义无反 顾地用凋残抗议她的劫掠。 B很不习惯那样的他,明明是个性很内敛的人,忽然就变得絮叨起来。 C春日无锡的蠡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流连忘返。 D父母发愁、焦虑时,不要掉以轻心,要仔细询问,看看自己能否替他们排忧解难。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语境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C句中 “瞻前顾后 ” 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
3、犹豫不决,不符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A念:考虑 B书:字条 C以:通 “已 ”,已经 D怪:以 为怪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所学文言文名篇中的词语,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注意字词在句子中的变化,比如 B项 “书 ”应该是动词 “写字条 ”,故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3分) 我不知道自己离开
4、父母独自出去居住的愿望究竟始于哪一年, 是小学二年级父母外出旅行把我寄放在同事家,与发小梅梅坐在窗台上看月亮的那段记忆太美; 是初中野营时,我们十几个女生将费尽心思抓来的几百只萤火虫放在蚊帐里的场景太让人流连; 是职高时偶尔以给住校同学做伴的名义悄悄跑到宿舍里,几个女生叽叽喳喳聊到天亮的感觉太好; 是某个圣诞节的晚上,班上男男女女跑到一个家长不在的同学家里装饰圣诞树讲鬼故事的情景太刺激 A或者也许还抑或 B也许或者还抑或 C也许或者还抑或 D也许或者抑或还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各项中关联词的作用。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
5、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比如副词 “还 ”用于最后一分句,故 D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对名著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火焰山,面对熊熊烈火,孙悟空首先打算采取借芭蕉扇达到灭火的目的。 B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 时法国的社会现实。 C汤姆 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叙述了以汤姆 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进行的种种冒险经历。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住在保尔家期间给保尔讲了许多
6、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格列佛游记作者乔纳森 斯威夫特是英国人,小说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故 B表述错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巷子里的阳光 出了门,便是一条巷子,至少要拐过三道弯,拐过三条宽宽细细的巷子,就能拐到人流叮当的马路上。 我很高兴有那样三道弯,倘若没有三道弯,大街上的尘土就会毫无阻拦地逼入我的院子,那将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 巷子是一条漏斗型的死胡同 ,朝街的方向呈出开放
7、的姿态。不熟悉路况的人,从街上拐过几道弯,走到我家门口,鼻子碰到了墙壁,叹了口气,就无奈地回返了。 看那些无奈的人回返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们一个个像误入迷途的孩子,脸红耳赤地跺跺脚:唉,这 鬼地方怎么是条死胡同? 我显然对他们的牢骚不满, 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 ?我的院子虽小,也能容纳八方来客,你们咋就不到我的院里小坐一会儿,喝一杯淡茶或对弈一局呢? 我站在巷口,最喜欢看的,还是驳印在巷子里的阳光。阳光很好,阳光不会唉声叹气,它从早晨露头,到晚上收尾,不露声色,真格是一位藏在云外的哲人。 早晨的阳光是桔红色的,它比巷子里的懒人要起得早。它像是画家手中的画笔,横一笔竖一笔,紧一笔慢一笔,就把
8、小巷子画滋润了,画热了。懒人们就会说:你看看,太阳都晒热屁股了,咱也别压床了。 中午的阳光发出了惨白 ,白晃晃地扎眼,猛烈时,把人的头皮晒得煞痛。因而,中午巷子里很少有人走动。大家坐在自己的家中饮茶,或睡午觉。心里想:就让太阳发泄一会儿吧,它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 果不其然,一过下午两点,太阳就像做错事的孩子羞答起来,它把阳光一缕又一缕轻轻地投进小巷子里,投在人们的头顶上,非常轻,恐怕在人们头顶上砸出了包。人们便走出院子,走到树阴下打毛衣聊天,或把有毛病的自行车倒扣在巷子里,没完没了地修理。 傍晚的阳光一片深红。它把整条巷子都映得红彤彤的。走在巷子里,会感到有一种被强化了的意味,
9、或者说一种 末世的味道。大家该去洗菜的,就过去洗菜,该洗衣的过去洗衣,巷口的棋摊上,依然是那些七嘴八舌爱乱支着的人们,但是,街坊们活动的幅度比白天要小了许多。也许,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已经感受到了与太阳的惜别。 明天还能不能见到太阳呢?老人和病人躺在床上,看着颤颤巍巍的阳光,心想,就要走了,走的时候如果用碗能扣上一碗阳光,躺在棺木里,就永远放着这只碗。 老人们一年中有三季都喜欢坐在巷子里的墙根下,晒 “老爷儿 ”。他们的山羊胡子稀稀疏疏,但脸色红润,一旦阳光晒热了头顶,他们的话闸就打开了,滔滔不绝,无穷无尽,如果凑近了去听 ,一大堆老故事和昨天讲的基本相似,但他们却像大姑娘和小伙子第一次恋爱似地
10、向老伙计们眉飞色舞地讲着, 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阳光点燃了他们不灭的灵感 。 重复又有什么?人生在世不是进行着许许多多似曾相识的重复吗?不是他重复你,就是你重复他;不是历史重复现实,就是现实重复历史。阳光也是重复的,以相同的节奏和相同的色调度过一天又一天,但没有人去烦它,因为它暖人。 我很为那些误进巷子而回返的人感到惋惜,你们至少可以在小巷子驻足一会儿,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 。 【小题 1】 请分析第 段 “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 ”中 “扑扑扑 ”的妙处。( 3分) 答: 【小题 2】 你认为用陶渊明的诗句 “结庐
11、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形容小巷的环境特点是否恰当?为什么?( 3分) 答: 【小题 3】 第 4段的 “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 ”和第 2段的 “巷子是一条漏斗型的死胡同 ”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答。( 4分) 答: 【小题 4】 文章末尾说 “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 ”,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阳光给人的丰富 “意味 ”。(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 ( 3分)是拟声词(或运用叠词),( 1分)化静为动,让阳光澄明灵动可感,( 1分)形象表现阳光点燃老人们不灭灵感的急切和慷慨,突出阳光的博大和温厚(意思对即可)。( 1分) 【小题 2】( 3分) 恰当。( 1分)因为小巷
12、地处闹市, “拐过三道弯 ”“就能拐到人流叮当的马路上 ”,正如 “结庐在人境 ”;( 1分)这三道弯,隔离了马路上的尘土和喧嚣,小巷里是一个洁净、宁静的世界, “而无车马喧 ”。( 1分) 【小题 3】 不矛盾。( 1分)因为这的确是一条封闭、走不通的巷子,所以从客观上是 “死胡同 ”。( 1分)但这有热情好客的主人,留你 “小坐一 会儿 ”;( 1分)有温情的阳光,可以让你享受自在、质朴的生活,给心灵一个舒缓的空间,因此又不算是 “死胡同 ”。( 1分) 【小题 4】( 4分) 阳光 “不会唉声叹气 ”“不露声色 ”,教人乐观、谦和; 阳光 “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 ”,告诉人
13、一生中难免失意和挫折,关键是要调整自己,淡然处之。 滋润巷子里的生命, “点燃老人不灭的灵感 ”,教人博大慷慨; “阳光也是重复的 ”“但没有人去烦它,因为它暖人 ”,启示人坦然面对死亡,关键是要度过有意义的一生。(每点各 1分;直接用原句,没有提炼的话,只给 0 5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先说明其词性的特点,再说明其在表达事物特征上的以动写静的方法,分析此句所描写出的阳光的特点是什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先要理解诗句所表现的 “闹中取静 ”的内容,即理解 “人境 ”“无车马喧 ”的意思,再分析文中 “小巷 ”的
14、环境,找到两者的共同点加以说明。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两个 “死 ”所指的含义来理解,一是指 “无出口 ”,一是指 “没生气 ”。“不死 ”是指宽松的生活环境和这里有美好的人情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文中所描写的人们的精神状态来理解作者所说的 “阳光 ”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碘盐是否会导致甲状腺癌 通过流行病统计调查,有学者认为,长期摄入过量的碘可使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二者之间可能有一定关系。因为,随着人体在足量碘或高碘状态下持续食用加
15、碘食盐补充碘的摄入量, 1999年以后,确实有一些问题出现了。我国生活在高碘地区的人口约为 3098万,国内一些沿海地区省市如辽宁、浙江、福建、上海等地甲状腺疾 病发病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被认为与补碘过量有关;我国高碘地区的河北省黄骅歧口乡,甲状腺癌患病率显著高于国家的平均患病率。 国外也有类似报道, 澳大利亚自 1963年实行全民加碘食盐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由每年的 3 07/10万上升为 7 8/10万,研究者认为甲状腺癌的患病率增加与碘摄入量增加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美国科学家在高碘地区夏威夷和爱尔兰,对甲状腺癌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定量测定海产品碘的摄入量发现,过多的碘摄入对患有亚临床甲
16、状腺功能不全的妇女是危险因素之一 。国内外报道一致认为,无论高碘地区还是适碘地区, 女性,特别是处在生育期的年轻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且远远高于男性。 甲状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从全球范围看,近年来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多数肿瘤都呈上升态势。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仪器、技术的广泛使用,如甲状腺闪烁显象,超声和细针活体组织检查大大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另外,甲外腺癌的发病机理迄今并不清楚,发病因素较多,与遗传、自身免疫、吸烟饮酒、精神状况、社会心理等因素均有关。因此,单纯从碘盐一个因素研究对甲状腺肿瘤发病的影响是不够的,也要考虑到环境污染等因素对甲状腺肿瘤发病的影 响。
17、 【小题 1】第 自然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小题 2】第 自然段中加点的 “均 ”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答案: 【小题 1】( 2分)举例子( 1分);通过列举国外的实例具体说明长期摄入过量的碘可使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二者之间有一定关系( 1分) 【小题 2】( 2分) “均 ”字表示 “都 ”的意思( 0 5分),在语境中表示甲状腺癌的发病因素较多,与遗传、自身免疫、吸烟饮酒、精神状况、社会心理等因素都可能有关,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因素。( 1分) “均 ”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 0 5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首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无锡市 锡东片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