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卷(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 5分 ) 新华网北京 2月 16日电(记者赵悦 刘莉莉)朝鲜日前进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后,少数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称,朝鲜的举动是中国对朝政策的失败,这种 “泼脏水 ”的说法遭到中国专家学者的一致批驳。 中国专家学者指出,在朝鲜核试验问题上,美国应该进行更深刻的反思。 历史经验证明,武力和制裁威胁不但无法让一国屈服,反而令其更加注重发展和维护自己的军事力量。 【小题 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6个字)( 2分) 【小题 2】料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小题 3】
2、请你谈谈对材料中事件的看法。( 3分) 答案: 【小题 1】新华社播中国对朝鲜政策失败论。 【小题 2】将 “发展 ”和 “维护 ”调换顺序 【小题 3】朝鲜进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的举动不是中国对朝政策的失败,中国的一贯政策是不提倡使用武力和制裁,因为这样只会激化矛盾,对双方都是不利的。至于朝鲜,应该从大局出发,做出有利于和平的选择。 试题分析: 【小题 1】新闻的题目一般高度概括新闻的内容,新闻的内容概括一般在导语中,导语一般为第一段或第一句,找到导语,将主要 信息提取出来即可。本新闻可拟题为:中国对朝鲜政策失败论遭批驳等。 【小题 2】 “发展、维护 ”语序不当,应把 “发展、维护 ”调换,
3、这样才符合认知的规律。 【小题 3】针对 “在朝鲜核试验问题上 ”中国和美国的态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可反对美国的态度,也可赞同中国的作为,主要表达处理两国关系不能一味的使用武力和制裁等观点。 考点: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点评: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进行各类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做到触类旁通,夯实自己的语文基础。 为了打造 “书香校园 ”,某校园开展了 “阅读名著,品味 经典 ” 的读书活动,同学们纷纷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请你也来参与吧。( 4分) 【小题 1】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有关论语的推荐词,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论语推荐词】 论语是记录孔
4、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他是散文的典范,文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 他用智慧开启了一道道尘封的门,用教诲凝聚了一柄柄锋利的斧 ;于是,千百年来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总是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小题 2】请从下列名著中选一部你最喜欢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名人传骆 驼祥子)写一则推荐词,向同学们推荐一下吧。(可从作品的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后世影响、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要求必须涉及两个方面,采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50字。( 4分) 答案: 【小题 1】 “凝聚 ”改为 “铸造 ” 【小题 2】示例: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
5、章回体小说,它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手法灵活,塑造的人物形象各有特色,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试题分析: 【小题 1】 “凝聚 ”与后面的宾语 “锋利的斧 ”搭配不当 ,应把 “凝聚 ”改为 “铸造 ”。 【小题 2】具有极大的可选性,不管 选哪一部,都要注意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即 “涉及两个方面,采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50字 ”。如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手法灵活,塑造的人物形象各有特色,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及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要注意常见的语病,如缺少成分、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
6、。对于名著,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对于 课本上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可以有关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内容,与同学们多交流,同学之间多讲一些里面的故事。这样,不仅提高了读名著的兴趣,做题时还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 A 望 /料 想 角 逐 角 色 襁 褓 强 聒不舍 和 颜悦色 / 曲高 和 寡 B 缜 密 慎 重 剽 悍 肥 膘媲 美陟罚臧 否 颓 垣 断壁 亘 古不变 C机 械 亵 渎 诅 咒 咀
7、 嚼烧 灼 弄巧成 拙猝 不及防鞠躬尽 瘁 D 陨 落 吮 吸分 歧 祈 祷对 峙 脍 炙 人口 韬 光养晦 滔 滔不绝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和 颜悦色 (二声 )/ 曲高 和 寡(四声) B缜 zhn 慎 shn 剽 pio膘 bio 媲 p 否 p 垣 yun亘 gn双 C诅 咒 (z)咀 嚼 (j)猝 不及防( c)鞠躬尽 瘁 (cu) D陨 落 (yn) 吮 吸 (shn)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
8、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威尼斯商人 (节选 )通过写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关于 “一磅肉 ”的矛盾冲突及鲍西娅机智地解决这个矛盾冲突,塑造了夏洛克这个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以及安东尼奥等一组崇尚正义、慷慨仁爱、忠于友谊的人物形象。 B戏剧利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因素,共同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 D孔乙己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多余人的形象,揭露 了科举制度的毒害。变色龙是俄国
9、作家契诃夫的讽刺幽默小说,它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一 条狗的态度的几次变化,刻画了一个对上献媚、对下欺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官僚的形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 ”的说法不对,作者应是罗贯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主题,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要心中有数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 和素养得到提高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2分 ) A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 有例可
10、援 ,什么坏事都可以干了。 B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 马革裹尸 的战场。 C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武则天 栩栩如生 ,演得真绝了。 D当它 戛然而止 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 “栩栩如生 ”意思是像活得一样,一般指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用来形容 “扮演的角色 ”,用词不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俗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 A自诩
11、砭义词力行节约徇私枉法 B疮痍万户侯美伦美奂恃才放旷 C影碟划时代敷衍塞责浮想联翩 D睿智棉里针大厅广众连篇累牍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砭义词 贬义词 力行节约 厉行节约 B美伦美奂 美轮美奂 D棉里针 绵里针 大厅广众 大庭广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现代文阅读 鹦鹉流浪汉 1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 2 室内的暖气烧得很热,我开了阳台的门
12、透气。过了一会儿,我想去把门关上。就在我把门往回带的那会儿,我的手碰到了一个软沓沓的东西,把我吓了一大跳。那东西黑糊糊凉飕飕的,就蹲在外面的窗台上,不停地颤抖。看仔细了,却是一只小鸟,好像是冻僵了。壮 壮胆伸出手一把抓住它。它温顺乖巧,绝无反抗之意。用掌托着,举在灯下,才看清是 一只绿颈黄翅的虎皮鹦鹉,身子小小的,半死不活地耷拉着脑袋,微微有一丝气息。两只脚爪,一个只剩下两枚脚趾,另一个,一枚爪子也没有,只留一坨光秃秃的脚掌,立在桌上,站都站不稳。 3不知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这样一个北风呼啸的黑夜里。它必是已经筋疲力尽了,为着寻找一个温暖的栖息地。而它居然能在黑暗中用最后一点儿气力,奔向
13、一扇透出热气的门缝,可见它是一只生存力顽强的鹦鹉。 4阳台没有封闭,只好先把 “鸟笼子 ”挂在厨房里。垫上接鸟粪的纸板, 拴上仿树枝的竹筷,系好米盅和水杯,为收留这位气息奄奄的入侵者。 5这小家伙实在是饿坏了。吃相像个饿死鬼。 6第二天一大清早便被它喳喳的叫声吵醒。又喂它米和水。它扑过来,吃得贪婪而疯狂,犹如风卷残云,顷刻间一扫而光。 7 大吃大喝了几日,它变得身子浑圆,羽毛锃亮。常用那两根脚趾,金鸡独立,牢牢地攀在筷子上,走钢丝一般,小眼睛警觉而锐利地洞察四方。叫声一日比一日地高亢嘹亮,虽然音律音调全无,一片聒噪之声而已,它却自我感觉极佳,傲慢得像只老鹰。 8吃也容忍了,叫也容忍了。想着外面
14、世界的无奈,只希望它从此在我的笼子里 安分守己。可它却几乎一刻不停地在笼子里跳上跳下,尖尖的小嘴急促而猛烈地啄着笼边的钢丝以及笼子里一切可以啄出响声的东西, 试图诉说它某种未竟的愿望。 胸脯上白色的细绒毛,一片片飘落下来,在空气里浮荡着,如同一份份难以阐释的宣言或是传单。有时它就在笼子里长时间地兜着圈圈,像是一只失控的钟表。 9丈夫被它吵得坐不住,说它一定是想晒晒太阳了,它本来就是天上树上的东西。 就把笼子挂在阳台的钩子上。阳光洒在它翠绿的羽毛上,它昂起小脑袋仰望着蓝天,忽然停止了连日不断的哀鸣,变得非常非常安静。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温柔的光泽。 11如果那时我能感到,在它这短暂的宁静中,一个天赐
15、的逃跑机会正在临近 我会加固那只笼子吗?我不知道。 12那天,就在中午时分,我偶然走近阳台,一抬头,发现它已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身子悬在笼子的出口。正挣扎着想从笼子里拱出来。我叫一声不好,忙拉开门冲到阳台上去 却已晚了一步。就在我接近笼子的那一刻,它猛地钻出了笼子, 拼命地扇动着翅膀,嘟的一声,像粒子弹似的,往天空射去 。 13它走得义无反顾。连头也不回。顷刻间就没了影儿。 14废弃的笼子在风中摇晃着。我不知它如今在哪里?也许它早已被冻死在野外了。但重要 的是,它宁可被冻死,也不愿囚于一室一檐之下。于是,寻找和回归自然,就成为它一生中不断重复的主题。(摘自张抗抗散文集) 【小题 1】本文的题
16、目该如何理解?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 3分) _ 【小题 2】第 2段加线句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作者要表现什么?描写中暗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_ _ 【小题 3】第 8段加线句 “某种未竟的愿望 ”指的是什么?这个愿望是如何实现的?( 2分) _ _ 【小题 4】第 12段加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_ 【小题 5】文中的鹦鹉是一个什么形象?作者借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4分) _ _ 答案: 【小题 1】鹦鹉是一只生活无着,无家可归的鸟 ;或隐含着作者对鹦鹉遭遇的同情( 1分,意思对即可);作用: 1点明了文章记叙的主要对象(或主人公,或点明
17、文章主要内容)( 1分) 2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 3用比喻手法突出了小鸟的特点( 1分)(理解 1分;作用答对 2点得 2分); 【小题 2】外貌(或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2分,各 1分);极力表现鹦鹉受伤后奄奄一息的可怜模样( 1分);表达作者同情怜悯的感情。( 1分) 【小题 3】 小鸟想从笼子里面飞出去,飞向蓝天( 1分);它用力撞开笼子顶端的盖板,挣扎着从笼子里钻出来,飞走了(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比喻( 1分);生动的表现鹦鹉急切盼望回归大自然的心情和迅疾的动作(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5】 鹦鹉是一个热爱自然、追求自由、敢于反抗、不懈努力的形象(答对
18、两处 2分);作者借鹦鹉抒发了对追求自由者的赞美之情( 1分)。运用了托物寄情(或借物抒情、象征)的写法( 1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题目中关键词是 “流浪汉 ”,通文章可知 ,文中的这只鹦鹉是一只受饿受冻、撞到我家里的鸟。到文章结尾可知,它还将继续这样的无家可归的生活。题目的作用结合全文可知,点明了文章主要对象及其特点,对读者具有吸引力。 【小题 2】 “一只绿颈黄翅的虎皮鹦鹉,身子小小的 ”等语句写出了鹦鹉的样子,“立在桌上 ”等语句写出了鹦鹉当时的动作,结合上文可知,这是我初见到这只流浪的鹦鹉时它的样子与动作,写出了它濒临死亡,奄奄一息,表达了我对它的同情。 【小题 3】从后文它
19、被挂到阳台上的动作和安静的表现 “它昂起小脑袋仰望着蓝天,忽然停止了连日不断的哀鸣,变得非常非常安静。眼睛里 闪烁着一种温柔的光泽 ”可知,它向往自由,向往蓝天。 “一抬头,发现它已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身子悬在笼子的出口。正挣扎着想从笼子里拱出来 ”“就在我接近笼子的那一刻,它猛地钻出了笼子 ”等表明,它是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最终逃离了笼子。 【小题 4】句中的 “像粒子弹 ”表明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结合语境可知,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鹦鹉逃离笼子时的动作之迅疾,表现出它对自由的急切渴望。 【小题 5】根据文中内容,尤其是结尾的 “但重要的是,它宁可被冻死,也不愿囚于一室一檐之下。于
20、是,寻找和回归自然,就成为它一生中不断重 复的主题 ”,我们可知,这是一个热爱自然、向往自由、不懈追求的形象,借这只鹦鹉表达了对追求 谠廾溃 粲谕形锛那榈男捶 br考点: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点评: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抓住关键语句(议论、抒情句)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有关题目的作用,理解和赏析语句的基本方法等要熟记于心。 饮水与健康 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便一段时间可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 章。中国的先人有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 ”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南省 郑州市 第四 中学 九年级 中考 模拟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