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 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文言文阅读 给划线字注音。 买 履 ( ) 自 度 其足( ) 吾忘持 度 ( ) 涉 江( ) 遽 契其舟( ) 答案: l du d sh j 刻舟求剑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编写的论文集。 答案:吕氏春秋 察今 战国末期 吕不韦 两则寓言内容不同,写法也有区别。郑人买履主要通过对人物的 描写,揭示出郑人 的心理;而刻舟求剑则通过对楚人的 、 描写,表现他的 。 答案:语言 固执、迂腐 动作、语言 愚蠢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 1】解释划线的字。 ( 1) 先自 度 其足 ( ) 吾忘持 度 ( ) ( 2) 先 自 度其足 ( ) 其剑 自 舟中坠于水 ( ) 【小题 2】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及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郑人有欲买履 者 /楚人有涉江 者 B而置 之 其坐 /反归取 之 C先自度 其 足 /遽契 其 舟 D 而 忘操之 /而 剑不行 【小题 3】翻译下面句子。 ( 1)及反
3、,市罢,遂不得履 ( 2)是吾剑之所从坠。 答案: 【小题 1】( 1)量长短 量好的尺码 ( 2)自己 从 【小题 1】 A 【小题 1】( 1)等到他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2)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情况。度作为动词时是量长短,度作为名词时是中尺码的意思。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以及用法的能力。 A、助词,无意义;助词,无意义。 B、代词、代词。 C、自己的,那个。 D、表转折,表转折。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 “(
4、 1)中及是等到的意思、反是返回的意思、罢是结束的意思、遂是于是的意思 ”“( 2)句中是是这的意思、坠是掉落的意思 ”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所以翻译句子时,第一步: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 “六字翻译法 ”:留、替、补、删 、移、猜。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圮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 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苏教版 初中语文 年级 上册 古代 寓言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