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绍兴杨汛桥中学七年级12月份反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浙江绍兴杨汛桥中学七年级12月份反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浙江绍兴杨汛桥中学七年级12月份反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浙江绍兴杨汛桥中学七年级 12月份反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词语填空。( 5分) 头晕目 梦 以求 玲珑 透 闲情逸 瘦骨嶙 蜂围 阵 可望不可 弦急管 多姿多 然长逝 答案:略 试题分析:头晕目眩、梦寐以求、玲珑剔透、闲情逸致、瘦骨嶙峋、蜂围蝶阵、可望不可即、繁弦急管 (哀弦急管、紧弦急管 )、 多姿多彩、溘然长逝。有些空缺处可以填多个词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提示补全词语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目重在平时的积累,做题时书写认真,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下列词语中有 3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3分) 崛强 报酬 鬓发 风韵 慷概 禀告 撤消 贪焚 、
2、、 答案:略 试题分析: “崛强 ”应为 “倔强 ”; “慷概 ”应为 “慷慨 ”; “贪焚 ”应为 “贪婪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修改错别字,必须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比如: “倔 ”是顽强,固执的意思 ,而 “崛 ”是 “:突起;兴起 ”的意思, “倔强 ”指性格刚强不屈,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为外力所改变或按照自己的脾气,不听别人的指导来做事,根据语境,应该为 “倔强 ”。另外,还要注意同音字和形似字。 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 列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 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回篱墙上,目不转
3、睛地,望着那饕餮吞食的小囚徒。 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只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 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一下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那饥饿的小嘴巴里。 及至四顾无人,唰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段文字写我带着孩子 们悄悄观望一只大麻雀给小麻雀喂小白虫的过程,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中的 “只见 ”紧承 “观望 ”,余下的三个备选项写大麻雀四顾无人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喂小麻雀,然后又飞回篱墙上,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饕餮吞食的小囚徒。所以应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学
4、生乱句重组的能力。 点评:解答句子排序类题目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有时候,会有很明显的提示性的词句,要能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 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俗语,取其谐音换新意,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3分) 例:空调机 完美无夏(瑕) A淋浴器 随心所浴() B咳嗽药 咳不容缓() C洗衣机 爱不湿手() D围巾 颈上添花() E、酒 一抿惊人( ) F、灯具 灯峰造极( ) 答案:略 试题分析:
5、根据平时积累的成语来恢复原貌即可。 A、淋浴器 随心所浴(欲); B、咳嗽药 咳不容缓(刻); C、洗衣机 爱不湿手(释); D、围巾 颈上添花(锦); E、酒 一抿惊人(鸣); F、灯具 灯峰造极(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认知能力。 点评:汉语成语历史悠久,结构整齐,表意凝练,是民族语言生活中的精华,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这些特征恰好适应了广告语的创作要求。就成为商家追逐的目标,可是对于广告语中成语的利用,是有利有弊的,这要引起注意。学生在平时的学校过程中要注意成语的积累,并掌握成语的辨析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 6分) 下面是实验中学某班同学开展 “感受自然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
6、过程。 【小题 1】第一天,语文老师利用一节课 回顾了语文课本中有关写四季和自然的文章,并设计了一个问题: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文章用一组排比句概括这些文章写出的四季特点: 朱自清的春描绘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春景,梁衡的夏感描绘了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的旋律,何其芳的秋天描绘了 的秋天,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绘了 的冬天。( 2分) 【小题 2】第二天,语文老师将大家带到郊外感受自然。在前往郊外的途中,一些同学看到的景色让他们想起了学习和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心中感到十分郁闷和惆怅;而另一些同学看到的景色却让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希望,精神振奋。语文老师告诉他 们:由于性格和经历的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也千差万
7、别。前者可以称为 “令人怅惆的秋景 ”,后者可以称为 “令人振奋的秋景 ”。 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用文字描写这种秋景。( 4分) 我会选 ,我的描写是:( 50字左右) 答案: 【小题 1】示例:硕果累累、温暖(能抓住课文主旨均可) 【小题 2】略 【小题 1】试题分析:能抓住作者笔下 “秋天 ”“冬天 ”的特征,说法合理即可;何其芳的秋天写了绚丽多彩的充满诗意的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渔家晚归图、少女思恋图。整首诗写了丰收、快乐、幸福、充满诗意的秋天;老舍的济 南的冬天这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济南 “温晴 ”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考点:本
8、题考查学生根据提示语补写语句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目要注意题干要求: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文章用一组排比句概括这些文章写出的四季特点,然后抓住作者笔下 “秋天 ”“冬天 ”的特征来补写语句。学生补写的语句只要符合题干要求,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小题 2】试题分析:这类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只要能抓住季节特征,语言生动优美即可。如前者:暮秋时分,寒风习习,伴着片片落叶,听着声声雁叫,漫步郊野,看到无奈的枯树摇 摆于狰狞的秋风中,愈加觉得灰暗的天空又被萧瑟的秋景涂上一层黯淡的色彩。(秋天的景色描写应突出萧瑟、黯淡的特点);如后者:橘红滚圆的柿子 ,挂在树上 ;金黄硕大的梨果 ,结满枝头。雪白的棉花像云海
9、 ,黄色的玉米堆满院 ,鲜红的辣椒挂窗前 ,青脆的红枣缀满树。和煦的阳光 ,凉爽的清风 ,满山层林尽染 ,大地一派秋景。感觉 “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秋天的景色描写应突出热闹、喜悦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做题时要注意抓 住季节特征,理解景色特点及人物的处境。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理解。( 11分) 一床小花被 六岁时,她被母亲过继到伯父伯母家。伯父当年闯关东,与伯母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而她的生身父亲早已去世,母亲拉扯着 4个孩子不容易,思来想去,就把体质最弱的她,送出
10、去了。 在伯父伯母家,她过上了好日子,饭能吃饱,有新衣穿,长大后,她的伯母,也就是养母,坚持供她读到中专毕业。他们视她为己出。她也尽量做了一个好女儿:乖巧、听话,家务活抢着做。 即使这样,她还是常常想起自己的母亲:母亲的轻言细语,母亲在深夜里为她掖好被子,母 亲粗糙的手轻轻抚过她的头 十二岁那年,她随养父母回山东过年。在老家温暖的大炕上,养母微笑着给她介绍,这是大姑,二姑,这是三婶,二婶 她随着养母的指点,懂事地叫着她们,每个人都看着她,愉快地回应。 最后,养母指向一个女人,问,认识她吗? 她想都没想,答,不认识。掉头跑开,到院子里,和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疯玩起来。 她永远记得,那个女人的笑在瞬
11、间僵硬,眼里涌出湿湿的东西,却努力压抑着,不让它掉下来。 那个女人是她的母亲,怀里抱着一床小花被。后来得知,那床小花被,是母亲省吃俭用积攒了数月的钱,买来棉花棉布,一针一线为她缝制的。而她在踏进屋里的第一步,就在众多面孔中,一眼认出母亲。小小的她,说不清当时为什么要那样回答,许是怨恨,许是怕养母不高兴吧。 老家之行,她的表现让养母很满意,母亲做的小花被,养母慷慨地送给了她。夜晚,盖着松软的小花被,她把头蒙进被里,拼命嗅着,仿佛能闻到一种味道,那是母亲的手,轻轻抚过被子的味道。 养母爱她,但脾气不怎么好,遇到不顺心的事会拿她出气,打骂也是常有的事。受了委屈,她不像别 的孩子那样顶嘴,或者大哭大闹
12、,只默默地自己担着。晚上,钻进被窝,小花被的温暖覆盖着她,她的眼泪,一滴一滴渗进被子里。 小花被一直陪伴着她。上了中专,要住校,养母为她准备了一床更新的被子,她表示还要带着小花被。然后她看到养母的脸上有了不悦。那天她去同学家玩,回来后发现小花被不见了,问养母,养母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她便不再问了。小花被从此失踪,她的心里,很是失落了一阵子。 她的大半生在东北度过。为养父母养老送终后,她已经 60多岁。而后又随着儿女,回到山东老家。 此时,她的生母已经 80多岁,身体还不错,眼不花耳 不聋。母女俩再度相聚,手拉着手,有说不完的话。此时,历经磨难的她早已谅解了母亲。她给母亲讲自己的成长,讲种种见闻与
13、经历,也讲到了那床小花被。 老母亲用干枯的手抹着眼泪,说,闺女,娘还能为你再做一床小花被。第二天,母女俩手牵手,去了市场,买来新棉花和小花布。把花布洗净后,在阳光下晾干,然后娘俩坐在洁净的地板上,一针一线缝起小花被。 如今,她夜夜盖着小花被,闻着,嗅着,不时用手摩挲一下,幸福得就像一个孩子。 她是我的母亲。有时候我问,要不要换床被子。因为单位里发了很多太空被,又轻又软,柜子里有些放不下了。她摇头 ,急忙声明,我就喜欢这床小花被。 我笑了,任由她拥着她的小花被。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母亲。夜晚,她的房间里传来均匀的呼吸,我想,花被之下,一定会有一个安稳的梦吧。 【小题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4、故事的内容。( 2分) 【小题 2】阅读画线句,思考:为什么她的回答会引起那个女人的笑在瞬间僵硬?试揣摩 “那女人 ”当时的心理活动。( 3分) 【小题 3】标题 “一床小花被 ”中的小花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4】文中的她一直盖着母亲做的小花被,不愿换其他被子,这表达了她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小题 1】一 位母亲两次为女儿缝制小花被的故事 【小题 2】因为她回答 “不认识 ”的话深深刺痛了那个女人的心,使她十分痛苦,所以她的笑变得僵硬;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围绕着痛苦、伤心又能体谅女儿的复杂心情即可 【小题 3】起到线索作用,同时也包含了主要内容 【小题 4】表达了她
15、对亲生母亲的理解和深深的依恋思念与爱 【小题 1】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文题一床小花被是本文的一条线索,其主要内容是:一位母亲两次为女儿缝制小花被的故事,抒发了浓浓的母女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这类把握故事情节的题目 ,是读懂叙事记叙文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小题 2】试题分析:文中划线句属于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 “瞬间僵硬 ”“ 涌 ”“ 努力压抑着 ”这些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 “那女人 ”听到
16、自己的亲身女儿说 “不认识 ”自己时的的痛苦而又释然的复杂心情。 “那女人 ”心理活动可叙述为:先是伤心悲恸,因为自己的亲生女儿居然说不认识自己,后来就释然了,只要女儿生活的很好他就开心了。 考 点:本题考查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点评:分析人的心理活动要根据人物的处境,抓住关键字词去揣摩、分析。 【小题 3】试题分析:本文就内容而言主要写一位母亲两次为女儿缝制小花被的故事,表达了浓浓的母女之情, “一床小花被 ”包含了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及女儿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文章所有的内容和人物的情感都是围绕 “一床小花被 ”来写的,所以小花被在文中起线索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
17、力。 点评:题目是文章的 “眼睛 ”,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 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具体、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本文属于最后一类。 【小题 4】试题分析:这道题可以从 “小花被 ”的由来和 “她 ”对 “小花被 ”的特殊情感去分析、理解。 考点:这里是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考点。 点评: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
18、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 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文言文阅读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阮光禄 在剡 ,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 ”遂焚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阮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剡:地名,在浙江嵊县。 何 为:干什么。 【小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皆( ) 而( ) 之( ) 遂( ) 【小题 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小题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浙江 绍兴 杨汛桥 中学 年级 12 月份 反馈 检测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