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 蹒 跚( pn)愧 怍 ( zu )吊 唁 ( yn) 罄 竹难书( qn) B嶙 峋 ( xn)两 栖 ( x) 契 约( qi )风雪 载 途( zi) C荒 谬 ( mi) 仄 歪( z)阻 遏 ( y)毛骨 悚 然( shn) D 尴 尬( n)潮 汐 ( x) 伧 俗( chn)在 劫 难逃( qu) 答案: A;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 B、 “两栖 ”( q)中的 “栖 ”是个多音字,作为 “鸟禽歇宿;居留,停留 ”的意思时,读 “q”,如
2、 “栖身 ”,作为其他意思时,读 “x”,如 “栖皇 ”。C、 “阻遏( ) ”中的 “遏 ”读 “”,不能与形似字 “谒( y)相混; “毛骨悚( sng)然 ”中的 “悚 ”读 “sng ”,不能读成 “shn”,注意 “s”与 “sh”的区别。 D、 “伧( cng)俗 ”中 “伧 ”读 “cng”,不能读成 “chn”,注意 “c”与 “ch”的区别; “在劫( ji)难逃 ”中的 “劫 ”读 “ji”,不能与形似字 “却( qu)相混。应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 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
3、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鞠躬遗骸锐不可挡张惶失措 B狼籍烦躁荡然无存消声匿迹 C轩榭藩篱惟妙惟肖因地制宜 D归咎喷嚏铸剑为梨穿流不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中 “锐不可挡 ” 应为 “锐不可当 ”; “ 张惶失措 “应为 ”张皇失措 “。B项中 “狼籍 ”应为 “狼藉 ”; “ 消声匿迹 ”应为 “销声匿迹 ”。 D项中 “铸剑为梨 ”应为“铸剑为犁 ”; “ 穿流不息 ”应为 “川流不息 ”。应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对常见字字形的辨识能力。 点评: 汉字音形义是中考必
4、考点,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音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2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 锐不可当 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 心直口快 ,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 天衣无缝 。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 巧妙绝伦 ,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 ,不可抵挡。 B、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C、天衣无缝:比喻
5、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D、巧妙绝伦:灵巧高明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根据成语的意思和语境,只有 B项中的成语与语境相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常用成语以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为准,新生成语则以当前流行 的一些热词为准,试题材料兼顾课内课外,以时事材料为主。解题时务须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冷静答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在积累上下工夫,掌握课后常用成语,同时也要了解当下流行的并经国家语委认可的一些新生成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 2003年 10月 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
6、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C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句缺少主语,可将 “通过 ”和 “使 ”删去其一即可; C句用词不当,“确保 ”与 “防止 ”相矛盾,可将 “防止 ”改为 “做到 ”即可; D句中词语搭配不当,“水平 ”只能说 “提高 ”或 “下降 ”,不能说 “增强 ”,可将 “增强 ”改为 “提高 ”。经分析只能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
7、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 、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下列句子使用修辞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排比)徜徉在故事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加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C(比喻)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D(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案: C 试题分析:比喻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而 C项中 “她 ”与 “刘亦菲 ”属于同类之间的比较,不属于比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
8、修辞手法的能力。 点评:准确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必须要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比如:比喻就是 “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比喻的种类 :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像、似、仿佛、犹如 ”等相联结。 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 “是 ”“成了 ”“变成 ”等联结。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9、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现代文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
10、开花只比北京早 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 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
11、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 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到 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小题 1】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 “大自然的语言 ”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3分) _ 【小题 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
12、序说明的?( 4分) _ 【小题 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3分) _ 【小题 4】选文中加点的 “前者 ”、 “后者 ”各指文中的什么内容?( 2分) 【小题 5】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至少说出 2种)?并各举一列。( 3分) 答案: 【小题 1】 “大自然的语言 ”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 “大自然的语言 ”,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 2】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
13、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小题 3】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或答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也对) 。 【小题 4】 “前者 ”指 “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后者 ”指 “1921到 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 【小题 5】略。 【小题 1】试题分析: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调节各项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本来是人类所独有的。但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发现,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等,也能向人们传递某种消息,预报各种农事。如杏花开了,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应赶快种
14、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割麦插禾。这就好像是大自然也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与人交流思想 一样,因此,本文的作者,就用了 “大自然的语言 ”来做这篇介绍物候学常识的文章标题。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不但生动形象、贴切风趣,而且比起其他的 “简介物候学 ”一类的题目来,新颖别致,更富有吸引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要求分析标题含义的,文章的题目一定有其深层的意思,在分析中一定要分析全面,不要遗漏。语言的概括与表达能力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提升。 【小题 2】试题分析:选文主要向我们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四
15、个 因素。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在地球上位置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古今的差异。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方面的因素,这是一种条理,所以,选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说明对象及明确说明顺序的能力。 点评:把握说明对象可从两方面去思考: 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一文。 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本题就如此。说明顺序有三种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选文是篇事理说明文,运用的是逻辑顺序。 【小题 3】
16、试题分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二句诗中所描述的现象是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海拔差异所导致的,高度每增加 1000米,气温就降低大约 6 度,海拔越高的地方与平原地区气温差异越大,因此其气温回升较慢,相应的气候变化存在一种滞后现象。所以才会出现大部分地区的花儿早已开放完了,而山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的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诗句分析影响物候变化原因的能力。 点评:根据诗句分析物候现象,主要要掌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即 可。答题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题 4】试题分析: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
17、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本题考查形式分析指代性词语指代内容的能力。 点评:说明文的特点体现在科学性和准确性上,所以学会在原文中寻找答案:至关重要,学生应培养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突破说明文考题。 【小题 5】试题分析:选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如说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时,举出 “在春 天,早春跟晚春也不同 ”,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时间只比北京早十天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辨析能力。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
18、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 谁与我同行 严忠付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 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 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 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丫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堂的额头来。母
19、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 “鬼 ”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 “鬼 ”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 :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 子汉。 一天晚上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 “鬼火 ”!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
20、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 ,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 “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从这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
21、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 -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小题 1】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 【小题 2】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3分) 【小题 3】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B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 我 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C对 我 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 写简洁而有深意。 【小题 4】找出与第二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22、。( 2分) 【小题 5】假如你是文中的 “我 ”,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 ( 3分) 答案: 【小题 1】例:为了帮助 我 克服不敢走夜路的胆怯心理,使 我 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父亲一边用语言鼓励 我 ,一边在夜间举着火把与 我 同行的故事。 【小题 2】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科学理智地教育关爱孩子的人。 【小题 3】 A 【小题 4】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 -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 【小题 5】 例:原来是父亲用他默默的行动和深沉的父爱在帮助我成长。我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一定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小题 1】试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云南省 景洪市 第一 中学 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