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 ) A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B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C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D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分号的用法的。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因此 “有雷无雨 ”后用分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泰州市加大
2、了巡查整治力度。 B中国好声音没有让广大观众失望,学员们高超的唱功成功锁住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 C夏日的海滨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D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答案: B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平时多阅读,增加语感。本题按照选项中的修改内容一一对应判断即可。 A项滥用否定词,去掉 “不 ”; C搭配不当; D项表意不明,多项对一项。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 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
3、) A质量监管人员的 火眼金睛 ,总能让刻意伪装的假冒产品一下子现出原形。 B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中 学生 责无旁贷 的责任。 C日本某些政客,就侵略历史 推陈出新 大做文章,严重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 D国庆节期间,在泰州老街、桃园、望海楼等景区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让人们 流连忘返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时,要结合所给的词语含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作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词语含义。 B项语意重复; C项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
4、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这是一个褒 义词,用在此处不合适。 D项流连忘返:留恋不止。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根据意思此词用在此处不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分) 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看似玄虚,实则大都有具体指向。老子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而人生百年极其短暂,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有时舍得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崔琦, 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 “怪人 ”远离政
5、治,从不抛头露面,整日浸泡在书本和实验室内,甚至在诺贝尔奖桂冠加顶的当天,他还如常地到实验室工作。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在美国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崔琦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电脑盲 ”。他研究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靠他一笔一划完成。而一旦要发电子邮件,也都请秘书代劳。他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间赶上! 放弃是一种睿智。放弃一些对你而言并不必需的 “精彩 ”,选定人生必需的 “目标 ”,持之以恒,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然而,贪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死死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反而给自己带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往往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正如柳宗元哀溺文的永之善游者,
6、就因为舍不得放弃腰千钱,结果白白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放弃其实是为了得到,知其不可而弃之,知其可为而为之。如果在放弃之后,烦乱的思绪梳理得分明起,模糊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摇摆的心变得坚定起,那么放弃又有什么不好呢? 【小题 1】本文的心论点是 ( 2分) 【小题 2】文章开头引用老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4分 ) 【小题 3】文章 - 段在论证 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阐述。( 4分) 答案:【小题 1】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小题 2】 引出心论点( 2分); 作为道理论据论证心论点( 2分)。 【小题 3】文章 - 段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分),第 段举 “怪人 ”崔琦的例子从正面阐明
7、只有学会放弃才能获得更多成功的道理,第 段举哀溺文永之善游而溺死者,从反面论证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 “议论句 ”,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题目即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开头引用名言或列举事例,作用是: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或论题;作为文章中的论据证明论点,此题就结合理论知识考虑。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
8、析:此题考查这两个段落的论证思路。只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所 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就将此题解答完整了。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一文,回答后面的题。 (10分 ) 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
9、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 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 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
10、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 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
11、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小题 1】 “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 “更多的 ”?( 3分) 【小题 2】第 段 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3】本文主要内容是介绍 “低碳生活 ”,但为什么还要谈 “高碳生活 ”?( 3分) 答案:【小题 1】它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的碳排放。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选择低碳生活。两个 “更
12、多的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语意相近即可) 【小题 2】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那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 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语意相近即可) 【小题 3】 高碳生活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正视,因此写高碳生活是对前面低碳生活内容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完整。 高碳生活通过补偿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谈高碳生活有助于加强对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这一认识的理解。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的回答要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具有:
13、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具体分析。一句中连用两个 “更多的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强调作用。围绕这两点联系句意答即可。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 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对说明方法的考查。可以抓关键词语。 “以土豆为例 ”可以看出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连用两个 “比 ”可以看出是做比较。说明方法的作用都是为了使说明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在联系句意谈具体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做一对比既得答案:。首先谈 “高碳生活 ”为 “低
14、碳生活 ”服务,说明 “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另外突出说明文的严密性,因为 “高碳生活 ”不可回避。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莫言的短篇小说大风,完成后面的题。( 18分)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在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
15、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 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 “看我怎么割。 ”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
16、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 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
17、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 “风。 ” 爷爷淡淡地说, “使劲拉车吧,孩子。 ”说着,他弯下了腰。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 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 “爷爷,风过去
18、了。 ”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 ”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 ”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 2013年第 1期,有删改) 【小题 1】莫言说: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3分) 【小题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 爬行着 爷爷悲壮苍凉
19、的歌 声 ”句中, “爬行 ”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分) ( 2)品味 “我们 钻 进了风里 ”一句中 “钻 ”的妙处。( 2分): 【小题 3】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4分) ( 1) “爷爷,那是什么? ” “风。 ” 爷爷淡淡地说, “使劲拉车吧,孩子。 ”说着,他弯下腰。 (2)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 ”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 ”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小题 4】文中画线段描写了大风降临前 的情形,请简要赏析。( 3分) 【
20、小题 5】小说中 “我 ”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4分) 答案:【小题 1】爷爷和 “我 ” 起去割草;遭遇大风;与大风搏斗。答出三点意思即可。 【小题 2】( 1)形象写出了爷爷的歌声低沉有力、节奏缓慢。( 2分)答出 “低沉有力 ”、 “节奏缓慢 ”各 1分。 (2)写出了风之大,表现了祖孙俩敢于面对大风的勇气。( 2分,每点 1分) 【小题 3】爷爷是一个坦然镇定、刚毅坚强的人。答出 “坦然镇定 ”、 “刚毅坚强 ”各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了大风来临前自然界的反应;用词准确生动, 富有变化。 角度 2分, “视觉 ”“听觉 ”“嗅觉 ”写出其中
21、两种即可;语言 l分。 【小题 5】以 “我 ”的口吻讲述故事,增强真实感;通过 “我 ”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表现祖孙情深,爷爷对 “我 ”关心疼爱, “我 ”对爷爷敬爱依赖。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 “时间 ”“地点 ”(环境)的变化,以人物行为为中心梳理情节,概括出什么人物做了什么事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在文意语境中体会 描写的作用,从表现事物(歌声、风)和人物精神特点方面理解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对人物行为的细节描写,抓住其中描写细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江苏省 泰州市 海陵区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