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泰兴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 ) 今年 4 月 2026 日是我省第 32 个爱鸟周,济川中学初二年级开展了系列活动。 【主办校报】【小题 1】小明主持办一期以 “爱鸟 ”为主题的校报,他从网上搜集到下面一则新闻: 今年 4月 20日至 26日是我省第 32个爱鸟周。 4月 20日上午,以 “保护野生鸟类、建设美丽盐城湿地 ”为主题的爱鸟周宣传活动在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举行,来自亭湖的 “爱鸟小卫士 ”、大学生志愿者以及爱鸟人士参加了别开生面的丹顶鹤放飞、主题签名和生态观鸟等活动,从而提高对鸟类的保护
2、意识,养成爱鸟护鸟的良好习惯。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新闻。 (2分 ) 【小题 2】小明从网上搜集到下面两幅图片作为校报的插图,请根据图片内容及文字说明,完成下列填空。 (3分 ) 图 a 图 b 图 a: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图 a 的课文标题名称: 图 b:我国古代即有以喜鹊比喻喜庆,以梅花 谐音 “眉 ”字的习俗,所以,至今,我们还经常在书画、织锦、陶瓷、雕刻、剪纸中看到喜鹊站立梅花枝梢的谐音画。这种图画也是一个成语,它描述出人逢喜事神采飞扬的样子。请写出这个成语: (2分 ) 【小题 3】【专家讲座】学校在爱鸟周活动中,要邀请专家指导,商定讲座安排,下面是你与泰州大学林教授的一段
3、对话,请根据情境补全。 (3分 ) 你:林教授,您好,下周是我校的 “爱鸟活动周 ”,我们诚挚邀请您下周二给我们开一个讲座。 林:哎呀,很不巧,下周二我另有活动,能换个时间吗? 你: 。 林:太好了!那我们下周五下午在你们学校的报告 厅见! 答案: 【小题 1】 4 月 20 日上午,爱鸟周宣传活动在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举行。 【小题 2】 a:海燕 (1分 ) b:喜上眉梢 (2分 ) 【小题 3】【专家讲座】示例:谢谢您!那么下周五下午您有空吗?如果有空,我们就在学校的报告厅等候您,可以吗? (感谢语气 1分,时间、地点各 1分,共 3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信息概括中
4、的一句话新闻。就是对消息内容的精练概括。解答时根据消息特点,抓住消息导语部分,提炼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非常简单,结合图片内容和提示语言,我们可以确定第一幅图片为高尔基的海燕;而第二幅图片喜上眉梢也很容易回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 3】 试题分析:注意说话的语气要恭敬委婉,要对老师的到来致以谢意,交代清楚时间地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选择题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 有错误 的一项是 (2分 ) A
5、 1947年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就已在南海标明了九段线。 B古人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C 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最终谁将夺冠?你是看好美洲队?还是看好欧洲队? D亚信峰会成员涵盖不同社会制度、宗教、文化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标点符号是考试经常爱考的一个知识点。 C项将中间两个问号,改为逗号,此句中虽然有疑问词,但并不是疑问语气,不能用问号,选择性问句第一句用逗号。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2分 ) A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B是否选择低碳生
6、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C “嫦娥三号 ”登月成功让我们距离月球资源的利用又近了一步。 D对于期末考试语文复习,我们要详细落实并制定一个复习计划。 答案: C 试题分析:修改病句是中考基础知识中必考的一类题型。病句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A项缺少主语,去掉 “使 ”; B项搭配不当,去掉 “是否 ”; D将 “落实 ”和“制定 ”调换位置。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 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
7、代文阅读 阅读孙春龙的救助,完成后面的题。 (20分 ) 前些日子,我在长沙出差,有一次步行穿过侯家塘立交桥。 这里是长沙城区的核心位置,人来人往。我低头刷着微博,无心留意这个城市的繁华。但当我路过那个坐在地上的老人时,她的衣着和周围环境的巨大反差,还是让我扭头看了一眼。我瞥见在老人的怀里躺着一个瘦小的孩子,我看到了她那一双清澈而又机灵的小眼睛。孩子的旁边撑着一把伞,勉强为两 人遮挡 一丝寒风 。 看着那把被 寒风 吹得摇摆不定的雨伞,我下意识地拉上了棉衣的拉链,像很多路人一样,面无表情地走了过去。 走出去 10 余米的时候,我突然停下来,再次扭头看了一眼那个孩子。我心想,那会不会是一个被拐卖
8、的孩子?在原地犹豫了几秒,我决定转身去看看。 我抱着一丝怀疑折返。 那位老人看出了我的迟疑,于是拿出了一张残疾证。她说,残疾证是她丈夫的,她的儿子离了婚外出打工,他们实在没有能力养家糊口了,就带着 3岁多的孙女外出乞讨。残疾证或许是假的,我想,这是骗子惯用的伎俩。老人又拿出了一张证明,是村委会写的 ,很简单,只写了她是这个村的村民,并没有写她的家庭状况。 我看到残疾证上有村委会的电话,我想我可以打电话核实。正当我准备掏电话时, 一阵寒风 将雨伞吹开,孩子的奶奶爬着把雨伞拉回来,然后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于是我知道,自己多心了! 或许老人感觉到,我并不是来施舍她的,便告诉我,她不愿意去救助站,
9、因为在那里面吃不饱肚子,有一次孩子在里面还生了病,打了 4天吊针。在老人的面前,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好心人不要给救助站打电话,我们不去。 我掏出兜里仅有的 3张 20元纸币,塞到老人的手里。没想到,老人竟然失声痛哭 ,她苍老的脸颊上挂满了泪水。或许她能感受到,我不是在施舍。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她执意只留下一张钞票,将另外两张塞回我手里,她说: “好兄弟,我听你口音也是我们那一方的人,你出门不容易,不能让你断了盘缠。 ” 那一句话,让我突然湿了眼眶。 钱被我们推来推去,很多路人奇怪地看着这一幕。我把钱塞到小女孩的手里,看着她从奶奶的怀里掏出钱包,拉开拉链,把钱抚平了一张一张地装进钱包里,然后再
10、拉上拉链,把钱包塞回奶奶的怀里。之后,她对着我很羞涩地笑了笑。 钱包里除了一张 10元纸币,剩下的全是 1元的零钞。 老人说,这孩子很机灵 。他们去过救助站,但在那里连肚子都吃不饱。后来出来乞讨,最起码能吃个饱饭,或许还能攒点钱,以后送孩子去上幼儿园。 有饭吃,有学上,这本是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但是对于她们来说却是奢望。 就在我和老人交谈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女孩买来一袋糖果,放到了小女孩的怀里;我看到有人驻足,掏出身上的零钱放到老人面前的碗里。我看到旁人的眼光里,不再是冷漠或嫌弃,而是悲悯与和蔼。 离开长沙之前,我再一次前往侯家塘,不过并没有找到那个乞讨的老人和那个机灵的孩子。或许我再也见不到她们
11、了,但这些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残存的悲悯是否已经开始苏醒。 【小题 1】文中的 “我 ”见到乞讨的祖孙俩后,内心情感发生变化。阅读全文,请用精练的词语概括。 (4分 ) 【小题 2】对于一面之识的祖孙俩,第 段写道: “于是我知道,自己多心了! ”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出表明 “我 ”确是 “多心 ”的依据。 (4分 ) 【小题 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6分 ) (1) 本文前后三次写到 “寒风 ”,请揣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分 ) (2) 本文中的祖孙俩需要救助,学习了孔乙己一文后,你会发现生活在旧社会的孔乙己的命运更悲惨,更需要救助,如果让 你去救助孔乙己,你会从哪
12、些方面去救助他? (3分 ) 【小题 4】有人认为末段画线句应该改为 “重要的是,我内心的悲悯已经开始苏醒 ”,理由是这样写紧扣文章内容,文意更直白。请对此作出评析。 (6分 ) 答案: 【小题 1】 A冷漠 (漠然 ) B怀疑 (迟疑 ) C悲悯 (4分,答出一个 2分,两个 3分,三个 4分,意思符合即可 ) 【小题 2】看到 “我 ”的迟疑,老人拿出残疾证和村委会证明;寒风中孩子奶奶爬着拉回雨伞并将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老人不去救助站的所有理由都是出于为孙女考虑;对于 “我 ”倾囊而出的钱,老人执意只收一张,且考 虑 “我 ”出门在外的不易。 (4分,各 1分 ) 【小题 3】 (1)本文
13、三写 “寒风 ”,渲染天气的寒冷, (1 分 )突出祖孙俩的艰难处境,(1分 )为下文写 “我 ”及人们给予她们的温暖救助作了铺垫。 (1分 )(共 3分,意思符合即可 ) (2)第一,物质上的帮助,解决其温饱问题; (1分 )第二,更重要的是精神 (思想 )层面上的救助,帮助其摆脱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毒害,学会生活,自食其力。(2分 )(共 3分,意思符合即可 ) 【小题 4】这样改是不恰当的。 (1分 )从内容上,文章主体写 “我 ”和祖孙俩,但也写了悲悯之心被唤醒的行人,这样的结尾能很好 呼应前面的内容; (1分 )从立意上看,像 “我 ”一样救助祖孙俩的善举应是全社会所有人应有的,这样
14、结尾目的在于唤醒我们所有人的悲悯之心; (2分 )从语言艺术上看, “是否 ”二字语意含蓄,耐人寻味,就像一面镜子,能让读者在问题面前反省自我,反思社会,起到 “言已尽,意无穷 ”的效果。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着眼找出表现其心理感受的语句,概括出来即可。 “我下意识地拉上了 面无表情地走了过去。 ”“ 我抱着一丝怀疑折返。 ”“ 那一句话,让我突然湿了眼眶。 ”“来我们内心残存的悲悯是否已经开始苏醒。 ”即 :冷漠 (漠然 ) 怀疑 (迟疑 ) 感动 悲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结合全文内容来分
15、析,注意总结即可。看到 “我 ”的迟疑,老人拿出残疾证和村委会证明;寒风中孩子奶奶爬着拉回雨伞并将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老人不去救助站的所有理由都是出于为孙女考虑;对于 “我 ”倾囊而出的钱,老人执意只收一张,且考虑 “我 ”出门在外的不易。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第一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 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三写 “寒风 ”,渲染天气的寒冷,突出祖孙俩的艰难处境,为下文写 “我 ”及人们给予她们的温暖救助作了铺垫。 第二小题是拓展发挥题,围绕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来回答。 考点:分析
16、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这样的结尾不紧能体现作者的思想还能起到呼吁社会人类关注弱势群体。注意从结构内容等方面全面回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周二中的阅读是一种定力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分 ) 调查数据显示,国人年均读书量很少,较多的说法只有 6本,而欧美国家达16本,北欧国家达到 24本。这些数据未必精确,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国人静不下心来读书的尴尬现实。 一位外国管理学者在其近著中说 ,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 15分
17、钟,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他的判断未免失之武断,也未必准确,但他观察到的现象、所思考的问题却令我们警醒。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就写下这样的劝学诗句。今天,到底是什么让我们静不下心来了呢?忙 ,没时间,是很多人找到的原因。然而,鲁迅先生早就断了此类借口的后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在快节奏、高压力、紧张而喧嚣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失去了一种定力。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一个现象,当时机舱已熄灯,他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而对于很多 7海洋,这也想了解、那也想
18、知道,顶多有些碎片化的浅阅读,在信息的洋流里心灵变得浮躁而飘零。 说到底,越是面临生活的快节奏,越是要有超强的定力。有定力,才能让我们 慢下来、静下心来观察与思考。那么,这定力从哪里来?来源于阅读本身。不少人有这样的阅读经历:偶一日拿起一本书来,竟然一读就欲罢不能,超然物外沉浸书中,数小时流逝而不觉。而那一度浮躁的心气竟然也沉静下来,有一种难得的静谧,更仿佛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馨香在缭绕。这便是阅读的力量。 其实,任何时代都有其快、变、闹等特征,关键就是能不能闹中取静、忙里偷闲地读点东西。 古人欧阳修读书,即有枕上、马上、厕上 “三上法 ”之谓。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则说过, “如果再过 10年我就死
19、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 9年零 359天 ”。 懂得了阅读的力量 ,也就会把阅读作为提升素养的途径,更作为涵养定力的手段。有了这样的认知,即使舟车劳顿、戎马倥偬,其奈阅读何? 在这个快速行进与选择的时代,很多人正在悄然改变与重塑,一个新的气象正在出现。各种电子书已经开始进驻手机桌面,越来越多的人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开始从网络浏览、微博刷屏转向了桌面上的电子书库。当人们从快速流变的新媒体上重拾深阅读,进而自觉地下载适合自己阅读的电子书籍,阅读将在新媒体上获得新生,它所改变的将不仅是人们的素养,还有躁动不安的心灵。 【小题 1】 1文章以阅读调查数据和外国管理学者的发现作开头,有何作用? (4分
20、) _ 【小题 2】请简要概括作者认为人们失去定力的原因和培养定力的途径。 (2分 ) _ 【小题 3】请指出第 段中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分 ) _ 答案: 【小题 1】引出 “阅读定力 ”这一论题;以鲜活的素材开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反面论据,证明 “阅读是一种定力 ”的论点。 (4分,答出一个 2分,两个 3分,三个 4分 ) 【小题 2】原因:快节奏、高压力、紧张而喧嚣的社会生活。 途径:阅读。 (各1分,共 2分 ) 【小题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法 (摆事实 )、引用论证法 (道理论证法 )(2分 ) 作用:证明阅读是一种定力 (任何时代都有其快、 变、闹等特征,
21、关键就是能不能闹中取静、忙里偷闲地读点东西 )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议论文开头的作用,议论文开头的作用有:引出将要论述的论点或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并作为论据很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所以文章以阅读调查数据和外国管理学者的发现作开头,引出 “阅读定力 ”这一论题;以鲜活的素材开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反面论据,证明 “阅读是一种定力 ”的论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章在第三自然段分析了人们失去定力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在快节奏、高压力、紧张而喧嚣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失去了一种定
22、力。 ”即节奏快、压力高、生活紧张而喧嚣。而改变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提倡阅读,即作者的观点:阅读是一种定力。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段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本段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证明阅读是一种定力 (任何时代都有其快、变、闹等特征,关键就是能不能闹中取静、忙里偷闲地读点东西 )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考点:分析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苍蝇可能感觉自己活了很久,完成第后面的题。 (10分 ) 苍蝇的寿命比大象短,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 泰兴 实验 初中 年级 下学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