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8637-2002 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诊断技术.pdf
《GB T 18637-2002 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诊断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8637-2002 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诊断技术.pdf(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T 18637-2002 前言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Cbovine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CBVDV)引起的牛的种以粘膜发炎、康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的疾病。应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检查BVD/MD抗体,具有其特殊意义,它不仅可以定性,而且还可以定量,并从抗体量的动态变化中,可以判定病牛是以前感染过本病,还是现在正在感染过程中,从而为防治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兽药监察所、农业部动物检疫所
2、。本标准主要起草人dl振华、郑志刚。1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诊断技术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也VD/MDl的诊断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BVD/MD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检疫。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细胞玻片GB/T 18637-2002 放置在莱顿氏(Leightons)管或其他用作培养细胞的小瓶中,长有单层细胞的盖玻片。3 BVD/MD病毒分离与鉴定3- 1 材料准备3- 1. 1 阳性参照毒株为牛粘膜病病毒俄勒冈毒株(Ore
3、gonC V)。3- 1. 2 日VD/MD荧光抗体(BVD/MD-FA)、阳性血清。3. 1. 3 荧光显微镜:采用蓝紫光为激发光的透射式或落射式荧光显微镜。3. 1. 4 牛妻牛(或胎牛)血清无BVD/MD抗体和无污染。3- 1. 5 细胞培养瓶扁瓶、Leighton气管、o.17 mm厚度的盖玻片(1.0 cm X 3. 8 cm或0.8cm X 2. 4 cm) O. 8 mm -1 . 0 mm厚的普通玻璃载片,带盖湿盒。3- 1. 6 溶液配制,pH7.07. 2 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9.09. 5 0.5 mol/L碳酸缓冲甘汹IA,附录A(标准的附录门。3-
4、1. 7 细胞培养液.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3- 1.8 1京代细胞培养物2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 3- 2 病毒分离3. 2. 1 样品的采集3- 2.1.1 对于牛群、种公牛的检疫,无菌采血液或精液。3- 2.1.2 对怀疑为急性感染期或持续感染的牛,采血或鼻分泌物。3.2.1.3 对流产、死胎.采胎儿的组织。3.2. 1.4 对怀疑为死于粘膜病的牛,可采集血块和各组织,尤其是肠道集合淋巴组织。直11果肠道样品已发生自溶,可采扁桃体或淋巴结。3- 2. 2 样品处理3- 2. 2. 1 血液用常规方法分离而1清。3.2.2.2 凝血块z冻融数次后,取析出的七清液(加入适量的双抗即青链霉
5、素)。3. 2.2. 3 组织样品用含10001U/时,双抗的细胞培养液作1, 10倍的乳剂,离心取上清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却02-02-19批准2002.05.01实施12H GB/T 18637一20023-2.2.4 精液冻融3次(或超声波裂解处理),用细胞培养液作1 10倍稀释,离心取上清液。3- 2.2.5 鼻分泌物用含1000 IU(mg)/mL双抗们的培养液4倍稀释后,离心取上清液。以上各样品处理后均需作元菌检验。3- 2. 3 样品的接种培养3.2.3.1 将10mL牛辜丸原代细胞(见附录。接种于小扁瓶,置37C静止培养。培养到细胞形成80%以上单层。3.
6、2. 3. 2 取出3.2.3.1中小扁瓶,倒去培养液,接种3.2.2.1-3.2.2.5的样品,每瓶接种样品1mL , 每份样品接种3瓶。3.2. 3. 3 置37C吸附2h-3h。3. 2. 3. 4 吸附后,将样品倒去,加维持液见附录B中Bl,另加3%棋牛血清(3.1.4)J10 mL置37C恒温培养。3. 2.3.5 培养6d 后,将其冻融3次,收集3瓶细胞及其培养基,混合后即为样品分离细胞培养物c3. 3 样511分离物的病毒鉴定3. 3. 1 分离物的细胞玻片培养3.3.1.1 将1mL牛辜丸原代细胞悬液,接种子带盖玻片(3.1.们的Leightons管,置37C培养,至盖玻片r细
7、胞生长成80%的单层。3.3.1.2 取3.3.1.1中4个Leightons管,倒去培养液,每瓶接种3.2.3.5中样品分离细胞培养物1 rnLo 3. 3.1.3 置37C吸附2h-3 ho 3.3. 1.4 吸附后,力11维持液1mL.置37C恒温培养3d 0 3. 3.1.5 取出细胞玻片用磷酸盐缓冲液(见附录A中A1)轻轻漂洗,倾去液体,自然干燥。用纯丙嗣室温固定10min-15 min。3. 3. 1. 6 取各组固定后的细胞玻片(样品组取半数,余者在必要时作抑制染色试验用),置1显盒内,细胞面向上,滴加BVD/MDFA(3. 1. 2),并使免疫荧光抗体(FA)铺满而又不溢出于细
8、胞面。将M盒盖盖严,置37(、染色2h。随后取出,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3次,倾去液体。3.3. 1.7 封片将细胞回向下,用碳酸盐缓冲甘汹(见附录A中A2)封贴于载玻片上。3. 3. 2 x、I照3.3.2.1 阳性参照组z取3.3.1.1中带有细胞玻片的Leighton5管2管,每管接种O.1 mL 100 1CID 的OregonCV (3. 1. 1),此后按3.3.1.3-3. 3. 1. 7方法操作。3.3. 2.2 阴性对照组取3.3.1.1中带细胞玻片的Leightons管2管,按3.3.1.5-3. 3. 1. 7方法操作。3. 3. 3镜检3.3. 3. 1 被BVD/MDV感
9、染的细胞,在蓝紫光激发的荧光显微镜下,胞浆呈黄绿色的荧光,并常见有闪烁明亮黄绿色荧光的细小颗粒散布于胞浆内。未感染细胞无荧光。3. 3. 3. 2 荧光观察记录:荧光在激发光照射下,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减塌,因此在染色后,应尽快镜检及时记录,记录可分为2川()无荧光gb) (十)荧光微弱,形态不清晰;c) (十十)荧光较亮,形态清晰gd) (+斗斗十十十十)荧光较强,明亮闪烁,形态清晰。3. 3. 4 荧光抑制试验1 )双抗指青霉草IU)和链霉素(Ilg)。129 GB/T 18637- 2002 3. 3.4. 1 取3.3.1.6中固定后余下的细胞玻片,滴加IBVD/MDV的阳性血清门.1.2
10、),置37C作用1 h后,用磷酸盐缓冲液充分洗涤3次。3.3.4.2 此后按3.3.1. 63. 3. 1. 7中规定进行操作。3. 3. 4.3 判定:在仰制试验中,荧光被BVD/MD的阳性血清所抑制,则判定原样品分离物的荧光为BVD/MD病毒抗原特异荧光。3. 3. 5 终判定当阴性对照为(-),阳性参照为(+十)以上,抑制试验对照片荧光被抑制,被检组为3.3.3.2中c)和d)时判为分离病毒阳性;为3.3.3.2中b)者应重检,重检后仍为3.3.3.2中b)者,则如l阳性;被检m为3.:l.3.2中a)者,判阴性。当阳性参照不出现特异荧光,为元结果,应予重检。4 微量血清中和试验4.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8637 2002 病毒性 腹泻 粘膜 诊断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