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274-2001(条文说明)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pdf
《SL 274-2001(条文说明)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L 274-2001(条文说明)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pdf(8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二2001条文说明2002北京目次1 总则.(81) 2 主要术活.(83) 3 枢纽布置和坝型选择.(84) 4 筑坝材料选择与填筑要求.(87 ) 5 坝体结构.(1 01) 6 坝基处理(116)7 坝体与坝基、岸坡及其他建筑物的连接.(1 27) 8 坝的计算和分析.(1 34) 9 分期施工与扩建加高.(1 57) 10 安全监测设计(160)1总则1.0.2 该条将原规范中适用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1级、2级、3级碾压式土石坝设计,4级、5级碾压式土石坝可参照使用改为适用于1级、2级和3级和3级以下坝高大于30m的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
2、因SLl8996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第1.O. Z条规定本导则适用于SDJlZ-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部分)中的4、5级且坝高小于30m和SDJZ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中的4、5级碾压式土石坝。1.0.3 原规范1993年修改和补充规定改为土石坝的坝高应从防渗体(不含1昆凝土防渗墙、灌浆帷幕、截水槽等地基防渗设施)的底部算至坝顶(不含防浪墙)。本次修订为:坝高应从坝体防渗体底部算至坝顶,并补充从坝轴线部位的建基面算至坝顶的情况。因坝址地形复杂时,上、下游坡脚高程相差较大,如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防渗体在
3、上游,若只用上游防渗体高程控制,坝的高度很低,不能代表坝的实际规模。1.0.5 原规范1993年修改和补充规定,取消了非常工作条件遇地震情况,使设计条件分为正常运用条件和非常运用条件两种情况。其中非常运用条件分四种情况一、施工期;二、校核洪水位下有可能形成稳定渗流情况;三、水库水位的非常降薄,如自校核洪水位降落、降落至死水位以下,大流量快速世空等;四、正常运用条件遇地震。上述非常运用条件中四、正常运用条件遇地震与其他三种情况相比,由于地震荷载大,若列在同一非常运用条件,般情况下坝坡稳定安全均由地震情况控制,其他三种情况不控制,这是不合理的。因此修改为将该种情况列为非常运用条件,将上述其他三种情
4、况列为非常运用条件I。81 1-0-6 这里特别指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沥青:昆凝土面版和心墙土石坝、土工膜斜墙和心墙坝同属碾压式土石坝范畴,这些坝型已有相应的规范或准则,分别为SL22898(棍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Ol-88(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准则和GB50Z90-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对上应坝型除执行本规范外还需分别执行上述有关规范。82 2主要术语共列了20个术语,其中大多数术语是在原规范中需进行单独解释的,如均质坝、土质防渗体分区坝、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坝、流土、管涌、接触冲刷和接触流失等,上述术语的解释基本上来自原规范。其中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坝只包括常用的棍凝
5、土面板堆石坝、沥青1昆凝土面板和心墙土石坝、土工膜斜墙和心墙坝,未包括钢材、木材等其他材料的防渗体坝。无粘性士、膨胀土、分散性粘土、软粘土、有机质土、温陷性黄土、红粘土、喀斯特、不连续级配土和压实度引自GB/T5027998(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对无粘性士增加了含粘粒(粒径小于O.005mm)不大于3%和塑性指数不大于3;软粘土根据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SL203-9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也增加了一些具体控制指标,又可分为淤泥、淤泥质士;有机质土引自中国建筑出版社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又根据有机质不同含量又可分为有机质土、泥炭土、泥炭。砾石土系根据其级配和生成条件
6、概括的。硬岩、软岩的定义是根据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程确定的。83 3 枢纽布置和坝型选择3.1坝轴线3.1.2 坝轴线的曲(向上游起拱)直问题曾有人进行研究和讨论。国外有些土石坝采用过向上游起拱的曲线形坝轴线,特别是峡谷高坝,认为这样有利于防止裂缝和与陡岸连接。但实践表明,防渗体是否产生裂缝主要取决于工程措施和压实质量,近年来已不大采用这种形式。罗贡、努列克、奇科森、买加、契伏等200m以上的高坝都是采用直线,其运行情况正常。当不得已向下游起拱时,土质防渗体分区坝一般加厚防渗体和反滤层,有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坝采用聚醋网格等加强。3.2 泄水和引水建筑物3.2.2 溢洪道和隧洞是最常
7、用的泄水建筑物。相对而言,隧洞布置较低,溢洪道位置较高。在工程运行中,在一般洪水情况下隧洞运用几率较高,只有洪水较大时才起用溢洪道。因此对于中、高坝,大多需采用隧洞、泄洪。国内外的工程实践表明,土石坝枢纽多采用溢洪道、隧洞相结合的泄洪形式,也有采用单一的溢洪道或隧洞泄洪形式。因此本条规定开敞式溢洪道和隧洞均可采用。由于溢洪道的超世能力较强,可以提高特殊情况下的运用可靠性,因此本条强调了当地形有利时,宜布设开敞式溢棋道。3.2.3 本条是从保证工程安全的目的出发,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以便将水库放空,避免出现垮坝等恶性事故。但设置泄水底孔工程投资增加较多,因此仅对地震烈度为8度、9度地区或1、2级的
8、土石坝才要求考虑是否需要设置世水底孔。3.2.4 多泥沙河流的泥沙淤积将减小库容,大大影响水库的效益,有些水库因淤积不得不加高大坝或增建泄洪设施,因此设排沙建筑物是必要的。另外泥沙淤积还影响闸门的提升,因此要求84 进口设防淤、防护措施。3.2.5 近年来的工程实践表明,对泄水建筑物进、出口附近边坡,不仅仅是简单的护坡问题,还存在着是否需要进行加固的问题。对于天然边坡有时可能仅进行坡面清理和护坡就能满足要求,而隧洞进口处开挖的边坡往往因坡度过陡而需要进行加固。比如小浪底等几个工程的进水口均为人工开挖的高边坡,不仅采用了边坡坡面保护,还采取了预应力锚索、锚杆等措施进行加固。条文中要求泄水寻|水建
9、筑物出口应采取妥善的消能措施,并使消能后的水流离开坝脚一定距离的目的是,避免水流冲刷和回流淘刷。也有的工程受地形条件限制,泄水出口布置在距坝脚较近处,有些工程的溢洪道是在坝肩的岸边山坡开挖而成,而对坝脚进行适当的保护。3.2.6 软基上的坝下埋管历来是土石坝皖忌讳的问题,除非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不采用坝下埋管这种形式的泄水建筑物。3.3坝型选择3.3.1 本条列出了常采用的三种基本坝型,说明如下:1 均质坝均质坝是低、中坝常采用的坝型,但这种坝型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如相对于堆石等材料,土料的抗剪强度低,对坝岐稳定不利,坝坡较缓,体积庞大,使用土料多;铺土厚度薄、填筑速度慢,填筑施工容易受
10、降雨和冰冻影响,不利于加快进度、缩短工期。因此均质坝大多为低、中坝,且坝址处除士料外,缺乏其他材料的情况下才采用。2 土质防渗体分区坝该种坝型是高、中坝最常用的坝型。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坝,前苏联的罗贡坝达335m即是该种坝型。3 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坝条文中的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坝指棍凝土面板堆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坝、土工膜斜墙和心墙坝。85 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自从20世纪60年代采用薄层堆石碾压施工工艺以来,解决了坝体沉降问题,r昆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坝体断面小、便于施工、填筑施工进度快等优点充分显现出来,因此近年来采用较多。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这一坝型,目前在建的天生桥一级坝已
11、高达178m;设计中的水布埋坝,坝高达230m左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大多修建在岩基上,近年来也开始在不太深厚的覆盖层上修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坝。该种坝型己应用多年,但与上述坝型相比,总数量相对偏少。近年来修建的一些抽水蓄能电站上库,为尽量减少渗漏采用了此种坝型,如天荒坪电站。3)土工膜防渗体坝。土工膜防渗体坝是近年来才开始采用的新坝型,多为中、低坝,数量不多。3.3.2 本条列出了坝型选择要考虑的7种主要因素,这7种因素对坝型选择的影响程度,因工程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相对而言,第14种因素对坝型选择影响较大。土石坝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材设计的,所以当地筑坝材料情况如何对
12、坝型选择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国内向质坝多为中、低坝。高于100m的碧口、石头河、鲁布革、小浪底等均为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国外的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已达300m以上。3.3.3 用土工膜作防渗体的坝近些年来也有较快的发展,多用于病险坝除险加固,单独用土工膜或复合士工膜的新建坝相对较少。采用土工膜作防渗体的有:浙江小岭头坝,高36m;云南李家菁坝,高30.6m;浙江源口坝,高26m;吉林白河301坝,高21.5m; 青海温泉坝,高17.5m等。从国内总的发展水平看,土工膜防渗体坝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设计施工技术体系。因此,规定可用于3级低坝。86 4 筑坝材料选择与填筑要求4. 1筑坝材
13、料选择4. 1. 1 查明筑坝材料的性质、储量和分布是土石坝设计的首要工作,目的是经济合理地选择筑坝材料,确定合适的坝型和断面结构,并保证顺利施工。本条将枢纽建筑物开挖料提到与天然筑坝材料同等重要的地位,旨在引起设计者对开挖料应用的重视。4.1.2 本条提出了筑坝材料选择的三项原则,说明如下:1 防渗材料、反滤料和坝壳料等在坝体中所起作用不同,对材料的要求也不同。当某种材料不能完全适应使用的目的时,需要进行处理。如人工掺合砾石土、轧制掺合反捷、料、分散性土改性等。2 就地取材是设计当地材料坝的基本原则。当坝址附近有多种筑坝材料可选用时,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运距近的材料,以降低工程造
14、价,不片面追求所谓的材料高质量。3 便于开采、运输和压实的要求对于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等均有重要的意义。4.1.3 充分利用枢纽建筑物开挖料,不仅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也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理应引起重视。近年来修建的天生桥一级和小浪底等坝,均较重视开挖料的应用。本条提出对建筑物开挖料利用要求的目的,除了要更多地掌握开挖料的资料,还要使设计者注意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能将开挖料弃掉,从开始阶段,以及各个环节做好开挖料利用的工作,确保开挖料的利用落到实处。4.1.4 近20年来土石坝建设的突出进步之一,就是筑坝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风化料、软岩、砾石士等越来越多地用于筑坝,有利于充分发挥
15、土石坝就地取材、就近取材的优势。如鲁布87 革坝采用风化的砂页岩填筑防渗体,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坝采用风化安山岩、大厂坝采用风化花岗岩筑坝等。由于坝料处理技术的发展,对不完全满足要求的土石料处理后上坝,更加拓宽了筑坝材料的应用范围。如前苏联努列克坝(高300m)的心墙材料,由于料场土料含砾量极不均匀(从080%)是经过堆料场混合,使砾石含量都在20%50%之间才上坝的。鲁布革坝填筑防渗体的风化料剔除了超径石后上坝,小浪底坝采用砂砾石与粘土掺合料填筑内铺盖,反捕、料采用轧制料与筛分料掺合。对所列出的不宜采用的三类土,因含较多的粘粒或存在未分解的有机质等,故不宜用作坝料。4.1.5 本条对用作防
16、渗土料(包括砾石土)的渗透系数、水潜盐和有机质三项基本指标作了定量规定,并对塑性、渗透稳定性和失水体积变化提出了定性要求。分别说明如下:1 渗透系数。国内已建成的心墙和斜墙坝防渗料的渗透系数一般不大于10-6cm/s均质坝不大于10元m/so2 水溶盐含量。水溶盐一般分为易溶盐、中搭盐和难榕盐三类。易溶盐包括氯盐、重碳酸盐、碳酸销和硫酸铀等,中榕盐主要是石膏,难溶盐包括碳酸钙、碳酸镜等。难溶盐在非浸蚀性水中淋洗速度很慢,引起的填土性质变化一般可以不计。因此规范仅对易榕盐、中潜盐的含量提出要求。常用的筑坝土料中的易洛盐含量一般不大,但石膏在长期渗透作用下的淋洗使土料性质变坏,会产生附加沉降,是实
17、践中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为降低石膏的淋洗速度,工程实践中常采用提高压实密度、降低渗透系数和减小渗透比降等措施。针对石膏淋洗将会产生附加沉降的情况,常采用增加超高的工程措施。对水溶盐含量,国内外没有统一规定。前苏联CHH口2.06.05.84规定氯盐含量不超过5%。其他国家的规范没有定量规定。3 有机质含量。土中有机质有两种: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渣、树皮革根等,这些有机质的继续分解可以在土中形成孔洞,其化学变化能改变土的性质;完全分解的有机质,这种有机质对88 土的影响与其处于分散或凝聚状态有关。前苏联CHHIT2.06. 05. 84规定未完全分解的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完全分解的有机质含量不大
18、于8%。日本坝工规范仅说明有机质含量高不好,没有定量规定。相比之下,本规范规定偏于严格。防渗体土料的塑性、渗透稳定性和浸水与失水时的体积变化不能定量地给出规定,在设计中只能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参照已建的类似工程,经论证研究确定。4.1.6 本条列出了几种不宜采用的粘性士,说明如下:1 塑性指数大于20和液限大于40%的冲积粘土和干硬粘土主要是施工不便,不易保证填筑质量,对含水率比较敏感。干硬粘土不易压散,含水率不易调整均匀。膨胀土遇水易膨胀,失水易裂缝和形成干硬土块。2 冻土块不易压碎,含水率一般偏高,填筑往往不密实。融化后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对稳定不利;融化时还有融沉问题,使坝体附加沉降加大。
19、4.1.7 红粘土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的风化产物,我国南方分布较多。在成土过程中,二氧化硅、碱和碱土金属不断淋洗,使铁铝相对富集,形成以高岭石为主,含有大量铁铝氧化物的红色或棕色粘土。在酸性介质条件下,可以形成稳固的团粒结构。其主要特征为:1)矿物成分以高岭石为主;2)化学成分,土悬液的pH值小于7.二氧化硅和三二氧化物的当量比小于12;游离氧化物含量高;3)物性指标,比重高达2.82. 9或更高;流塑限都高而塑性指数不大,塑性图上的位置在A线以下;4)渗透系数一般为10-61。一7cm/s左右;5)压缩性,由于粒间结合力强而耐水,其容重虽低,但具有中低压缩性。而在高压力下压缩变形并未停止,不过
20、没有因团粒结构崩溃而突然下沉的现象;89 6)抗剪强度比同样密度的一般粘土高,并具有某些粒状土的性质。以往曾认为,红粘士粘粒含量和含水率高、密度低,不适宜作筑坝材料。但实践证明,红粘土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和抗冲刷能力,且具有中低压缩性,用红粘土填筑的士坝已运行多年,情况良好。如1969年建成的毛家村土坝,1961年建成的云南庄寨水库土坝等。红粘士干燥脱水的不可逆性也比一般粘士突出,是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时需注意的问题。由于红粘土在高压力下的变形特性,使得高坝的总沉降量往往偏大,因此要求论证其压缩性是否满足要求。4.1.8 分散性粘士遇到低含盐量的水会出现冲蚀和淋蚀破坏,给工程带来危害。条文中规定的改
21、性、做好反滤、易冲刷部位不采用分散性粘土等措施是根据一般经验制定的,采用时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参照类似工程经验,同时采取其他的措施。分散性粘士的改性一般采用掺入一定比例的石灰以抑制其分散性。4.1.9 碾压后的黄土是否具有温陷性,决定于碾压过程中对其原状结构的破坏程度。湿陷性黄土用于筑坝时,只有在合适的含水率下压实到较高的密实度,彻底地破坏其原状结构,才能消除其湿陷性。黄土一般不耐冲刷,且塑性偏低,适应变形的能力较差,易发生裂缝,因此要求保护黄土的反臆要经试验验证。4. 1. 104. 1. 12 国外土石坝,尤其是高土石坝,采用砾石土作防渗料的土石坝很多,如前苏联高335m的罗贡坝,墨西哥
22、高263m的奇科森坝。近年来,采用砾石土作防渗料的优越性已被国内的设计者所认可,鲁布革坝的心墙、小浪底坝的内铺盖均采用砾石士填筑。作为防渗料的砾石土,最大粒径一般在75150mm之间,国90 内多在100mm下。击实试验表明,砾石土具有两个特征砾石(粒径大于5mm)含量值。一般文献中称砾石开始起骨架作用的含砾量为第一特征含砾量(用PS1表示).砾石完全起骨架作用的含砾量为第二特征含砾量(用PsI表示)。当砾石含量小于P51时,干密度随砾石含量成比例增加,其中的细料(粒径小于5mm)都可以压实到最大干密度;当含砾量大于矶时,干密度不随砾石含量成比例增加,其中的细料已不能压实到最大干密度;当含砾量
23、等于P5E时,最大干密度达到最大值,再增加砾石含量,最大干密度反而减小。当含砾量大于P5E时,渗透系数增大很多,往往不满足防渗要求。同时由于砾石已完全起骨架作用,细颗粒不能得到压实,在渗透水作用下很容易产生渗透变形。条文中含砾量就是参照一般砾石土的乱规定的。砾石土的P5 I并不是一个常数,大多在40%60%之间。试验表明,砾石土的渗透系数与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当砾石土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小于10%时,渗透系数就会大于10cm/s.而不适于作防渗材料。一般要求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在15%20%以上。在工程实践中,粘土质砾和粉土质砾均有采用。粘土质砾的临界渗
24、透比降较高,不易发生渗透变形。粉土质砾临界渗透比降较低,级配不良时易发生渗透变形,工程实践中有发生渗透破坏的实例。4. 1. 13 膨胀土的胀缩性强弱除与矿物的亲水性有关外,还与密实度、含水率及外在约束有关。比如,高密实度、低含水率的膨胀土膨胀性就强,反之就弱;外在的约束条件对膨胀量有明显的影响,稍加约束力,膨胀量就可以减小很多。膨胀士在约束条件下浸水,其抗剪强度没有明显降低。根据这些特点,采用膨胀土筑坝时,常选择带心墙的坝型、表层加盖重或换成非膨胀土,以及降低填筑密度、填筑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湿侧等。另外,膨胀土和分散性土属于同一范畴的士类,强烈膨胀的91 土可能具有分散性,设计时要引起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L 274 2001 条文 说明 碾压 土石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