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563-2010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pdf
《HJ 563-2010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J 563-2010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闽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63_2010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flue gas selective non-catalyticreduction denitration for thermal power plant201 0-02-03发布 201 004-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年第14号HJ 5632010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与运行,现批准火电厂烟气脱
2、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等三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标准名称、编号如下:一、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 562-2010);二、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HJ 563-2010);三、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 564-2010)。以上标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bzmepgovcn)查询。特此公告。2010年2月3日目 次HJ 5632010前言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污染物与污染负荷5总体要求-6工艺设计7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一8检
3、测和过程控制9辅助系统10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11施工与验收12运行与维护附录A(资料性附录)附录B(资料性附录)附录C(资料性附录)SNCR工艺设计所需的原始参数SNCR烟气脱硝工艺布置及典型流程液氨SNCR工艺及氨水SNCR工艺Vl2223556778O13l玎563-2010刖 置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范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建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火电厂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等技术要求。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4、: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国网电力技术公司、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清华同方环境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天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2月3日批准。本标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HJ 5632010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电厂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等应遵循的技术要求,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本标准适用于火电厂(热电联产)
5、燃煤、燃气、燃油锅炉同期建设或己建锅炉的烟气脱硝工程。供热锅炉和其他工业锅炉、炉窑,同期建设或已建锅炉的烟气脱硝工程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536液体无水氨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0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6、GB 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51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fI16157固定污染源捧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21509燃煤烟气脱硝技术装备GBT 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J 87 211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Z l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DL 50091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 5053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T 5029火力发电厂建筑装修设计标准DLrI5035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DL,r 5120小型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规程DIT 5136火力发电
7、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5153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HJT 75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r 76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lHJ 563_201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7号)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计建设19901215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3术语和定义GBT2150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nonc
8、atalytic reduction(SNCR)利用还原剂在不需要催化剂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q)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氮气和水的方法。32脱硝系统denitfication system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Nq)的系统,本标准中指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系统。33还原剂reductant脱硝系统中用于与No。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及原料。34氨逃逸质量浓度ammonia slip脱硝系统运行时空气预热器入口烟气中氨的质量与烟气体积(101325 kPa、O,系数14)之比,一般用medm3表示。35系统可用率system availability脱硝系统每年正常运
9、行时间与锅炉每年总运行时间的百分比。按式(1)计算:JD可用率=二二=X100爿式中:4锅炉每年总运行时间,h; 卜脱硝系统每年总停运时间,h。干基,过量空气36锅炉最大连续工况boiler maximum continuous rating锅炉与汽轮机组设计流量相匹配的最大连续输出热功率时的工况,简称BMCR工况。37锅炉经济运行工况boiler economic continuous rating锅炉经济蒸发量下的工况,对应于汽轮机机组热耗保证工况,简称BECR工况。4污染物与污染负荷41 脱硝系统设计前应收集附录A中规定的原始参数。42新建锅炉加装脱硝系统的烟气设计参数宜采用BMCR工况
10、、NOx和烟尘浓度为设计值时的烟气参数;校核值宜采用BECR工况下烟气量、NOx和烟尘浓度为最大值时的烟气参数。43已建锅炉加装脱硝系统时,其设计工况和校核工况宜根据实测烟气参数确定,并考虑燃料的变化趋势。44烟气参数应按GBT 16157进行测试。5总体要求51一般规定511 SNCR法适用于脱硝效率要求不高于40的机组。512脱硝工程的设计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文件应按规定的内容和深度完成报批和批准手续,并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法规、标准的规定。2HJ 5632010513脱硝工程总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工艺流程合理:b)还原剂使用便捷;c)方便施工,有利于维护检修;d)充分利用
11、厂内公用设施;e)节约用地,工程量小,运行费用低。514应装设符合HJT 76要求的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并按照厂r 75的要求进行连续监测。52工程构成5|21 SNCR脱硝工程主要包括还原剂的储存与制备、输送、计量分配及喷射。5-22还原剂的储存与制备包括尿素储仓或液氨(氨水)储罐,以及尿素溶解、稀释或液氨蒸发、氨气缓冲等设备。523还原剂的输送包括蒸汽管道、水管道、还原剂管道及输送泵等。5-24还原剂的计量分配包括还原剂、雾化介质和稀释水的压力、温度计量设备,以及流量的分配设备等。5_25还原剂的喷射包括喷射枪及电动推进装置等。53总平面布置531 总平面布置应符合GB 50016、GB
12、 50222和GB 50229等防火、防爆有关规范的规定。532总平面布置应遵循设备运行稳定、管理维修方便、经济合理、安全卫生的原则,并应与电厂总体布置相协调。533架空管线、直埋管线与沟道相接时,应在设计分界线处标明位置、标高、管径或沟道断面尺寸、坡度、坡向管沟名称、引向何处等。534平台扶梯及检修起吊设施的布置应尽量利用锅炉已有的设施。535管道及附件的布置应满足脱硝施工及运行维护的要求,避免与其他设施发生碰撞。536尿素溶解和储存设备应就近布置在锅炉附近的空地上。5-37尿素溶液稀释设备尽可能紧靠锅炉布置,一般以地脚螺栓的形式固定在紧邻锅炉的0 m标高的空地上。538计量分配设各应就近布
13、置在喷射系统附近锅炉平台上,以焊接或螺栓的形式固定。539若采用液氨还原剂,氨区宣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还原剂区应单独设置围栏,设立明显警示标记,并应考虑疏散距离。5310液氨储罐区宜设环形消防道路,场地困难时,可设尽头式道路,但应设回转场地,并符合GB 50229的规定。5311 液氨储罐应设黄防止阳光直射的遮阳棚,遮阳棚的结构应避免形成可集聚气体的死角。5312在地上、半地下储氨罐或储氨罐组,应按GB 50351设置非燃烧、耐腐蚀材料的防火堤。6工艺设计61一般规定611 脱硝系统氨逃逸质量浓度应控制在8 mgm3以下。612脱硝系统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应小于05。613脱硝系统应能在锅炉最低
14、稳燃负荷工况和BMCR工况之间的任何负荷持续安全运行。614脱硝系统负荷响应能力应满足锅炉负荷变化率要求。615脱硝系统应不对锅炉运行产生干扰,也不增加烟气阻力。616还原剂储存系统可几台机组共用,其他系统按单元机组设计。617脱硝系统设计和制造应符合安全可靠、连续有效运行的要求,服务年限应在30年以上,整个气HJ 5632010寿命期内系统可用率应不小于98。62还原剂选择6_21 脱硝工艺中常用的还原剂主要有尿素、液氨和氨水。6_22火电厂烟气脱硝系统一般采用尿素为还原剂,系统主要由尿素溶液储存与制各、尿素溶液输送、尿素溶液计量分配以及尿素溶液喷射等设备组成。623以液氨和氨水为还原剂的脱
15、硝系统一般适用于中小型锅炉,其工艺要求参见附录B。63尿素溶液储存和制备系统631 宜将尿素制备成质量浓度为50的尿素溶液储存。632尿素溶液的总储存容量宜按照不小于所对应的脱硝系统在BMCR工况下5 d(每天按24 h计)的总消耗量来设计。633尿素溶解设备宣布置在室内,尿素溶液储存设备宣布置在室外。设备间距应满足施工、操作和维护的要求,结合电厂所在地域条件考虑尿素溶液管道的保温。634尿素筒仓应至少设置一个,应设计成锥形底立式碳钢罐,并设置热风流化装置和振动下料装置,以防止固体尿素吸潮、架桥及结块堵塞。635尿素溶解罐应至少设置一座,采用不锈钢制造。636尿素溶解罐应设有人孔、尿素或尿素溶
16、液入口、尿素溶液出口、通风孔、搅拌器口、液位表、温度表口和排放口等。637尿素溶解罐和尿素溶液储罐之间应设置输送泵,输送泵可采用离心泵。638尿素溶液储罐应设两座,并设伴热装置。639尿素溶液储罐宜采用玻璃钢(FI心)或不低于304不锈钢制造。6310尿素溶液储罐的开口应有人孔、尿素溶液进出口、通风孔、液位表、温度表口和排放口。6311尿素溶液储罐外壁应设有梯子、平台、栏杆和液面计支架。6312在喷入锅炉前,尿素溶液应与稀释水混合稀释,稀释后的质量浓度不得大于10。6313稀释混合器宜采用静态混合器。6314稀释用水宜采用除盐水。6315每台锅炉宜配置一套稀释系统。631 6尿素溶液稀释系统应
17、设置过滤器。6317每台锅炉应设计两台稀释水泵,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流量设计裕量应不小于10,压头设计裕量应不小于20。64尿素溶液输送系统641 多台锅炉可共用一套尿素溶液输送系统。642尿素溶液输送泵宜采用多级离心泵。643每套输送系统应设计两台输送泵,一台运行,一台备用。644输送系统应设置加热器。加热器的功率应能满足补偿尿素溶液输送途中热量损失的需要。645尿素溶液输送系统应设置过滤器。65尿素溶液计量分配系统651每台锅炉宣配置一套计量分配系统。652计量分配系统应设置空气过滤器。66尿素溶液喷射系统661尿素SNCR是在锅炉炉膛高温区域(8501 250)喷入尿素溶液。662喷射系
18、统应尽量考虑利用现有锅炉平台进行安装和维修。663多喷嘴喷射器应有足够的冷却保护措施以使其能承受反应温度窗口区域的最高温度,而不产生任何损坏。4HJ 563_2010664多喷嘴喷射器应有伸缩机构,当喷射器不使用、冷却水流量不足、冷却水温度高或雾化空气流量不足时,可自动将其从锅炉中抽出以保护喷射器不受损坏。665每台锅炉应设置一套炉膛温度监测仪。666宜结合常用煤种及运行工况进行SNCR计算流体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模型试验,以确定最优温度区域和最佳还原剂喷射模式。67二次污染控制措施671脱硝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二次污染的控制措施,废气、废水、噪声及其他污染物的防治与排放,应执行国家及地方现行环境
19、保护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规定。672脱硝系统应采取控制氨气泄漏的措施,厂界氨气的浓度应符合GB 14554的要求。673单独采用SNCR法时,应严格控制脱硝系统产生的氨逃逸,当SNCR法和SCR法联合使用时,应采取控制氨逃逸和SOJSO,转化率的措施。674脱硝系统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消声、绿化等降低噪声的措篪,噪声和振动控制的设计应符合GBJ 87和GB 50040的规定,厂界噪声应符合GB 12348的要求。68突发事故应急措施若采用液氨作为还原剂,液氨储存与供应区域设置完善的消防系统、洗眼器及防毒面罩等。氨站还应设防雨、防晒及喷淋措施,喷淋设施要考虑工程所在地冬季气温因素。7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
20、71尿素SNCR工艺的主要设备有:尿素溶解罐、尿素溶液循环泵、尿素溶液储罐、供料泵、稀释水泵、背压控制阀、计量分配装置、尿素溶液喷射器等,设备性能和要求见本标准第6章。72材料应根据经济、适用的原则选择,满足脱硝系统的工艺要求。73通用材料应与燃煤锅炉常用材料的选择一致。74对于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部位,应择优选取耐腐蚀金属或非金属材料。7 5金属材料宜以碳钢材料为主。对金属材料表面可能接触腐蚀性介质的区域,应根据脱硝系统不同部位的实际情况,衬抗腐蚀性和磨损性强的非金属材料。76当承压部件为金属材料并内衬非金属防腐材料时,应考虑非金属材料与金属材料之间的黏结强度,且承压部件的自身设计应确保非金属材
21、料能够长期稳定地黏结在基材上。77防腐蚀和磨损的非金属材料主要选用玻璃鳞片树脂、玻璃钢、塑料、橡胶、陶瓷等。8检测和过程控制81烟气连续检测系统出口烟气连续检测装置至少应包含以下测量项目:烟气流量、Nq浓度(以N02计)、烟气含氧量。82热工自动化及控制系统821 脱硝系统与机组同步建设时,宜将脱硝系统的控制纳入机组单元控制系统,不再单独设置脱硝控制室。8-22已建锅炉增设脱硝系统时,两台炉可设置一个独立的脱硝控制室,宜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当条件具备时,宜将脱硝系统控制室与机炉集控室合并,或将脱硝系统的控制纳入已经建成的机组单元控制系统,以达到与机炉统一监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J 563 2010 火电厂 烟气 工程 技术规范 选择性 催化 还原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