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7930-1987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pdf
《GB 7930-1987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7930-1987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 : 500 1 : 1 000 1 : 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lric office operation 1 500, 1 1 ODO, 1 2 ODO topographic maps UDC 528. 7 ( 203) 528. 93 GB 7930-87 牛二规范是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 500、1 1 000、1 2 000地形图内业作业的依据。按本规范测制的地形阁,可供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勘察、规划、设计等使用。1 总则1. 1 地形图的规格1. 1. 1 坐标、高程系统和投
2、影1.1.1.1 坐标系统暂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亦可采用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采用独主高程系统时应尽量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联ill。1.1.1.2 平面控制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了分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当对控制网有特殊要求时,可以采用任意经度作为中央子午线的独立坐标系统,投影面亦可采用当地平均高程面。1. 1. 2 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1.1.2.1 地形图的分幅图形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其规格为50cm 50 cm或40cm 50 cm。1.1.2.2 图帽的编号是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z在前,y在后,中间加半短线联接。带状测区或小面积、测区,亦可按测区统一顺
3、序编号。1. 1. 3 地形类别平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以下的地区,丘陵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6。之间的地区;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铲2s0之间的地区$高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1. 1. 4 基本等高距等高Rg依据测区地形类别和用图需要,按表1规定选用。一幅图内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战示地貌特征时应加绘半距等高线。平坦的地区,根据用图需要,也可不绘等高线,仅用高程注记点表示。国家标准局198706 10发布1988-0个01实施i I) 1 GB 7930-87 表1m 基本地形类别等高距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成图比例尺1 500 0 5 1. 0(0. 5
4、) I 0 1 0 I I ooo 0.5(1.0) I 0 1 0 2.0 12000 I. 0(0. 5) 1 0 2.0(2.5) 2.0(2.5) 注2括号内表示依用圈需要选用的等高距以下同1. 1. 5 高程注记点高程注记点一般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点上,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为图上每100cm520个。1. 1. 6地形图符号及注记执行GB7929-87 1 I 500、1I I 000、JI 2 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1. 2地形图的精度1. 2. 1 平面位置中误差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图上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表2规定。表2mm 中误差地形类别
5、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项目加密点0.4 0.55 地物点0.6 0.8 1.2.2 高程中误差内业加密点、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子表3规定。I : 500地形图高山地地面坡度在40。以上,JI J 000地形图高山地,1: 2 000地形图山地、高山地在图上不能直接找到位置的地方,衡量等高线高程精度可采用下式计算a+ b tga . ( I ) 式中a一一离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m;. b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m;一一检查点附近的地面坡度,(。)。表3口1比例尺1 500 11000 12000 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
6、山地基本等高距0.5 1. 0 1. 0 I 0 0 5 I 0 1 0 2.0 ). 0 1. 0 2. 0 2 0 (0. 5) (!. 0) (0. 5) (2. 5) (2 5) 丁GB 7930 87 续表3m 比例尺1 500 11000 12000 地形类另lj平地丘陵地山地离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地加密点0 35 o. 5 0.35 o. 5 1 0 0 35 0.8 1. 2 0. 2 0 4 0 5 0.7 0 2 o. 5 o. 7 !. 5 0 4 0 5 !. 2 1. 5 注记点( 0. 2) (0.4) (0. 2) 中误差o. 25 。.5
7、 0.7 1.。0 25 0 7 1 0 2 0 0 7 !. 5 2 ( 等高线地形地形o. 5 (0. 25) (0. 5) 地形地茸变换点变换点(0. 25) 变换点变换占注l 500地形图平地、丘陵地采用平高全野外控制布点;11000、12000地形图平地采用高程全野外控制布点,1.2.3 困难地区的精度要求困难地区(如林区、阴影覆盖隐蔽区等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按表2、表3规定放宽1/Zo1. 2. 4 最大误差的规定中误差的两倍值为最大误差。1. 2. 5 图廓尺寸与理论尺寸之差不得大于表4规定。表4mm 项目边长对角线展点图0. 15 0.20 镶嵌图清绘图0.20 0.30 :!
8、照底图, 1. 3成图方法航测成图目前一般采用精密立体测图仪、解析测图仪测图。平坦地区内业测图离程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用综合法测图,或者外业施测高程注记点和一定数量的碎部点,由内业测绘地物和等高线,亦可采用航测被点法测圈。在满足本规范成图精度的前提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允许采用本规范未列入的作业方法。1. 4 对航摄资料的要求执行GB6962 86 0. 001M时,应进行分带纠正,分带纠正一般不r 宜超过三带。用立体测图仪确定带的边缘曲线,高程量测的误差不超过表7所列带距的1/5,或者用旧地形图确定分带线。4.1.3.2 按式(10)计算各纠正点对起始带中间平面的投影差改正数8,(计算至
9、0.1 mm),并在图板上进行改正。8, 百号五五R”.”.( 10 ) 式中R图板上纠正点至底点的距离,mm;f- I一一起始带中间平面的航高,m;th 纠正点对起始带中间平面的高差,m.4.1.3.3 有关纠正对点和晒像的要求与4.1. 2条相同。但第二带晒像前,必须改变纠正仪镜头的高度。纠正仪镜头变化值td按下式计算:M辽zt一f.是M ( 11 ) 式中:,一一航摄仪焦距,mm;F 纠正仪主距,mm;Q一一带距,m;M一成图比例尺分母。td值算出后即可在仪器上安置,并使底点与图板上的相应位置重合,使其可以进行第二带的晒像。4.1.3.4 航高叮使用电算成果或按图解法计算。图解法计算航高
10、时,量测图板、像片上两控制点间距离,要求准确到IJO.1 mm, i I I GB 7930 87 同一片两组线段求得的航高较差不得大于H/300( H为本片平均相对航高),在限差内取中数作为最后值。4. 1.4 光学镶嵌4.1.4.1 光学镶嵌是在纠正对点后,直接将影像晒印在有感光材料的图板上的。所以事先要切割好分带或分片界线,贴好镶嵌纸条,不能出现重叠和裂缝。4. 1.4.2 控制点、纠正点、底点、图廓点等在暗室安全汀下展绘;若采用透点法,像片图上刺孔位置应达到展点精度。4. 1. 4. 3 光学镶嵌(包括纠正对点)的误差不得大于表6的规定,摄影处理的要求与纠正晒印相同。4. 1. 5 切
11、割镶嵌4.1.5.1 切割镶嵌适用多片覆盖一幅图及分带纠正晒印后编制像片平面图。各项限差要求不得大于表6的规定。镶嵌对点误差与纠正对点误差相同。4.1.5.2 片与片之间的镶嵌切j线,应选在像片上纠正点连线附近,偏离不得大于lcm,带与带之间tJJ割线应以分带线为依据切都j线应通过接边误差小,色调大致相同的地方,尽量避免通过重要地物s切割线与线状地物交角要尽量大,一般不允许沿河流、道路等处切割4. 1. 5. 3 切割线要光滑、粘贴要牢固。4. 1. 5. 4镶嵌图上的三角点、埋石点、野外控制点、图廓点等按展点位置整饰4.2 微分纠正4.2. 1 准备工作a. 作业仪器及其外国设备均应处于良好
12、的作业状态下,方可进行作业。b. 资料准备z包括透明正(负)片、控制像片、感光胶片以及原始数据等。c. 装片(或归心、输入己知数据和参数、装感光胶片等。4. 2. 2 采集断面数据采集断面数据一般使用精密立体测图仪、立体坐标最测仪加其外围设备或解析测图仪获取,断面数据还可以从任何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获取a. 用精密立体测图仪、立体坐标量测仪加外国设备采集断面数据时,相对定向、绝对定向等要求与第5章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相同。b. 用解析测图仪采集断面数据时,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外定向)等要求与第6章解析测图仪联机测图相同,c. 根据成图精度、高差及坡度综合考虑,正确选择模型断面的横向间隔t;.
13、x和纵向间隔t;.y0 d. 计算模型的断面数N。当单模型采集或单程采集时,N为奇、偶数均可,双模型采集时,第一个模型的N一定要为偶数。e. 采集断面数据,测标一般应与模型表面相切,j照准误差不大于H/1750(H为平均相对航高)。4.2. 3正射投影仪纠正的一般要求a. 供扫描用的透明正片要求同2.1. 5条,不得有划伤、斑点、指纹等。b. 以采用一张像片覆盖一幅图或一张像片覆盖四幅图为宜。c. 平面定向,平面控制点经定向配赋后,测标位置与点位不符值以像片比例尺计一般不大于0. 03 mm,最大不得超过0.05 mmo d. 根据不同类型仪器,地面坡度大小选择缝隙长度W。零级正射投影仪参照公
14、式饵12Zdx 一X tgO, 一级正射投影仪参照公式w i旦王X tgO, ( 12 ) ( 13 ) 710 GB 7930-87 式中zW一缝隙长度,mm;dr 图上影像z方向位移,mm;Z一一模型点投影高度,mm;X一一图上扫描点z方向的最大坐标,mm;0, 地面坡度z方向分量,价。这时平地、丘陵地影像位移不大于图上0.2 mm;山地、高山地不大于图上0.4 mm。长度W数值参见附求B中表Bl、B2、B3、B4(零级和町、B6、町、B8(一级。e. 缝隙宽度D,根据各类正射投影仪的特点,参照公式D 旦仨旦生言F言在“( 14 ) 选择,这时正射底片的分辨率需不少于9线对mm。宽度D数值
15、参见附录B中表B9。式中,D一一缝隙宽度,mm;R,一一正射底片困地形坡度(J,影响后的分辨率,线对mm;卢投影光线在YZ平面的投影和Z轴的央角,(。)I 吼一一地面坡度角Y方向分量,。)f. 测定并安置灰模。量测扫描片上最大和最小密度值,并按式(1日计算出平均密度值D刊,继而计算灰模值。式中zD扯一一最大密度值;D晕小一一最小密度值sD I D D,., = 汁i灰模值D,., - K K一一根据作业情况试验测定的密度常数。g. 扫描和晒印正射负芷片,应晒出图廓线外Bmm。每个立体像对一次晒印完毕。h. 正射像片的摄影处理作业要求与第2章同。i. 正射影像图的整饰,依据用图需要,由各作业单位
16、自行规定。4.2.4 接边要求( 15 ) a. 双模型仪器上的连接误差,以模型比例尺计一般不大于0.005 mm,最大不得大于0.01 mm。b. 带与带接边差g平地、丘陵地z一般0.3 mm,最大0.6 mm, 山地、高山地z一般0.5 mm,最大1.0 mmo c. 幅与幅接边差g平地、丘陵地z一般1.2 mm,最大1.5 mm, 山地、高山地一般1.6 mm,最大2.0 mmo 5精密立体规j图仪泪l困精密立体测图仪适用于各种成图比例尺及各种地形类别的测图。由于仪器类型甚多,本规范只规定作业中必须遵守的共同要求。5. 1 准备工作5. 1. 1 精密立体测图仪应保持良好的作业状态,仪器
17、要定期检校,鉴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5. 1. 2 测绘面积不得超过像片上控制点连线外lcm,且离像片边缘不得小于lcm(像幅为18cm 18 cm)、1.5 cm (像幅为23cm 23 cm)。5. 1. 3 模型比例尺计算公式7 I竹GB 7930-87 M电民= H/Z . ( 16 ) 式中zH一相对航高,m;z 仪器上的相应航高,mm;M顿一一模型比例尺分母。作业时应根据H和Z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计算最小及最大的模型比例尺,在此范围内,应尽可能选择最大模型比例尺,且应考虑便于直接读出高程和仪器与绘图桌的传动比。5. 1. 4 装片不论采用透明正片或负片都应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使框标
18、标志严格对准像片盘的相应标志,其对准误差不得大于0.05 mm. 5. 1. 5 安置焦距左右投影器应分别安置改正后的焦距f,安置值取至0.01 mm(或仪器最小刻划值)。5. 1. 6 计算概略模型基线b,b, = m像M模.b . ( 17 ) 式中zh 像片基线长度,mm.h,值也可根据电算加密提供的数据进行安置。5. 2 定向5. 2. 1 如利用电算加密提供的外方位元素成果时,要将成果化算为适应测图仪坐标轴系及分划尺的安置筐,并在安置基线与绝对倾斜角的基础上进行相对定向与绝对定向。s.2.2相对定向后,各点的残余上下视差不得大于0.02 mm,主点附近不应有残余上下视差。残余视差配赋
19、应合理。5.2.3绝对定向5.2.3.1 绝对定向的平面对点误差,平地、丘陵地一般不大于图上0.4 mm,最大不得大于0.5 mm,山地、高山地一般不大于0.5 mm,最大不得大于0.6 mm.高程定向误差不大于加密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丘陵地全野外布点时,高程误差不得大于0.3 m. 5.2.3.2 高程误差经配赋后,应使3,6,4,5点误差值大致相等,3与6点,4与5点符号相同,而3,6点与4,5点的符号则要相反。平面对点误差经配赋后,应使3,4,5,6点误差大致相等,而误差方向大致成对相反。5. 3 测绘地物、地貌5. 3. 1 立体测图可采用在全野外调绘后测图的方法,亦可采用室内在精密
20、立体测图仪上根据模型判读测图后,再进行外业对照、补测和补调的方法。5. 3. 2 如采用全野外调绘方式测图,参照调绘片在仪器上要认真仔细地辨认、测绘。原则是外业定性,内业定位。当外业调绘确有错误时,内业可根据立体模型影像改正,并在调绘片背后加以说明。测绘地物、地貌元素要做到无错漏、不变形、不移位。在测绘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时,应以测标中心切准轮廓线或拐角打点连线,测绘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时,以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确定。5. 3. 3如采用内判测图后外业对照、补测和补调方法时,应注意下列几点:a. 航摄像片的现势性要好。b. 作业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外业调绘工作经验。 必要时需编制测区室内判读样片d. 对
21、有把握判准的地物、地貌元素,按图式要求直接测绘在图板上,其要求同5.3. 2条;对无把握判准的地物、地貌元素,内业只测绘外轮廓作为疑点留给外业处理。e. 外业进行检查、核对、补测和补调工作。对内业测绘有把握的部分要作抽查,对内业标明的疑点要作核对、补测,对内业无法判绘的地形元素如新增(或减少)的重要地物,隐蔽地区地物、地貌元素及影像上未显示出来的地物元素和各种注记等要进行补调。5. 3. 4 测绘等高线时要用测标切准模型描绘。在等倾斜地段,相邻两计曲线间距离在图上小于5mm 71 ; GB 7930 87 时可只测绘i十曲线,首曲线叮以插绘。有植被覆盖的地表当只能沿植被表面描绘时,应加植被高度
22、改正。在树林密集隐蔽地区,应依据野外高程点和立体模型进行测绘。5. 3. 5 高程注记点应切读两次,读数较差一般不大于0.3 m,取中数注至0.1 m。5. 3. 6 图上需要注记的比高大于lm时,可由内业量注。5. 3. 7 接边和结尾工作a. 测绘地物、地貌时,应在仪器上与已描图边进行接边(并经检查员检查)。在限差以内时,各改一半,可绘在差值的1/2处,超限时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图边上应注明“已接边、接边者姓名和日期”。接边误差应作记录。b. 像对间的地物接边差最大不得大于地物点中误差的两倍,等高线接边差不应大于一个基本等高距。c. 每像对测完后,必须经检查才能从仪器上取下。d. 每幅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7930 1987 500 1000 2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