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J 41-1989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pdf
《GYJ 41-1989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YJ 41-1989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pdf(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GYJ 41-89 主编部门: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部门:广播电影电视部实行日期:1990年7月1日一29一关于发布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的通知广发计字。990)166号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设计院承担编制的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颁布,编号为:GYJ41-89。自1990年7月1日起执行。在执行中,请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函告广播电影电视部设计院。-30一广播电影电视部1990年4月3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地球站分类第三章地球站业务能力35第四章地球站主要技术性能37第五章地球站设备组成第六章地球站场地选择第七章地球站建筑及技术要求45第一节一般
2、规定.第二节总体布局第三节用房面积及技术用房的技术要求46第四节设备布置. 第五节大型天线及微波天线塔49第八章供电第九章给排水及采暖通风第十章交通与通信53第十一章防雷与接地第一节接地系统的设置与接地电阻54第二节防雷措施. 附录名词解释. 附加说明-31一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广播电视系统地球站(不包括单收站)的工程设计。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6/4GHz频段的通信卫星系统。所建地球站根据需要既适用于国内通信卫星,也适用于租用国际通信E星或亚洲通信卫星的转发器。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传输PAL制电视信号和D2一MAC制电视信号;模拟广播节目信号和数字声广播节目信号,并
3、兼传电话、传真、数据等信息的地球站。第1.0.4条设计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下列标准的有关要求或规定。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GBl1443、l一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GB1l443、4-89。第四部分:电视/调频载波通道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GBl1444、3-89。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YJ33-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32一第二章地球站分类第2.0.1条卫星电视广播地球站按品质因素(G/T值)和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e值)分为三类,见表2.0.1. 卫星电视广播地球站分类参敛表表2.0.
4、1汩走艾I类H类皿类频段(GHz)6/4 6/4 6/4 民线直径D(m)11-13(注1)5-7 3.7-5 口/T31.7 24.5 21.9 dB(K-1)(注2)+201gf / 4(注3)+201gf /4 +201gf /4 85(国际通信卫星)72-75 72 EIRPe (dBW) 75-倒(国内卫星或国内卫星或亚洲国内卫星或亚洲亚洲卫星系统)卫星系统)卫星系统)注(1)具有接收II(JII)类回传信号功能的地球站,天线直径可增大到18m;(2) G /T值规定为天线工作抑角大于、等于10.,睛天微风条件下测试值;(3) f为接收频率(GHz)。一33一第2.0.2条各级卫理广
5、播电视地球站设计类别。中央地球站,按1类站设l;二省、自治区、自辖市地球站,按I类站或H类站设计;兰、车载移动式地球站,按H类站或皿类站设计。-34一第三章地球站业务能力第3.0.1条以传电视为主的中央地球站:一、发送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二、与国际进行电视节目交换;三、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地球站选行节目交换;息。四、可采用D2-MAC制兼传多路f播节目;五、与广播电视系统的地球站互通电话、传真、数据信第3.0.2条以传广播为主的中央地球站。一、发送对国内、对国际广播节目;二、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地球站进行广播节目交换;三、与广播电视系统的地球站互通电话、传真、数据信息。第3.
6、0.3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地球站:一、发送本省或自治区办的广播、电视节目;二、可采用D2-MAC制把电视和多路广播节目同时传输;二、接收中央电视,广播节目或与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地球站进行节目交换;四、与广播电视系统的地球站互通电话、传真、数据信息。第3.0.4条车载移动式地球站:-35 一、组织临时性的卫星新闻采集(S.N.G)和把广播、电视节目通过卫星罔传到中央级地球站或省、自治区级地球站;二二、发送一套电视或多路广播节日;三、接收一套以上电视或多路广播节目;四、与广播电视系统的地球站互通电话。一36一第四章地球站主要技术性能第4.0.1条频率范围上行频率(MHz):59
7、25- 6425 (扩展5850-6650) ; 一下行频率(MHz):3700- 4200 (扩展3400-4200)。第4.0.2条发射载波频率容差TV/FM载波:士250kHz第4.0.3条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e)一、发送TV/FM系统的地球站的EIRPe必须满足卫星转发器单载波饱和通量密度的要求。二、EIRPe稳定度除恶劣气候条件外,稳定度应保持在:一1.5-+1dBI每天其中包括:高功放输出功率不稳定度,天线发射增益不稳定度,天线指向误差和跟踪误差。三、对邻近卫星方向,主波束外辐射的EIRPe能量密度的允许值为:150时G=29-251g0 (dBi) (1 0100时G=32
8、-251g0 (dBi) (1 0 48 0 )。式中D一-天线直径,m;A一发射频率的波长,m;G一旁瓣包络增益,dB;Q二斗肩离主轴的角度,第4.0.5条天线接收旁瓣特性偏离主波束中心,大于l。的天线旁瓣峰数的90%不得超过下式所规定的增益包络线。G=32-25Ig0 (dBi) (1 0 GYJ33-88的规定执行。第7.1.3条地球站机房、天线基础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的乙类建筑物设计。第7.1.4条单独建设的地球站应设围墙。围墙高度距外侧地面不宜低于2.2m。第工节总体布局第7.2.1条地球站总体布置分为技术区和生活区。第7.2.2条技术区包括大型天线、微波天线塔、技术
9、用房、辅助用房。技术用房分成二个小区:无线电电子设备及低压配电小区(简称技术A区);高压配电及自备电站小区(简称技术B区); 第7.2.3条生活区分成行政管理区和宿舍区。第7.2.4条地球站内宜设有运动场地及其设施。第7.2.5条上述四条只适用于建在离城区较远,且工作人员常生活在站内的地球站;如果地球站和广播电视中心合建,只配技术A区。第7.2.6条发电机房与技术A区之间应有一定距离或采取隔离措施,以防噪声影响。第7.2.7条锅炉房应设置在场地下风向位置,并与技术区有一定距离。第三节用房面积及技术用房的技术要求第7.3.1条各类用房使用面积及技术用房的要求见表7.3.1。-46一e 、4技术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YJ 41 1989 卫星 广播电视 地球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