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6251-2008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pdf
《GB T 16251-2008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6251-2008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180A 25 囝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625 1-2008IS0 6385:2004代替GBT 16251-1996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Ergonomic principles in the design of work systems2008-07-16发布(IS0 6385:2004,IDT)2009-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当士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仲前言引言l范围2术语和定义3工作系统设计4评价参考文献目 次GBT 16251-20081SO 6385:2004-一-1-1-,-3一-一79刖 嚣GBT 16251-20
2、08ISO 6385:2004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6385:2004(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英文版)。本标准代替GBT 162511996(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本标准与GBT 16251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标准强调基于人类工效学的系统化设计方法而不只是设计原则本身;原标准的内容结构根据设计对象展开(如工作空间设计、工作环境设计、工作过程设计等),本标准的内容结构则是根据系统设计的步骤展开;在适用范围一章中增加了对工作系统的详细描述;增加了功能分配、设计目标人群、人类工效学(人因学)、工作、系统功能、工作者、工作站和工作组织8个新的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第3章;将工作系
3、统设计划分为目标界定、功能分析和分配、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和实施验证、评价6个阶段,对每个阶段进行了描述和规定,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和方法。本标准由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皋琴、冉令华、张欣、张伟、肖惠、李志忠、傅小兰、戴雨森。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625l一1996GBT 16251-20081S0 6385:2004引 言工作系统中的技术、经济、组织以及人的因素会影响人的工作行为和身心健康。在工作系统设计中应根据实际经验应用人类工效学知识来满足人的需求。本标
4、准为从事与人类工效学、工作系统和工作环境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和其他人员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人类工效学框架,其规定同样适用于产品设计(如消费类产品)。依据本标准,工作系统设计过程应考虑到人类工效学的知识体系。对已有的或新建的工作系统的人类工效学评估,需有系统中的工作者参与。这种评估也会增强对这些系统中的工作者角色的关注。1范围GBT 16251-20081S0 6385:2004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本标准规定了工作系统设计中的人类工效学基本原则,定义了相关的基本术语,描述了工作系统设计的整体方法。该方法需要工效学家同其他参与系统设计的人员协同合作,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人的需求、社会需求和技术要求之
5、间的平衡。本标准的使用者包括管理人员、工作者(或其代表),以及参与工作系统设计或再设计的相应专业人士,如工效学家、项目经理、设计师等。了解人类工效学(人因学)、工程学、设计、质量以及项目管理方面的一般知识,有助于更好地使用本标准。本标准中的“工作系统”泛指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本标准旨在为工作系统的改善、设计(或再设计)或改造提供指导。工作系统牵涉到在给定的空间和环境中人和设备的组合以及工作组织之间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不同工作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特性各不相同。以下是一些工作系统的例子:一台机器和一个操作员;一座加工厂及其操作和维护人员;一座机场及其用户和职员;一间办公室及其内部的工作者;基于计算
6、机的交互系统。人类工效学的原理同样可以应用于工作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清理、维修、移除和运输。本标准中的系统化方法能够为现有环境和新环境下的使用者提供指导。本标准中规定的定义和人类工效学的指导准则适用于最优工作环境的设计,该类设计关注人类生活质量、安全和健康(包括对已有技能的发展以及新技能的获取),同时也考虑技术和经济上的效果和效率。本标准中的准则不仅适用于工作系统的设计,也适用于其他任何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设计(例如,用于家用和休闲活动的产品的设计)。注:本标准是人类工效学的核心标准,很多其他针对特定问题的标准均来自本标准。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功能分配allocatio
7、n of functions决定系统的功能应如何通过人、设备硬件和(或)软件实施的过程。22设计目标人群design population根据性别、年龄、技能等相关特点定义的处于全体人群一定百分位数范围的指定工作群体。23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人因学study of human factors研究人和系统中其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将理论、原则、数据和方法应用于设计来优化人类生活质量以及整体系统绩效的专业。24作业job个人的任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织和顺序,或者在一个工作系统中单个工作者所有任务的组合。】GBT 16251=2008IS0 6385:200425系统功能system
8、function一个系统能够进行的活动的总称。26工作环境work environment工作者周围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组织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27工作设备work equipment在工作系统中所使用的工具、软件、硬件、机器、运载工具、器件、设施、装置和其他元素。28工作者worker操作者operator在工作系统中执行一个或者多个任务的人员。29工作疲劳work fatigue由于工作过度紧张引起的心理上或者生理上、局部性或者全身性的各种非病理表现,可通过休息完全恢复。210工作组织work organization为了产生某个特定结果而组合起来的工作系统之间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9、211工作过程work process在工作系统中,人员、设备、材料、能量以及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作用的顺序。212工作站workstation被工作环境包围,受到工作任务所要求的条件限制的工作设备的组合和空间上的布局。213工作紧张work strain个体对工作压力的内部反应,受个体特性(例如体格、年龄、素质、能力、技能等)的影响。214工作压力 work stress外部负荷external load在工作系统中干扰人的生理和(或)心理状态的外部条件和要求的总和。215工作空间workspace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系统中分配给一个或多个人的空间范围。216工作系统work syst
10、em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在所设定的条件下,由工作环境、工作空间和工作过程中共同起作用的一个或多个人和工作设备组合而成的系统。217工作任务work task工作者为了取得某个预期的结果所需进行的一项或一系列活动。23工作系统设计GBT 16251-2008ISO 6385:200431一般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单个或多个工作者和工作系统的其他要素(例如任务、装备、工作空间和环境等)之间的主要交互作用。这些交互作用对工作者提出了各种要求,这些要求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工作压力。工作压力会使其产生相应的工作紧张,工作紧张的程度取决于工作者的个人特性(例如体格、年龄、素质、能力、技能等)。工作紧张会导致
11、弱化效应(例如工作疲劳)或易化效应(例如技能的提升),并以闭环反馈的方式来影响工作者的个人特性。注:工作压力和工作紧张在人类工效学中是中性的描述,不具有负面性。工作系统的工效学设计旨在降低工作紧张,避免弱化效应,促进易化效应。同时,未被弱化的人员绩效会提高系统的效果和效率,这是人类工效学工作系统设计的另一个目标。工作系统设计应将工作者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点,并将工作者看作待设计的系统(包括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一个不可分离的部分。应在工作系统设计的初期就应用人类工效学作为预防性措施,而不是在设计完成之后再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不过,对存在不足的现有工作系统,也可运用人类工效学原则对其进行再设计。在工作
12、系统设计中,对整个设计最重要的决定往往是在设计过程初期做出的。因此在设计过程初期,对人类工效学方面的投入宜最大。人类工效学对于系统设计的贡献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其输入的层面将随着设计过程的进行而变化,从系统需求分析阶段(目标界定)的基础性和一般性输入,过渡到完整的系统实施(系统实现、系统实施和系统验证)之后的细微调节。在设计过程中,对人类工效学的原则应始终给予足够的重视,直到设计过程的后期,以避免弱化效应,例如项目延迟、用于改进的额外成本、较低的设计质量以及较差的可用性等。应让工作者有效地参与工作系统的设计。因为工作者的经验能够为系统设计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础,所以在工作系统设计中,要排除次
13、优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工作者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在设计过程中应在任何可能的时间及阶段都应让工作者参与。设计工作系统时,宜以一个尽可能广泛的群体作为设计目标人群,从而尽可能地满足具备不同特点的工作者的需求,包括那些有着特殊需求的人群。这样可以最小化为个人设计特定系统的可能性。工作系统设计过程(32)可分为以下的阶段:目标界定(需求分析)(33);功能分析和分配(34);概念设计(35);详细设计(36);实现、实施和验证(37);评价(第4章)。这些步骤将会在相关的条目或者子条目中加以解释。32工作系统设计过程“设计”是为了提出新的设计方案或现有系统的再设计方案,而进行的由一系列设计阶段组成的、迭
14、代的结构化过程。跨学科的设计团队能够最好地完成这一过程。跨学科的设计团队对于设计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在设计的各个阶段中涉及到的活动包括分析、综合、仿真和评价。设计过程中的每个因素很有可能会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例如针对人机之间的任务分配、界面的设计以及训练的需求等方面的决策会相互影响,因此系统设计者必须在做出最后决定之前对多个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对合适的备选方案的评价过程很可能需要反复进行,直到在每一个方面都获取了足够多的信息。3GBT 16251-2008ISO 6385:2004在设计过程的以下阶段中,将编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最后考察。在设计一个新工作系统时,应确保采用了适当的方法和技术。
15、注:参见GBT 21051-2007。33目标界定(需求分析)在新系统的设计中,进行系统需求分析需要了解工作过程中生产或绩效的需求,以及新系统中工作者的特点和局限。如果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系统,还需要了解已有的工作系统中存在的人类工效学问题。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于已有的来源,也可能来自于为这一目的而进行的研究。针对这一目的适用的人类工效学方法和技术包括:使用工作环境评价工具、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等。在搜集和分析这些信息之后,应创建一个包括系统需求、具体要求和详细规格的纲要。这份纲要既包含与工作者的绩效、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相关的工作系统详细规格,也包含和系统技术绩效需求相关的工作系统详细规格。工作系统中
16、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到人或者系统绩效的组成部分(参见36),在其运行时,都应从操作和维护这两个方面对其加以描述。34功能分析和分配确定了系统需求之后,功能分析和分配阶段的第一步是确定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该工作系统应实现的功能。功能确定后,还需要决定这些功能如何在人和机器之间分配。功能分配旨在保证每一个功能都能有效的执行,同时兼顾之前提出的工作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参见33)。要进行人机功能的合理分配,需要分析所设计的系统中的人和技术元素在满足功能需求方面的能力和局限性。此分析以及之后的人机功能分配旨在设计适当的任务和工作,促进工作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和安全,且有利于达到预期工作绩效。适用于这一目的的人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6251 2008 工作 系统 设计 人类 工效 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