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pdf
《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43.040.60 T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4167-2006 代替GB14167-1993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Safety-beIt anchorages for vehicles 2006-09-01发布2007皿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世世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战叩GB 14167-2006 目次前言. . . . . E 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 . . . . 4 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1
2、 一般要求4. 2 安全带固定点的最低数量1. . 4. 3 安全带圈定点的位置. 4. 4 固定点螺纹孔尺寸. 4. 5 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5 试验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 1 总则. . . . . . . . . . . . . . . . . . 1. . I .,. . 5 5.2 车辆的固定5. 3 试验条件. . . . . . . . I . . . . . . . . . 1. . . . . .
3、 . . . . . . . . . . . . . . . 6 5.4 试验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 . . 6 5. 5 动态试验. . . . . 7 附录A(规市性附录)附录B(规范性附录)附录C(规范性附录)附录D(规范性附录)附录E(规泡性附录)附录F(资料性附录)有效固定点的位置. . . . . . . . . . 1. . . . . . . . 8 人体模块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11 固定点最低数量和
4、下固定点位置. . . . . . . . . . . . . t . . . . . . . 13 动态试验一一静态试验的替代试验. . . . . . . . . t . . . . . . . 14 假人规格. . . .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I . 15 本标准章杂编号与ECER14章条编号对照. 16 I GB 14167-2006 前言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本标准修改采用ECER14 Rev. 3/ Amend. 1(关于机动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认证的统一规定)(英文版)。本标准代替GB14167-1
5、99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儿本标准根据ECER14重新起草。在附录F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ECER14法规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ECER14法规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本标准与ECER14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一一引用的符号改为相应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符号,增加了标准的可操作性。一一对附录C中M2类车辆的固定点最低数量进行了调整,原因是为了与我国的标准体系一致。一一-删去ECER14附录4三维H点确定程序的相关内容,标准中涉及到诙方面的内容参照GB 11551-2003附录C中的内容执行,避免了由于标准用语的差异在实际操作时产生误差。一一删除了ECER14中第3、4章
6、的内容,其原因是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的差别所致。为便于使用,对于ECER14法规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一-daN改为N;一-tone改为kg;一一本法规改为本标准气一一增加资料性附录Fo本标准与GB14167-199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的主要差异有:一一增加了对固定点的一般要求(本版的4.1) ; 一一增加了固定点的最低数量要求(本版的4.2);一一固定点的位置要求有所改变(1993版的4.1,本版的4.3) ; 一一增加了试验方法的特殊规定(本版的5.4) ; 一一增加了动态试验方法(本版的5.5) ; 一一增加了规范性附录A、规范性附录B、规范性附录C、规范性附录D、规范性附录E、资料性
7、附录F(见规范性附录A、规范性附录B、规范性附录C、规范性附录D、规范性附录E、资料性附录F)。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规市性附录,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对于新定型的产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施行;对于已定型的产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12个月后施行。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小枚、余博英、张尚娇。本标准于1993年3月首次发布,本标准是第一次修订。m山山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的位置、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M和N类汽车上前向和后嚼盘
8、时夜里用安全带安装固定点。d抖抖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慧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GB 11551-2003 GB 11552-1999 GB/T 11563汽GB 14166-200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叫3. 1 车型vehicJe t 与固定点相连态试验,则车辆的约3. 2 安全带固定点be 在车身、座椅或车时安全带有致固定点ef GB 14167-2006 用于确定4.3规定的安部¥盼幅对于使用者的角度的点;带系挠,在可毅得与预期设计相同的安全带佩带状态。它可以岛也可以不连摇带实川屉霄,主要瑶族于与固定点相连接的安全带金属接头的形状。如:3
9、.4 -若安全带刚性掏件与下固定点连褂阳随鹏. 时面所有位置,不论是固定式还是自由旋转式,安全带有放固定点为织带与刚性构件的连接点;一-一如果在车身构架或座椅构架上设有织带的导向件,则应将织带朝向使用者-侧的导向件中点作为安全带有效固定点;一如果安全带经使用者直接通向卷收器而不带导向件,则应以卷轴与通过织带中心线卷收平面的交点作为安全带有效圈定点。地植f1 00r 与车身侧围连接的车身底板,包括加强件和底板下面的纵、横粱。1 G 14167一20063.5 座椅seat 可供一个成年人乘坐、带完整装饰的装置,可与车身框架一体,也可独立;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长条座椅的供一人乘坐的部分。3. 5
10、. 1 3.6 3. 7 3.8 3.9 3. 10 3. 11 3. 12 3. 13 前排柬员座椅front passenger seat 最前H点位于过驾驶员R点的横截面上或在此横截面前方的座椅。座椅组group of seats 供一个或多个成年人乘坐的长条座椅,也可为若干单独座椅并排构成的一组座椅。长条座椅bench seat 可供若干成年人乘坐的带完整装饰的构架。折叠座椅folding seat 备用的座椅。一般情况下,处于折叠状态。座椅型式seat type 在以下方面没有区别的一类座椅:一一座椅构架的外形、尺寸和材料:一一调节系统和锁止系统的型式及尺寸;一一安全带固定点、座椅固
11、定装置及车辆构架相关部分的型式和尺寸。座椅固定装置seat anchorage 将座椅总成固定在车身构架上的系统,包括影响车身结构的部分。调节装置adjustment system 可以调节座椅或座椅部件的位置以适应乘员坐姿的装置,允许座椅:一一纵向移动;一一垂直移动f-一一调整角度。位移装置displacement system 使座椅或其中一部分在无中间固定位置情况下移位或转动,便于乘员进入座椅后部乘坐的装置。锁止装置locking system 确保座椅或其中一部分保持在某一使用位置的任何机构,包括锁止靠背与椅座及座椅与车辆相对位置的机构。3. 14 基准区reference zone
12、二个距离400mm、相对于日点对称的垂直纵向平面间的空间。它是由GB11552一1999附录A中的头型由垂直向水平方向旋转所确定的。2 GB 14167-2006 3. 15 躯干限载装置thorax load Iimier function 安全带、座椅等在碰撞时能限制施加在乘员躯干上约束力的大小的装置。4 要求4. 1 一般要求4. 1. 1 安全带固定点的设计、制造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4. 1. 1. 1 应能安装合适的安全带。前排外侧座椅的安全带固定点(特别是在强度方面应适合于装具有卷收器和导向件的安全带;车辆装有其他型式的带卷收器的安全带除外。如果固定点仅适用于某些特殊型式的安全带
13、,这类安全带的型式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4. 1. 1. 2 正确佩戴时安全带应无滑脱的危险;4.1.1.3 织带与车辆或座椅构架上凸出零件接触应无损伤织带的危险;4. 1. 1. 4 车辆正常使用时,固定点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4. 1. 1.5 对于可改变位置的固定点(该固定点既便于乘员进入车辆,且能约束乘虽),本标准中的规定应适用于处于有效约束位置时的固定点。4.2 安全带固定点的最低数量4.2. 1 M类和N类的车辆(允许有站立乘客的M2和Ma类城市客车除外)必须具有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安全带固定点。4.2.1.1 对于全背带式安全带的固定点,应满足本标准规定;但附加固定点或用于安装Y型安全带
14、的固定点则无需满足本标准中的强度和位置的要求。4.2.2 所有前向和后向座椅处的安全带固定点最低数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4.2.3 但对于M1类车辆非前排的外侧座椅处(附录C表C.1中注a),当座椅与最近的车身侧围之间有供乘客通行的通道时,允许只设2个下固定点。若座楠和侧围间的空间为通道,所有的车门关闭时座椅纵向中心垂直平面(在R点位置测量与侧围的距离应大于500mmo4.2.4 对于前排中间座椅处(附录C表C.1中注旧,如果风窗政璃位于GB11552-1999附录A定义的基准区以外时,可只设2个下固定点;如果位于基准区内,则要求有3个固定点,此时凤窗玻璃被认为是基准区的一部分。4.2.
15、5 对所有附录C表C.1中注c的标明乘坐位置,应设3个固定点。若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只设2个固定点z4.2. 5. 1 在其前方有一满是GB13057一2003中5.3.3的座椅或车辆的其他部件;4.2.5.2 车辆静止或运动时,在基准区内均无车辆的零部件;4.2.5.3 在基准区内的零部件满足GB13057-2003中的座掩靠背后部吸能性的要求。4.2.6 对于折叠式座椅(包括车辆静止时方可使用的座椅),以及4.2. 1至4.2.4未包括的座椅,不要求有安全带固定点。但如果车辆上为这种座椅位置设置了安全带固定点,则这些固定点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此时允许有2个下固定点。4.2.7 对现层客车
16、的上层前排中央乘座位置的要求与前排外侧位置的要求相同。4.2.8 对车辆静止时能翻转或能改变朝向的座槽,本标准的要求仅适用于车辆行驶时处在正常使用位置的情况(在检测报告中注明)。4.3 安全带固定点的位置(见附录A圈A.1)4. 3. 1 总则4. 3. 1. 1 安全带的固定点既可设在车辆的柑架上就座椅掏架上,亦可设在车辆的其他部件上,或者分设于以上各部件上。4.3.1.2 安全带的固定点可供两个相邻安全带的两个端头固定用,但必须符合要求。3 GB 14167-2006 4.3.2 安全带下有效固定点位置4. 3. 2. 1 M1类车辆的前排座椅M1类车辆的1(非带扣侧)应在300800范围
17、内,向(带扣侧)应在450800范围内。前排座椅所有可正常移动的位置,角度要求同上。在所有正常乘坐位置,1和向中至少有一个是恒定值时(如固定点在座椅上),其值应为60。士10.。对于带有调节机构的可调座椅,当靠背角小于20.时(见附录A图A.1),l可以低于以上规定的最小值(30.),但在任何正常使用位置均不得小于20.04. 3. 2. 2 M1类车辆后排座椅对M1类车辆,所有后排座椅的I和2应在30.80。范围内;如果后排座椅是可调的,则在所有正常移动位置,上述要求均有效。不起过3500 kg车辆的前座椅上),其值应为6004.3.2.4 M1类以外对M1类以外正常使用位置上的前排座椅所有
18、60.土100对4. 3. 2. 5分的距离不得小的,则上在30.80.之间;对于最大总质量有一个是恒定值时(如固定点在、后排)长条座椅以及在不超过3500 kg车辆座椅上),其值应为的两个垂直平面间坐位置是不可移位4. 3. 3. 1如线通过J1点段;Jz点与Jl线。当用双开门4.3.3.2 安全带于后排座槽,此夹角当S运200mm时,DR4. 3. 3. 3 安全带上有效平面后方,此时须保证BR=24. 3. 3. 4 S值不得小于140mmo 4. 3. 3. 5 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应位于通过A所示。干对但躯。S的。方8型车下斗模下面时体上平时U川口凤呐川呻嗣阳4-F妨角m成120.角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4167 2006 汽车 安全带 安装 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