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2476.1-2000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 第1节 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pdf
《GB 12476.1-2000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 第1节 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12476.1-2000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 第1节 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12476. 1 2000 前主口本标准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本标准是等问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EC61241 1 1, (1999年第2版问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ll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一一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的,在技术内容和编写规则七与!EC61241-1-1一致。本标准是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基础标准。本标准与GB12476. 1一1990相比有些差异,其主要差异是:I )标准名称可燃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修改为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第1节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2)外壳材质中增加了“含轻金属的外壳气3
2、)电气设备分为A、B两种型式“尘密”和“防尘”外壳$4)增加了B型设备热循环试验;5)防爆标志改为!)IPAZl或DIPBZO等,删去了原标志中Ex及“尘密”标志DT和“防尘”标志DP。本标准从2001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124 76. 1 1990。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国内贸易部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南阳防爆集团有限公司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2周元昌、陈在学、刘永琴、齐志高、闰传宇、项云林。本标准于1990年01月12日发布,200
3、0年10月第1次修订。本标准委托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38 GB 12476. 1 2000 IEC前言1 )国际电工委员会(!EC)是个国际性的标准化组织,它是由所有的国家电工技术委员会(!ECNational Committee)组成的。!EC宗旨是为了促进电工领域中有关标准化的所有问题的国际性合作。为此目的除了其他活动外,!EC还出版标准。标准的制定委托各个技术委员会进行,在标准制定阶段,对该专题有兴趣的任何!EC国家委员会都可以参加,在标准的制定中,国际性的、政府与非政府性与!EC有关的组织,也参与了该工作。按照两组织之间共同协商的条件决定,!EC紧密地与国际标准化
4、组织(!SO)合作。2 l IloC关于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都是由委员会制定的,对该专题特别有兴趣的各国家委员会在该技术委员会中都有代表参加,因此,表明关于该专题的决议和协议都尽可能反映国际间的一致意见。3)他们具有国际上通用的推荐形式,以标准、技术报告或指南的形式出版,并在这个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认可,4)为了促进国际间的统一,!EC各国家委员会都同意在本国标准和区域性标准的最大允许范围内用!EC国际标准。!EC标准和各国相应标准或区域性标准如有差别,均应在各国家标准的文本中清楚地表明。5)国际电工委员会(!EC)对批准程序没作规定。因此对宣称某设备符合国际标准的某个标准时,国际电工委员
5、会不承担任何责任。6)值得注意的是本国际标准某些部分可能涉及到专利权,国际电工委员会对某些或全部等同将不负任何责任。国际标准!EC61241 1斗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第31技术委员会SC31H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的。该第2版将取消和代替第1版(1993)并且构成技术修订。本标准以下列文件为根据。FDIS 31H/90/FDIS 投票报告31/96/RVD 本标准投票批准的全部情况可以在上表所列的投票报告中查到。本标准的双言版本以后发布。!EC1241在总标题下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2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g一一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第2部分z试验方法:第3部分:可燃性粉尘存在
6、或可能存在的危险场所分类:一一第4部分2正压型电气设备、,m; 一一第5部分2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1】。)正在考虑制定中。539 GB 12476- 1 2000 IEC引言电气设备可能会通过下列几种主要途径点燃可燃性粉尘:一一电气设备表团温度高于粉尘点燃温度。粉尘点燃的温度与粉尘性能、粉尘存在状态、粉尘层的厚度和热源的几何形状有关g电气部件(如开关、触头、整流器、电刷及类似部件)的电弧或火花g一聚积的静电放电g一辐射能量(如电磁辐射); 一与电气设备相关的机械火花、摩擦火花或发热。为了避免点燃危险应做到以下几点z一一可能堆积粉尘或可能与粉尘云接触的电气设备表面的温度须保持在本标准所规定的温度极
7、限以下,一一任何产生电火花的部件或其温度高于粉尘点燃温度的部件应安放在一个能足以防止粉尘进入的外壳内,或限制电路的能量以避免产生能够点燃可燃性粉尘的电弧、火花或温度g一一避免任何其他点燃源。如果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其他环境要求,例如为防进水和防腐而采用保护方法时,则该保护方法不得对外壳的完整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电气设备在其额定条件下进行,按照相应的实施规程或要求安装和维护,能防止过电流和内部短路故障及其他电气故障,那么本标准规定的保护方法就能达到要求的安全水平。特别是要注意将内部或外部故障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限制在电气设备所能承受而不损坏的范围内。本标准规定了两种不同的型式,A型和B型这两种型式
8、具有相同的保护水平。S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GB 12476. 1 2000 idt IEC 61241-11,1999 第1节: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代替GB12476.1 1990 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use in the presence of con直bustibledust Part 1 1 Electrical apparatus protected by enclosures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imitationSpecification for a
9、pparatus 1 范围1. 1 本标准规定了可燃性粉尘环境中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的设计、结构和试验要求。该环境中,可燃性粉尘存在的数量能够导致产生爆炸危险。注:本标准范围内的电气设备也可以遵守其他出版物的复加要求,如GB3836. I. 1. 2 本标准的第1节规定了电气设备的设计,结构和试验的要求。本标准的第.2部分是电气设备选择安装和维护导则。1. 3 防止点燃主要是限制外壳最高表团温度和采用“尘密”或“防尘”外壳来限制粉尘进入。1. 4 本标准不适用于那些不需要大气中的氧即可燃烧的炸药粉尘或自燃引火物质。1. 5 在可能同时出现或分别出现可燃性气体和可燃性粉尘的环境中使
10、用的电气设备,要求增加一些附加保护措施。1. 6本标准不适用于沼气和或可燃性粉尘引起危险的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本标准未考虑由粉尘散发出来的可燃性或毒性气体而引起的危险。1. 7 当该设备必须符合其他环境条件的要求(如为防水和防腐而采用其他防护方法)时,则该防护方法不得对外壳的整体性产生不利的影响。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f 1408. 1 1999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eqvIEC 60243-1 , 1988)
11、GB/! 1410 1989 团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eqv!EC 60093, 1980) c;B/f 2900. 35一1998电工名词术语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neq!EC 50(426), 1990) GB :i836. 1 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z通用要求(eqvIEC 60079 0,1998) GB 3836. 3 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g增安型“e气eqvIEC 60079-7, 1990) GB 3836. 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z本质安全型(i)(eqv !EC 60079一11,1999)GB
12、4208 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EC 60529,1989)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10 17批准2001 07 01实施541 GB 12476. 1 2000 GB/T 4942. l 1985 电机外壳防护分级(eqv!EC 60034 5, 1981) Gl3/T 13259一1991高压制灯泡(neq!EC 60662, 1987) !EC 61241 I 2,1999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第2节:设备的选择、安装和维护!EC 61241-2 !,1994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g试验方法第1节g粉尘的最
13、小点燃温度的测量方法!EC 61241-3, 1997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z可燃性粉尘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危险场所分类!EC 6il2!6 1, 1990确定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导则第1部分z老化法和试验评定结果的总规程!EC 61JI92,!973 低压锅灯和第2次改版单(1988)!EC 61J662, 1980 高压倒蒸气灯!EC 61l216 2, 1990确定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导则第2部分:试验判据的选择!S(l 178,1993 塑料一一确定塑料抗弯曲性能ISCl 527(所有部件性能塑料一一一确定塑料抗拉性能IS() 4225,1994空气质量一般特性一词汇3 定义卒标准
14、采用下列定义。3. 1 粉尘dust在大气中依靠自身重量可沉淀下来,但也可持续悬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固体微小颗粒(包括IS() 4225中定义的粉尘和颗粒)。3. 2 可燃性粉尘combustible dust 与空气混合后可能燃烧或闷燃、在常温常压下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粉尘。3.3 导电性粉尘conductive dust 电阻系数等于或小于1IO!l m的粉尘、纤维或飞扬物。3. 4 可燃性粉尘环境explosive dust atmosphere 在大气环境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IGB/T 2900. 35) 3. 5 粉
15、尘层的最低点燃温度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a dust layer 规定厚度的粉尘层在热表面上发生点燃的热表面的最低温度。3-6 粉尘云的最低点燃温度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a dust cloud 炉内空气中所含粉尘云出现点燃时炉子内壁的簸低温度。3. 7 防粉尘点燃dust ignition protection (DIP) 本标准规定的适用于电气设备上有关避免粉尘层或粉尘云点燃的所有措施(如防止粉尘进入和限制表面温度)。3-8 尘密外壳dust tight enclosure 能够阻止所有可见粉尘颗粒进入的外
16、壳。3.9防尘外壳dust-protected enclosure 不能完全阻止粉尘迸人,但其进入量不会妨碍设备安全运行的外壳。粉尘不应堆积在该外壳内易产生点燃危险的位置上。3. 10最高表面温度maximum surface temperature 在规定的无粉尘或有覆盖粉尘条件下试验时,电气设备表面的任何部分所达到的最高温度。注该温度是在试验条件下所达到的D由于粉尘的隔热性,该温度随着粉尘厚度的增加而升高。042 GB 12476. 1 2000 3. 11 允许的最高表团温度maximum permissible surface temperature 为了避免粉尘点燃,在实际运行中允许
17、电气设备表面达到的最高温度。而允许的最高表面温度取决于粉尘的类型、层厚和采用的安全系数。3. 12 区域zones 根据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进行的分类。3. 13 2C区zone20 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3. 14 21区zone21 在正常运行过程该区域包括与充人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3. 15 2;区zone22 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
18、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分为21区。4 结构4. 1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注如果电气设备承受一些特别不利的运行条件(如运行条件恶劣、潮湿影响、环攘温度的变化、化学剂腐蚀等的影响),这些必须由用户向制造厂提出要求。4.2 用F20区或21区的电气设备外壳在比下列要求的时间更快打开时应加警告牌g- 内装的充电电压在200v及以上的电容器放电至剩余能量值为o.2 mJ;或一内装热元件冷却到表面温度低于电气设备温度组别。警告牌标志内容“断电后,开盖前应延迟X分钟”或“在可燃性粉尘
19、环境存在时不得打开”。4. 3 电气设备满足其它环境状态如防水防腐蚀所用保护方法,不应对外壳的完整性产生有害影响。5 外壳材质5. 1 非主属外壳和外壳的非金属部件下列要求适用于非金属外壳和与防爆型式有关的外壳非金属部件,此外,20.4.7的要求适用于20l丘或21区用外壳。5. 1. 1 制造厂提供的文件,应规定外壳或外壳部件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过程。5. 1. 2 塑料材料的规定应包括:a)制造厂的名称sb)准确完整的材料标记,包括其颜色,材料的成份比例和所用其他添加剂;c)可能的表面处理,如涂漆等pd)相对耐热曲线20000 h点的温度指数“TI飞该点按照!EC60216 l、!EC6021
20、6-2和ISO178规定的弯曲强度降低不超过50%,如果材料在热辐射之前该试验未折断,则温度指数应以ISO527标准的1类试棒测定的抗拉强度为根据。这些特性的数值应由制造厂提供。5. 1. 3 检验单位没必要检验材料是否符合其规定要求。543 GB 12476. 1 2000 5. 1.4 耐热性5.1.4.1 塑料材料相应于20000 h的温度指数“TI”应比塑料外壳或外壳部件最热点的温度(见20.4.5. 1)至少高20K,且应考虑在工作中的最高环境温度。5.1.4.2 塑料外壳或外壳部件还应满足耐热和耐寒性能见20.7.3或20.4. 7. 4)。5. 1. 5 20区或21区用电气设备
21、塑料外壳及外壳部件的静电聚积。5.1.s.1 非固定式电气设备的塑料外壳、外壳的塑料部件和其他的裸露塑料部件和固定式电气设备其塑料部件在现场可能被摩擦或擦净时,应符合以下规定。5. 1.5.2 塑料外壳表团面积在任何方向上凸出的面积大于100cm2时,应设计成在正常使用、维护和擦净条件下能避免产生静电点燃危险的结构。5.1.5.3上述要求可以通过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特性的塑料来达到2绝缘电阻110(阻止静电对地或越过绝缘表面放电的电阻按照GB/T1410所规定的方法,用有效面积为20cm2环状电极测得);二一击穿电压4kV按照GB/T1408. 1规定方法跨过绝缘材料厚度测量h一金属部件上外部绝
22、缘厚度注8mm(金属部件外部塑料层Bmm的测量试样或类似元件使刷形放电不可能发生。当估计所有绝缘的最低厚度或规定最低厚度时,必须考虑正常使用情况下预期的磨损)。5. 1.s.4 如果在设计上不能避免点燃危险,则应设置一个警告牌,标明在运行时所采用的安全措施。注在选择电气绝缘材料时,应考虑最小表面绝缘电阻,以避免因碰触与带电部件接触的裸露塑料部件而产生危险的问题5. 2 含轻金属的外壳5.2. 1 用于可燃性粉尘环境中电气设备的外壳材料中,模和钦的总含量不能超过6%(重量计)。5.2.2 对于在运行中由于调节检查或其他因操作原因常要开盖的紧固件螺孔,只有螺孔形状适应于外壳材料时,才允许在外壳上打
23、孔。6 紧固件6- 1 为了达到标准防爆型式必须的部件,或用于防止与未绝缘的带电部件接触的部件,其紧固件只允许用工具才能打开或拆除。6. 2 对于在运行中由于调节检查或其他原因需要开盖的紧困件螺孔只有螺孔形状适应于外壳的塑料或轻金属材料时,才允许在塑料或轻金属材料上打孔。7联锁装置被用来保持防爆型式的联锁装置,应设计成用螺丝刀或扳手不能轻易地解除其作用的结构。8 绝缘套管a. 1 绝缘套管作为接线件并且在接线和拆线可能承受转矩时,应安装牢固,保证所有部件在接线或拆线时不得转动a8- 2 用于20区或21区的电气设备外亮应承受第20.4. 4规定的扭转试验。9粘接材料9. 1 制造厂根据本标准2
24、0.2提供的文件证明与安全性有关的粘接材料在运行条件下,有足够的热稳定性,以便适应电气设备在额定值以内的最高和最低温度。9.2 如果材料的极限温度的低温值低于或等于最低工作温度、高温值高于最高工作温度至少20K,则热稳定性被认为是适当的。44 GB 12476. 1 2000 注z如果粘接材料须革受不利运行矗件制造厂和用户要协商解决措施9. 3 检验单位不必检验文件中所述的9.I的特性。10 连接件和接线空腔1 Q. 1 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电气设备应具有连接件,但电气设备在制造中接有永久电缆的除外。所有带有永久电缆的设备、应标志符号“X”,以表明有适当措施连接电缆的自由端。10.2接线空腔和其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2476.1 2000 可燃性 粉尘 环境 用电 设备 部分 外壳 限制 表面温度 保护 电气设备 技术 要求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217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