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668.3-1995 旋耕机械 试验方法.pdf
《GB T 5668.3-1995 旋耕机械 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5668.3-1995 旋耕机械 试验方法.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T 5668.3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旋耕机械的试验条件、项目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与拖拉机(手扶拖拉机除外)配套的卧式水、旱田旋耕机以及与旋耕联合作业的播种施肥、深松起垄、灭茬起垄等联合作业机械。 2 引用标准 GB 5668.1 旋耕机械 GB 9478 谷物条播机 试验方法 GB 5667 农业机械生产试验方法 3 技术测定 3.1 目的 试验前对样机的制造质量、结构参数作全面的检查,以评定其是否与技术文件和图样相符。 3.2 要求 技术测定过程中,如发现样机有严重的缺陷而短期内不能解决时,以后各试验程序不再进行。 3.3 测定内容 3.3.1 按GB 56
2、68.1 中的规定,检查样机的制造质量。 3.3.2 测定样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果汇总记入表1。 4 性能试验 4.1 目的 评定样机作业质量能否满足当地农业技术要求及与拖拉机的配套合理性,并考核样机是否达到设计指标。 4.2 性能试验的准备和要求 4.2.1 试验前,制定性能试验计划。在待测试的几种参数(刀辊转速、作业速度、耕深等)中,使其中任一参数作某一次量的变动称为一个工况,同一工况测试不少于三个行程。 4.2.2 试验地应根据试验样机的适应范围,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田块;田块各处的试验条件要基本相同;田块的面积应能满足各测试项目的测定要求;测区长度不少于20m,并留有适当的稳定区。 4.2
3、.3 试验机组的技术状态应良好,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使用、调整和保养。试验中拖页码,1/21GB/T 5668.3199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668c0k.htm拉机和驾驶员均不得随意更换。 4.2.4 试验所用的测试仪器,必须在标准计量单位检定有效期内。 4.2.5 试验前的调查和测定 a. 前茬作物(或绿肥)和田面情况; b. 前23年内轮作和耕作情况; c. 土壤类型; d. 耕前植被:在测区内对角线上取5点,每点按1m2面积紧贴地面剪下露出地表的植物,称其质量,并算出5点的平均值; e. 土壤绝对含水率:在测区内对角线上取5
4、点,每点按05、510、1015、1520cm分层测定,每层取样量不少于30g(去掉石块和植物残体等杂质)装入铝盒后称重,在105恒温下,约烘6h,到质量不变为止。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常温称重,并分别算出分层和全层平均值; f. 土壤坚实度:测点与土壤绝对含水率的测点相对应,测试后分别算出各层和全层平均值; g. 水耕时测定水层深度,在测区内沿对角线取5个小区,每个小区测10次,算出平均值。 4.2.6 性能测定时,相邻行程要间隔一定距离,保证测定不受干扰。 4.3 性能测定 4.3.1 耕深及其稳定性 4.3.1.1 耕深 用耕深仪或耕深尺测定。用耕深尺测定时,沿机组前进方向每隔2m测
5、定一点,每个行程左、右各测定10点,按公式(1)、(2)计算: a.行程的耕深平均值 b. 工况的耕深平均值 (1)式中: aj第 j个行程的耕深平均值,cm;aji第 j个行程中的第 i个点的耕深值,cm;nj第 j个行程中的测定点数。页码,2/21GB/T 5668.3199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668c0k.htm4.3.1.2 耕深稳定性,按公式(3)(8)计算: a. 行程的耕深标准差、变异系数和稳定性系数 b. 工况的耕深标准差、变异系数和稳定性系数 4.3.2 耕宽及其稳定性 4.3.2.1 耕宽 测定时应与耕深测点相对
6、应,按4.3.1.1条的方法计算。 4.3.2.2 耕宽稳定性 按4.3.1.2条的方法计算。 4.3.3 碎土质量 (2)式中: a工况的耕深平均值,cm;N同一工况中的行程数。(3)Vj=( Sj/aj)100(4)Uj=1-Vj(5) 式中: Sj第 j个行程的耕深标准差,cm;Vj第 j个行程的耕深变异系数,;Uj第 j个行程的耕深稳定性系数,。(6)V =( S/a)100(7)U =1-V(8) 式中: S工况的耕深标准差,cm;V工况的耕深变异系数,;U工况的耕深稳定系数,。页码,3/21GB/T 5668.3199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
7、datagbdD5668c0k.htm 在已耕地上测定0.5m0.5m面积内的全耕层土块,土块大小按其最长边分为小于4cm,48cm,大于8cm三级。并以小于4cm 的土块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碎土系数,每一个行程测定一点。 4.3.4 植被覆盖率 每个工况测定不少于3点,方法同4.2.5条d项,按式(9)计算植被覆盖率: 4.3.5 土壤膨松度及松软度 4.3.5.1 土壤膨松度 耕作前后,用耕层断面测绘仪在垂直于机组前进方向的同一位置上先后画出未耕地表线、已耕地表线和沟底线,求出耕层内的耕前断面积和耕后断面积,同一个行程内测定一次,按式(10)计算: 测定时,必须注明旋耕机拖板的位置。 4
8、.3.5.2 土壤松软度 水耕后,在试验区的对角线上取5点,用承压仪进行测定,并从压力图上找出8cm深处的压力,表示土壤松软度。 4.3.6 耕前和耕后地表平整度 在测定土壤膨松度时画得的耕前和耕后地表线上过最高点作一水平直线为基准线,在其适当位置上取一定宽度(与样机耕宽相当),分成十等分,并在等分点上作垂线与基准线相交,量出地表线上各交点至基准线的距离,按4.3.1条的方法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并以标准差的值表示其平整度。 4.4 功率消耗测定 4.4.1 样机的功率消耗测定 旋耕机功率消耗(包括万向节传动件的功率消耗)以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的输出功率表示,推荐采用电测法。 Fb=( Wq-Wh)
9、/ Wq100(9)式中: Fb植被覆盖率,;Wq耕前植被平均值,g;Wh耕后植被平均值,g。Pt=( Ah-Aq)/ Aq100(10)式中: Pt土壤膨松度,;Ah耕后断面积,cm2;Aq耕前断面积,cm2。页码,4/21GB/T 5668.3199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668c0k.htm 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输出的扭矩和转速同时在全行程内测定。分别求出转速、扭矩和功率的平均值,并按4.3.1条的方法计算出转速、扭矩、功率的行程平均值和工况平均值,以及扭矩、功率的行程标准差和工况标准差。 4.4.2 机组前进速度的测定 4.4.3
10、机组打滑率测定 测定拖拉机后驱动轮转过相同转数时的空行程和工作行程的距离,按式(12)计算: 以上各项性能试验结果汇总填入表2。 4.4.4 旋耕联合作业机械的专项性能测定 4.4.4.1 旋耕施肥播种机械 首先应对试验用的种子(肥料)进行特性测定,测定内容和各项内容的定义按GB 9478中第2章和第3.2.2条进行。 a. 排种(排肥)能力、总排量稳定性、各行排量一致性以及种子破损率的测定,应按GB 9478中第4.2.14.2.4条进行。 b. 种子(肥料)覆土深度测定,应按GB 9478中4.4.2条进行。 c. 田间播种均匀性测定,应按GB 9478中4.4.1条进行。 d. 种子和肥
11、料相对位置的测定,应按GB 9478中4.4.8条进行。 4.4.4.2 旋耕灭茬起垄机械 a. 灭茬深度的测定:沿机组前进方向每隔2m测定一点,每个行程各测5点(测定行数由机具实际作业情况而定)。测定方法:平作地同4.3.1.1;垄作地,则以耕前垄顶线作为原地表线,测出灭茬深度,并计算出标准差和稳定性系数。 b. 深松深度的测定:在试验区内,对角线上取5点(测定的深松器数由实际作业情况而定)测定。测定方法:平作地同4.3.1.1;垄作地,则以耕前垄顶线作为原地表,测出耕作沟底到原地表的距离,即为深松深度,并算出其标准差和稳定性系数。 u=S/t(11)式中: u机组前进速度,m/s;S机组在
12、测定时间内前进的距离,m;t测定时间,s。=( Sk-Sg)/ Sk100(12)式中: 机组打滑率(负值为滑移),;Sk机组空行程距离,m;Sg机组工作行程距离,m。页码,5/21GB/T 5668.3199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668c0k.htm c. 根茬覆盖率的测定:按4.2.5条中d项植被测定方法及4.3.4条植被覆盖率的计算方法进行。 d. 起垄质量(垄高、垄顶宽、垄距)的测定:在试验区内,对角线上取5 点测定,每点测定10个垄求其平均值,起垄质量以垄高(垄沟底部至垄顶的距离)、垄顶宽(垄台顶部的宽度)、垄距(两垄中心线
13、间的距离)的合格率来评价,分别以符合当地农艺要求的垄高(垄顶宽或垄距)数占总测量的垄高(垄顶宽或垄距)数的百分比,作为垄高(垄顶宽或垄距)的合格率。同时分别计算出垄高、垄顶宽、垄距的标准差和稳定性系数。 e. 根茬粉碎率的测定和计算:在试验区内,对角线上取5点测定,每点取一个工作幅宽乘1m的面积,按5cm以下、5cm以上、完整(60未被粉碎的根茬为完整的根茬)分类,测出各类的质量,按式(13)计算出根茬粉碎率: 以上各项性能试验结果汇总填入表2。 5 生产试验 5.1 生产试验的目的 考核样机的使用经济性、使用可靠性、性能稳定性、地区适应性、调整保养方便性、主要件和易损件耐用性及安全性。 5.
14、2 生产试验的要求 5.2.1 批量生产前投入生产试验的样机不得少于两台,配套动力应与试验的要求相适应,并备有必要的配件和工具。 5.2.2 可靠性无故障试验每米幅宽300亩(其中直接旋耕不少于60)。 5.3 生产试验内容 5.3.1 生产考核 生产试验全过程中,每个班次必须记录作业量,主、副油料消耗和各类时间消耗(作业时间、班次时间、总延续时间,调整保养时间,样机故障排除时间和拖拉机故障排除时间),填写生产试验日记,时间精确到“min”,记入表3。然后整理汇总,计算作业小时生产率和班次小时生产率,结果填入表4。 生产考核中,对下列项目作出评价: a. 地区适应性:观察样机在田块大小、土壤类
15、型、土壤绝对含水率、土壤坚实度和植被种类等不同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b. 性能稳定性:观察、抽测或复测样机的主要性能(耕深、碎土、沟底平整度、地表平整度等),在试验中期,后期各不少于一次; c. 使用可靠性:详细记录样机零、部件变形,损坏情况。记载时注明零、部件名称,完成的作业量,损坏情况及其原因,记入表5。典型者予以拍摄照片; d. 旋耕刀耐磨性:试验前,将旋耕刀编号,同时测定其截面宽度及质量。试验中,根据根茬粉碎率=(5cm以下根茬质量/根茬总质量)100(13)页码,6/21GB/T 5668.3199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668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668.3 1995 旋耕机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