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0524-2006 农林小气候观测仪.pdf
《GB T 20524-2006 农林小气候观测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0524-2006 农林小气候观测仪.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7.060;17.040.30 A 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0524-2006 农林小气候观测仪Agriculture and forest microclimate measuring instrument 2006-1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技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04-01实施发布GB/T 20524-2006 前本标准规定的农林小气候观测仪温度、温度、风速和辐射等技术参数与世界气象组织(WMO)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CIMO)发布的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6版)中的相关技术参数基本一致。其中温度和风速的最大允许误差均产于
2、世界气象组织可达到的业务准确度要求。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井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凤春、丁海芳、回艳、郭作军、贾明书。本标准为首次发布。I GB/T 20524-2006 农林小气候观测仪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林小气候观测仪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与标志等。本标准适用于农林小气候观测仪(以下简称小气候仪)。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3、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CGB/T191-2000 , eqv ISO 780: 1997) GB/T 4857.3一1992包装运输包装件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CeqvISO 2234:1985) GB/T 6587.4-1986 电子测量仪器振动试验GB/T 6587.5-1986 电子测量仪器冲击试验GB/T 6587.6-1986 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GB/T 6587.7-1986 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GB/T 6587.8-1986 电子测量仪器电源频率与电压试验GB/T 6833.4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电源瞬态敏感度试验GB/T
4、6833.6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传导敏感度试验GB/T 11463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T 13264-1991 不合格品率的小批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GB/T 15464-1995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梯度观测gradient observation 对近地层中温度、温度、风速和光辐射等随高(深)度的分布所进行的同步、实时观测。3.2 光舍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能为绿色植物吸收并参加光合作用的那部分太阳辐射。3.3 小气候microclimate 由于下垫面
5、的不均一性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近地面大气层中及土壤上层中的小范围内的气候特点。4 要求4. 1 组成a) 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温度、土壤强度、风速、雨量、光合有效辐射和总辐射等传感器;b) 数据来集器与处理装置;1 GB/T 20524-2006 c) 支架、电缆及接插件;d) 电掘。4.2 结构与外观4.2. 1 结构a) 各气象要素的梯度观测的层数、层间距离应根据用户需要设定并做到地面以上层间距离可调;b) 各部件间的连接电缆应柔软、屏蔽,接口部分应做防水处理;c) 各零部件、支架和整机,应安装正确,牢固可靠,操作部分不应有迟滞、卡死、松脱现象;d) 支架稳定,应无摇摆一.-耐幽幽幽毗陆几4.
6、2.2 外观a) 整机的外b) 各机械部4.4.2相测量范分辨力:1 最大允许4.4.3 土壤温测量范围:一2分辨力:O.lC;最大允许误差:士O.2 除另有规定外,梯度观测为4.4.4 风速测量范围:0m/s15 m/s; 分辨力:0.1m/s; 最大允许误差:土(0.25十0.03)m/s(v为实际风速); 起动风速:O.25 m/s; 抗风强度:25m/s。4.4.5 雨量雨量强度:(04) mm/min; 分辨力:0.1mm; 最大允许误差:a) 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J、,、,J嘈bCAU面5cm、10cm、15cm和20cm深处。2 一士0.4mm(雨量运10mm); -一土4
7、%(雨量10mm)。4.4.6 光舍有效辐射恻量范围:0W/m2-700 W/m2; 最大允许误差:士5%。4.4.7 总辐射测量范围:0W/m21 400 W/m2; 最大允许误差:士5%。4.5 电气安全性4.5. 1 锦缘电阻a) 在室内工l.r:I20 MO b)在25电4.5.2抗电掘现象自4.7. 1 在54.7.2 4.8 电磁4. 8. 1 电摞a) 尖峰上,小气b) 电压瞬变(状态;c) 频率瞬变(52Hz-5 状态。4.8.2 传导敏感度GB/T 20524-2006 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或等于金属构件或机壳之间的绝缘1 min,不应有飞弧和击穿10问)加到小气候仪的电醺线
8、s,小气候仪应能自动恢复到工作束后30s,小气候仪应能自动恢复到工作的低频干扰:当频率为30Hz- 5 kHz、电压为3V的信号加到小气候仪的电拥线上,小气候仪应能正常工作;b) 高频干扰:当颇率为50kHz400 MHz、输出阻抗为50日的信号加到小气候仪的电掘线上并产生lV有效电压值时,小气候仪应能正常工作。4.9 环境适应性4. 9. 1 工作环境且)室内部分温度:50C400C;3 GB(T 20524一2006温度:90%RH.b) 室外部分温度:一20.C50.C; 温度:运二100%RH。4.9.2 储运环境温度:一55.C60.C ; 温度:95%RHQ4.9.3振动应符合GB
9、/T6587.4-1986第1章仪器的振动试验1I组的要求。4.9.4 冲击应符合GB/T6587.5-1986第1章仪器的振动试验1I组的要求。4.9.5 运输应符合GB/T6587.6-1986表l中流通条件等级2级的要求。4.10 可靠性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注2500 h. 5试验方法5. 1 组成目tl检验。5.2 结构与外观通过实际操作、自测或器具削量检查以及设计验证。5.3 系统功能在小气候仪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用目测或实际操作检查。5.4 性能5.4. 1 气温5. 4. 1. 1 测试设备a) 标准器:标准瘟度计,测量范围:一20.C80.C,最大允许误差:士O.06.。
10、b) 低盟槽,测量范围:一20.C 150C,温度披动度:士O.010C (15 min) ,温度均匀度:水平方向O.OlOC,垂直方向0.020C;c) 标准水槽,测量范围:100C 80oC,、温度被动度:士O.01.C (15 min) ,温度均匀度:水平方向O.Ol.C,垂直方向O.02.C. 5. 4. 1. 2 测试方法气温传感器的测试点为一20.C、一1O.C、O.C,10.C、20.C,30.C、40.C和50.C.当槽内温度达到测试点井稳定10min后方可读数;在每个测试点上,每间隔1min读一次标准器和数据采集器上相应的温度显示值,连续读取四次;用标准器四次示值的平均值加上
11、修正值作为标准值,用被测温度传感器四次示值的平均值减去标准值作为该测试点上的示值误差;给出各测试点上的示值误差值,取其中最大值作为评定依据。5.4.2 相对湿度5. 4. 2. 1 测试设备4 a) 二等数字式标准通风干湿表,测量范围:10%RH100%RH,最大允许误差:土2%RH;b) 温度检定箱,温度调节范围:20%RH100%RH,眼皮场的不均匀性:l%RH,湿度控制的不稳定性:1.5%RH。GBjT 20524-2006 5.4.2.2 测试方法a) 测温传感器的测试点升温过程为20%RH、30%RH、50%RH、70%RH、90%RH、98%R日,降湿过程为98%RH、90%RH、
12、70%RH、50%RH、30%RH、20%RH;各测试点允许士2%RH的差值。b) 在升湿过程中不能有降湿趋势,在降湿过程中不能有升温趋势。c) 在室内工作环境条件下各湿度测试点经10min稳定后读数,用数据采集器上的温度示值减去标准器的示值得出示值差值,计算出各测试点上正反行程时的示值差值的平均值。用全量程中各测试点上示值差值的平均值中的最大值作为评定依据。5.4.3 土壤温度土壤温度传感器的测试点为一20C、-lOC、OC、lOOC、200C、300C、500C和800C。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同5.4.1. 5.4.4 凤速5.4.4.1 测试设备a) 二等标准微(差)压汁,最大允许误差: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0524 2006 农林 小气候 观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