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5972.2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0部分 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pdf
《GB T 15972.2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0部分 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5972.2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0部分 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318010M 33 a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5972202008部分代替GBT 159722 199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Specifications for optical fibre test methods-Part 20: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dimensions-Fiber geometry(IEC 60793 120:2001,Optical fibresPart 1-20: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
2、ures-Fiber geometry,MOD)2008-04-10发布 2008110 1实施宰瞀髁鬻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GBT 15972202008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测量方法概述5装置-6试样7程序8计算9结果附录A(规范性附录)附录B(规范性附录)附录C(规范性附录)附录D(规范性附录)目 次方法A折射近场法的特定要求方法B横向干涉法的特定要求方法C一一近场光分布法的特定要求一方法D机械直径法的特定要求【11122333347O4刖 罱GBT 1 597220一2008GBT 15972(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由若干部分组成,其预期结构及对应的国
3、际标准和将代替的国家标准为:第10部分第19部分: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总则(对应IEC 60793110至IEC 607931一19;代替GBT 159721 1998);第20部分第29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 60793120至IEC 60793129代替GBT 1597221998);第30部分第39部分: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 60793130至IEC 607931-39;代替GBT 1597231998);一第40部分第49部分: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 60793 1 40至IEC 60793149;代替GBT 159
4、724 1998)第50部分第59部分: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 60793 I一50至IEC 60793159;代替GBT 159725 1998)。其中GBT 159722由以下部分组成:第2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第21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涂覆层几何参数;第22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长度。本部分为GBT 15972的第20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标准IEC 60793一卜20:2001,光纤第120部分: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本部分与IEC 60793120:2001主要差异如下:按照我国标准
5、的编排格式和表述要求,对一些内容安排做了调整,第1章某些内容放在第4章,删除了第6章和第11章,将其内容分别放在第4章和第9章,其他章号重编;纠正了某些不恰当的叙述。本部分代替GBT 1597221998光纤总规范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的第5章、第6章和第8章。本部分与GBT 1 597221998第5章、第6章和第8章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删除了“折射率剖面法”的提法,将其包括的试验方法直接作为本部分的两种试验方法:方法A:折射近场法,方法B:横向干涉法(1998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附录A、附录B);修改了折射近场法对单模光纤聚焦光斑尺寸要求,光斑尺寸改为小于15 pm(1998年版的第5章
6、;本版的附录A中A22);规定了光纤几何参数的基准试验方法(见本版的第4章);r一对每一种试验方法的特定要求分别用附录的形式给出(1998年版的第5章、第6章、第8章;本版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永诗、程淑玲、刘泽恒、吴金良。本部分为第一次修订,它与GBT 159722其他部分一起代替GBT 159722 1998。I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GBT 1 59722
7、0-20081范围GBT 15972的本部分规定了测量未涂覆光纤几何参数的试验方法,确立了测量的统一试验程序和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对A类多模光纤和B类单模光纤的测量和成品光纤光缆的商业性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1597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1597210 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10部分: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总则(IEC 60793 1一l:
8、2002,Optical fibres Part 11: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ures Generaland guidance,MOD)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基准面reference surface基准面应在产品规范中规定,它可以是纤芯或包层的表面。32芯同心度误差core concentricity errorB类光纤:近场剖面中心到包层中心的间距;A类光纤:芯区中心到包层中心的间距。33A类多模光纤的芯直径core diameter of category A multimode fibre多模光纤芯直径从折射率剖面确定
9、,定义为在折射率剖面上通过芯区中心与折射率剖面在n。点相交的直径,砘的位置由下式确定:n3=n2+正(n1一n2)(1)式中:n。 纤芯的最大折射率;n:最内均匀包层的折射率;称为“k因子”的常数。折射率剖面可通过折射近场法(RNF)或横向干涉法(TI)获得,也可以用近场光分布法(TNF)测量被全部照明的纤芯近场来获得。】GBT 15972202008为改善芯直径测量精度,建议在测量折射率剖面时采用曲线拟合技术。注1:对拟合的RNF或不拟合的TNF法,k的典型取值为0025,这与拟合的TNF法的值为零等效。注2:对纤芯包层交界区域折射率剖面是渐变的光纤,不拟合的TNF法的值取为o 05等效于拟
10、合的TNF法的取值为零。注3:对于B类光纤。用近场图中心而不是用折射率剖面圈中心作为芯区的中心不规定芯区边界而是规定模场边界。4测量方法概述未涂覆光纤的几何特性是光纤的基本特性,在进行光纤熔接、连接、成缆和测量等后续工序时需要预知未涂覆光纤的几何特性。本部分给出了测量光纤几何参数的四种试验方法,四种试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如表1所列。衰1 光纤几何特性的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适用光纤类型 适用的参数 1998年版本方法称谓包层直径包层不圆度纤芯直径方法A:折射近场法 所有A类和B类光纤 纤芯不圆度 GBT 15972一A1A(见附录A) 芯包同心度误差理论数值孔径折射率剖面纤芯直径方法B:横向干涉法
11、所有A类光纤 纤芯不圆度 GBT15972 A1B(见附录B) 理论数值孔径方法C;近场光分布法 A1类A2类、A3类和所有B类 除理论数值孔径外 GBT15972 A2(见附录c) 光纤 的所有参数方法D:机械直径法所有光纤包层直径GBT 15972一A4(见附录D) 不圆度注1;不规定单模光纤的芯直径。注2:纤芯直径、纤芯不圆度和理论数值孔径仅适用于A类光纤。注3:近场扫描法可以用于测量Al类光纤的芯区直径,但由于纤芯不圆度的影响其测量结果与实际的芯直径可能有差别。纤芯不圆度可通过多轴扫描来确定。注4: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平滑的和充分圆的光纤,用方法D可给出同方法A、方法B和方法C相近的结果-
12、并且也能得到光纤的不圆度的测量结果。上述四种试验方法中,方法c是测量A类光纤几何参数(纤芯直径除外)和B类光纤几何参数的基准试验方法(RTM),可用作仲裁试验,方法A是测量A类光纤纤芯直径的基准试验方法(RTM)。注:A类光纤的芯区是根据方法A铡定的折射率削面定义的,因此方法C不可以作为A类光纤纤芯直径的仲裁试验方法。本部分的第29章中给出了对上述四种试验方法共同的要求,而对每一种试验方法的特定要求分别见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中的详细叙述,5装置在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中分别提供了每一种试验方法的装置圉和对仪器的相应要求。26试样GBT 1 597220200861试样长度分别
13、见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中的应用要求。62试样端面仅对于方法A和方法C,试样的光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端面应清洁、光滑并与光纤轴垂直。在用方法A、方法C测量时端面倾斜会影响测量精度,其端面倾斜角应小于1。对端面更详细的要求见方法C中的C2。由于方法D是使用侧视法测量,对于试样端面不作要求。7程序测量应在GBT 1597210 2008规定的标准大气测量和试验条件下进行。对于方法A、方法B、方法C和方法D分别见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中的程序。8计算对于方法A、方法B、方法C和方法D分别见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中的计算方法。9结果91 测量结果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试验名称;试样识
14、别号;试验结果(见相应附录);试验日期和操作人员。92根据要求报告中也可包括下列内容所用试验方法;试样长度;被测光纤类型;失效或合格判据;一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仪器装置说明;试验装置最近校准日期。GBT 1597220一2008附录A(规范性附录)方法A折射近场法的特定要求A1概述折射近场法直接测量光纤(纤芯和包层)横截面折射率变化,经定标可给出折射率绝对值。折射近场法能得到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折射率剖面。A2装置折射近场法原理示意图和试验装置如图A1、图A2所示。4对光纤数值孔径蔫注入的注入光光激光嚣圈A1折射近场法示意图图A2折射近场法试验装置框图射模Y记录倥GBT 15972202008
15、A21光源应采用一个输出功率为毫瓦级的稳定激光器,输出模式为TEM。模。可采用波长为633 nm的氦氖(He-Ne)激光器,但外推到其他波长时必须用修正系数对其结果加以修正。光在空气一玻璃界面的反射与角度和偏振状态密切相关,应加入一个14波片将光束从线偏振变为圆偏振。如必要,用一个置于透镜l焦点处的,lqL作为空间滤波器。A22注入光学系统注入光学系统应对光纤的数值孔径满注入,并将光束聚焦到光纤平坦的输入端面上。光束光轴与光纤轴夹角应在r以内。装置的分辨率取决于聚焦光斑尺寸,为了使分辨率最高,聚焦光斑尺寸应尽可能小,对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光斑尺寸均小于15 p-m。聚焦光斑应能沿光纤直径扫描。
16、A23液体盒盒中折射率匹配液的折射率应稍高于光纤包层折射率。A24光检测器可采用任何方便的方法收集到全部的折射光并将其传到检测器。通过计算确定圆盘尺寸及在中心轴上的位置。注:选择合适的圆盘尺寸,使其相应的数值孔径近似等于注人光的数值iL径除以2。A3试样试样长度应小于2 m,浸入液体盒中光纤段上的全部涂覆层应去除。A4程序A41折射率剖面测量折射近场法试验装置图见图A2。将被试光纤注入端浸在液体盒中。用一钨灯从后端照明光纤,透镜2和3产生一个光纤的聚焦像。调节透镜3的位置使光纤像对中并聚焦;同时激光束对中并聚焦到光纤端面上。将圆盘与输出光锥对中。对多模光纤,圆盘在光轴上的位置应恰好阻挡住漏模;
17、对单模光纤,圆盘的定位还要给出最佳分辨率。收集通过圆盘的全部折射光并聚焦到光电二极管上。聚焦的激光光斑横扫光纤端面,直接获得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曲线。A42仪器校准从液体盒中取出光纤对装置进行校准。测量期间,光锥角随入射点处光纤折射率的不同而变化(即通过圆盘功率的变化)。如已从液体盒中取出光纤,并且已知液体折射率及液体盒厚度,可通过沿光轴平移圆盘模拟角度的变化。通过把圆盘移动到若干个预定位置,可得到相对折射率剖面图。如果精确知道在测量波长和温度下包层或匹配液的折射率,就可准确确定绝对折射率n-和砘值。用国家标准机构等部门提供的多重校准用介质,根据说明对仪器进行校准。A5计算通过上面测得的折射率剖面
18、,计算出:一纤芯直径;包层直径;纤芯包层同心度误差;纤芯不圆度;5GBT 1597220-2008包层不圆度;最大理论数值孔径折射率差;相对折射率差;精度和重复性。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确定包层边界,例如可采用定位基准线法,若用此方法确定包层边界,在校准仪器和测量样品时均应用同样的定位基准线。A6结果除了第9章中结果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外,根据规范要求在报告中也应包括下列内容在指定波长上通过纤芯和包层中心的折射率剖面;一在指定波长上沿纤芯长、短轴的折射率剖面;一 在指定波长上沿包层长、短轴的折射率削面;仪器装置图和波长修正方法(光源波长不是633 nm时)。附录B(规范性附录)方法B横向干涉法的特定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5972.20 2008 光纤 试验 方法 规范 20 部分 尺寸 参数 测量方法 程序 几何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20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