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J 217-1984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试行).pdf
《SDJ 217-1984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试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DJ 217-1984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试行).pdf(5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试行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行业标准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主编部门陕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施行日期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试行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的通知水电水规字第号根据国家计委关于修编设计规范的要求为满足大中型灌区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灌溉排水渠系设计工作的需要我部委托陕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了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进行了广泛地调查研究吸收了有关科研成果并经多次讨论修改经审查我部批准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在全国水利部门颁发试行各单位在试行过程中
2、如有意见请随时报告我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和陕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九日目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资料第一节通则第二节测量资料第三节水文气象资料第四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第五节土壤资料第六节现有水利设施与自然灾害资料第七节社会经济和科学试验资料第三章灌区规划第一节灌区规划的任务原则及内容第二节灌区总体布置第三节灌区工程经济效果评价第四章灌溉设计标准第一节灌溉设计标准第二节灌溉制度第五章排水设计标准和排水模数第一节排水设计标准第二节排水模数第六章灌排渠系布置第一节灌排渠系的组成分级名称及任务第二节灌排渠系布置的基本原则第三节田间灌排渠系的布置第四节泄退水渠道的布置第五节渠系防沙及防
3、洪第七章渠沟流量计算第一节渠沟流量和利用系数第二节灌溉田间净流量第三节渠道的输水损失第四节渠沟流量的推算第八章渠沟纵横断面设计第一节渠沟的水力计算第二节渠沟的纵横断面设计第三节渠道的防渗及防止变形第九章渠系建筑物的规划布置附录一作物需水量的估算方法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试行附录二主要农作物生育阶段划分附录三主要农作物耐渍深度附录四主要农作物的耐淹历时及允许滞蓄水深附录五设计排水模数的计算公式附录六梯形渠道实用经济断面的计算方法附录七地下排水沟或暗管的间距计算公式附录八山丘地区排洪流量的估算附录九渠沟床的糙率值附录十渠道的不冲流速附录十一黄土地区渠道挟沙能力的计算附录十二渠岸以上高边坡的选定附录十
4、三本规范用词说明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和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的灌溉排水渠系以下简称灌排渠系设计其他灌区的灌排渠系设计可参照执行第条灌排渠系是灌溉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灌排渠系设计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设计程序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第条灌排渠系设计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用安全管理方便以达到省水节能增产的目的第条灌排渠系设计在保证灌排效益和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考虑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果第条灌排渠系设计必须符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第条由于灌区自然特点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执
5、行本规范有关条款确有困难或规范未作明确规定的特殊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门论证并在设计文件中予以申述喷灌滴灌渗灌渠系设计应按有关规范或标准执行第二章基本资料第一节通则第条灌排渠系设计应深入灌区调查研究认真搜集整理灌区地形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作物需水量水利工程现状自然灾害社会经济以及农业区划和发展规划等基本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勘测试验工作第条有关基本资料和数据应经过审查鉴定资料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第二节测量资料第条地形测量资料应具有灌区总体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灌排渠系平面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典型田间渠系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有特殊要求的渠道带状地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带状图宽度视地形条件而定灌排渠沟的纵断面
6、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水平垂直横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横断面的间距地形复杂的地区为地形平坦者为地形变化处应加测横断面第条灌区天然河流沟道湖泊洼淀沼泽等地带的平面和纵横断面测量资料视工作需要可参照上述条款选择适宜的比例尺第三节水文气象资料第条应搜集与灌排渠系设计有关的降水包括暴雨蒸发湿度气温风力风向日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试行照霜期冰冻期以及冻土深度等气象资料第条应搜集水源河流和灌区内天然河流沟道以及承泄区的有关水文泥沙水质等资料水源和灌区内河流沟道的水文资料系列应尽量相一致第条灌排渠系设计所需要的主要水文气象资料系列一般应不少于年第四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第条灌排渠系中的干支渠线可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
7、察规划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探工作对特殊地质问题应进行专题研究第条灌区水文地质应查明地下水类型埋深含水层厚度特征地下水动态流向补给与排泄条件水质综合补给量和可开采量并绘制水文地质图比例尺一般采用对沼泽化盐碱化地区还应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经过分析论证对不可能产生次生盐碱化地区的水文地质工作内容可根据具体条件适当从简第五节土壤资料第条对灌区作物根系活动层内的土壤应进行调查和试验其成果内容包括一土壤物理资料如土壤类型分布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容重比重孔隙率等二土壤化学资料如值全盐量盐分组成及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等三土壤水分特性资料如饱和含水量渗透系数渗吸速度给水度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毛管水上升高度等第条灌区土壤资
8、料应附的填图包括土壤分布图土壤盐碱化程度图土壤改良区划图比例尺一般为典型地区用第六节现有水利设施与自然灾害资料第条应对灌区已成的灌溉排水防洪等工程设施及当地地表地下水资源利用等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价第条应查明灌区历年发生的旱涝盐渍等自然灾害的范围面积成因以及损失等第七节社会经济和科学试验资料第条应按灌区行政区划调查人口土地面积山川丘陵原地耕地面积水田水地旱地以及机械化发展水平等资料应对灌区内的水田水地旱地的作物组成耕作制度单产总产农业总产值投资成本和农业人口人均收入等分项作出调查统计第条应搜集灌区或临近灌区灌溉排水有关科学试验资料如作物需水量灌水技术作物耐渍深度作物耐淹能力耐盐能力以及防涝防渍
9、盐碱化的防治渠道防渗和防治的冻胀措施等第条应搜集建筑材料的来源储量单价运距及运输方式等资料为工程概预算提供依据第条应搜集林业牧业渔业工业交通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试行并征求这些部门对灌排渠系设计的要求第三章灌区规划第一节灌区规划的任务原则及内容第条初步设计阶段灌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基础上进一步论证灌区建设的可行性确定设计水平年和灌排设计标准选定灌区建设最优方案制定灌区总体布置第条灌区规划应贯彻全面安排分期实施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因地制宜保证实效等原则第条灌区规划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论证灌区土地分类评价和水土资源平衡条件核定灌区范围和灌排面积选定设计水平
10、年灌排设计标准灌排方式研究灌区建设方案提出灌区水利土壤改良分区及其综合治理意见进行水文水利计算布置灌排渠系及其建筑物制定田间工程典型规划制定综合利用规划拟定渠系工程实施程序和灌排管理方案分析工程效益与技术经济指标第二节灌区总体布置第条灌区总体布置是在对其旱涝渍盐等进行综合治理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下对水土资源灌排渠系及其建筑物道路林带村庄电力线路通讯线路等所作的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第条灌区应设置排水系统做到有灌有排灌排并重满足除涝要求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过湿与沼泽化或盐碱化水稻地区应研究防止土壤次生潜育化第条自然条件有较大差异的灌区应根据水文气象土壤水文地质及作物种植等条件划分不同类型区分区
11、进行布置和设计第条抽水灌区应主要根据经济合理及便于管理的原则进行分区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可结合台地原地丘陵地局部高地沟壑等地貌特征进行分区第条抽水灌区的经济扬程应根据抽水灌溉的成本和增产效益的综合分析成果合理确定第条抽水灌区的分级应根据灌区地形特点渠道合理的控制面积和间距工程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合理的原则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综合分析择优采用第条灌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及要求分别采取地表水地下水结合大中小并重蓄引提结合渠井沟塘库联用丘陵地区长藤结瓜以及其他合理的形式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包括回归水提高水的利用系数第条灌区排水方式应根据涝渍盐碱化的成因结合灌区地形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经分析
12、论证后因地制宜地确定对于以降水灌溉渗水为主而形成需要排水的地区一般应采用水平排水的方式排水对于地下深层承压水补给潜水的地区应考虑采用竖井抽水结合明沟输水的方式排水对于外来地表水及地下水为主或由于地形地势的特殊条件而形成需要排水的土地可分别采用地面排洪沟地下截水沟或骨干排水沟的方式排水当地下潜水量丰富水质又宜于灌溉的地区可结合井灌井排以灌代排的方式排水对于排水地区内的局部低洼土地排水确有困难时可采取修筑沟洫台条田的方式治理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试行第条排水系统的布局可根据地形水文承泄区条件以及现有工程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排截滞抽等方式第条对于滨湖圩垸等低洼灌区应在联圩并垸整治河道巩固防洪堤闸能蓄保泄
13、的前提下设置完善的灌排渠系及必要的截渗工程以做到内外分开高低分开灌排分开水旱分开控制内河水位和地下水位第条对于滨海感潮灌区应在布置灌排渠系的同时设置必要的挡潮防洪海塘堤闸及截渗工程做到拒咸蓄淡蓄泄兼筹适时灌排第条低洼灌区排涝必须贯彻蓄泄兼筹的方针一般应使涝区具有一定的蓄涝容积以削减排涝峰量蓄涝水面率可根据涝区具体条件因地制宜的确定在南方圩垸水网地区一般应不小于在盐碱化和可能产生次生盐碱化地区采用蓄涝措施应进行分析论证可用作蓄涝的有湖泊洼淀河道排水沟坑塘等第条设计蓄涝水位一般应低于排水地面米起蓄水位在非盐碱化地区一般可低于地面米起蓄水位以下的水深可根据其利用要求具体确定抽排蓄涝地区可不受此限制第
14、条在水资源欠缺地区设计灌排渠系时应从水源水质以及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研究论证利用排水干沟支沟的水进行灌溉的可行性第条利用排水沟中的水进行灌溉的方式应进行专项设计必须防止田间灌排渠沟合一串灌串排等不良现象第条排水承泄区应与排水分区和排水系统的布置相协调并能承泄排水沟泄入的全部来水可用作承泄区的有海洋江河湖泊溪涧洼淀以及地下深厚透水层岩溶区等选用地下承泄区应具备必要的水文地质勘探成果资料经过技术经济性论证审慎确定第条承泄区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一在设计条件下保证排水沟良好的出流条件不因排水造成不利的壅水浸没或淤积二稳定的河槽和安全的堤防承泄区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如裁弯疏浚扩宽清滩建闸等
15、加以治理第条承泄区的设计水位应满足排水系统出口设计水位的要求以便自流畅排承泄区的设计水位当排水出口顶托不大时可考虑采用排水出口修建闸涵进行抢排排水出口段修筑回水堤允许适当壅高调整排水沟道比降下移排水出口等措施争取自排当承泄区水位变幅较大如潮汐影响还可考虑自排与抽排相结合的形式当承泄区水位长期较高无法自流排水时则应考虑抽排第条灌区道路分为公路简易公路田间生产道路及灌排管理道路等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公路应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确定简易公路一般可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四级公路技术指标取定田间生产道路应根据当地生产条件照顾远景发展拟定灌排管理道路可按管理要求制定第条灌区道路网的规划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一保证
16、交通顺畅便利农业生产适应施工与工程管理二要与灌排渠沟相结合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试行三要与田间工程规划相一致四路线短占地少工程量省第条要因地制宜的在渠沟路旁种植树木绿化环境避免在渠沟内坡植树渠沟通过风沙地段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防风防沙经济林等专用林带及防沙草障等可按有关部门的规划布设并应尽量与渠沟路旁的植树相结合第条在灌区总体布置时可根据技术经济条件考虑干支渠沟的综合利用如城乡供水航运水能养殖等第条在灌区总体布置时应考虑管理机构和必要的试验观测站及通讯线路等的设置第条田间灌排渠系的规格以及路林塘井等的结合方式应根据灌区内的不同分区特点选择若干典型提出典型布置第条在灌区总体布置时为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
17、保护水质和生态环境必须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论证并提出对不利影响的改善措施第三节灌区工程经济效果评价第条灌区工程经济效果评价的任务是阐明设计灌区工程的经济效果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论证和核定灌区工程方案经济技术合理性所有灌区工程的设计都必须进行经济效果评价第条灌区工程的经济分析必须遵循水利经济计算规程按其原则内容要求方法等进行第条灌区工程除灌溉排水渠系工程外还包括蓄引水枢纽排水承泄区及渠系建筑物等项工程因此工程投资工程费用工程效益及技术经济指标等均应按灌区工程进行分析计算第四章灌溉设计标准第一节灌溉设计标准第条灌溉设计标准是反映设计灌区的设计效益达到某一水平的一个重要技术
18、指标一般以灌溉设计保证率表示第条灌溉设计保证率系指设计灌溉用水量的保证程度用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占计算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即灌溉设计保证率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计算总年数第条灌溉设计标准的确定应根据灌区水土资源作物组成气象水文水量调节程度经济效益及国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要求等因素综合研究选定采用灌溉设计保证率作为灌溉设计标准的地区一般可参照表选用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试行表地区作物种类灌溉设计保证率缺水地区以旱作物为主以水稻为主丰水地区以旱作物为主以水稻为主第条为进一步反映灌溉保证程度可用灌溉用水保证程度作为灌溉设计标准的辅助指标灌溉用水保证程度是用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占多年平均
19、设计灌溉用水量的百分率表示即灌溉用水保证程度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多年平均设计灌溉用水量第条灌溉设计保证率的计算应采用时历年法时历年系列一般不应小于年第二节灌溉制度第条灌溉制度是灌区规划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水土资源平衡和渠系设计的基本依据第条灌溉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灌溉定额播前和生育期亩净灌水量总和灌水定额亩次净灌水量灌水时间及灌水次数第条灌溉制度应根据灌区自然条件作物组成和轮作制度考虑农业技术措施及灌水方法的改进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当地的先进灌溉经验结合灌溉试验资料制定也可依据当地试验资料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设计当盐碱化和滨海地区应考虑洗盐用水如有条件时还应考虑引洪放淤改良盐碱地的具体灌溉措施第条灌
20、区作物组成计划产量及轮作制度可参照农业规划及水利区划要求由设计部门和农业部门研究制定第条灌区内如气象水文土壤水文地质作物种植等方面差异较大时应分区制定灌溉制度第条灌溉制度应采用时历年法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及历年降雨过程逐年分析拟定在水源充足地区可根据作物生育期降雨频率选用典型年进行设计第条作物需水量是设计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应根据当地或自然条件类似地区的试验成果确定或选用公式估算第条旱作物灌溉定额包括播前灌溉和生育期灌溉两部分播前灌溉一般只进行一次可按下式计算播式中播播种前灌水定额亩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最大深度土层内的平均土壤容重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以占干土重百分数计播前田间土壤含水量以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计
21、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试行生育期灌溉定额按下式计算生式中生作物生育期灌溉定额亩作物田间需水量亩作物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亩播前深度土层中的原始储水量亩作物生育末期深度土层中的储水量亩作物生育期内地下水的补给量亩在地下水埋深小于的地区设计灌溉定额时应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第条设计旱作物灌水定额时应根据灌区作物生育特点选择先进的灌水方法灌水技术保证各生育期水量平衡据现有的沟畦灌水经验播前灌水定额一般为亩生育期的灌水定额一般为亩第条盐碱地的灌溉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第条水稻灌溉制度与稻田所要求的水层深度有关稻田水层变化可用下列水量平衡方程计算末始渗式中末灌水时段末田间水层深度始灌水时段始田
22、间水层深度灌水时段内降雨量灌水定额时段内作物需水量时段内稻田排水量渗时段内稻田渗漏量毫米该值与稻田位置土壤翻犁深度地下水位高低出流条件泡田方法等有关稻田渗漏一般只计算田面渗漏计算公式渗为稻田日平均渗漏强度为稻田淹水时间田面水层深度应按不同生育阶段分别规定允许上限和下限为充分利用降雨量节约灌溉水量当降雨量大时田面水层深度可以比上限值略有增加稻田灌水定额为适宜水层深度的上下限之差第条水稻灌溉用水量包括秧田泡田及本田期三个阶段用水之总和一秧田期用水量育秧应根据灌区条件采用先进方法秧田一般占水稻大田面积的秧田期用水量应根据当地实践经验或试验资料确定也可用下式估算秧秧秧秧式中秧秧田期用水量亩秧秧田期日耗
23、水强度亩秧秧令期秧秧田期有效降雨量亩当秧田为了防寒抗冻等有额外用水时上式还应计入该项用水量二泡田期用水量可用下式计算泡饱泡蒸泡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试行式中泡泡田用水量亩饱使一定土层达到饱和时所需水量亩饱饱饱和土层深度饱和土层的土壤容重饱分别为土壤饱和含水量和泡田前土壤含水量均以干土重百分数计土壤渗漏强度泡泡田历时建立插秧时田面水层深度所需水量即亩蒸泡田期水面蒸发量亩泡泡田期降雨量亩泡田期蒸发量可利用水面蒸发观测资料三本田期用水量水稻生育期对田面水层深度有不同要求应根据水层变换特点分阶段计算灌水次数与灌水定额生育期内各阶段水量消耗包括腾发量渗漏水量换水或晒田排除水量排以及田面水层变换所增减的水量
24、增为正减为负阶段有效降雨量阶段水量平衡方程如下排式中阶段灌溉定额亩阶段有效降雨量亩时段内灌水次数与田面水层的变化幅度有关分别为灌水前后田面水层深度为每次灌水定额此值应换算为亩稻田各阶段灌水定额按水量平衡原理求得第条作物每次允许灌水延续时间应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和当地具体情况确定根据各地经验灌区不同作物允许灌水延续时间可参考以下数值水稻泡田灌水昼夜生育期灌水昼夜冬小麦播前灌水昼夜拔节前后灌水昼夜棉花播前灌水昼夜花铃期吐絮期灌水昼夜玉米播前灌水昼夜拔节期灌水昼夜抽穗期灌水昼夜第条灌水率可用式计算式中灌水率万亩灌水定额亩作物种植比例灌水延续时间第条根据计算的各种作物的灌水率应绘制灌水率图并加以修正使修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DJ 217 1984 灌溉 排水渠 设计规范 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