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2130-1995 医用高压氧舱.pdf
《GB 12130-1995 医用高压氧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12130-1995 医用高压氧舱.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 21 3 0 1 9 9 5 医用T主rI司压羁舱代替GB12130 gg Medical hyperbaric oxygen chamber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高压氧舱(以下简称氧舱)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最高工作压力不大于O.3 MPa的空气加压的高压氧治疗舱、手术抢救舱和过渡舱。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150 89 钢
2、制压力容器c;B 191 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c;B 7134-86 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棒材和管材c;B 9706.1-1995 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c;B 12243-89 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JB 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伤检测劳动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1990)(以下简称容规)3 术语3. 1 治疗舱treatment compartment 在高于大气压的密闭舱内,患者通过面具呼吸氧气而进行治疗的设备。3. 2 F术抢救舱operation and rescue compartment 在高于大气压的密闭舱内,患者通过呼吸氧气而实施手术或抢救的设备。3. 3
3、 过渡舱transf盯compartment在治疗舱或手术抢救舱处于离子大气压的状态下,能使医务人员或患者在同等气压下出入的设备。3.4 递物筒medical lock 在治疗舱或手术抢救舱处于高于大气压的状态下,为舱内外递送医疗物品而设置的装宵。3. 5 舱常气密性air tightness of compartment 氧舱总装完成后,在不同气压下,舱室的泄漏率。3-6 而理呼吸系统阻力resistance of mask breathing system 3-6 1 吸氧阻力oxygen inlet resistance 以额定压力和流量供氧时,面罩负压阀门与供氧管路及附件所产生的总合阻
4、力。3.6.2 呼气阻力exhalation resistance 排氧系统处于额定工作状态时,面罩正压阀门与排氧管路及附件所产生的总合阻力。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08批准1996 08 01实施l 09 GB 1 21 3 0 1 9 9 5 3. 7舱内氧浓度oxygen concentration in compartment 舱内氧气与舱内全部气体的容积百分比。3.8供氧压力oxygen supplying pressure 氧洒、减压后输至氧舱控制台的氧压设定值。3.9 舱内照度illumination in compartment 舱内无自然光照,电源电压为额定值,在舱内指定
5、位置的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3. 10 舱内照度不均匀度non-homogeneity of illumination in compartment 在同一检测条件下,所拥l得各点照度的最大差值的相对量。4 产品分类氧舱分类应按表1的规定。表1多人氧舱单人氧舱双人氧舱小型氧舱中型氧舱内径治疗内径治疗内径治疗内径治疗m 人数自1人数口1人数E 人数运J.5 I J.5 2 Z 0 6 运2.s三三14注中型氧舱治疗人数系指治疗舱的治疗人数氧舱壳体如为椭圆形时,以(长轴短轴)2来划分类别5技术要求大型氧舱内径治疗m 人数4二注3.05. 1 氧舱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所批准的图样及文
6、件制造。对构造特殊的受压元件的设计计算,应按容规第34条规定执行。5. 2 舱体舱体主要由壳体、递物筒、舱门、观察窗、安全阀等组成s. 2. 1 壳体s.2.1.1 壳体结构的设计、制造、检验应符合4容规和GB150的有关规定,并按容规附件三(111)的要求提供质量证明书。s.2. 1.2 壳体材料的选用应符合容规第二章的有关规定。s.2.1.3 壳体对接接头的对接焊缝应做00%射线探伤,探伤结果应符合JB4730中的E级要求。大开口门框与壳体的角焊缝应做表面渗透探伤,探伤结果应符合JB4730中的E级要求。5. 2. 2 递物筒s.2.2. 1 大、中型氧舱必须配有内径不小于300mm的递物
7、筒。小型氧舱必须配有内径不小于200mm的递物筒。递物筒上必须配置压力表,所配压力表的起始刻度(0位与第一刻度线应不大于0.02MPa)之间应有明显的问距。s.2.2.2递物筒的快开式外开门必须有连通阀及安全联锁装置其锁定压力应不大于o.02 MPa,复位压力应不大于o.01 MPa。5. 2. 3舱门5.2.3.1 矩形门的透光宽度应不小于650mm。圆形门的直径应不小于750mmo s.2. 3.2 外开门应有连通阀及安全联锁装置。采用压力连锁装置时,其锁定压力应不大于o.02 MPa, 110 GB 12130 1995 复位压力应不大于o.01 MPa。5.2.3.3 设有电动机构或气
8、动机构传动的外开门必须配置手动操作机构。手动开门的时间不得超过60 S0 5.2.4 观察窗5.2.4. 1 单、双人氧舱观察窗透光直径应不小于140mm,多人氧舱应不小于150mmo氧舱观察窗的数量应满足舱外人员可以观察到舱内每患者的治疗情况。5.2.4.2 观察窗透光材料应采用工业有机玻璃。透光材料的擦伤、银纹等缺陷,应符合GB7134 86 第2.2条表8中一级品的规定。5.2.5 安全阀5.2.5.1 安全阀整定压力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MP a 舱室安全阀整定压力偏差士0.04配套压力容器安全阀整定压力偏差接GB12243的规定执行注整定压力为,Pw+O.02,Pw为最高工作压力
9、,MPa05. 2. 5. 2 安全阀启闭压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整定压力三三0.2o. 2 启闭压差运Q.0315%整定压力5.2.6 舱内装饰板、地板、坐椅、床、柜具及油漆的材料,必须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5.2. 7 大、中型氧舱应配有过渡舱。5. 2. 8 人均舱容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舱型单、双人氧舱小型氧舱中型氧舱人均舱容注10 . 5 注2.05.2. 9 氧舱舱室及管路的气密性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试验部位试验压力MPa 与储气罐相连的供气系统管路该管路矗统最高工作压力非与储气罐相连的供气系统管路该管路系统最高工作压力供氧系统的高压管路该管路矗统最高工作压力句MP a m 大型
10、氧舱注2.5 泄漏率%/h 运o.5 三三6.0 运.0 11 J GB 12130 1995 续表5试验部位试验压力MPa 供氧果统的低压管路该管路矗统最高工作压力0.03 舱室气密性舱室最高工作压力注:外吁门的舱室气密性仅做舱室最高工作压力的试验。5.2. 10 多人氧舱内应设琶低毒高效能灭火器,并附有“灭火”醒目标记。5. 3 供气系统泄漏率%/h 三三40 运15三三50 5. 3. 1 空气压缩机的进气口应避开各种污染源,供气系统应设置空气净化装置。压缩空气的净化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成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异味油蒸气及泊的液态、固态粒子)指标运005% 豆豆0.001%,
11、;5 mg/m 无5. 3. 2 压力表配置要求控制台上应配置二只指示舱内压力的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为舱内最高工作压力的2倍。二只仪表量程应致,精度分别为o.4级和不低于1.5级。供气系统压力表的量程应为最高工作压力的1.53.0倍,精度不低于1.5级。5. 3. 3 每一舱窒必须设置不少于二只弹簧式安全阀。不作治疗用的过渡舱至少应设置一只弹簧式安全阀。全部安全阀的排气量应不小于氧舱规定的进气量。安全阀按规定压力整定后,应予以铅封。舱室和储气罐安全阀的安装,应符合容规第133条的规定。5.3.4 大、中型氧舱的储气罐应设置二组。每组储气罐均应满足所有舱室加压一次和过渡舱再加压一次的容量要求。采
12、用无油压缩机,其出气口压缩空气温度不超过37时,可设置一组。小型氧舱配置的储气罐,必须满足舱室加压二次的供气容量要求。5. 3. 5 过渡舱与治疗舱及手术抢救舱之间带锁紧机构的舱门上均应设置平衡舱压的连通阀,其通径应不小于10mmo 5.3.6 舱内外均应设置机械式快速开启的应急排气阀,并配以红色标记。单、双人氧舱允许仅在舱外设i吁。舱外应急排气阀应设置在控制台附近。应急卸压时,氧舱从最高工作压力降至o.01 MPa的时间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口110舱型单、双人氧舱小型氧舱中型氧舱大型氧舱佣压时间 1. 0 运1.5 2. 0 运2.5 5. 3. 7 配有遥控操舱及自动操舱的气动或电动调节
13、阀门的氧舱,还应在控制台正面配置子动操作机帆阀门作为备用。5.3.s舱内仅供气时的噪声应不大于65dB(A)。112 GB 12130-199 5 5. 3. 9舱压升、降速率rti.符合表8的规定。表8MPa/min 舱别治疗舱、手术抢救舱过渡舱舱压升、降速率uV, min 运0.004o. 004 1!, mo民三三0050 二三0100 v三二0008 运00871J mox 二三0050 注0.080注2叫阳m最小升压速率g儿川最大升压速率g叫川最小降压速率z111n1ox 最大降压速率5.4 供氧系统s. 4. 1 供氧系统应由瓶装氧气、液态氧槽或能稳定供氧的其他氧气源、指示仪表及控
14、制阀门等组成。采用瓶装氧气的多人氧舱应设置氧气汇流装置。多人氧舱控制台上应设置氧源压力表及供氧压力表,精度不低于1.5级。单、双人氧舱控制台上应设置供氧压力表,精度不低于1.5级。供氧系统高压控制阀门必须选用渐开式。5.4.2 带有急救吸氧面罩的氧舱,在控制台上应配置相应的氧气流量计。带有普通吸氧面罩的氧舱,在控制台上则应对每患者配备吸氧动态显示装置。舱内排废氧管不与舱内气压连通时,每一吸氧面罩与供氧和排废氧管路连接处,必须分别设置隔离阀;舱内排废氧管与舱内气压连通时,每一吸氧面罩与供氧管路连接处,必须设置隔离阀。5. 4. 3供、排氧管路材料应采用紫铜管或抗氧化的不锈钢管。单、双人氧舱也可用
15、氧气软管控制或转换阀件应采用铜质或抗氧化的不锈钢材料。管系密封垫片必须采用铜质或聚四氟乙烯材料。5.4.4 氧源经减压后,输入舱内的供氧压力应比工作舱压高出o.4 MPa。当全部患者同时吸氧时,供氧压力表的指针摆动量不大于O.1 MPao 5. 4. 5 控制台上必须配置不少于一台测氧仪,并配置套测氧记录仪。测氧仪的示值误差不大于3%。5-4-6 测氧仪应有二个采样口,分别与舱室和定标气体连接。舱窒取样口应设在舱室中部,其出口伸出装饰板。采样管路用三通与测氧仪配套的氧气流量计流量上限为sl 5 L/min)相连,三通控制器装在控制台上。5.4. 7 氧浓度越限应同时发出声、光二种信号报警。测氧
16、仪报警误差不应超出1%。5.4. 8舱内氧浓度值应不大于25%。5.4. 9 吸氧阻力应不小于一400Pa ,呼气阻力应不大于300Pao 5.4. 10 患者呼出的废氧应用抗氧化的阀门或氧气流量计来控制。排废氧管路须接至室外,排废氧口应高出地面3m以上。5. 5 空调系统5. 5. 1 控制台上必须配置舱内温度监视仪表,温度仪表示值误差不大于2温度传感器应置于舱室中部暴露在装饰板外,并设置防护罩。5. 5. 2 治疗舱和手术抢救舱均应单独设置空调系统。舱内温度值应符合表9的规定。舱内仪开空调时的噪卢应不大于60dB(A)。113 GB 12130 1995 表9 季节夏季冬季舱内温度(242
17、8)士2(1822)士25. 5. 3 氧舱在最高工作压力下,舱内的空调电机必须满足s在额定电压的90%时能启动;在额定电压的110%时不过载。舱内空调电机必须配备相应的短路及过载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应能正确动作。5. 5. 4 空调系统禁用有明火的电热设备。空调控制部分应安装在控制台上。5-6 电气系统5. 6. 1 氧舱照明5-6-1-1 氧舱照明应采用冷光源。单、双人及小型氧舱必须采用外照明。舱内照度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舱别舱内照度值照度不均匀度lx 治疗舱、过激舱E注60运二60%手术抢救舱E.二三2000 注龟E舱内平均照度值。( E. 手术无影灯照度值单人氧舱照度不均匀度不考核
18、5.fi.1.2 氧舱必须配置应急照明系统氧舱供电中断时,应急照明系统必须自动投入。舱内应急照明持续时间应不小于30mino 5. 6. 2 氧舱控制台与各舱室之间均应配置带有备用电源双声道的单路(单、双人及小型氧舱)或多路对讲装置及无电气触点的舱内应急声、光报警系统。供电中断时应急电源应自动投入。5. 6-3舱体与接地装置之间必须用镀铮扁(圆铁可靠连接连接点应无漆防锈。单、双人氧舱应附有接地符号标记“击”。氧舱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东大于4n. 5. 6- 4 氧舱的电源输入端与舱体之间应能承受50Hz,! 500 V正弦波试验电压,历时Imin无闪络和击穿现象。也可配置相应的馈电隔离变压器
19、。5.6.5 氧舱若配置生物电插座时,生物电插座各插针接线柱)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O,各插针(接线柱)分别对舱体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MO. 5. 6. 6对地漏电流正常状态5mA,单一故障状态IOmA。s.s. 1 不用电源软电缆或软电线的氧舱,其保护接地端子和为保护目的而与该端子相连接的任何其他部分之间的阻抗,不得超过o.I 0。使用电源软电缆或软电线的氧舱,其网电源摇头的保护接地脚和为保护目的而与该点相连接的任何其他部分之间的阻扰,不得超过o.2 n. 5. 6-8单、双人氧舱进舱电压不应高于24Vo 5-6-9 会产生火花的元、器件必须移至舱外。进舱导线必须带有金属保护管。舱
20、内接线必须可靠焊接并裹以绝缘材料。5. 7 氧舱产品使用说明书必须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 主要系统的组成与技术参数sb. 操作规程;c. 注意乍项,特别是有关操作安全的注意事项。例如测氧仪的正确使用和舱内氧浓度的正确控114 GB 1 21 3 0一1995制等gd. 维护与保养,特别是防止安全事故的维护与保养。例如提出定期检查测氧仪正常工作的方法。6试验方法6. 1 壳体检查检查压力容器的有关证明材料。其结果应符合5.2. 1条的规定。6. 2 递物筒的检查6.2. 1 递物筒内径及压力表用通用量具测量递物筒内径,并检查递物筒上的压力表应符合5.2.2.1条的规定。6.2. 2 递物筒联锁装
21、置打开递物简内门,关闭舱门及递物筒外门使舱室压力升到j递物筒联锁装置锁定(锁定压力),然后使舱室压力下降至递物筒联锁装置复位(复位压力),其结果应符合5.2.2.2条的规定。6. 3舱门6. 3. 1 舱门尺寸用通用量具测量舱门尺寸,其结果应符合5.2.3.l条的规定。6.3.2 外开门压力联锁装置关闭舱门及递物筒门,使舱室压力升到压力联锁装置锁定(锁定压力,然后使舱室压力下降至压力联锁装置复位(复位压力,其结果应符合5.2.3.2条的规定。3. 3手动开门时间用秒表记录手动开门的时间,应符合5.z.3.3条的规定。6.4 观察窗的检查6. 4. 1 观察窗尺寸用通用量具测量观察窗的尺寸,应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2130 1995 医用 高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