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129-2002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pdf
《GBZ 129-2002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Z 129-2002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100 C57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29-2002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pecifications of individual monitoring for occupational internal exposure 2002-04一08发布2002一06一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 129-2002 目次前吉.1 范围.2 术语和定义.3 总则.24 监测方法及其选择.2 5 常规个人监测.46 特殊监测和任务相关监测.,.4 7 测量结果的解释.,.5 8 内照射监测的不确定度与质量保证.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吸人情况下放射性
2、核素的m(t)和m(TI2). 8 GBZ 129-2002 前言本标准第3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依据国际放射性防护委员会(ICRP)第60、75、78号出版物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全丛书No.R8-cr-l.2编写而成。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永增。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GBZ 129-2002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放射工作人员内照射个人监测原则、监测方法、监测计划及测量结果解释的基本要
3、求。本标准只适用于职业照射的内照射个人监测。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内照射个人监测individua1monitoring f interna1 exposure 对体内或排泄物中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活度进行的监测,以及利用工作人员所佩带的个人空气采样器或呼吸保护器对吸人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活度进行的监测(除特别注明外,以下简称个人监测)。2.2 摄入量intake通过吸人或食人、或经由究好皮肤或伤口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量。2.3 F类物质typeF material 以快吸收速率从呼吸道进人体液的物质,其全部物质以10min的生物半衰期被吸收入体液。2.4 M类物质t
4、ypeM materia1 以中等吸收速率从呼吸道进入体液的物质,其10%的物质以10min的生物半衰期被吸收,90%的物质以140d的生物半衰期被吸收。2.5 S类物质typeS materia1 以慢吸收速率从呼吸道进入体液的相对不溶解的物质,其0.1%的物质以lOmin的生物半衰期被吸收,99.9%的物质以7000d的生物半衰期被吸收。2.6 个人空气采样器perna1air sampler(PAS) 一种专门设计用来测量工作人员呼吸带空气中的放射性气榕胶或气体时间积分活度被度以估算该工作人员摄人量的便携装置。2.7 固定空气采样器staticair sampler (SAS) 用来监测
5、工作场所条件的装置,并能就放射性核素的构成及粒子大小提供有用的资料。2.8 调查水平investigationlevel( IL) 指诸如有效剂量、摄人量或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污染水平等量的规定值,达到或超过此值时应进行调查。2.9 记录水平re,rdinglevel (RL) 审管部门所规定的剂量、暴露量或摄入量的一个水平,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暴露量或摄入量达到或超过这一水平时,则应记人他们的个人受照记录。2.10 控制区ntrolled町ea在辐射工作场所内划分的一种区域,在这种区域内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以便:a)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b)防
6、止潜在照射或限制其程度。2.11 监督区supervised町ea1 GBZ 129-2002 未被确定为控制区、通常不需要采取专门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但要不断检查其职业照射条件的任何区域。2.12 常规监测routinemonitoring 为确定工作条件是否适合继续进行操作,在预定场所按预先规定的时间间隔所进行的监测。2.13 任务相关监测task-relatedmonitoring 任务相关监测用于特定操作,旨在为有关运行管理的当前决定提供数据资料,也可用于支持防护最优化。2.14特殊监测specialmonitoring 为了阐明某一特殊问题而在一个有限期间进行的监测。3 总则3.1 监
7、测目的内照射个人监测的主要目的是:a)估算待积有效剂量,需要时估算严重受照组织的待积当量剂量,以验证是否符合审管要求:b)有助于设施的设计和运行控制;c)在事故照射情况下,为启动和支持任何适宜的健康监督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3.2 监测原则对于在控制区内工作并可能有放射性核素显著摄人的工作人员,应进行常规个人监测;如有可能,对所有受到职业照射的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但如果经验证明,放射性核素年摄入量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不可能超过lmSv时,一般可不进行个人监测,但要进行工作场所监测。3.3 监测方法为估算放射性核素摄人量而采用的个人监测方法有:a)全身或器宫中放射性核素的直接测量;b)排植物或
8、其他生物样品分析;)空气采样分析。每一种测量方法应能对放射性核素定性、定量,其测量结果可用摄入盘或待积有效剂量进行解畴。3.4 监测种类根据监测目的,个人监测可分为常规监测、特殊监测和任务相关监测。伤口监测和医学干预后监测均属特殊监测。4 监测方法及其选择4.1 全身或器官中放射性核素的直接测量4. 1. t 全身或器官中放射性物质含量的直接测量技术,可用于发射特征X射钱、射线、正电子和高能R粒子的放射性核素,也可用于某些发射特征X射线的辐射体。4.1.2 用于直接测量全身或器官放射性核萦含量的设备由一个或多个安装在低本属环境下的高效率探测器组成。探测器的几何位置应符合测量目的。对于发射射线的
9、桦树梢化产物,如叫、四cs和Co,可用能在工作场所使用的较简单的探测器进行监测。对少d擒素如何的同位素,则需要高灵敏度探测技术。4.1.3 伤口中能发射高能量射线的放射性物质,通常可用卡操蹦毛WY儿挝J染物为某些能发射特征X射线的辐射体的情况下,可用X射线探测器探测。当棋if*r校附污染:;应采用具有能量瓢别本领的探测器。伤口探测器应配有良好的准草搏呻膊脚染物进行定4.1.4 在进行直接测量前应进行人体表面去、污。GBZ 129一20024.2 排植物及其他生物样品分析4.2: 1 对于不发射射线或只发射低能光子的放射性核素,排植物监测可能是唯一合适的监测技术。对于发射高能自、射线的辐射体,排
10、泄物分析也是常用的监测技术。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如当元素主要通过粪排泄或要评价吸人S类物质自肺部的廓清时,可能要求分析粪样,但排泄物监测计划一般只包括尿分析。4.2.2 分析其他生物样品是为了作一些特殊调查,例如,作为常规筛选技术可分析鼻涕或鼻拭样;怀疑有高水平污染时,视情况可分析血样;在14C、226Ra和228Th的内污染情况下,呼出气活度测量是一项有用的监测技术。在极毒放射性核素(如超铀元素)污染伤口的情况下,应对己切除的组织样进行制样和俄原样测量。4.2.3 收集、储存、处理和分析尿样时应注意:a)尿样的收集、储存、处理及分析应避免外来污染、交叉污染和待测核素的损失;b)对于大多数常规分
11、析,应收集24h尿。在常规监测情况下,如收集不到24h尿,应把尿量用肌醉量或其他量修正到24h尿;氟是一个例外,一般只取少量尿即能由所测尿氟浓度推算体液浓度、摄人量。c)要求分析的体积与分析技术的灵敏度有关。对于某些放射性核素,需要分析累积几天的尿样才能达到所要求的灵敏度;d)应按有关标准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e)在某些情况下(如特殊监测),为减少核素经尿排出的日排量涨落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应分别分析连续三天的尿样,或分析连续三天的混合样,其平均值作为中间一天的日排量。4.2.4 由于核素日粪排量涨落较大,使得粪样常规监测数据的解释含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应连续收集几天的粪祥。粪样监测常用于特
12、殊调查,尤其是已知吸人或怀疑吸人M或S类物质后的调查。在这些情况下,日粪排量的测量对于评价从肺中的廓清和估算摄入量是很有益的。4.2.3条中的注意事项同样适用于粪样。4.2.5 生物样品中y辐射体可用闪烁探测器或半导体探测器直接测定。对和自辐射体则要求先化学分离,然后采用合适的测量技术进行测量。样品中总或总R活度的测量,作为一项简单的筛选技术有时是有用的,但不能用来定量估算摄人量或待积有效剂量,除非放射性核素的组成是已知的。4.3 空气采样分析4.3.1 根据空气样品的测量结果估算摄人量带有很大不确定度,对于不发射强贯穿辐射且在排泄物中浓度很低的放射性核素,如铜系元素,空气样品测量结果可用来估
13、算摄人量。4.3.2 PAS的采样头应处于呼吸带内,采样速率最好能代表工作人员的典型吸气速率(-1.2m3h-1)。可在取样周期终了时对滤膜上的放射性用非破坏性技术进行测量,以及时发现不正常的高水平照射。然后将滤膜保留下来,把较长时间积累的撼膜合并在一起,用放射化学分离提取方法和高灵敏度的测量技术进行测量。4.3.3 对PAS的要求如下:a.应收集足够多的放射性物质,收集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对PAS能监测到的最低待积有效剂量的大小的要求。对于常规监测来说,一般要求能监测到年摄人量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超过年剂量限值的1110; b.采样器应抽取足够体积的空气,以便对工作人员呼吸带空气活皮浓度给出能满
14、足统计学要求的数值;c.采样器的粒子采集特性应是巳知的。4.3.4 PAS不提供关于粒子大小的资料,而糙径对估算粒子在呼吸道的沉积及其剂量有显著影响,所以应实测确定吸人粒子大小的分布戒对粒子大小分布作符合实际的假定。在没有关于粒子大小的专门资料的情况下,可假定活度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AMAD)为5m。4.3.5 对于在空气中易于扩散的化合物,如放射性气体和蒸气(如14马和佩水),SAS可对其吸人GBZ 129-2002 量给出一个较合理的估计,对于其他物质,如再悬浮颗粒,给出的误差可能在一个量级或一个量级以上。4.3.6 通过对PAS和SAS测量结果的比较,确定两者的比值,可利用该比值解释SA
15、S的测量结果。利用SAS的测量结果估算个人剂量时,要求对照射条件及工作实践进行仔细评价。4.4 监测方法的选择原则4.4.1 选择监测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a)放射性核素的辐射特性;b)污染物的生物动力学行为:c)考虑生物学廓清及放射性衰变后污染物在体内的栅留特性;d)所要求的测量频率;e)所考虑测量设备的灵敏度、方便程度以及是否具有这种设备。4.4.2 对于常规监测,如果灵敏度可以满足,一般只用一种测量技术。对于报,只用尿氟分析即可。对另外一些核素,如坏的同位素,由于测量和数据解释都有一定困难,应结合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特殊监测常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监测方法。4.4.3 从数据解释的准确
16、度考虑,一般来说第4章所述三种监测方法的选择顺序是:全身或器宫中放射性核素的直接测量、排植物及其他生物样品分析、空气采样分析。5 常规个人监测5.1 常规监测的应用依据3.2条,在下述情况下一般应进行常规个人监测:a)操作大量气态和挥发性物质,如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氟及其化合物;b)坏和其他起铀元素的处理;c)仕矿开采、选冶和处理以及牡及其化合物的应用;d)商品位铀矿石的采矿、选冶和处理;e)天然铀和低浓缩铀的处理及反应堆燃料生产;f)大量放射性同位素生产;g)在氧水平超过行动水平的铀矿和其他工作场所工作;h)处理大量1311标记的放射性药物;i)可引起裂变和活化产物照射的反应堆维修;j)
17、对于新的操作。5.2 常规监测的频率5.2.1 常规监测的频率与放射性核素的滞留及排出、测量技术的灵敏度、辐射类型以及在摄人量和待积当量剂量估算中所能接受的误差有关。5.2.2 确定监测频率时,由于摄人时刻未知而采用摄入发生在每个监测周期中间一天的假定所造成的摄入量低估不应大于3倍。5.2.3 一般来说,监测周期的选择,不应使得与大于5%年剂量限值相应的摄人量被漏掉。5.2.4 原则上应尽量采用灵敏的测量方法,但是在测量方法选定前应对利用最灵敏的探测技术和尽可能短的取样周期所需费用,与因利用灵敏度较差的探测技术或较长监测周期而把剂量低估或漏掉产生的辐射危害进行权衡。6 特殊监测和任务相关监测J
18、 J吃、,飞起A dy rh r 6.1 由于特殊监测和任务相关监测均与实际发生或你嫌戈等愉特殊蜘哥在?爱池此摄人时刻是知道的,并且还可能获得关于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状态的资料。糊糊蛐棘的有关规定,不适用于特殊监测和任务相关监测。4 GBZ 129-2002 6.2 在已知或怀疑有摄入时,或发生事故或异常事件后,需要进行特殊监测。特殊监测也常因常规排泄物测量结果超过导出调查水平以及鼻沸、鼻拭等临时采集的样品和其他监测结果发现异常而进行。6.3 伤口监测属特殊监测。在这种情况下,应确定伤口部位放射性物质的数量。如巳作切除手术,则应对切除组织和留在伤口部位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测量。然后根据需要再作直接测量
19、、尿和粪排泄监测。6.4 医学干预后的监测属特殊监测。如果采用了阻吸收或促排药物,则不能直接采用ICRP78号出版物附件中推荐的有关数据推算待积有效剂量。事故摄人后若进行了这种治疗,则应制定特殊监测计划,对该污染物在事故摄人者体内的分布、精留和排泄进行追踪监测,并根据这些数据对该摄入者的待积有效剂量作出专门估计。6.5 当放射性核素摄人量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接近或超过年剂量限值时,一般需要有关受照个体和市染物的数据,包括放射性核素的理化状态、粒子大小、核素在受照个体内的滞留特性、鼻沸及皮肤污染水平、空气活度浓度和表面污染水平等。然后综合分析利用这些数据,给出合理的摄人量估计。7 测量结果的解释7
20、. 1 常规监测7. 1. 1 对于常规监测,假定摄入发生在监测周期T(天)的中点,则应利用该监测期末获得的测量值M,按下式计算摄人量1: I=M/m(TI2) 飞,/4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I一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单位是贝可(Bq);M一摄入后t天所测得的体内或器官内核素的含量(Bq),或日排泄量(Bqd一1); m(TI2)一摄人单位活度后TI2天时体内或器官内核素的含量(Bq),或日排油量(Bqd-1)的预期值。此处活度也可用摄入量的分数
21、表示(佩水除外)。某些常用放射性核素m(TI2)值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7.1.2 在以前监测周期中产生的摄入可能影响当前监测周期的测量结果,如果当前测量值的约10%以上来自以前监测周期中的摄人,并已估算了其摄人量和剂量,那么就应对当前监测周期的测量结果进行校正。对常规监测计划中的一系列测量,可遵从下列步骤:a)确定第一个监测周期摄入量数值;b)预计该摄人量对以后各监测周期测量结果的贡献;c)从以后各监测周期的数据中扣除这次的贡献;d)对于下一个监测周期,重复作a)至c)。7.1.3 在常规监测计划中,如果监测结果超过了事先确定的调查水平,则应进行进一步调查。调查的性质将取决于具体情况和监测
22、结果超过调查水平的程度。在调查中,应考虑以下几点:a)重复测量,以证实或改进初始评价;b)采用另外的监测技术;c)评价工作条件和照射情况;d)在初始评价中若采用了缺省参数值,如果需要,则应对实际污染物的位子大小及其化学形态进行调查,并选择更合适的数值;e)在大量摄人的情况下,将受污染者调离放射性工作,并对污染物在摄入者体内滞留和排世特点进行监测,以改进剂量评价。7.2 特殊监测和任务相关监测在这种情况下摄人时刻是己知的。如果只作一次测量,则摄人量I可由下式计算:I=M/m(t) . (2) 式中:5 GBZ 129一2002I一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单位是贝可(Bq); M一摄人后t天所测得的体内
23、或器官内核素的含量(Bq),或日排油量(Bqd-1); m(t)一摄人单位活度后t天时体内或器官内核素的含量(Bq),或日排地量(Bqd-1)的预期值。此处活度也可用摄入量的分数表示(氟水除外)。吸人情况下某些常用放射性核素的m(t)值见附录A(规泡性附录),t10天时的m(t)值可根据附录A中有关的图查出。如果取得了多次测量结果,可用最小乘法估算摄入量。7. 3 剂量计算及其评价7.3.1 摄人量与剂量系数相乘,可求得待积有效剂量。将剂量计算结果与年剂量限值比较,即可实现对剂量的评价。由PAS获得的时间积分空气活度浓度与工作人员摄入期间吸人的空气体积相乘,可求得放射性核素的摄入量。7.3.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Z 129 2002 职业性 照射 个人 监测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