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463-2008 隔振设计规范.pdf
《GB 50463-2008 隔振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50463-2008 隔振设计规范.pdf(13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463 - 2008 隔振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vibration isolation ,-. - . -.,、7、凡(、/ 号、J-唱、阳吧峙.-2008 -11 - 27 发布2009 - 06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申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隔振设计规范CodeJor design of vibration isolation GB 50463 - 2008 主编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9 年6 月1
2、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6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隔振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隔振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463一2008.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2.1 (2)、3.2.5、8.2.8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八年+一月二+七日前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J102号文关于印发二00二二00三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会同有关设计、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共同编制而成。本规范
3、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隔振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与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与国际先进标准进行了比较和借鉴,充分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充实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8章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容许振动值,隔振参数及固有频率,主动隔振,被动隔振,隔振器与阻尼器等。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负责具体内容解释。请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
4、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将意见和建议寄至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国家标准隔振设计规范管理组(北京市西兰环北路5号,邮政编码:100089),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参编单位: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北方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研究院 1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南昌大学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湖南大学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振冲安和隔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江南大学主要起草人:徐建刘纯康黎益仁俞渭雄杨先健杨国泰瞿荣民易干明何成宏张维斌孙家膜尹
5、学军柳炳康徐辉高志尧唐驾时高象波杨宜谦虞仁兴 2 目次1总则.( 1 ) 2 术语、符号(2 ) 2.1 术语(2 ) 2.2 符号(3 ) 3 基本规定( 6 ) 3.1 设计条件和隔振方式(6 ) 3.2 设计原则( 7 ) 4 容许振动值( 9 ) 4.1 精密仪器及设备的容许振动值(9 ) 4.2 动力机器基础的容许振动值5 隔振参数及固有频率(1 3 ) 5.1 隔振参数门川5.2 隔振体系的固有频率6 主动隔振( 20) 6.1 计算规定( 20) 6.2 旋转式机器( 26) 6.3 曲柄连杆式机器(28)6.4 冲击式机器门0)7 被动隔振U们7.1 计算规定( 36) 7.2
6、 精密仪器及设备(38) 7.3 精密机床门们8 隔振器与阻尼器( 4 1 ) 8. 1 一般规定 8.2 圆柱螺旋弹簧隔振器(4 1 ) 8.3 碟形弹簧与迭板弹簧隔振器( 46) 8.4 橡胶隔振器 8. 5 空气弹簧隔振器们8.6 粘流体阻尼器(6 3 ) 8.7 组合隔振器刊们附录A地面屏障式隔振本规范用词说明(74 ) 附:条文说明( 75) 2 1总则1. 0.1 为使隔振设计依据振源及隔振对象的特性,合理地选择有关动力参数、支承结构形式和隔振器等,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正常生产和满足环境要求,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情况的隔振设计:1 对生产、工作及建筑
7、物的周围环境产生有害振动影响的动力机器的主动隔振。2 对周围环境振动反应敏感或受环境振动影响而不能正常使用的仪器、仪表或机器的被动隔振。1. O. 3 本规范不适用于隔离由地震、风振、海浪和噪声等引起的振动,不适用于古建筑的隔振设计。1. O. 4 隔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符号2. 术语2. 1. 1 主动隔振active vibro-isolation 为减小动力机器产生的振动,而对其采取的隔振措施。2. 1. 2 被动隔振passive vibro-isolation 为减小振动敏感的仪器、仪表或机器受外界的振动影响,而对其采取的隔振措施
8、。2. 1. 3 隔振体系vibration isolating system 由隔振对象、台座结构、隔振器和阻尼器组成的体系。2. 1. 4 隔振对象vibration isolated object 需要采取隔振措施的机器、仪器或仪表等。2. 1. 5 容许振动值allowable vibration value 所要求的点或面处的最大振动限值。2. 1. 6 传递率transmissi bili ty 对于主动隔振为隔振体系在扰力作用下的输出振动线位移与静位移之比;对于被动隔振为隔振体系的输出振动线位移与受外界干扰的振动线位移之比;对于地面屏障式隔振为屏障设置后地面振动线位移与屏障设置前
9、地面振动线位移之比。2.1.7 隔振器isolator 具有衰减振动功能的支承元件。2. 1. 8 阻尼器damper 用能量损耗的方法减小振动幅值的装置。 2 2.2符号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Fox _作用在隔振体系质量中心处沿z轴向的扰力值;Foy 作用在隔振体系质量中心处沿y轴向的扰力值;F 0 -_作用在隔振体系质量中心处沿z轴向的扰力值;Mox 作用在隔振体系质量中心处绕z轴旋转的扰力矩值;Moy _作用在隔振体系质量中心处绕y轴旋转的扰力矩值;Mo, ._作用在隔振体系质量中心处绕z轴旋转的扰力矩值;A 干扰振动线位移;Ax-一隔振体系质量中心处沿z轴向的振动线位移;Ay -隔
10、振体系质量中心处沿y轴向的振动线位移;A, 隔振体系质量中心处沿z轴向的振动线位移;Ax一一隔振体系质量中心处绕z轴旋转的振动角位移;Ay -_一隔振体系质量中心处绕y轴旋转的振动角位移;A,一一隔振体系质量中心处绕z轴旋转的振动角位移;Aox 支承结构或基础处产生的沿z轴向的干扰振动线位移;Aoy 支承结构或基础处产生的沿y轴向的干扰振动线位移pAoz支承结构或基础处产生的沿z轴向的干扰振动线位移;Aox 支承结构或基础处产生的绕z轴旋转的干扰振动角位移;A叩一一支承结构或基础处产生的绕y轴旋转的干扰振动角位移;A, 支承结构或基础处产生的绕z轴旋转的干扰振动角位移。2.2.2 计算指标 3
11、 Kx 隔振器沿z轴向的总刚度;Ky 隔振器沿y轴向的总刚度;K,-二一隔振器沿z轴向的总刚度;Kx 隔振器绕r轴旋转的总刚度;K750 0.15 注:n为机器转速。4.2.3 锻锤基础的容许振动值,宜符合下列规定:1 当块体基础下设有隔振装置时,块体基础竖向容许振动线位移宜取8mm。2 当础座下设有隔振装置时,陆座竖向容许振动线位移宜取20mm。 11 4.2.4 压力机基础的容许振动值,宜符合下列规定:1 压力机基础控制点的容许振动值,可按表4.2.4采用:表4.2.4压力机基础控制点的容许振动值基组固有频率(Hz)/n3. 6 容许振动线位移(mm)1. 0 3.6yZL- A qZ Y
12、L (6. 1. 5-1) AyL=Ay+Aq, XL -AqxZL (6. 1. 5-2) AL =A,十AYL-AqyXL (6. 1. 5-3) 式中AxL一一隔振体系任意点处沿z轴向的振动线位移(m); AyL一一隔振体系任意点处沿y轴向的振动线位移(m); AL一-隔振体系任意点处沿z轴向的振动线位移(m); XL一一任意点的z轴坐标值(m); YL-一任意点的y轴坐标值(m); ZL一任意点的z轴坐标值(m)。2 当作用在隔振体系质量中心处沿各轴向的简谐扰力和绕各轴旋转的简谐扰力矩的工作频率均相同、且在作用时间上有相位差时,任意点处的振动线位移,应按各轴向振动的相位差计算。3 当作
13、用在隔振体系质量中心处沿各轴向的简谐扰力和绕各轴旋转的简谐扰力矩的工作频率均不相同时,任意点处各轴向的最大振动线位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25 Axl.max = I Ax I + I AyZL I十IA,YLI (6. 1. 5-4) AyL.max = I A y 1+ I AzXI.I + I AxZL I (6. 1. 5-5) Amax = IA, I + IAxYL I + IAyXL I (6. 1. 5-6) 式中A (m) ; AYl.max 隔振体系任意点处沿y轴向的最大振动线位移(m) ; AzL.max 隔振体系任意点处沿z轴向的最大振动线位移(m)。4 当扰力、扰力矩
14、为脉冲作用时.任意点处的振动线位移,可按公式(6.1.5-1)(6.1. 5-3)计算。6.2 旋转式机器6.2.1 旋转式机器的隔振,宜采用支承式。隔振器的选用和设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 汽轮发电机、汽动给水泵基础的隔振,可采用圆柱螺旋弹簧隔振器,隔振器宜设置在柱顶或台座下梁的顶面。2 离心泵、离心通风机基础的隔振,可采用圆柱螺旋弹簧隔振器或橡胶隔振器,隔振器宜设置在梁顶或底板上。3 圆柱螺旋弹簧隔振器应具有三维隔振功能。4 在汽轮发电机、汽动给水泵的隔振体系中,隔振器应与阻尼器一起使用。6.2.2 汽轮发电机、汽动给水泵的隔振,可采用钢筋混凝士台座结构;台座结构可采用板式、梁式或梁板混合式
15、;台座结构应按多自由度体系进行动力分析,并应计入台座弹性变形的影响。离心泵、离心通风机的隔振,可采用钢筋棍凝土板或具有足够刚度的钢支架作为台座结构;台座结构可按刚体进行动力分析。 26 6.2.3 汽轮发电机、汽动给水泵在工作转速时,振动线位移的计算宜取在工作转速:1:25 %范围内的最大振动线位移;对于小于75%工作转速范围内的计算振动线位移,应小于容许振动线位移的1.5倍。6.2.4 旋转式机器的隔振设计,当缺乏扰力资料时,扰力的确定,宜符合下列规定:1 工作转速大于3000r/min高转速机组的扰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Pi =0. 25Wgi (n/3000)3/2 p沮=0.25l串g
16、i(n/3000)3/2 (6.2.4-1) (6.2.4-2) Pyi =0. 125Wgi (n/3000)3/2 (6.2.4-3) 式中P一作用在隔振体系第i点沿竖向的机器扰力(N); Pxi 作用在隔振体系第z点沿横向的机器扰力(N); Pyi-一作用在隔振体系第i点沿纵向的机器扰力(N); W.i -作用在隔振体系第i点的机器转子重力荷载(N); n-一一机器的工作转速(r/min)。2 汽轮发电机组的扰力,可按表6.2.4-1确定:表6.2.4-1汽轮发电机组的扰力机器工作转速(r/min)3000 1500 竖向、横向0.20W.i 0.16W.i 第2点的扰力(N)纵向0.1
17、0W.i 0.08W.i 3 电机的扰力,可按表6.2.4-2确定:亵6.2.4-2电机的扰力机樱工作转速(r/min)750 第2点的扰力(N)O. lOW.i 0.15W.i 0.20W.i 4 其他旋转式机器的扰力,可按下式计算:P=mxe2 (6.2.4-4) 27 式中P一一作用在隔振体系质量中心处沿竖向或横向的机器扰力(N); mx一一机器旋转部件的总质量(kg);e一一机器旋转部件的当量偏心距(m),可按表6.2.4-3确定:袤6.2.4-3机榻旋转部件的当量偏心距机器名称机器转动部件工作转速(r/min)偏心距(mm)风机叶轮O. 50-l. 00 二1500O. 10 水泵叶
18、轮1 OOO;:;nI. (7. 1. 1-4) APy=Ao哺乳y(7. 1. 1-5) A.当量摩擦系数;(8.3.11-1) (8.3.11-2) 一一摩擦系数,可取O.50. 8;当板面粗糙时取大值,当板面光滑时取小值。2 卸荷载时,迭板弹簧的刚度可按下式计算:Kdb2=(l-口)Kdb(8.3.11-3) 式中Kdb2一一卸荷载时迭板弹簧的刚度(N/m)0 8.3.12 迭板弹簧的当量粘性阻尼系数,可按下式计算:4coP .h Cm=主立于(8.3.12) 7wn. 式中C20 由试验确定2 书冲l刊图8.6.2-3多动片型阻尼器1 定片;2动片4 内锥不封底的圆锥片型阻尼器(图8.
19、6.2-4)的阻尼系数,可接下列公式计算:C2nlrn _:_2 ,.-一-丁了-sm2rm (8.6.2-10) GO o c n r-3n-,l-3m Hm-d L一= C (8.6.2-11) 式中rn 内锥壳平均半径(m); z 锥壁与水平线间的夹角;ln-一内锥壳边长(m)。 66 2 图8.6.2-4圆锥片型阻尼器1定片;2动片8.6.3 活塞柱型阻尼器(图8.6.3)的阻尼系数,可按下式计算:u hh.SL C.=12仁立二二 - -1rdh.d 式中dh,一活塞柱直径(m); hh, 活塞高度(m); Sh. 活塞底面面积(m2); dh一-活塞动片与静片之间的距离(m)。主仁
20、j图8.6. 3 活塞柱型阻尼器8.6.4 隔振体系的阻尼比,可按下列公式计算:C 一王ZJK.百y一一C,y2ff,再(8.6.3) (8.6.4-1) (8.6.4-2) 67 Ez=C坦白汇百巳=C帆机勾KxJxgL Z C PY 5CF 惧句玄可;8.6.5 粘流体材料的动力粘度,可按下式计算:n=VnPn 式中Vn一-粘流体的运动粘度(m2/s);Pn一一粘流体的密度(N.s2/m4)。8.6.6 阻尼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8.6.4-3) (8.6.4-4) (8.6.4-5) (8.6.4-6) (8.6.5) 1 阻尼器体积较小时,阻尼器可在隔振器箱体内与弹簧并联设置;阻
21、尼器体积较大时,阻尼器可与隔振器相互独立并联设置。2 阻尼器应沿隔振器刚度中心对称设置,其位置应靠近竖向或水平向刚度最大处。3 独立设置的阻尼器,阻尼器底部应与隔振台座可靠连接。4 片型阻尼器,可设计成矩形,也可设计成以定片为内、外圆圈的圆柱形。8.7 组合隔振器8.7.1 当采用钢弹簧隔振器不能满足隔振体系阻尼或变形要求,且采用橡胶隔振器不能满足隔振体系低固有频率的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圆柱螺旋弹簧与橡胶组合隔振器,也可采用其他不同材料 68 的组合隔振器。隔振器的组合形式,可采用群体式或间隔式(图8.7.1)。杉少仍仍仍仍二1l囹囹l圈圈(a)群体式(b)间隔式图8.7.1隔振器组合形式+一弹
22、簧;0一橡胶8.7.2 组合隔振器的刚度和阻尼比,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 并联组合隔振器(图8.7.2a、b),可按下列公式计算:KZh = KZR + Kzs (8.7.2-1) . sKzs十RKZRZh Kzs十KZR(8.7.2-2) 2 串联组合隔振器(图8.7. 2c)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k kzskzR Zh一瓦王瓦i(8.7.2-3) K-n vH-K 十一+R-m k-k yb一一-V飞,(8.7.2-4) 式中KZh一一组合隔振器竖向总刚度(N/m); Zh一一一组合隔振器阻尼比;Kzs一一-圆柱螺旋弹簧隔振器的刚度(N/m); KZR一一橡胶隔振器的刚度(N/m); s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0463 2008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