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pdf
《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pdf(3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P GB 50371 - 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 design of auditorium 2006 -01一18发布2006 - 05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 dcsign of auditonum GB 50371 - 2006 主编部门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
2、 0 6 年o 5 月o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408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厅常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k 50:371-2006,自2006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 7、:3.:1.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巾国计划:1版社出版发f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六年一月十八日前百F司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Jl02号文的要求,(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编制组在原广电行业标准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的基础上,经修改、扩充编制了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
3、总结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己颁布的柑关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向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了意见。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总则;2,术i击:3.扩声系统设计;4,扩声系统特性指标;5,系统调试。本规范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土路口号g邮政编码,10004日,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陈建华陈
4、怀民骆学聪李齐勋目次l总则.-.( 1 ) 2术语.( 2 ) 3 扩声系统设计.(4 ) 3.1 一般规定 . (4 ) 3.2 传声器 . ( 4 ) 3.3 扬声器系统 . ( :5 ) 3.4 调音及信号处理设备.( 6 ) ;).5 舞台监督E辅助系统.( 6) 3.6 调吾控制工位. . ( 4 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 . ( ) ) 4.1 电气系统特性指标. . ( 9 ) 4.2 声学特性指标. . ( 9 ) 5 系统调试. . . . . . . . . (14) 本规范用词说明. . . (16) 附条文说明. . (1 ) 1总则1. 0.1 为规范厅堂(剧场和多用途礼
5、堂等)扩声系统设计,保证厅堂的观众厅及舞台(主席台)等有关场所昕音良好、使用方便,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厅堂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设计,不包括电影还音系统(即B环)。1. O. 3 本规范制定了各类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观众厅的扩声系统特性指标。1. O. 4 扩声系统设计必须与土建各工种设it同步进行,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1. O. 5 设计单位应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并应完成扩声系统的调试,昕音指标达到本规范的要求。1. O. 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l . 2术语2. O. 1 扩声系
6、统sound reinforcerent system, public address sy-,:;tem 扩声系统包括设备和声场。主要过程为z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传输,再转换为声信号还原于所服务的声场环境,主要设备包括:传声器、音源设备、调音台、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2. O. 2 扩声控制室sound control room 操作控制扩声系统设备的技术用房.简称声控室。2. O. 3 J)J放机房power amplifier room 放置扩声系统功率放大器的技术用房。2. O. 4 最大声压级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 扩声
7、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厅堂内各测量点可能的最大峰值声压级的平均值LMQ以峰值肉数(.82. 2)限制的额定通带粉红噪声为信号源,其最大峰值声压级为RMS声压级的长期平均值L肌加t峰值因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单位,dB。.,1 =LRY1s十20Ig( l. 82. 2) 2. O. 5 最大可用增益maximum availal由gam厅堂扩声系统在声反馈11商界状态时的增益减去6dB.2.0.6 传输频率特性transmssion frequency response 扩卢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入端的电平的幅频响应。2. O. 7 传声增
8、益transmlSSlon gam 扩声系统在最大可用增益状态时,厅堂内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级平均值与扩声系统心理CR(的(l十cosB)/2J传声器处稳态声压级的差值,单位,dB。2. O. 8 声场不均匀度sound distribution 厅堂内(有扩声时)各测量点的稳态声压级的差值,单位,dB,2. O. 9 声反馈acoustic feedback 扩声系统中的扬声器系统放出的部分声能反馈到传声器的效应。2. 0.10 系统总噪声级system total noise level 扩声系统在最大可用增益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各测量点扩卢系统所产生的各频带的噪声声压级(扣除环境背景噪声影响)
9、平均值,以NR曲线评价。2. O. 11 早后期声能比early-to-late arriving sound energy ratio 扬声器系统发出猝发声衰变过程中,厅堂内各测量点80ms以内声能勺80ms以后的声能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10,单位,dB。f d 2 ( 户?|JO U i!lCO AU -E 11lfJ Z d 2 ( 户、。l1J叫。式中户(t)一瞬时声压(Pa)。2. 0.12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引gnalprocessing(DSP) 用数字技术对信号进行采集、储存、传输、变换等的方法和技术。2. 0.13 调音控制工作位置mixing controI
10、 position 操作人员的工作位置,简称工位,泛指扩声控制室、现场调音位和监听调音位等。3. 3 扩声系统设计3.1 -般规定3. 1. 1 从方案设计开始,扩声系统设计就应与建筑声学设计、建筑设计和其他有关工程设计专业密切配合。装修设计时.在控制厅内ll!i向时间、房间体型、反射声分布和避免声缺陷等问题时,应将扬声器系统位置作为主要声源点之一。3. 1. 2 扩声系统应保证听众有足够的声压级,声音清晰、声场均匀。3. 1. 3 根据使用要求,厅堂扩声系统应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子系统1 观众厅的扩声系统。Z 舞台(会议时的主席台)的扩声系统,服务于舞台上演职员的监听系统。3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
11、堂,服务于演职员的舞台监督系统。4 背景音乐广播系统。3. 1. 4 扩声系统信号,对模拟传输其电气豆连的优选配接值应满足国家标准声系统设备互连优选配接值)GB/T14197及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15381的规定,系统设备之间宜采用平衡传输方式;数字传输及接口应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多通路音频数字串行接口)GY/T187的要求。3. 1. 5 扩声系统设计应提供完整的囱纸及说明文件。包括管道图、设备布置图、系统原理方框图、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及接线图。3. 1. 6 扩声系统的设计可采用先进的技术作为辅助设计手段,但应给出分析结果的适用范围。3. 1. 7 扩声系统对服务区以外有人区
12、域不应造成环境噪声污染。3.2传声器3.2.1 系统宜配置足够数量的传声器。 4 3.2.2 传声器的类型应满足适用本厅堂不同类型声源、信号的拾音。3.2.3 主要传声器宜选用有利于抑制声反馈的传声器。3.2.4 应分别在台口、乐池、侧台附近和观众席等处按功能需要设传声器插座。3.2.5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若现场多个工位同时需要传声器信号,宜设置传声器信号分配系统。3.2.6 传声器信号接线应采用带屏蔽的平衡电缆。3.3 扬声器系统3.3. r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设计相应的扬声器系统:1 根据厅堂具体条件选用集中式、分散式或集中分散相结合三者中的较佳方案。2 根据声道模式的不同可选择
13、单声道、双声道和三声道(左/中/右)系统中的一种。3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宜设置独立的次低频扬声器系统。4 主扬声器系统对部分观众席无法提供足够的直达声或直达声方位太高时,应设置补充或辅助扬声器系统,并配备能对其馈给信号进行时间和频率特性调整的信号处理设备。5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宜设置效果声扬声器系统。根据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扬声器系统安装在观众厅的顶棚、侧墙、后墙或舞台上。看舞台(主席台)扩声扬声器系统宜安装在靠近台口的位置。该扬声器系统由声控室的操作人员操作控制。7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应设置服务于演职人员的舞台返昕扬声器系统。舞台返昕系统宜包括固定安装返听扬声器系统、流动返昕扬声器系统和返
14、听耳机。3.3.2 扬声器系统.必须高可篝的安全保障措施,不产生机械噪声。当涉及承重结构改动或增加荷载时,必须由原结构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核查有关原始资料,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核验、确认。 0 3.3.3 扬声器系统的安装,无论明装或暗装,均应减少安装条件对扬声器系统声辐射的影响,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用暗装时,开口足够大;所用饰面材料和蒙面装修用恪栅的尺寸(宽度和深度)宜小于等于20mm,2 扬声器系统安装处的空间尺寸足够大,并进行声学处理。3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同声道扬声器的数量及布置宜有利于减轻服务区内的声波干涉。3.3.4 功率放大器与主扬声器系统之间的连线功率损
15、挺应小于主扬声器系统功率的10%,次低频扬声器系统的连线功率损耗宜小于5%。3.4 调音及信号处理设备3.4.1 扩声系统应配置独立的调音台,调音台的输入通道总数不少于最大使用输入通道数。调音台应具有不少于扩声通道数量的通道母线。3.4.2 扩声系统应设系统信号处理设备。信号处理设备宜具有增益、分配、混合、均衡、压缩、限幅、延时、分频及滤波等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3.4.3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宜配置各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供调音台通道插入使用的效果器、压缩器、限幅器和噪声门等信号处理设备。3.5 舞台监督及辅助系统3.5.1 在技术用房(主要是声控室、灯光控制机房和舞台机械控制机房人化妆间和演职员
16、休息室等需要调度或现场扩声信号的房间区域,宜设置小型广播扬声器系统,系统做分区广播,主控设备应设置于舞台监督位或导控室,并进行集中控制。本广播系统在服务民的最大声压级宜大于等于90dB,3.5.2 宜设置独立的内部通讯系统,并符合如下要求:1 声控室、灯光控制机房、舞台机械控制机房及主要化妆间等用房设置内部通讯台分站。2 舞台、乐池、追光位、面光桥、现场调音位及功放机房等技术用房设置内部通讯插座面板。3 以有线系统为主,以元线系统作为补充。4 系统主机设置在舞台监督位或导控室。3.5.3 宜设置独立的视频监视系统,监视系统的观察范围包括主舞台、上下场口、后舞台、乐池、主要观众席和主要观众休息厅
17、、观众人口处等区域;化妆间、演职员休息室及迟到观众入口处等宜设置监视点;监视系统的主控设备宜设置于舞台监督位或导控室,声控室内设置分控点。3.5.4 前厅、观众休息厅及观众人口处等宜设置背景音乐公共广播系统n背景音乐公共广播系统可与本章3.5.1条的广播系统相结合。当与防灾(火警)广播系统相结合时,其系统必须满足消防法规。3.5.5 应预留与其他系统进行信号交换的音频信号接口,供转播或电视电话等其他传输系统选用。3.6 调音控制工位3.6.1 厅堂应设置扩声控制室,并符合如T技术要求:1 扩声控制室宜设置在便于观察舞台(主席台)及观众席的位置。2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应面向舞台及观众席开设观察
18、窗,窗的位置及尺寸确保调音人员正常工作时对舞台的大部分区域和部分观众席有良好的视野。观察窗可开启,操作人员在正常工作时能够获得现场的声音。3 声控室面积应满足设备布置、设备操作及正常检修的需要。地面宜铺设活动架空地板,或设置有盖电缆地沟。4 声控室内若有正常工作时发出干扰噪声的设备(如带冷却风扇的设备、电源变压器等l.宜设置设备室;设备室不应对声控室造成噪声干扰。 7 5 声控室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6 声控室内做吸声处理,中频混响时间宜为O.3O. 55。7 声控室与主扬声器系统距离较远时,宜在主扬声器系统安装位置的附近区域设置功放机房。8 扩声系统应设独立接地母线,单点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
19、llo9 扩声系统设备不宜与可控硅调光设备或动力设备共用一个电源变压器;若电源电压不稳定或受干扰严重,应配备电源稳压器或隔离变压器。电源的总容量宜为功放额定功率总和的两倍以上。10 声控室与舞台(主席台)之间应预留各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线缆。11 声控室内宜设置监昕扬声器系统,监昕扬声器系统的声道模式宜与场内观众厅主扩声系统的声道模式一致。3.6.2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应设有现场调音位置。现场调音位置的昕音效果在观众厅应具有代表性,并预留各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信号通道接口。3.6.3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应设置舞台监听调音位置,并符合如下要求:1 监昕调音位置设在上场口或下场口附近,有适当的空间
20、供安置监昕调音台及处理器等设备。2 监昕调音位置预留各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信号通道接口。3 配置足够数量的独立通路,每个监听通路特性能单独控制。4 监听通路由主调音台或独立设置的舞台监昕调音台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处理设备具有实时操作界面。3.6.4 功放机房宜设置在主扬声器系统安装位置的附近区域。功放机房与控制室不在同操作区域时,宜对功放设备配置监控系统;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3.6.5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舞台和乐池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综合信号插座和插座点,依其功能要求包括传声器、声频及流动返昕扬声器系统插座,插座点位置应避开舞台主表演区。4 扩声系统特性指标4.1 电气系统特性指标4. 1. 1
21、 在扩声系统额定带宽及电平工作条件下,从传声器输出端口至功放输出端口通路间的频率响应应不劣于0-一ldB。4. 1. 2 在扩声系统额定带宽及电平工作条件下,从传声器输出端口至功放输出端口通路间的总谐波失真应不大于0.1%。4. 1. 3 在扩声系统额定带宽及电平工作条件下,从传声器输出端口至功放输出端口间通路的信噪比应不劣于通路中最差的单机设备信噪比3dB。4.2 声学特性指标4.2.1 文艺演出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应符合表4.2.1中的规定。襄4.2.1文艺演出类扩声革统声学特性指标级等最大声压级传输频率特性传声增盖稳牵声场早后期声能比革统主(dB) (dB) 不均匀度(dB)(可选项)
22、(dB)唱声级t;t 80 8000Hz 的平均声压级为100 100&时小于5阻-2)()Hz翻走通OdB.在此捆带内8000Hz 或等于lOdBl内1月倍频带辛苦内:大允许范围;- 4dB 的平均值1000Hz时小于分析的平均值NR-20 级于或等于十4dB;40 大于革等或等于6dB,大于或等于l06dB 80Hz和8000-于8dB8胁。Hz时小于十3dB16000Hz的允许范或等于+8dB围且图4.2.1-1以10063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125 -反Xl-友回Hz一额定通带OdB.在此描带内6300Hz 1(皿跑、也耻;,内1/1倍频带ii 等内于大10于3d或B 允许范围。-4
23、dB 的平均值小于或等于分析的平均值NR-20 十4dB;50 -大于等十8dB大于啤等于100Hz和6300-12500Hz的允许范于8dB十3dB围且图42.1-2一二一L一注幡额定逼辛苦是指优于表4.2.1-在4.2.3中传输频率特性所规定的通帘。 9 -8 5d /., F、rdlllo / / 户、2 4 (电器国阻贺军5 2 0 o 1Au 8 m岱W 5 A 44 昼2 3 o 。t& 250 500 lk 2k 4k 8k 16k20k 6.3k 12.5k 频率(Hz)图4.2.1.1文艺演出类一级传输频率特性范围-8 -Bd /.c 民-6d。1. 1/ 04 电)探出证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0371 2006 厅堂 扩声系统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