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4656-2023 戒毒康复训练技术规范.pdf
《DB37 T 4656-2023 戒毒康复训练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4656-2023 戒毒康复训练技术规范.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3.080.99 CCS A 90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6562023 戒毒康复训练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ru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2023-09-14 发布2023-10-14 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7/T 46562023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条件.1 场地.1 4.1 室内场地.1 4.2 室外场地.3 4.3 人员.3 4.4 设施设备.3 4.5 5 康复训练.3 生理脱毒期.3 5.1 教育适应
2、期.3 5.2 康复巩固期.3 5.3 回归指导期.4 5.4 6 体质测量及筛查.4 体质测量.4 6.1 风险筛查.4 6.2 7 效果评估.4 基本要求.4 7.1 评估项目.5 7.2 评估方法.6 7.3 回访评估.6 7.4 评估报告.6 7.5 8 服务评价与改进.6 评价.6 8.1 改进.6 8.2 附录 A(资料性)中高强度康复训练技术.7 A.1 力量训练.7 A.2 耐力训练.7 A.3 速度训练.8 A.4 柔韧性训练.8 A.5 灵敏度训练.9 A.6 平衡协调训练.9 A.7 脑力训练.9 A.8 VR 体感训练.10 A.9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神经反馈康复训练.1
3、0 A.10 “能量塔级”康复训练.10 DB37/T 46562023 II A.11 康复操.11 附录 B(资料性)戒毒人员体能测试标准及分值说明.12 B.1 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测试.12 B.2 体成分.15 B.3 骨密度.15 B.4 心血管.15 B.5 FMS.16 B.6 脊柱.16 附录 C(资料性)戒毒工作评价指标表.17 参考文献.18 DB37/T 4656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司
4、法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DB37/T 46562023 1 戒毒康复训练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戒毒康复训练的基本条件配置、戒毒要求、体质测量与筛查、效果评估、服务评价与改进,描述了对应的证实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司法行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开展戒毒康复训练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833 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 GB/T 22185 体育场馆公共安全通用要求 GB 37488 公共场所卫生
5、指标及限值要求 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A 654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JGJ 31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康复训练中心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entre 负责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安排,指导检查康复训练工作的开展,并对戒毒人员开展体质测评,根据体质测评制定运动处方,开展康复训练、诊断评估工作等的机构。3.2 功能动作评估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 通过测试功能性动作、肌肉控制、神经系统稳定等方面的表现来发现受测者身
6、体灵活性与稳定性方面的不足,进而评估戒毒人员整体动作控制稳定性、身体平衡、柔韧度及本体感觉等能力的评价工作。4 基本条件 场地 4.1 4.1.1 康复训练中心包括室内场地和室外场地。室内采光、调温及通风排气等基础设施齐全,符合 GB 37488、GB 50084 的规定,室内外场地应配备消防设施、医疗急救设施,并符合 GA 654、GB/T 22185、GB 50140 的要求,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4.1.2 室外场地之间应有缓冲区、标识物等防护设施。室内场地 4.2 DB37/T 46562023 2 4.2.1 工作区 工作区主要用于专业警察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归纳整理
7、测试数据、存取戒毒人员康复训练档案等,应配备但不限于以下设施设备:a)电脑;b)档案柜;c)打印机;d)音视频输入输出设备。4.2.2 训练区 4.2.2.1 训练区面积应满足戒毒人员人均 3 m25 m2。4.2.2.2 体能训练区应进行区域划分,并按以下要求配备训练设施(以下人数指参加一堂训练课的总学员数):a)有氧训练区域:配备跑步机、划船机、踏步机、动感单车等器材,器材总套数不低于人均 0.5套,器材间距应大于 1.5 m;b)力量训练区域:配备杠铃、坐姿推胸训练器、高拉训练器、蹬腿训练器、上斜推胸训练器、腹肌训练器等器材,器材总套数不低于人均 0.25 套,器材间距应大于 1.5 m
8、;c)功能训练区域:配备瑜伽垫、柔力球、木钉盘、敏捷梯等器材,器材总套数不低于人均 1 套。4.2.2.3 脑康复训练区主要用于神经损伤、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的康复训练以及思维、逻辑、推理、记忆、计算、行为等功能状态的修复,应配备不具攻击性的脑康复训练器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训练方式:a)近红外和脑电的神经反馈训练;b)棋牌类、魔方、投壶等趣味性脑力游戏训练。4.2.2.4 康复训练纠正区,主要用于纠正戒毒人员在训练时不规范、不标准的动作,由专业警察或专家、教练等进行讲解、纠正,也可采用智能化教练辅助设备,实现智能纠错、动作演示及数据上传。4.2.3 测试区 主要用于对戒毒人员进行体质、脑功能、心
9、理等方面的科学测试。测试区应配备满足以下测试需要的设备设施:a)体质测试:配备智能一体化测试设备,完成身高、体重、握力、纵跳、俯卧撑、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肺活量、台阶测试等测试;b)脑功能测试:近红外、脑电等脑功能测试设施;c)体适能测试: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运动体适能测试仪器或器材,心血管耐力、体脂成分、骨密度、肌肉力量及柔韧性等健康体适能测试仪器或器材。4.2.4 医务区 应备有常规医务药品及设施器械,主要包括除颤仪、消毒液、血压计、体温计、急救箱等。4.2.5 休息缓冲区 用于戒毒人员休息调整、专业警察点名、训练任务安排等。4.2.6 康复效果评价区
10、 用于对戒毒人员康复训练后体质监测、脑功能测定、行为测定、心理测定等方面进行评价。DB37/T 46562023 3 室外场地 4.3 4.3.1 室外场地应设置至少包括周长不小于 200 m 的小型塑胶跑道和足球场,田径场地建设应符合 JGJ 31 的要求,场地面层建设应符合 GB/T 14833 的要求。4.3.2 除足球场外还应至少建设一块球类场地,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人员 4.4 4.4.1 康复训练中心应当设专职主任 1 人,按照大型所不少于 3 人,中、小型所不少于 2 人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兼职人员。4.4.2 康复训练中心应配有具备社会体育指导或国家职业健
11、身教练等专业资质的警察,每 50 人同时练习的规模应配备不少于 2 名专业警察。4.4.3 康复训练中心应组建医疗急救组,医疗急救组成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考试合格,并经设区的市级急救中心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每 100 人同时练习规模应配备至少 1 名医疗急救成员。设施设备 4.5 4.5.1 系统构建 智慧康复训练应配备VR系统、戒毒学员信息系统、智能体测数据系统、处方数据系统、康复训练系统、健康监控系统、智慧大数据平台分析优化系统、虚拟现实放松系统(登山、划船、骑行等),以及场馆器材管理系统、登录控制系统、平台管理维护系统等辅助系统。4.5.2 设备配备 智慧康复训练设备包括电脑、
12、VR设备、智能体质测试设备、划船机、液晶显示屏、人脸动态识别机、精准心率监测设备、手持数据移动终端、指挥训练存取分析系统(系统由中心节点服务器和数据采集服务器组成)等。4.5.3 应用要求 智慧康复训练应通过精准的智能化体质检测和VR智能训练,实时采集个人体质数据,进行主动式检测、全自动化采集、上传、统计、分析,实时出具体测报告。同时,系统应具备自动提供个性化运动处方的能力,且允许专家通过后台对运动处方进行制定及修改。5 康复训练 生理脱毒期 5.1 组织戒毒人员开展以康复操为主的低强度(30%55%最大心率或612主观疲劳感觉)康复训练。教育适应期 5.2 5.2.1 组织戒毒人员进行康复操
13、日常训练,进行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或 1214 主观疲劳感觉)或低强度(30%55%最大心率或 1012 主观疲劳感觉)的耐力性、灵敏性、力量性、速度性等基础体能训练和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特色训练。5.2.2 在专业警察指导下,组织使用跑步机、立式单车等健身器材,并结合使用 VR 虚拟现实训练系统。5.2.3 组织对戒毒人员进行身体机能筛查,选取适格人员进行运动戒毒前期准备。康复巩固期 5.3 DB37/T 46562023 4 5.3.1 中等强度康复训练 组织戒毒人员进行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或1214主观疲劳感觉)耐力性、灵敏性、平衡性等体能素质训练。选择太
14、极拳、太极扇、腰鼓等特色训练项目,至少开展两种球类运动项目训练,并进行脑功能训练。5.3.2 中高强度康复训练 应组织通过健康筛查及身体机能筛查且体能素质达中等以上的戒毒人员进行中高强度(60%85%最大心率或1216主观疲劳感觉)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灵敏度、平衡协调、协调等体能素质训练;开展VR体感训练、基于近红外技术的神经反馈康复训练、“能量塔级”康复训练、康复操等特色训练项目。中高强度康复巩固期训练技术参照附录A进行。回归指导期 5.4 组织戒毒人员进行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或1214主观疲劳感觉)或中高强度(60%85%最大心率或1216主观疲劳感觉)耐力性、柔韧性、力量
15、性训练等体能训练,并开展3种以上球类运动项目及3种以上拓展科目训练,配合跑步机、划船器等康复器材训练。6 体质测量及筛查 体质测量 6.1 6.1.1 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 测试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指数、握力、纵跳、俯卧撑(男性)、仰卧起坐(女性)、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各项指标参照附录B进行测试。6.1.2 身体形态 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骨密度测试仪测量戒毒人员体重指数、体脂含量、骨密度等指标。6.1.3 脑功能 使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测量戒毒人员在静息态、Stroop、N-back等任务态下的近红外脑功能数据,测定脑激活区域、脑区激活强度、脑区间脑功能连接强度、
16、脑区间效应连接等指标。风险筛查 6.2 6.2.1 康复训练前,依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要求,必须对戒毒人员心肺耐力、身体成分、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柔韧性等进行风险筛查。6.2.2 每次训练前,戒毒人员心率保持在 60 次/min100 次/min 且无不适反应时,可进行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随时检测心率,如有异常应降低训练强度或终止训练。每次康复训练结束后,对戒毒人员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身体基础状态进行测定,如有不适症状及时上报处理或治疗。7 效果评估 基本要求 7.1 7.1.1 应由专业警察对参加戒毒康复训练的人员在运动戒毒周期的前、中、后期至少进行 3 次效果评DB37/T 4656202
17、3 5 估,做到客观、真实、科学。7.1.2 效果评估分为阶段性评估和全过程评估。阶段性评估分别于每期流转前及结束时进行,也可中途多次进行评估,对比分析训练效果,便于及时调整。全过程评估分别于入所前与期满前进行,分析戒毒康复训练整体效果。评估项目 7.2 7.2.1 身体成分 包括体重、体重指数、体成分、肌肉含量、骨密度等指标,各项指标参照附录B进行评估。7.2.2 身体机能 包括心血管、肺活量、台阶指数等指标,各项指标参照附录B进行评估。7.2.3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评估包括以下指标,各项指标参照附录B进行评估:a)力量:包括握力、纵跳、俯卧撑(男性)/仰卧起坐(女性)等指标;b)速度素质:
18、包括 100 m 冲刺跑、折返跑等;c)柔韧性:包括 FMS、坐位体前屈、脊柱测试指标;d)灵敏度:包括选择反应时等指标;e)平衡协调性:包括 FMS、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7.2.4 脑功能 7.2.4.1 应使用 EEG/ERP 设备,采集戒毒人员在 Stroop、Oddball 等范式下的脑电响应数据,测定不同频谱成分下的潜伏期、波峰间期和波幅等指标。7.2.4.2 应使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测量戒毒人员在 Stroop、N-back、Go/Nogo 等范式下的近红外脑功能数据,测定脑激活区域、脑区激活强度、脑区间脑功能连接强度、脑区间效应连接等指标。7.2.4.3 应使用脑电数据对戒毒
19、人员思维、逻辑、推理、记忆、计算、行为等功能状态进行测定,评定脑功能修复程度。7.2.4.4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通过便携式设备精准采集脑电响应数据(EEG)、皮肤电(GSR)、心率(HR)等生理数据,在毒瘾诱发态中对戒毒人员多维度的生理数据进行整合评估,实现对毒瘾渴求的客观评定。7.2.5 行为 7.2.5.1 行为学任务 包括但不限于:a)Stroop 范式;b)N-back 范式;c)Go/Nogo 范式;d)Stop-signal 范式;e)再认范式。7.2.5.2 问卷及量表 问卷及量表选择要求如下:DB37/T 46562023 6 a)在戒毒康复训练前应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
20、测验、大小-奇偶转换任务分别对戒毒人员精神状态与转换能力进行评定;b)在戒毒康复训练前中后期均应采用 VAS 毒品渴求评分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心境状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再认任务基线测试等量表对戒毒人员行为进行评定;c)在戒毒康复训练医疗评定中,应使用访谈结合脑电数据对戒毒人员出现的戒断症状和精神状态进行评定。7.2.6 特殊人群评估 对身体残疾、年老体弱或患严重疾病等特殊人群,经戒毒医疗中心鉴定,可参加针对性基础项目并进行测试评估。无法参加项目测试的戒毒人员,按合格等次进行流转。评估方法 7.3 应采用以下方法对运动戒毒效果进行评估:a)个人生理数据对照法:进行自身对照;b)群
21、体生理数据对照法:进行自身对照或对照组对照;c)主观评价法:对于自身状态的感觉和反应,包括睡眠、体力、神经状态等。回访评估 7.4 对出所戒毒人员进行跟踪测试,采集心理、生理和脑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数据(包括毒品渴求以及大脑皮层功能变化),分析戒毒的持续效果。同时对其就业、操守保持等情况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其出所后戒毒情况。评估报告 7.5 基于身体成分、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脑功能、任务及问卷测试、人工智能毒瘾渴求等数据进行戒毒康复训练前、中、后三个阶段对比分析,综合评估戒毒人员参与戒毒康复训练后各项指标的波动情况,形成戒毒人员评估报告。8 服务评价与改进 评价 8.1 8.1.1 应定期进行自我
22、评价,接受上级部门的评估。8.1.2 评价指标包括工作保障、预防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成效等模块,可参见附录 C。改进 8.2 应开设服务对象投诉和意见反馈渠道,建立健全纠错和改进机制,对自评和委托方评估结果、服务对象投诉反馈意见进行纠错和改进。DB37/T 46562023 7 A A 附录A (资料性)中高强度康复训练技术 A.1 力量训练 A.1.1 训练的基本方法包括但不限于:a)负重抗阻力练习:主要依靠使用哑铃、杠铃、固定器械等外界负荷重量来发展肌肉力量,负荷重量和练习次数可随时调整;b)弹性物体的阻力练习:主要依靠使用弹簧拉力器等弹性物体形变产生的阻力来提高力量素质;c)自重训练:主
23、要依靠引体向上、俯卧撑、纵跳等训练项目克服自身重量,来增强局部肌肉力量。A.1.2 力量训练技术包括:a)负荷强度:发展最大力量采用负荷重量大、重复次数少的负荷强度;发展肌肉耐力采用重量与次数皆适中的负荷强度;b)动作速度:发展肌肉爆发力宜加快动作完成速度,发展肌肉耐力不对动作速度做要求;c)肌肉收缩:以等张、等长等不同的形式为基础,并结合多种肌肉训练方式进行。A.1.3 力量训练实施说明如下:a)使全身的大肌群和主要肌群得到充分的训练,并对薄弱肌群进行针对性训练;b)使肌肉得到充分的伸展拉长和收缩,练习后应积极采取按摩、抖动、拉伸等措施,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加快恢复;c)当戒毒人员适应了某一
24、负荷且力量增长后,按照循序递增原则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及负荷;d)使全身各肌肉群交替练习,戒毒人员每周进行 3 次力量训练,训练时间每次不少于 30 min,同一肌肉群练习间隔时间不少于 48 h。A.2 耐力训练 A.2.1 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包括但不限于:a)持续练习:应选择跑步、单车、划船等强度较为恒定的项目进行不少于 20 min 的较长时间练习,戒毒人员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 75%85%,最大心率按公式(A.1)计算;=206.9 0.67 (A.1)式中:Rmax 最大心率,单位为次每分钟(次/min);A 年龄。b)间歇练习:在一次或一组练习后,按照时间间歇要求,在机体未完全
25、恢复的情况下再进行下一次或一组的练习时戒毒人员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 85%95%。A.2.2 耐力训练的技术包括:a)负荷强度:有氧耐力的训练强度较小,以有氧系统供能为主,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心率可通过公式(A.2)计算;=+()(60%70%)(A.2)式中:Rs 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心率,单位为次每分钟(次/min);Rq 安静心率,单位为次每分钟(次/min);DB37/T 46562023 8 Rmax最大心率,单位为次每分钟(次/min);Rr 静息心率,单位为次每分钟(次/min)。无氧耐力训练采用负荷时间短、练习密度大、间歇时间短的练习,以无氧系统供能为主,如30 m冲刺跑、3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4656-2023 戒毒康复训练技术规范 4656 2023 戒毒 康复训练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