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4343-2022 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pdf
《DB34 T 4343-2022 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4343-2022 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7.060 CCS A 47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3432022 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 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of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observation data 2022-12-29 发布2023-01-29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4/T 4343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网络和硬件结构.1 网络结构.1 网络层协议.2 硬件
2、结构.2 5 传输流程.2 总体流程.2 交互示例.3 6 交互指令.8 传输请求指令.8 常规数据报文确认指令.9 补报指令.9 终止补报指令.10 校时指令.11 7 数据报文格式.11 报文结构.11 气象要素数据段说明.11 附录 A(规范性)CRC 校验.16 附录 B(资料性)数据包示例.18 附录 C(规范性)天气现象编码.21 附录 D(规范性)路面状况编码.22 附录 E(规范性)数据质量控制代码.23 参考文献.24 DB34/T 4343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
3、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蚌埠市气象局、合肥市气象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宝义、章超、黄晶、汪玮、翁磊、吴健、田晓明、祝颂。DB34/T 43432022 1 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线通信方式的区域自动气象站网络和硬件结构、传输流程、交互指令和数据报文格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区域自动气象站。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区域自动气象站 regional automati
4、c weather station 根据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大中城市、特殊地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气象和环境预报服务需求,在国家级观测站网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用自动气象站建设的观测站,是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重要补充。来源:QX/T 4652018,3.1 气象要素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表征大气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天气现象。来源:GB/T 337032017,3.1 数据采集器 data acquisition unit 具有采集、处理、存储、输出气象数据功能的装置。来源:QX/T 5202019,3.1 接收服务器 receiving server
5、用于收集数据采集器信号,通过解调和译码,获取数据的系统。4 网络和硬件结构 网络结构 整体结构由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网络以及数据接收服务器构成。区域自动气象站根据设定的公网地址与端口,将观测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发送至数据接收服务器,网络结构见图1。DB34/T 43432022 2 图1 网络结构 网络层协议 区域自动气象站与接收服务器之间在网络层协议使用用户数据报协议。硬件结构 区域自动气象站由气象要素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与通信单元构成。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负责气象数据的观测与收集,并生成数据报文交付通信单元。通信单元不进行任何的报文解析、加工及格式转化,仅根据设定的IP与端口,完成数据传输
6、功能,实现数据采集器与接收服务器的透明交互。数据采集器与通信单元使用 RS232 接口通信,交互参数为波特率:9600,奇偶校验位:n,数据位:8,停止位:1。5 传输流程 总体流程 5.1.1 数据采集器在每分钟第 10 s 之前完成上一分钟 01 s 到当前分钟 00 s 的数据报文编码,并于第 10 s 通过通信单元主动与接收服务器发起交互,交互成功后,便开始进行当前时间数据报文传输及响应服务器反馈的各项要求,如校时、补报等。采集器在每一次发送数据报文 5 s 内接收到接收服务器的应答,则表示发送成功,采集器进入自动补发状态,将过去未能成功发送的数据报文一一补报,DB34/T 43432
7、022 3 直到本分钟第 55 s 结束,准备下一分钟的报文编码。如果在 15 s 内采集器没有接收到接收服务器的应答,采集器将再次发送相同的数据报文直至发送成功。如果在当前分钟始终未能收到接收服务器的回应,则将标记这一时次数据报文发送失败,待以后自动补发,优先补发整点数据,发送报文时序由近至远。5.1.2 接收服务器时刻处于监听状态,当收到采集器交互请求时,根据当前状态确认是否同意报文上传。并时刻对每个来自采集器的数据报文返回确认指令,该指令除表示当前报文已被接收以外还可附带校时、补报等请求。交互示例 5.2.1 数据报文发送成功示例 采集器在收到常规的回复指令之后,根据时间戳可知当前报文已
8、经发送成功,并且服务器没有其他补报校时任务,采集器可进入自动补报状态,直到本分钟第 55 s 结束,数据报文发送成功示例见图2。图2 数据报文发送成功示例 5.2.2 数据报文发送失败示例 采集器在GPRS命令或数据报文发送之后 15 s 内未收到回复时,将判断发送失败,当前时刻在本分钟 55 s 之前则立即选择重新发送。如果直到本分钟 55 时仍然没有发送成功,则不在继续重发,采集 DB34/T 43432022 4 器准备下一分钟的编报工作,且将标记此报文为发送失败,等待以后自动补报,数据报文发送成功示例见图3。图3 数据报文发送失败示例 5.2.3 交互请求失败示例 采集器在收到ER指令
9、,或者 5 s 内未获得回复则判断服务器状态或者网络状态异常,本分钟内将不再进行任何交互操作,且将本分钟报文标记为发送失败,等待以后自动补报。终止补报指令,将取消采集器标记的所有失败报文,交互请求失败示例见图4。DB34/T 43432022 5 图4 交互请求失败示例 5.2.4 补报示例 采集器在收到补报指令之后,根据时间戳可知当前报文已经发送成功,并且根据补报指令中的补报起止时间,进行数据补发。当前分钟若补发完成,则继续自动重发以前未发送成功的数据;若未补发完成,则继续等下一分钟实时数据发送结束以后再继续补发,补报示例见图5。DB34/T 43432022 6 图5 交互请求失败示例 5
10、.2.5 终止补报示例 采集器在收到终止补报指令之后,将停止一切非实时报文的发送,并且标记所有未发送成功的报文为成功状态。直到有新的实时数据没有发送成功或者收到新的补报指令,才重新开始自动补报,终止补报示例见图6。DB34/T 43432022 7 图6 终止补报示例 5.2.6 校时示例 采集器每个半点左右会收到校时指令,根据校时时间戳与本地时间之差判断是否需要校时,校时示例见图7。DB34/T 43432022 8 图7 校时示例 6 交互指令 传输请求指令 6.1.1 数据采集器在每分钟的第 10 s 向接收服务器发送传输请求指令,提出发送请求,指令为:GPRS?,传输请求指令见表 1。
11、表1 传输请求指令 代码 代码说明 字节长度 指令 GPRS?大写 5 区站号 I1234 站点识别ID 可变长度 结束符 0DH0AH 回车换行 2 DB34/T 43432022 9 6.1.2 接收服务器两种应答分别如下:a)正常,同意发送数据时,回复请求允许指令,指令为:OK,请求允许指令见表 2。数据采集器在接收到“OK”后,立刻将当前分钟数据报文发送给接收服务器,并等待接收服务器的反馈指令。表2 请求允许指令 代码 代码说明 字节长度 指令 OK 大写 2 结束符 0DH0AH 回车换行 2 b)网络状态忙,服务器端异常等不适合接收数据时,回复请求拒绝指令,指令为:ER,请求拒绝指
12、令见表 3。数据采集器在接收到“ER”,本分钟内将不再进行任何操作,等待下一分钟第 10 s 时,再向接收服务器提出发送请求。数据采集器发送 GPRS?后 15 s 内未收到任何回复时,需重新发送 GPRS?命令。当网络状态不好时,数据采集器会在 10 s、25 s、40 s 三次问询接收服务器,如果均未答复,本分钟不再发送任何指令。表3 请求拒绝指令 代码 代码说明 字节长度 指令 ER 大写 2 结束符 0DH0AH 回车换行 2 常规数据报文确认指令 数据采集器每发送一个数据报文后,需等待接收服务器应答,以确定数据是否到达服务器。当接收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报文且没有校时、补报等需求的时候,回
13、复常规数据报文确认指令,指令中所包含时间戳来自当前接收到的数据报文,用以标记此时间报文已收到。指令为:X202101010000,常规数据报文确认指令见表4。数据采集器收到该指令之后,确认对应报文已经传输成功,将进行自动补报操作,发送过去没有成功发送的报文。表4 常规数据报文确认指令 代码 代码说明 字节长度 指令 X 大写 1 数据报文时间戳 202101010000 2021年01月01日00时00分 12 结束符 0DH0AH 回车换行 2 补报指令 6.3.1 当接收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报文且需要数据采集器进行补报的时候,回复补报指令,指令中所包含时间戳来自当前接收到的数据报文,用以标记此
14、时间报文已收到,所含补报时间戳用于标示需要补报的起止时间。补报指令分为分钟数据补报指令与正点数据补报指令,分钟数据补报指令见表 5。示例:分钟数据补报指令:C202101010000202012300000202012310000 DB34/T 43432022 10 表5 分钟数据补报指令 代码 代码说明 字节长度 指令 C 大写 1 数据报文时间戳 202101010000 2021年01月01日00时00分 12 补报起始时间戳 202012300000 2020年12月30日00时00分 12 补报结束时间戳 202012310000 2020年12月31日00时00分 12 结束符
15、0DH0AH 回车换行 2 6.3.2 补报起始时间戳补报结束时间戳。数据采集器接收到服务器补报指令后,在不影响实时数据采集发送的情况下,把需要补发的分钟数据报文依次(由近到远)进行重发,并且保证每个数据报文获得服务器接收确认。如果采集器同一时段内接收到多个补报指令,则执行最后一条指令。无补报指令可终止采集器响应当前正在执行的补报指令。如果采集器内未存储需要补发的某条数据,则跳过该条数据,继续补发下一条,正点数据补报指令见表 6。示例:正点数据补报指令:D202101010000202012300000202012310000 表6 正点数据补报指令 代码 代码说明 字节长度 指令 D 大写
16、1 数据报文时间戳 202101010000 2021年01月01日00时00分 12 补报起始时间戳 202012300000 2020年12月30日00时00分 12 补报结束时间戳 202012310000 2020年12月31日00时00分 12 结束符 0DH0AH 回车换行 2 6.3.3 补报起始时间戳补报结束时间戳。数据采集器接收到服务器补报指令后,在不影响实时数据采集发送的情况下,把需要补发的正点数据报文依次(由近到远)进行重发,并且保证每个数据报文获得服务器接收确认。如果采集器同一时段内接收到多个补报指令,则执行最后一条指令。无补报指令可终止采集器响应当前正在执行的补报指令
17、。如果采集器内未存储需要补发的某条数据,则跳过该条数据,继续补发下一条。终止补报指令 6.4.1 当接收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报文且不需要数据采集器进行补报的时候,回复终止补报指令,指令中所包含时间戳来自当前接收到的数据报文,用以标记此时间报文已收到。指令为:W202101010000,终止补报指令见表 7。表7 终止补报指令 代码 代码说明 字节长度 指令 W 大写 1 数据报文时间戳 202101010000 2021年01月01日00时00分 12 结束符 0DH0AH 回车换行 2 6.4.2 采集器收到该指令之后,确认对应报文已经传输成功,并且终止所有补报工作,标记所有历史报文已经发送成功
18、,直到有新的报文传输失败时再次进行自动补报工作。DB34/T 43432022 11 校时指令 6.5.1 接收服务器在每小时第 30 分钟时,收到数据报文之后,回复校时指令,指令中所包含时间戳来自当前接收到的数据报文,用以标记此时间报文已收到,所含校时时间戳来自本地服务器,用于校时。软硬件设备(辐射类数据除外)均采用北京时,数据采集器需具备对时功能,校时指令见表 8。示例:指令为:B20180101000020210101000000 表8 校时指令 代码 代码说明 字节长度 指令 B 大写 1 数据报文时间戳 202101010030 2021年01月01日00时30分 12 校时时间戳
19、20210101003000 2021年01月01日00时30分00秒 14 结束符 0DH0AH 回车换行 2 6.5.2 校时时间戳为接收服务器主机时间,精确到秒,提供给采集器对时用。采集器接收到“校时时间戳”,并且当采集器当前时间与其相差超过 10 s 时,才进行校时,避免时钟高度统一造成上传拥挤。7 数据报文格式 报文结构 7.1.1 数据报文采用 ASCII 字符(8bit),由五个部分构成,由英文半角空格分割,组成如下:帧头:AHQX;区站号:由大写字母或数字表示,如 I1234;气象要素数据段:包括观测时间、观测数据索引、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标志四个部分;校验码:校验内容为数据报文
20、中校验码位之前所有 ASCII 码(包含质量控制标志与校验码之间的空格),校验算法为 CRC-16/IBM,查询表格应按照附录 A 的规定执行。校验结果以 4 个字节大写 ASCII 码表示,高位在前;结束符:回车换行,即 0DH0AH。7.1.2 报文示例详见数据包示例(附录 B)。气象要素数据段说明 数据段中的观测时间、观测数据索引、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标志及多个观测数据之间由英文半角空格分割。观测数据索引由一串(89位定长)连续的0和1表示,观测项目对应位序索引为1时,表示包含对应项观测数据,为0则不包含。数据段详细说明见表9。DB34/T 43432022 12 表9 数据段详细说明 内
21、容 格式举例 一、观测时间(固定长度16位)2018-01-01 01:01,表示北京时2018年1月1日01时01分 二、观测数据索引(固定长度89位)分别对应以下89项观测数据,1表示报文中含有此项数据,0表示不含 三、观 测 数 据 1 电源电压 138表示13.8 V 2 气温-8表示-0.8;12表示1.2 3 最高气温 格式同2 4 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固定长度4位)1602,表示16时02分 5 最低气温 格式同2 6 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格式同4 7 相对湿度 23表示23;100表示100 8 最小相对湿度 格式同7 9 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 格式同4 10 水汽压 123表示1
22、2.3 hPa 11 露点温度 格式同2 12 本站气压 10013表示1001.3 hPa 13 最高本站气压 格式同12 14 最高本站气压出现时间 格式同4 15 最低本站气压 格式同12 16 最低本站气压出现时间 格式同4 17 2 min平均风向 36表示36;123表示123 18 2 min平均风速 27表示2.7m/s 19 10 min平均风向 格式同17 20 10 min平均风速 格式同18 21 最大风速的风向 格式同17 22 最大风速 格式同18 23 最大风速出现时间 格式同4 24 分钟内最大瞬时风速的风向 格式同17 25 分钟内最大瞬时风速 格式同18 2
23、6 极大风向 格式同17 27 极大风速 格式同18 28 极大风速出现时间 格式同4 29 分钟降水量 1表示0.1 mm;10表示1.0 mm 30 小时降水量 格式同29 31 分钟雨量(固定长度120位)每分钟2位 32 1min能见度 100表示100 m DB34/T 43432022 13 表 9(续)内容 格式举例 三、观 测 数 据 33 10min平均能见度 格式同32 34 最小平均能见度 格式同32 35 最小平均能见度出现时间 格式同4 36 天气现象编码 天气现象编码应按照附录C的规定执行 37 路面状况 路面状况编码应按照附录D的规定执行 38 水膜/冰层/雪层厚
24、度 2表示0.2mm 39 最高厚度 格式同38 40 最高厚度出现时间 格式同4 41 最低厚度 格式同38 42 最低厚度出现时间 格式同4 43 湿滑系数 89表示为0.89 44 冰点温度 格式同2 45 道面温度-8表示-0.8;12表示1.2 46 最高道面温度 格式同2 47 最高道面温度出现时间 格式同4 48 最低道面温度 格式同2 49 最低道面温度出现时间 格式同4 50 总辐射 100表示100W/M2;当前时刻的总辐射 51 总辐射曝辐量 1000表示10MJ/M2,保留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存储;每1小时内总辐射的总量 52 总辐射最大值 100表示100W/M2;
25、每1小时内最大总辐射辐照度 53 总辐射最大出现时间(固定长度4位)每1小时内最大总辐射辐照度出现时间(地平时)1602表示16时02分 54 地温(固定10个数据构成)由10个温度数据构成,分别表示地面、草面、5cm、10cm、15cm、20cm、40cm、80cm、160cm、320cm的地温,单个数据表示同2.气温。未挂接:-,缺测:/。例如“-100 98/-”。表示5cm地温为10,10cm地温为9.8,15cm、20cm数据缺测,地面、草面、40cm、80cm、160cm、320cm未挂接。质控码固定为10位,未挂接为N(详见附录D)。55 10cm土壤水分(固定4个数据构成)土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4343-2022 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规范 4343 2022 区域 自动气象站 观测 数据 无线 传输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