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 T 1973-2021 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pdf
《DB35 T 1973-2021 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5 T 1973-2021 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 CCS B 60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973 2021 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aster plan of provincial wetland park 2021 - 04 - 01 发布 2021 - 07 - 01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5/T 19732021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 义 . 1 4 一般规定 . . 2 5 现状调查 与评价 . 3 6 总体布局 . . 3 7 保护与恢 复规划 .
2、 4 8 科普宣教 规划 . . 5 9 科研与监 测规划 . 5 10 合理利 用规划 . 6 11 防灾减 灾规划 . 6 12 基础工 程规划 . 7 13 区域协 调规划 . 7 14 管理规划 . . 7 15 环境影 响评价 . 8 16 投资估 算与效益分析 . . 8 17 保障措施 . . 8 18 规划文 件组成 . 8 附录 A(资料性) 基础资料收集 . 9 附录 B(资料性) 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文本参考提纲 . 10 附录 C(资料性) 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附表格式 . 12 附录 D(规范性) 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件制作要求 . 13 参考文献 . . 14 D
3、B35/T 1973 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福建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省湿地保护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丁团、陈建全、周冬良、张晓萍、潘标志、龚玉启、陈秀铃、汪荣、余希、 张勇、李铮、王战宁、林建丽、黄辰、黄骐、刘碧云。 DB35/T 1973 2021 1 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编制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一般规定、现状调查与评价、总体布局、保护与恢复规 划、科普宣教规划、科研与监测规划、合理利用规划、防灾减灾
4、规划、基础工程规划、区域协调规划、 管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规划文件组成和图表制作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4708 湿地分类 GB 5028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T 50293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 50318 城市排水
5、工程规划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湿地 wetland 天然或者人工形成,常年或者季节性带有静止或者流动水体的地域,包括滨海湿地、湖泊湿地、河 流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等人工湿地。 3.2 省级湿地公园 Provincial wetland park 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省林业行政主 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认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命名,依法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 3.3 功能分区 function al division 根据规划区资源特征、分布情况和保护利
6、用方式的不同,为实现规划目标,将湿地公园划分成既相 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不同区域单元。 3.4 湿地率 wetland coverage 湿地公园内的湿地面积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百分比。 DB35/T 19732021 2 4 一般规定 4.1 规划原则 4.1.1 保护优先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 4.1.2 科学修复 结合湿地公园生态系统退化或受损情况,采取针对性修复措施,使退化或受损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4.1.3 合理利用 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科学确定湿地资源利用范围、方式及强度。 4.1.4 可持续发展 湿地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7、,又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利用的要求,促进社 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1.5 统筹协调 统筹考虑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各方面的需要,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相协调。 4.2 规划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性公约、政策文件、技术标准、相关规划等。 4.3 规划内容 包括现状调查和评价,湿地公园性质、定位、发展目标,湿地公园范围和功能区划,保护与恢复规 划、科普宣教规划、科研与监测规划、合理利用规划、防灾减灾规划、基础工程规划、区域协调规划、 管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及图表制作等。 4.4 规划期限 湿地公园规划期为5年10年,宜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一致,可分为近期和中远期
8、。 4.5 规划程序 4.5.1 前期准备 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物质和技术等方面准备,制定总体规划技术方案。 4.5.2 调查与评价 外业调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 4.5.3 规划编制 提出湿地公园的范围、功能分区方案及规划总体思路等,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和建议,编写总体规划 文本,编绘必要的规划图件。 4.5.4 规划评审 DB35/T 1973 2021 3 向湿地公园主管部门提交规划评审材料,并根据审查论证意见进行规划文件修改、形成报批稿。 5 现状调查与评价 5.1 基础资料收集 根据规划编制的需要,收集准确、可靠并反映现状的基础资料,参见附录A。 5.2 专题调查 5
9、.2.1 湿地资源调查 主要调查湿地的类型、面积、特点、整体分布及变化趋势,水源补给、水质状况等。 5.2.2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 主要调查野生植物种类、数量、分布和植被情况以及野生动物种类、分布、种群数量等。 5.2.3 自然与人文景观调查 对湿地公园的地文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等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分布区域、数 量、类型、规模等。 5.3 现状分析与评价 5.3.1 分析评价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景观资源、水文水质、地质地貌和地理位置等现状。 5.3.2 分析评价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典型性、稳定性和生态区位的重要性。 5.3.3 分析评价湿地公园历史人文情况、土地资源利
10、用现状和趋势、保护管理和建设状况、所在地社 会经济、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当地居民和政府对建立湿地公园的支持程度等。 5.3.4 分析湿地受到的威胁、存在问题和保护对策。 5.4 建立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5.4.1 必要性分析 从湿地保护恢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示范性等方面作用分析建立湿地 公园的必要性。 5.4.2 可行性分析 从湿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景观价值、资源权属、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分析建立湿地公 园可行性。 6 总体布局 6.1 规划范围 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湿地类型的独特性,历史文化的连续性,社会经济的关联性,地域单 元的相对独立性,保护
11、管理、合理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具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等确定规划范围。依 据矢量图上的标界范围计量湿地公园面积。 6.2 湿地公园定位 DB35/T 19732021 4 依据湿地典型特征、资源类型、自然条件、区位关系、发展对策等因素综合确定湿地公园的定位, 凸显该湿地公园特色。 6.3 发展目标 提出湿地公园发展的总体目标,按规划期限,分解为近期、中远期目标,制定规划建设目标体系。 确定各阶段发展目标与重点项目时,应突出湿地保护与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兼顾合理利用。 6.4 功能区划 6.4.1 区划要求 湿地公园可划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的湿地面积之和应大
12、于 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的60%,湿地公园湿地率不低于50%。 6.4.2 功能分区 6.4.2.1 保育区 湿地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生态功能显著,珍稀濒危物种和保护物种及其原生地、栖息地和繁殖地集 中分布,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区域。仅限开展保护、监测、 科学研究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 6.4.2.2 恢复重建区 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及可能面临潜在威胁,需要采取保护和恢复措施的区域。应开 展培育和修复湿地相关活动。 6.4.2.3 合理利用区 合理利用的区域,应开展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宣教活动,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 生态体验及管理服务等
13、活动。 6.4.3 规划布局 按照各功能区管理的要求,统筹湿地保护与恢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合理利用、防御灾害、基 础工程、区域协调、管理等规划项目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布局。 7 保护与恢复规划 7.1 保护规划 7.1.1 一般要求 保护规划对象包括水体、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等。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能力建设等提出具体措施。提出湿地保护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湿地 保护工程位置、规模、技术措施、实施期限等内容。 7.1.2 水源和水系保护 分析湿地公园与界外水源的联系、水资源供需平衡,规划湿地公园合理水量的保护和控制性措施。 禁止人为截断湿地公园与
14、外部水系的联系,确保区域水系的完整性。 DB35/T 1973 2021 5 7.1.3 水质保护 针对湿地公园水质现状和影响水质的各种因素,规划水质保护和水污染防控的技术措施。 7.1.4 水岸保护 分析研究湿地公园水位的动态变化,掌握水陆交接区域的植被分层、自然演替、生态功能及使用状 况。以保护自然岸线为主,维护驳岸自然生态,确保水陆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为野生动植物创造 生息的场所。 7.1.5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 针对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提出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具体措施。 7.1.6 其他保护 按照湿地公园特色、资源本底及保护对象的不同,规划湿地原生
15、态风貌和湿地生态文化保护等。 7.2 恢复重建规划 7.2.1 一般要求 根据湿地退化或受损状况,确定恢复重建内容与方案,包括恢复内容、位置、规模、技术措施等。 7.2.2 水体修复 根据不同水体污染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水体修复目标和水质净化技术。 7.2.3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恢复 根据野生动植物种类,制定栖息地修复方案,包括修复目标、技术措施等。营造不同种类野生动植 物所需栖息环境。 8 科普宣教规划 8.1 一般要求 以宣传湿地资源特色和功能价值、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弘扬湿地生态文化为主要目标,根据湿地公 园的自身特点和宣传教育对象,提出科普宣教的主要内容、建设重点和展示布局。 8.2
16、 科普宣教设施 规划科普宣教设施,包括科普宣教基础设施、科普教育展示设施以及宣传材料等。湿地公园可建立 湿地宣教中心、宣教长廊等。 8.3 科普宣教解说系统 规划提出湿地公园解说系统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湿地科学知识解说、特有保护价值及保护资源解 说、保护恢复成效解说、音像图文展示与播放系统、牌示系统、出版物及游览解说体系等。 9 科研与监测规划 9.1 科研规划 DB35/T 19732021 6 根据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需要,搭建科研平台,规划设置管理急需、成果实用的科研项目,选择具有 相应技术力量的科研单位合作,提出切实可行的科技合作与国内外交流计划。 9.2 监测规划 规划监测设施设备和信息
17、系统建设。制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报告等,监测内 容包括湿地资源监测、关键物种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根据不同的监测内容采用定位监测、固定样地 (带、点)监测、遥感监测等方法。 10 合理利用规划 10.1 湿地生态体验 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容量分析,合理利用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湿地生态体验规 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体验发展现状、访客规模预测、生态体验项目、路线组织等。 10.2 服务设施 根据环境容量、交通状况和生态体验需要,合理布置服务设施,科学规划服务网点级别、规模。服 务设施包括生态体验、管理、医疗、环卫等相关设施,严格控制设施高度。 10.3 湿地景观 湿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5 1973-2021 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1973 2021 省级 湿地 公园 总体规划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