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3903-2021 寄递企业风险管控基本规范.pdf
《DB34 T 3903-2021 寄递企业风险管控基本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3903-2021 寄递企业风险管控基本规范.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3. CCS A 0 安 Basic 2021-0 100.01 2 徽 寄 specifica 6-08 发 布 徽 寄 递 企 tion of ris 布 安 省 企 业 风 k manage 安 徽省市 场 地 风 险 管 ment con 场 监督管 理 方 管 控 基 trol for po 理 局 发 方 DB 基 本 规 sting and 发 布 34 标 34/T 390 规 范 delivery 2021- 准 3 2021 enterprise 07-08 实 准 s 实 施 DB34/T 3903 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
2、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邮政业安全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邮政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邮政业安全中心、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安 徽省分公司、安徽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合肥金韵装卸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伍宝珠、王清、王明珠、胡兵、宫照龙、李宏兴、肖垚、柯春芳。 DB34/T 3903 2021 1 寄递企业风险管控基本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寄递企业风险管控基本要求、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持 续改进方面内容。
3、本文件适用于寄递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0757-2011 邮政业术语 GB/T 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0757-201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寄递 posting and delivery 接受用户委托,将信件、包裹、印刷品等物品,通过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按照封装上 的名址
4、递送给特定个人或单位的活动。 来源:GB/T 1075 7-2011,2.2 3.2 寄递企业 posting an d delivery enterprise 提供邮政基本服务、快递服务和其他寄递服务的企业。 3.3 风险 risk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 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 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本文件中简称风险。 来源:GB/T 3300 0-2016,3.8 3.4 风险管控 risk manag ement control 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源,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 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并落实,以
5、达到改善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目 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 3.5 风险辨识 risk ide ntification 识别风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DB34/T 3903 2021 2 3.6 风险评估 risk a ssessment 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 确定其严重程度, 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可靠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其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来源:GB/T 3300 0-2016,3.9 3.7 风险分级 risk cla 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6、。 3.8 隐患排查 screenin g accident potential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 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技术人员依据国家法律、 法规、 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 故隐患进行排查的过程。 4 基本要求 4.1 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 4.2 应建立能够保障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并配套奖惩制度。 4.3 应开展风险管控教育培训,确保从业人员知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 措施、应急方法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4 风
7、险管控应做到全面开展、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4.5 将风险管控活动的过程形成文件并妥善存档。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估过程记录、风险控 制措施及其落实情况记录应分类建档保存。 4.6 企业发包或出租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时,应在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承包、租赁合同中, 约定涉及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相关责任。 5 风险辨识 5.1 企业应组织全员针对收寄、分拣、运输和投递等生产环节,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交通环境、 作业环境、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各方面存在的风险源进行辨识,重点辨识下列内容: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控风险; “收寄验视”制度落实过程的安全风险; “实名收寄”制度落实过程的安全风险;
8、 “过机安检”制度落实过程的安全风险; 分拣设备和特种设备等操作过程的安全风险; 临时用电、动火和登高等危险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干线运输车辆及快递三轮车运行中的安全风险; 应急准备工作不足带来的安全风险。 5.2 风险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时间、环境和生产运营等因素变化带来的影响。 5.3 风险辨识应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DB34/T 3903 2021 3 6 风险评估 6.1 风险分析 6.1.1 风险分析应包括可能性分析和后果分析等。 6.1.2 企业可根据相关部门要求和自身经营状况制定相应的风险可容许程度。 6.1.3 企业应经过研究论证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对风险进行
9、定性、定量评价,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 风险矩阵分析法(L S),参见附录 A;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 B;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6.2 风险分级 6.2.1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风险级别,分别对应用“红、 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6.2.2 企业应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确定风险等级。 6.2.3 出现以下情形应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 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经执法部门确定为重大风险的。 7 风险
10、控制 7.1 确定风险管控层级 7.1.1 风险管控应遵循风险级别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进行分级管控。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 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7.1.2 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管控层级可分为公司级、部门 级、班组级、岗位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 实具体管控措施。 7.2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等方面为 每个风险项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落实,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7.3 编制风险管控清单 企业应根
11、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风险管控清单,附录C 提供 了寄递企业安全生产风 险管控清单示例。 7.4 风险告知 企业应建立风险公告制度,及时将本企业(场所/岗位)存在的主要安全生产风险、可能导致的后 果、风险控制措施、应急措施、应急电话、安全标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内容告知企业员工、相关方 及外来人员。风险告知可采取下列方式: 在醒目位置或重点区域设置安全生产风险公告栏; DB34/T 3903 2021 4 在醒目位置张贴企业“红、橙、黄、蓝”风险分布图; 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风险告知卡; 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工作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警示标志应符 合 GB/T 330
12、00-2 016 中 5.4.4 的规定。 7.5 隐患排查治理 7.5.1 基本要求 7.5.1.1 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7.5.1.2 以隐患排查清单为主要内容开展排查。 7.5.1.3 应全面覆盖、责任到人。 7.5.1.4 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专项排查与综合排查、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7.5.1.5 企业如无能力开展排查,或法律法规规定应由专业机构通过检验检测手段实施隐患排查的, 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实施隐患排查,如防雷系统监测、特种设备检测、各类警报仪器校准等。 7.5.2 隐患排查 7.5.2.1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行
13、业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 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内容、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 7.5.2.2 企业应依据法律法规、管理部门要求及风险管控清单确定具体排查项目,并建立隐患排查治 理清单,参见附录 D。隐患排查应覆盖工程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 全部风险控制措施。 7.5.3 隐患治理 7.5.3.1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结果,制定并实施隐患治理方案。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应立即整改,无法 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应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 包括以下方面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
14、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 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以及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7.5.3.2 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实现闭环管理,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 理情况,填写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参见附录 D。 8 持续改进 8.1 企业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管控动态评估。 8.2 出现下列情况时,企业应立即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更新风险信息并落实管控措施: 当有与本企业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或标准等文件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时; 当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时; 当设备设施、生产经营条件、周边环境、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 当本企业或同行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突发事件时。 DB3
15、4/T 3903 2021 5 附录A (资料性) 风险矩阵法 A.1 风险矩阵法简介 风险矩阵法是识别出每个作业活动可能存在的危害, 并判定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产生这种后 果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值。然后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 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值的计算见公式(A.1)为: RnullLnullS (A.1) 式中: R代表风险值; L代表发生伤害的可能性; S代表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A.2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 对照表A.1 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施五个方面对危害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取值,取五
16、项得分的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 L 值。 表A.1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等级 说明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 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 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 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 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
17、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 或过去偶尔发 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 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A.3 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S)取值 对照表A.2 从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法律法规符合性、环境破坏和对企业声誉损坏五个方面对 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 S 值。 表A.2 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财产损失 /万元 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100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DB34/T 390 6 等级 4 3 2 1
18、 A.4 风险 分 在确 定 根据 R 的 值 风险度 20-25 15-16 6-12 1-5 3 2021 法律、 潜在违反法 规 不符合上級 公 针、制度、 规 不符合司的 安 完全符合 分 级 定 了 S 和 L 值 的大小将 风 风险等 级 标识颜 重大风 (红色 较大风 (橙色 一般风 (黄色 低风 险 (蓝色 法规及其他 要 规 和标准 公 司或行业的 安 规 定等 安 全操作程序、 值后,根据 风 险等级分 为 级 与 色 险 ) 在采 施进 险 ) 采取 检查 险 ) 可考 险 ) 可考 无需 要 求 丧 安 全方 截 慢 规定 轻 无 公 式(A.1) 为 四级,见 表 图
19、A.1 表A. 3 行 取措施降低危 行评估 紧急措施降低 、测量及评估 虑 建立目标、 虑 建立操作规 采 用控制措施 人员 丧 失劳动能力 截 肢、骨折、听 力 慢 性病 轻 微受伤、 间歇 无 伤亡 计算出风 险 表 A.3。 风险矩阵图 风险应对 措 行动/控制措 施 害前,不能 继 风险,建立 运 建立操作规 程 程、作业指导 ,但需保存 记 财 力 丧失, 不舒服 险 度 R 的值, (R) 措 施 施 续作业,对 改 运 行控制程序, 程 ,加强培训 及 书但需定期 检 录 财 产损失 /万元 50 1 1 无损失 依据图A.1 进措 公司 级 位级 管 定期 公司 级 位级 管
20、 沟通 部门 级 查或 班组 级 公司 形 行业内、 省 地区 影 公司及周边 范 形象没 有 进行风险 评 实施主 体 级 、部门级、 班 管 控 级 、部门级、 班 管 控 级 、班组级、 岗 级 、岗位级管 控 形 象 省 内影响 影 响 范 围影响 有 受损 评 价分级。 体 班 组级、岗 班 组级、岗 岗 位级管控 控 DB34/T 3903 2021 7 附录B (资料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B.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作业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进行作业时的一种危险性半定量评价 方法。它是由美国人格雷厄姆 (K.J. Graham) 和金尼(G.
21、 F.Kinney )提出的,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 件危险性的因素是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 C(一旦发生事 故可能造成的后果)。L、E、C 的分值分别见表B.1、表B.2、表B.3,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值 D 来 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见表B.4),D 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以 类比作业条件进行比较为基础,由熟悉类比作业条件的专家按规定标准给 L、E、C 分别打分,计算出 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表B.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 L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 完
22、全会被预 料到 相当可能 可能, 但不经常 完全意外, 很少可能 可以设想, 很少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 可能 表B.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 E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 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 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 偶然暴露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B.3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 C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事故造成的后果 十人以上死亡 数人死亡 一人死亡 严重伤残 有伤残 轻伤,需救护 表B.4 危险性等级划分 危险性分值 D 320 160320 70160 70 风险等级与 标识颜色 重大风险 (红色)
23、 较大风险 (橙色) 一般风险 (黄色) 低风险 (蓝色) DB34/T 3903 2021 8 附录C (资料性) 风险管控清单示例 表C.1 风险管控清单 序 号 风 险 部 位 风险源 风险项 风险 失控 表现 风险控制措施 风 险 级 别 责 任 部 门 责 任 人 1 管 理 过 程 安全管理 机构不健 全、安全 管理人员 不足 安全管控措施 不落实等。 各类 事故 1.设立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 会。 2.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担 任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 3.根据从业人员人数等,合理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 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生产
24、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 当接受安全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 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2 管 理 过 程 未建立 安全生产 责任制 安全生产主体 责任落实不到 位。 各类 事故 1.建立健全涵盖企业所有组织、岗位、寄递环节和 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晰安全生产责任内容、 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 2.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3.对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长期公示。 3 管 理 过 程 安全管理 制度 不完善 企业安全管理 工作不规范。 各类 事故 1.识别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及时转 化为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2.建立健全涵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3903-2021 寄递企业风险管控基本规范 3903 2021 寄递 企业 风险 基本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