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5427-2021 水体底泥洗脱生态恢复工程技术指南.pdf
《DB13 T 5427-2021 水体底泥洗脱生态恢复工程技术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5427-2021 水体底泥洗脱生态恢复工程技术指南.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3.100.01 CCS A 02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427 2021 水体底泥洗脱生态恢复工程技术指南 2021 - 07 - 28 发布 2021 - 08 - 28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 5427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 2 5 水体底泥泥质调查与洗脱区域划定 . 5 6 底泥洗脱控制目标及洗脱要 求 . 7 7 底泥洗脱工艺及其选择 . 8 8 底泥洗脱设备及其选择 . 9 9 底泥洗脱生态恢复施工
2、方案 . 10 10 洗脱污泥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 . 12 11 运维管理 . 12 附录 A(资料性) 底泥洗脱工程技术原理 . 14 附录 B(资料性) 底泥洗脱生态恢复工程方案编制要点 . 15 参考文献 . 16 DB13/T 5427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 并归口 。 本 文件 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环 境科学研究 院、安徽雷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本 文件 主要起草人: 冯慧云、吴敬东、朱永涛、余增亮、储昭升
3、、霍学平、孙进、张昀保、董邦 敏、孙家君、霍志久、杜海明、张红梅、周澳、张志华、杨蒙、李然、许坤鹏、李源、闫英师。 DB13/T 54272021 III 引 言 本文件的制定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白洋淀与大清河流域(雄安新区)水生 态环境整治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研成果,及北方近自然湿地地区底泥洗脱工程实践 经验为基础,可服务雄安新区的水生态环境治理及水安全保障。 DB13/T 54272021 1 水体底泥洗脱生态恢复工程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湖泊 或河流的以水质改善和生态恢复为目标的底泥洗脱工程建设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底泥污染型河流、湖泊、城市水体及人
4、工水产养殖区底泥污染物的移出,实现水体 生态恢复,其他水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 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11893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HJ 535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 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636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 717 土壤质量全氮的测定凯氏法 HJ 828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NY/T 53 土壤全氮测定法
5、 (半微量开氏法 ) SL 42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体 底泥 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 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 3.2 水体 是江、河、湖、海、水库、池塘等的总称。 3.3 水体 内源污染 主要指进入河流 、 湖泊中的营养 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沉降至湖泊底质表层 , 随时间推移逐渐 形成河湖内污染负荷。 3.4 底泥洗脱 DB13/T 54272021 2 通过机械或射流驱动产生 的 湍流 实现水体底泥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泥砂的机械分离,将无机泥砂 原位覆
6、盖,有机污染物异位处理的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技术。 3.5 泥 -水界面 具有一定厚度与复杂结构的区层,是底泥与上覆水相之间的边界层。在底泥一水界面之上是化学 性质相对均匀的水层,界面之下为物理结构相对稳定的底泥沉积层。 3.6 生态恢复 是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 向有序的方向 进行演化,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3.7 沉水植物 是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 , 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 3.8 补偿深度 在某一深度处 ,光照的强度减弱至植物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全部为维
7、持其生命代谢消耗所平 衡,没有净生产量,此深度为补偿深度。 3.9 粒径 颗粒的大小称为 “ 粒径 ” ,又称 “ 粒度 ” 或者 “ 直径 ” 。当被测颗粒的某种物理特性或物理行为 与某一直径的同质球体(或组合)最相近时,就把该球体的直径(或组合)作为被测颗粒的等效粒径 (或粒度分布)。 3.10 底质 是 矿物、岩石、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污水排出物和河(湖) 床底母质等随水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一般不包括工厂废水沉积物及废水处理厂 污泥。 3.11 水生态 是指环境水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各种水分条件的适应。生命起源于水中,水又是一切生物
8、 的重要 组成部 分。生物体不断地与环境进行水分交换,环境中水的质(盐度)和量是决定生物分布、 种的组成和数量,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4 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4.1 设计原则与技术路线 4.1.1 污染底泥的底泥洗脱应坚持局部重点区域重点洗脱的原则 ; 以底泥污染物有效 去除和水质改善 为工程直接目的,以底泥洗脱后促进生态恢复为间接目的。 4.1.2 在设计底泥洗脱方案时,应同时考虑与其他相关工程措施的协调与配合,综合设计,分步实施。 工程后期,应考虑进行常态化维护管理。同时,综合考虑工程效益与投资。底泥洗脱工程设计的技术 路线见图 1。 DB13/T 54272021 3 内源污染严重 社
9、会经济发展 生态恢复要求 确定底泥洗脱工程 其他内源控制技术比选 确定工程目的 确定洗脱要求 确定相关标准 工程区调查与勘测 污染底泥分布 污染底泥浓度 水质与生态现状底泥污染释放 底泥污染负荷总量及分布 底泥洗脱工程方案设计 工程分区及工程量 污泥干化与资源化 底泥洗脱设备选择 底泥洗脱设计要求 施工期与施工后监测 洗脱深度 洗脱试验 工程投资与效益评估 水质改善 底质改善 经济效益评估生态修复效果污染物去除量 图 1 技术路线 DB13/T 54272021 4 4.2 设计要求 4.2.1 工程阶段划分 底泥洗脱生态恢复工程项目实施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
10、 工招投标、项目施工、交工验收、项目后评估及竣工验收九个阶段。 4.2.2 项目建议书阶 段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项目建议书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a) 项目名称、执行单位、编写单位; b) 项目背景; c)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d) 污染底泥洗脱及处置工程初步方案; e)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设想; f) 工程组织机构初步设想; g) 项目进度安排; h) 工程效益评价; i) 环境影响评价; j) 结论; k) 附件。 4.2.3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 a) 总论; b)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 c) 项目所在区域污染底泥成因和分布状况; d)
11、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自然条件和项目实施条件论证; e) 洗脱范围、洗脱工程量确定;污染底泥洗脱与输送方案论证 ;污染底泥脱水方案论证;余水 处理和排放方案论证;污染底泥处置利用方案论证; f) 环境监测方案; g) 项目外部协作条件;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安全和节能;工程组织机构; h) 招投标; i) 项目实施周期及工程进度计划; j) 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k) 国民经济评价; l) 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m) 研究结论;问题和建议; n) 附图和附件。 4.2.4 初步设计阶段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4.2.4.1 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主要设备与材料”、“工程概算”和“设
12、计图纸”四篇 组成。 4.2.4.2 设计说明书内容一般包括:总论;自然条件;污染底泥洗脱工程量确定;总体布置方案设计; 污染 底泥洗脱与输送设计;污泥脱水设计;余水处理和排放方案设计;环境监测方案设计;附属工程 DB13/T 54272021 5 设计;环境保护;安全和节能;工程量汇总;施工条件、方法和进度;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存在问 题与建议。初步设计文件应附有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及规划、土地等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4.2.4.3 主要设备与材料包括:洗脱、输送、脱水余水处理、污泥后处理、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等所 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主要设备应说明其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等,对非标设备应
13、专门说明。 4.2.4.4 主要材料应按单项、单位工程分别列出数量。 4.2.4.5 工程概算包括:“编制说明”、“工程概算表”两 部分内容。 4.2.4.6 设计图纸包括:设计图纸目录;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污染底泥分布图;洗脱区设计 图;污染底泥输送、余水处理及排放设计图;其他相关图纸。 4.2.5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4.2.5.1 施工图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还包括说明书、主要设备材料表。 4.2.5.2 图纸包含:图纸目录;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污染底泥分布图;洗脱区设计详图;污 染底泥输送工艺设计图,输送管线路图、过路管设计详图;污泥脱水设计图、余水处理及排放工艺
14、设 计图;其他相关图纸。 4.2.5.3 说明书包括:工程概况;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平面和高程基准系统;气象资料;水文 、泥 沙资料;项目区域工程地质条件;项目区域污染底泥特点和分布;项目设计方案和主要参数;施工工 艺流程;各个施工工序、施工技术和工序衔接要求;施工注意事项;环境保护和监测要求;施工质量 要求;项目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法。 4.2.5.4 主要设备材料表:应列出各施工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和材料详细清单,主要设备和材料应说明 其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等,对非标设备应专门说明。主要材料应按单项、单位工程分别列出数量。 5 水体底泥泥质调查与洗脱区域划定 5.1 采样点位设定 河流、湖泊等监
15、测采样点的设定依据治理区域实际环境情况,具体如下: a) 正常情况下在治 理的河流水域下游每隔 500m 布设采样 点,且总数不少于 3 个; b) 在河流或湖泊的国控、省控、市控、或县控断面 下游每隔 500m 布设采样 点,且总数不少于 3 个; c) 在工业园区、企业废水排口 处下游每隔 500m 布设采样 点,且总数不少于 3 个; d) 在居民聚集区、农业分布区、支流汇入 处下游每隔 500m 布设采样 点,且总数不少于 3 个; e) 河流入湖口、湖湾区、水源地及水污染较重水域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密布设采样断面。 5.2 底泥采样方法 5.2.1 污染底泥的采样方式一般为人工取样。人
16、工方式底泥采样器主要有抓斗和柱状采样器两种。 5.2.2 抓斗采样深度可为表层 10 cm,主要用于底泥洗脱生态恢复工程区重点洗脱区域的确定。 5.2.3 柱状采样器可采集不同深度的底泥样品,主要用于底泥垂直污染特征研究及确定工程区污染底 泥的状况。 5.3 检测指标与检测方法 工程区底泥污染状况调查需测定的物理化学指标主要有: a) 上覆水:溶解氧( DO)、 pH 值、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 ORP)、叶绿素 a(Chla)、总氮( TN)、 总磷( TP)、氨氮( NH4+-N)、化学需氧量( CODcr)等; DB13/T 54272021 6 b) 柱状沉积物:氨氮( NH4+-N)
17、、含水率、粒径、有机质、总磷( TP)、总氮( TN) 。 检测指标与 方法详见表 1。 表 1 底泥洗脱 生态恢复工程区底泥污染状况调查测定项目及方法 5.4 洗脱区域确定 参 照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根据底泥 有机污染物 中 的 有机质含量来确定 底泥洗脱区域。 a) 宜将水体底泥有机污染物 中 的有机质含量作为底泥洗脱区划定的主要依据,将有机质含量 6.72%作为 1 项指标限定值; b) 水体底泥有机污染物 中 的有机质含量指标达到或超过上述限定值的区域可划定为底泥洗脱区 域; c) 水体底泥有机污染物 中 的有机质含量小于上述限定值的区域可划定为非洗脱区。 类型 类别
18、 测定项目 测定方法 测定依据 上覆水 物理 性状 溶解氧( DO) 便携式溶解氧仪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pH 便携式 pH 计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透明度 塞氏盘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氧化还原电位( ORP) 铂电极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叶绿素 a(Chla) 分光光度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营养 成分 TN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 636 TP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 11893 氨氮( NH4+-N)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5 化学需氧量( CODcr) 重铬酸盐法 HJ 828 柱状 沉积物 即测 NH4+-N KCl 提取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19、 沉积物质量调查评估手册 物理 性状 含水率 烘干法 沉积物质量调查评估手册 粒径 筛分析法与消光法 SL 42 营养 成分 有机质 油浴外加热 -重铬酸钾容量法 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 TP SMT 总磷测定法 - TN 半微量开氏法 NY/T 53 DB13/T 54272021 7 6 底泥 洗脱 控制目标及洗脱要求 6.1 底泥 洗脱 控制目标 6.1.1 洗脱深度 确定 对底泥中有机质含量进行 分层 测定,分析有机质随底泥深度的垂直变化特征, 以有机质含量 6.72% 作为洗脱深度的界线值。 有机质含量 在 底泥的垂直 分层方向上超过 6.72%的泥层厚度为底泥洗脱深度。 原则上 底
20、泥洗脱厚度 不超过 20cm,具体以作业水体实际情况而定。 6.1.2 洗脱后环境和指标要求 通过底泥洗脱将底泥表层有机质、氮、磷及越冬 “ 藻种 ” 等胶体级污染物转移出水,底泥中干净 的泥沙原位覆盖,构建高稳定度的泥 -水界面,防止外力扰动界面引起的水体浑浊。消除底泥上泛、水 体黑臭现象,提高水体透明度,恢复沉水植物生长,促进水体由污染水体向草型水体转型。 底泥洗脱生态恢复工程实施水体生态指标要求如下表 2。 表 2 底泥洗脱生态恢复 工程实施水体生态指标 项 目 透明度( cm) 溶解氧( mg/L) 氧化还原电位 ( mV) 氨氮( mg/L) 底泥有机 质( %) 底泥物理性状 (底
21、泥粒径占比) 生态指标 (生态阈值) 35 (水深 1m) 3.0 80 5.0 6.72 75 m 30 6.1.3 洗脱底泥量测算 6.1.3.1 根据需开展洗脱水体的河床面积( S)与洗脱深度( H)的乘积计算拟洗脱的水体底泥总量 : 洗脱污泥总量( M) =洗脱河床面积( S) 洗脱深度( H) 。 6.1.3.2 根据拟洗脱的水体底泥总量与拟洗脱层有机污染物浓度平均值计算洗脱产生污泥总量 :洗脱 产生污泥量 ( m) =洗脱污泥总量( M) 有机污染物浓度占比平均值( %)。 6.1.4 工程投资与成本核算 底泥洗脱工程投资与其他治理工程投资类似,具体如下: a) 底泥洗脱的投资包括
22、洗脱工程费用、后处理费用。洗脱工程费用包括直接工程费、间接费、 利润、税金和专项费用五个部分 ; b) 预算定额根据工程管理要求,参照交通部 、 水利部 相关规定及 市场信息价进行核算 ; c) 后处理费用为对洗脱污泥最终处理产生的处理费用。 6.2 底泥洗脱控制要求 底泥洗脱控制要求如下: a) 洗脱扰头的物理作用力需连续、稳定; b) 原则上洗脱扰头的物理扰动时间控制在 3.0min 5.0min, 具体以作业水体的底泥性状确定; c) 混凝槽中处理剂的投加量需连续、稳定; DB13/T 54272021 8 d) 沉淀槽中的污泥达到指定液位,需将其抽送并进行后续处理。 6.3 底泥洗脱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 5427-2021 水体底泥洗脱生态恢复工程技术指南 5427 2021 水体 洗脱 生态 恢复 工程技术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