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省随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
《2012年湖北省随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湖北省随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2 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第 卷(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0题为生物学学科试题, 11-18题为化学学科 试题, 19-26题为物理学科试题。 1-18题每题 2分, 19-26题每题 3分) 1( 2012随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B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 C 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D 超声波不是声波 考点 :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 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 度最快,液
2、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气体最慢,同一介质还与温度有关;音调与频率 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波分为超声波和次声波 解答: 解: A、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 A 错误;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也与温度有关,故 B 错误; C、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 C 错误; D、声波分为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也是声波,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以及频率与音调的关系,要结合声学 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知识 2( 2012随州)有关信息的传播与信号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3、B 模拟信号比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 C 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是紫外线 D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红外线;电磁波的传播。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 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 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 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 2)根据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特点,以及数字信号的优点来分析此题 ( 3)紫外线的用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能杀菌;紫外线能促使维生 素 D 的合成 ( 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A、我国发射的地
4、球同步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这类卫星相对 于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故本选项正确 B、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比具有不失真、抗干扰、能加密、易储存等优点,故本选 项错误 C、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故 本选项错误 D、电磁波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 1)此题涉及到运动和静止性、红外线、电磁波的传播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是 中考常见题型 ( 2)分析 A 选项时要注意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进行灵活处理和分析,理解 “同步 ”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 2012随州)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雾的形成 B 霜的形成 C 水结成冰 D 露的形成 考
5、点 :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 (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 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 叫凝固 解答: 解: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 A 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 B 正确; C、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 C 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 D 错误
6、; 故选 B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 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 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 2012随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电荷的电量是 1.61019C B 电能表能计量出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C 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 220Hz D 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考点 : 交流电;物理常识;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电子所带的电量称为元电荷,即 1.610 19C; ( 2)电能表是测量某用户在某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物理量;
7、( 3)在家庭电路中,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 50Hz ( 4)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能产生磁,即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解答: 解: A、我们把电子所带的电量称为元电荷,即 1.610 19C,故错误; B、电能表能计量出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的仪表,故正确; C、在家庭电路中,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 50Hz,故错误; D、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能产生磁,即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故错误 故选 B 点评: 该题考查了元电荷的理解、电能 表的作用、奥斯特的贡献及家庭电路电流的频率等 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5( 2012随州)运用物理知识提高安全教育认识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雷雨天气里,不要
8、在高大的树木下避雨 B 一旦发生电路起火或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实施灭火或抢救工作 C 坐在行驶汽车前排的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是通过减小惯性来保障安全的 D 如果乘客站在铁路安全线以内等侯列车,是非常危险的 考点 : 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为了防止遭 遇雷击,在雷雨天气里,不要在高大的树木下避雨; ( 2)由于人的身体是导体,所有一旦发生电路起火或触电事故,不能用手去触摸电 线,故应先切断电源再实施灭火或抢救工作; ( 3)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4)据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汽车快速行驶
9、时,其内侧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其外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故人要是距离列车太近,外侧的大气压容易把人压 向列车,造成危险事故 解答: 解: A、为了防止遭遇雷击,在雷雨天气里,不要在高大的树木下避雨,故不符合题 意; B、由于人 的身体是导体,所有一旦发生电路起火或触电事故,不能用手去触摸电线, 故应先切断电源再实施灭火或抢救工作,故不符合题意; C、坐在行驶汽车前排的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对人造成伤害,但不能 减小惯性,故符合题意; D、据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汽车快速行驶时,其内侧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其 外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故人要是距离列车太近,外侧的大气压容易把人压
10、向 列车,造成危险事故,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该题考查了注意防雷的知识、安全用电的常识、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和流体压强与 流速关系的理解,是一道 综合题,难度较大 6( 2012随州)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 B 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C 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D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不改变 考点 :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概念。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 化; ( 2)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总
11、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即其运动状 态不会发生变化; ( 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 吸引铁钉);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就有力的作用 解答: 解: 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 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发生力的作用,如不接触的磁铁吸引铁钉;故 B 错误; C、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 C 错误; D、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不改变;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在不 同受力情况下所处的运动状态是解答此题的
12、关键;还 要深刻理解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7( 2009威海)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所示现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 在电压为 3V 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的电阻值大于乙的电阻值 B 甲的电压大于乙的电压 C 甲消耗的电功率大于乙消耗的电功率 D 甲的电流等于乙的电流 考点 :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功率的计算。 103034 专题 : 信息给予题;图析法。 分析: 根据 U I 图象提 供的信息,可求 R 甲 和 R 乙 ,因为两电阻串联,所以可以得出电压、 电流和电功率的关系 解答: 解:方法一:由图知: 两电阻串联 , I 甲 =I 乙 ;
13、方法二:由图知当电压等于 2V 时, I 乙 I 甲 ,所以, R 乙 R 甲 , 当两电阻串联时, I 甲 =I 乙 ;根据公式 U=IR 和 P=I2R 可知 U 甲 U 乙 , P 甲 P 乙 , 故选 D 点评: U I 图象提供的信息: 求电阻; 比较两电阻大小(利用控制变量法,当电压 相同时,电流大的电阻小); 当两电阻串联时,除电流相等外, 8( 2012随州)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 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 A,在木块的下方用 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 B,金属块 B 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 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 h1
14、;然后取出金属块 B, 液面又下降了 h2;最后取出木块 A,液面又下降了 h3由此可判断 A 与 B 的密度比为( ) A h3:( h1+h2) B h1:( h2+h3) C ( h2 h1): h3 D ( h2 h3): h1 考点 :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103034 专题 : 推理法。 分 析: 当细线断开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减小,减小的浮力等于金属块 B 的重力与金属块 B 所受浮力之差;根据此关系列出等式; 木块在水中最后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此关系列出等式,二式相比 较即可 h2得出结论 解答: 解:细线断开后,木块减小的浮力 F
15、 浮 1= 水 gV 排 1= 水 gSh1=GB 水 gSh2=BVg 水 gSh2; 所以 BVg= 水 gSh1+ 水 gSh2; 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F 浮 2=GA= 水 gSh3=AVg; 所以 = = ;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物体 密度的大小比较,关键是对 AB 进行受力分析,找出 AB 所受浮力与液 面降低的关系,这是本题的难点 二、第 卷(共 19题。 27-37题为物理学科试题、 38-43题为化学学科试题、 44-45题为生 物学学科试题。) 9( 2012随州)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 照相机中
16、成 实 (填 “实 ”或 “虚 ”)像,在投影仪中成 倒立 (填 “正立 ”或 “倒立 ”)的像, 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 放大 (填 “放大 ”或 “缩小 ”)的像 考点 :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 解: 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制成 的 投影仪是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制成 的 放大
17、镜是利用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制成的 故答案为:实;倒立;放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 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是比较基础性的习题利用凸透镜制成的 设备: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摄像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 将每种设备与凸透镜成像的具体情况对应起来是解决这种类型的关键 10( 2012随州)某快速热水壶上标有 “220V, 1000W”的字样,它表明该热水壶在额定电压 220V 下工作时,功率为 1000W,小明用该水壶盛水至 1L 刻度线处,若水的比热容为 C 水 =4.2103J/( kg ),水的初温为 20 ,若在 1 标准大气压下将水烧至沸腾
18、,则该电热水壶 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所用的时间为 5.6 分钟 考点 : 热量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电功的计算。 103034 专题 : 计算题。 分析: 知道水壶内水的体积,可利用公式 m=V 计算出水的质量,又知道水的比热容和 温度变化,可利用热量公式 Q 吸 =Cm( t t0)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 水吸收的热量等于消耗的电能放出的热量,而电热水壶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所以 其功率为额定功率,可利用公式 t= 计算出工作时间 解答: 解: V=1L=1dm3=1000cm3, =1103kg/m3=1g/cm3, 水的质量为: m=V=1g/cm31000cm3=1000g=1kg; 又 C
19、水 =4.2103J/( kg ), t=100 , t0=20 , 水吸收的热量为: Q 吸 =C 水 m( t t0) =4.2103J/( kg ) 1kg( 100 20 ) =3.36105J; 而电热水壶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所以其功率为 P=1000W, W=Q 吸 =3.36105J, t= = =336s=5.6min 故答案为: 5.6 点评: 本题是一道热学和电学的综合应用题,主要考查质量、吸收热量和所用时间的计算, 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与生活相连,使 学生觉得学了物理有用,在应用 时要注意应结合题意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1( 2012随州
20、)场地自行车赛的赛道是圆形的,该圆形赛道的半径为 R,甲、乙两运动员 沿赛道骑自行车的速度为 V1和 V2,且 V1 V2,两同学在同一起点开始沿相同方向骑自行 车,则两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是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结果) 考点 :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03034 专题 :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本题属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等量关系为: 相遇:骑车快的速度 时间 +骑车慢的速度 时间 =跑道周长 追及:骑车快的速度 时间骑车慢的速度 时间 =跑道周长 解答: 解:两人速度不同,因为 V1 V2,两人再次相遇时,甲走的路程正好是乙走的路程 加上圆形跑到的周长; 所以 S 甲 =S 乙 +2R; 整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湖北省 随州市 初中毕业生 学业 升学 统一 考试 物理试题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