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省德州市初中学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2012年山东省德州市初中学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山东省德州市初中学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德州市 二一二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纸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试题和答题纸统一收回,答题纸按要求装订。 一积累 与 运用( 2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迸 ( bng) 溅 伫 ( zh)立 咆 ( po) 哮体 颔 ( hn) 首低眉 B.砭 ( bin) 骨 炽 ( ch)热 堰 塞 ( s)湖 硕果 累 ( li) 累 C.哺 ( p)育 窥 伺 ( s) 扎 ( zh)小辫 惟妙惟 肖 ( xio) D.檄 ( x)文 蜜 饯 ( jin) 一 抔 (
2、 pu)土 吹毛求 疵 ( c) 2.下列词语中,有 错 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狼藉 绯闻 闭门羹 锐不可当 B.烦燥 庇荫 报不平 张皇失措 C.寒战 馈赠 一招群 子虚乌有 D.骊歌 谰言 脱口秀 险象迭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 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今年是奥运年,各种赛事 鳞次栉比 ,令人目不暇接。 B.知悉家中老母身体健康,心中稍安。此地诸事 告罄 ,即刻回乡探望。 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 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 叹为观止 的地步。 D.军人沈星勇救落水少年壮烈牺牲,英雄壮举 可歌可泣 ,传遍大
3、江南北。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周作人看中国书有一条标准十分独特,就是看作者“对待人的态度”,特别是“对 待女人、儿童的态度”。 B.徐悲鸿熟练地运用解剖、透视、和记忆形象的非凡能力,捕捉动物最为传神的瞬间, 把猫的娇敏、牛的敦厚、鹰的雄健描绘得淋漓尽致。 C.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如何 创作出来的? 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 现出来的特征各异:“ 70 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 80 后 ” 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 90 后”则基本上 是娱乐。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诗经以四言为主
4、,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C.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阿长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故乡藤野先生等作品。 D.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哈 姆雷特奥赛罗 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6.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 文中改正。( 2 分) 锦绣川风景区位于城区与河东新城结合处,全长 10 公里,水面宽 200 米。主要有 木栈桥、卵石滩、博弈平台、摩托艇等经典。白天,五桥飞架东西,气势恢宏。夜晚, 万盏灯火竞相辉映,灯火与桥梁、绿树、碧水浑然一体,赏夜景的理想
5、去处。 7.在我国古典名著中,作家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请根据 插图 回答问题。( 2 分) 来源 :学 _科 _网 Z_X_X_K ( 1)图中的人物形象是 。 ( 2)选出符合人物特点的项:( ) 多愁善感 精明能干 才华横溢 体弱多病 狠毒泼辣 孤芳自赏 世故圆滑 8.填空( 5 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 登飞来峰 中能表达“高度决定视野”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 。” 行路难中表达诗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的诗句是: “ , 。” 请写出一个含“家”字的古诗名句: 。 9.综合性学习( 6 分)
6、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位居金牌榜榜首。伦敦奥运会,将于 7 月 27 日至 8 月 12 日举行,中国将派最优秀的运动员参赛,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 1)为激励中国代表团,某网站征集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2 分) 上联:忆往昔中华健儿北京奏华章 下联: ( 2)奥运开赛在即,你不能亲临现场为运动员加油呐喊,请拟一条微博,为自己喜欢 的一位运动员(刘翔、易建联、李娜等)送上祝福。( 40 字以内)( 4 分) 二、阅读(共 4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28 题。 (一)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
7、何处高楼雁一声? 10.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派。( 2 分) 1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 2 分) 1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二)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 分) 不 以 物喜 先 天下之忧而忧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15.“先天下
8、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 出一个具体事例。( 3 分) (三)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 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 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 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 ,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 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 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 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
9、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 准传 【注释】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 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 分) 每期 会 赋役( ) 事决 乃 退(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3 分) (四) 宣德炉 宣德炉从宣德 时期开始烧造,一举成功,此后五百年来名声不减, 以至于 不管哪 个朝代铸造的这种铜炉,都叫宣德炉。这一点跟景泰蓝一样。今天没人会咬文嚼字地说 “送你一对掐丝珐琅瓶”,都说“送你一对景泰蓝瓶子”。景泰蓝是在景泰年间发扬光 大的,宣德炉则是在宣德年间达到顶峰,名气大。 宣德炉有这么大的名
10、气,一定不是白来的。铜材料冶炼过程不是我们想象的把铜 化成铜水,一铸造就成了。它需要反复冶炼,每冶炼一次就要去掉一些杂质,剩下的是 精华,但分量就会减少。由于宣德皇帝亲自督造此事,所以质量非常高。一斤进贡来的 铜材料经过冶炼,最后只能 剩四两。这四两还是小两,过去一斤是十六两,有个词“半 斤八两”,说的是旧制,今天应该说“半斤五两”才对。 【 甲 】 过去做炉都是用 翻砂法 ,宣德用的是 失蜡法 。历史上铸造青铜器用过失蜡法, 但没有做过炉。而宣德炉用的是失蜡法,较之翻砂法,铸好的炉变得非常光洁好看。有 人认为宣德炉铸好以后,还有专业的人给它上色。我们不要简单地理解上色就是把颜色 刷到上面,而
11、是用各种方法使炉身呈现一种自然的色泽。都有什么色泽呢?石青斑、朱 砂斑、葡萄斑等等。 【 乙 】 宣德炉里除了精炼铜外,还有锌、锡、银、金。史料非常清楚,当时进贡风磨铜 的单 子 上明确写着含有黄金。今天用科学的方法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一测试就知道了。 最简单的测试是用比重,黄金的比重非常大,铜的比重大概是黄金的三分之一。 【丙】 我听一个老师傅跟我说, 最好的宣德炉的含金量大约是 3%。 我曾经买过一个宣德炉, 特别沉。我很高兴,直接上菜站找了个普通的秤一约,八斤四两,也就是 4200 克。我 乘上 3%,大概是 126 克。你想,这样一个香炉里如果含 126 克黄金,那质感完全不一样 了。
12、我们对衣料比较熟知,如果纯棉的衣料里加 3%的毛,质感马上得以改观;如果纯毛 的衣料里加 3%的化学纤维,它可能变得不易起褶 。古人显然也发现了这个规 律。所以我认为好的宣德炉里一定含金,一加上金,就不容易生锈,而且颜色明显 跟普通铜器拉开了距离。 马来都说 收藏 19.下面 A、 B 两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出的,请根据内容判断它们应在原文中甲、乙、丙的 位置。 (2 分 ) A.古玩指南上的记载是 46 种颜色,有的书记载的比这个数量还多,那都手机 微妙 的区别了。 B.这是明末大收藏家项元汴 在宣炉博论中的记载:“宣庙遂敕工匠,炼必十二, 每斤得其精着才四两耳。”宣庙,就是指宣德皇帝。 A 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山东省 德州市 初中 学业 升学 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