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省嘉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2009年浙江省嘉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浙江省嘉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09 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嘉兴市卷) 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二部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全卷共 6 页,有 4 大题, 23 小题,满分为 150 分。 3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认真审题,细心答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 分) 1 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泛舟南湖,自有诗情画意,漫步西塘,便觉 (qe) 意舒适;登山临水,顿感心旷 神 (y) ;观海听潮,体验雄 (hn) 壮观。走过曲径通 (yu) 的小巷,亲 近瓜甜果香的乡村,回味吴侬软语的民风能不醉江南 ? 2根据语境,把括号中的备选词
2、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3 分) 我们期待着世界各国各地区以上海世博会为平台,充分 城市文明成果, 城市建设经验, 城市发展理念,探讨城乡互动发展,探索新的更好的人类居住、 生活、工作模式。(传播 交流 展示) 3下列句子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4 分) (1)在第 14 届省运会形象系统征集活动中,组委会收到大约 600 份左右的会徽、吉祥物 候选作品。 (2)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大阳能产业。 4古诗文名句填空。(共 4 题,任选 3 题作答)(6 分) (1)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倾诉了“过尽千帆皆不是, ”的绵绵情意;辛弃疾在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表达了“
3、,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报国豪情。 (2)王维 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 ” ; 李白 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 ” 。 (3)汉乐府长歌行告诫我们“少壮不努力, ” ;赵翼在论诗中鼓励我们 “ ,各领风骚数百年” 。 (4)我国把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说明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请写出与传统节日(如清 明节、中秋节等)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 , 。 ”(写出连续的两句) 5 阅读相关材料,按要求答题。(11 分) 九 O 一班的张华平(男);李珊珊(女)和罗智勇(男)三位同学一起组成综合性学习小组, 开展社会调查 做了下列工作。 活动一:查阅资料。 摘录 1: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提出了城乡
4、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 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和公共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六个一体化建 设的目标。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最终达到城乡之间在 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状态。 摘录 2: 嘉兴市 20042007 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筹资情况表 2004 2005 2006 2007 总筹资额 (万元 ) 12098.45 15711.84 16651.76 29474.39 总财政投入 (万元 ) 6625.22 8571.06 9238.02 16522.22 人均总筹资 (元 ) 55 70 73 130 个人缴费 (元 ) 2
5、8 32 32 53 人均资助 (元 ) 27 38 41 67 (以上材料摘自嘉兴改革开放 30 年系列研究成果选编 ) 活动二:调查采访。 采访对象:东方村农民谢宝发 (男 63 岁 ) 李珊珊:老伯伯,你以前是到哪里看病的 ?现在呢 ?看病缺钱怎么办 ? 谢宝发:以前生病不敢看咯,村里都一样,实在熬不过就去镇卫生院。现在参加了农村 医保,看病好报销,胆子也大了。 罗智勇:你们村的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怎样 ?2008 年比 2007 年增长了多少 ? 谢宝发;啥 ?哪哈 ? 活动三:交流感受。 活动结束后,综合性学习小组成员面对嘉兴农村新貌,颇有感受。 李珊珊说: “江南,水乡看桃红柳绿。
6、” 罗智勇说: “城乡一体促社会和谐。 ” 张华平说: “ 。 ” (1)嘉兴市 20042007 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筹资情况表中包含哪些重要信息?请写出其 中一项。(2 分) (2)从口语交际的角度看,罗智勇的提问存在着问题,请修改。(3 分) (3)请你替张华平拟写一句话。要求与李珊珊或罗智勇说的话内容相关,形式相对。(3 分) (4)综合以上内容,请你为综合性学习小组拟定一个调查报告的标题。(不超过 20 字)(3 分) 二、现代文阅读(32 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614 题。 (一) (18 分 ) 仰望母亲 大阳很好。明晃晃地让春的气息四处弥散,宛若迷人的轻音乐。阳光下,我
7、坐在小凳 上洗衣服,母亲在一边给花木喂豆汁。 母亲忽然说: “我听见收音机里说了,现在,海葬好像每年只有一次” 我愣愣地看着母亲。 母亲笑着,又说: “如果可以,你以后就给我报名海葬。要不,树葬也行。不过,我 们这里好像没有树葬” 我不知该怎么接母亲的话茬。 母亲又道: “真的,到时候,怎么省事就怎么做吧。 ” 母亲 82 岁高龄了,跟她唯一的女儿交代身后之事,也是人之常情。事实上,母亲已 不止一次如此平静 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我放下满是泡沫的衣服,望着母亲的眼睛说: “妈我答应你我明白你的心思, 你放心就是。不过你也要答应我,这话,请你从此不要再说!千万,千万!你看外面的太 阳,你一定要
8、晴朗 地活着!一定要健康地活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母亲笑道: “好,好,我不说了,不说了。 ” 我无法再看笑吟吟的母亲,急忙低头洗衣。我不想让母亲看见我的眼睛湿了。 11 心思,早巳不在洗衣了。 12 罗曼加里写下我的母亲独一无二时,母亲早巳离开了人间。他的记忆始于 13 岁时的清贫生活,青年时期陷身二战,是母亲的书信,使他穿过了二战的硝烟。但是直 到与母亲阴阳相隔,他才知道支撑起他生命的天宇的 250 封书信是母亲事先就写好的, 才领悟到母亲的独一无二。 13 而我,似乎打懂事起就明白,我所知晓的与我有关的每件事,无论寻常或不寻常, 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无一不是母亲独一无二的安排。我
9、庆幸,我能够在母亲健在的时 候就明白这一点。 14 母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现在,80 多年的风风雨雨都已归于宁静,归于平淡。养 花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年她还要到各处走走。她说,超山的唐梅宋梅是她最喜欢的。 我想,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母亲教了将近 40 年 的书,做了无数为人知或不为人不知的善事;母亲的背驼了,头发白了,还“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她时常教我要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涌。 15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母亲之智,智 于水,母亲之仁,仁于山,所以我一直不敢轻易写母亲。这样的母亲,我如何写得了。
10、 16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 “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 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每次读到这里,J 乙 t 头最柔软的地方便蓦然一动。这世 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 ,有无数的爱意氤氧让我去联想,去 感触。 17 我停下手里的活,抬起头,含着泪,静静地望着她我不得不仰望我的母亲。她 还在为花木浇灌看,伛偻的身影在阳光里几近透明,已经不足 1 米 50 的个子显得羸弱而 又坚强。 18 寻常的母亲,总会在一个又一个瞬间,让我猝不及防地流泪,让我不得不提笔写下 一些文字,在我生命的年轮上,留下一些不寻常的刻痕。 (根据 2008 年 3 月 7 日
11、浙江日报徐卫卫仰望母亲改写) 6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4 分) (1)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 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2)你看外面的大阳,你一定要晴朗 地活着! 7 “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3 分) 8仔细阅读第至第段,请写出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4 分) 9文章后半部分写对母爱的感触,材料丰富,耐人寻味。请摘录其中的一条,分析其对表 现主题的作用。(4 分) 【示例】 材料: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的话。 分析: 运用这一材料, 写出了作者与史铁生作品的情感共鸣, 表现了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10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用“仰望
12、母亲”为标题?(3 分) (二) (14 分) 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未来 国际金融危机犹如一块试金石: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向型企业, 被迫减产甚至停产;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则受冲击较小,有的还能逆势而上。 这就是知识产权的魅力!早在 1912 年,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明确指出:社会经济发 展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力,其中关键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 用。一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不仅证明了熊彼特的论断,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无论是一个国 家、一个企业,还是个人,对于知识、创新的尊崇和追求往往 决定自身的命运。比尔盖茨 取代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连续 10 多年稳居世界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9 浙江省 嘉兴市 初中毕业生 学业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