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语文及答案解析.docx
《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语文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语文及答案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语文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8题,共30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哂笑(x) 狩猎(shu) 挑衅(xn) 奄奄一息(yn yn)B.拮据(j) 慰藉(j) 狡黠(xi) 混为一谈(hn)C.绽开(zhn) 嫉妒(j) 炽热(ch) 鳞次栉比(zh)D.蜷曲(jun) 迸射(bng) 刹那(ch) 潜移默化(qin)解析:A.哂(shn)笑,狩(shu)猎;B.拮据(j),慰藉(ji);D.蜷(qun)曲,迸(bng)射。答案:C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春风从湖面上走过,留下浅浅莲漪;阳光从云层中穿过,留
2、下丝丝温暖 岁月从树林间飘过,留下圈圈年轻。我从人生这条时而平坦时而奇岖的道路上走过,留下的是对自己的喝彩。为自己鼓动,采摘成功的果实!(1)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_改为_ _改为_解析:本题是对同音字字形的考查。答案:“莲”改为“涟” “奇”改为“崎”(2)在文段的方框内加上标点符号。(1分)解析:本题是对标点符号的考查。答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B.初一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3、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解析:本题是对成语运用的考查。答案: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B.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D.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解析: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
4、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答案:D5.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湛蓝的天空像碧玉一样澄澈,苍翠的树木像卫士一样挺拔,_。解析:仿照原句的修辞手法和句式,语意也要连贯,意思对即可。答案:示例:互助友爱、碧绿的池塘像眸子一样闪亮6.应用文修改。(4分)下面的通知在格式和内容方面存在四处错误,请改正。通知我校定于本周五下午举行七年级学生“趣味语文知识”竞赛,希望七年级每班选派五名代表按时参加。此致敬礼七年级语文组格式方面的:_ _内容方面的:_ _解析:本题是对书信书写的考查。答案:格式方面的: 通知不应使用应“祝敬语”,应删去。 应在落款下面的相应位置写明时
5、间。内容方面的:应该交代竞赛的具体时间。应该交代竞赛的具体地点。7.古诗文默写。(10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3)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5)杜甫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渴盼亲人音讯的句子是:_,_。(6)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语句是:_,_。(7)我们都向往蓝天白云、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的美好环境,请用连续的两句古诗文把你心中理想的生态环境描绘出来:_,_。解析:本题是对名篇名句的考查。答案:(1)随风直到夜郎西(2)芳草萋萋鹦鹉洲
6、(3)衡阳雁去无留意(4)黑云压城城欲摧(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示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8.走近名著。(5分)走进简爱,与人物的心灵对话,与高贵的精神同行,请完成下列问题。(1)简爱的作者是英国的_,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对_的爱。(2分)答案:夏洛蒂勃朗特 罗切斯持(2)从整部作品看,简爱经历了哪些挫折与磨难?从中可看出简爱怎样的性格品质?(3分)答案:挫折和磨难: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舅妈家,受尽舅妈和表哥的虐待;被送往寄宿学校,受到校长和老师的严厉惩
7、罚在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时,赢得东家的尊敬和爱恋,不料在举行婚礼时却横生技节,婚亊受阻后 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性格品质:勇敢坚强,有反抗精神,有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名著掌握能力的考查。二、口语交际(第9-10题,共5分)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以“吸取国学精华,侍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9.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答案:示例: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古典诗词是其中的瑰宝。诵读古诗词会陶冶情操,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国学
8、素养,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比赛当中吧!(或下面我宣布XX中学八年级“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诗词朗诵比赛现在开始!)10.在这次比赛中,你们班的小红同学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好,感到很难过。比赛结束后,你将如何劝说?(2分)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答案:示例:小红,请你不要难过,虽然这次比赛成绩不太理想,但你的勇气和实力己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这也是对国学的一次学习,相信以后你会取得更好的成 绩,加油!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1-28题,共35分)(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1-15题。(共11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
9、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0、1)阅十余岁 阅:_(2)竟不可得 竟:_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考查。答案:(1) 阅:经过,过了 (2) 竟:终于,到底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1分)山门圮于河解析:要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不要把词义划破。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答案:山门/圮于河13.翻译下列语句。(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众服为确论。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答案:(
11、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亊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2分)解析: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答案: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悚讶的结局,而且从悟出了天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概括的能力。答案: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則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二)阅读调好你的“食物钟”一
12、文,回答16-19题。(共8分)调好你的“食物钟”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部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钟发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中考 语文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