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衡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2010年衡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衡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衡阳市 2010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历 史 座位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试题卷、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 6 页,答题卡 2 页。不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 入答题卡,否则不记分。 2本卷共两道大题,30 个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量 90 分钟。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试题卷、答题卡全部交回。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5 分,共 26 小题 6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2“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
2、,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 业。”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 B .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3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 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它是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 4.2009 年 12 月 28 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发掘一座东汉大墓,经考证,确定为曹操 高陵。下列事情中,曹操所做的是 A.淝水之战 B .赤壁之战 C.三 顾茅庐 D.建立魏国 5.“蓝蓝的天空,清淌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 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
3、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 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6.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 17 世纪工艺百 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7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 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对下面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 A、1842 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
4、 B、1895 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901 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D、1901 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9“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运动中也曾提出过类似 的思想主张?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 1919 年 5 月 5 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 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可知,这是报 道哪次运动?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1张华同学在一次红色线路的旅游活动中拍摄了一张照片(右图)。如果为它配上一
5、句话,最符 合的是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首义成功 军旗升起 C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D开国大典 国旗飘扬 12.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 “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 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A汀泗桥战役 B卢沟桥抗战 C百团大战 D挺进大别山 131948 年 9 月到 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是 辽沈战役 渡江战役 淮海战役 台儿庄战役 平津战役 A B C D 14.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 1925 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 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人们
6、用手机相互问候 D西装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 15.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标志着雄狮醒来、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北京奥运会召开 16. 1983 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 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 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A厦门 B 广州 C海南 D上海 17. “凡未经议会同意,而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施行法律,均属非法。”这则引
7、文出自下列哪一 文献?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典 18.当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时,人们主张重读资本论。资本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和斯大林 C.马克思和列宁 D.恩格斯和斯大林 19南斯拉夫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1914 年 6 月 28 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比在这里用他的 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 线。这个事件是 A来克星顿枪声 B萨拉热窝事件 C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D波士顿倾茶事件 201933 年,一位著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发
8、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 报道错误的是 A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 C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上台 D日本明治政府开始维新 21北京奥运会的会歌唱道: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我们常说的“地球村”,突出体现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A经济全球化 B知识经济 C世界大同 D世界多极化 22 在湖南澧县,有一处号称“中国第一古城”的遗址。它是 A彭头山遗址 B城头山城址 C河姆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23抗战时期,在湖南境内发生的哪次战役成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由防御到反攻的转折点? A常德会战 B长沙会战 C长衡战役 D湘西会战 24被
9、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我省著名画家是 A沈从文 B徐特立 C 徐悲鸿 D齐白石 25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开始获得军事主动权的事件是 A红六军团西征 B中央红军长征,渡过湘江 C中央红军通道转兵 D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 26如果你是侗族人,按照侗族的习俗,你将会过下列哪一个节日? A苗年节 B 赶年节 C行年 D盘王节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55分) 27.(14 分)在推进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实行科学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各种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古代经验教训 材料一 汉书食货志记载:“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10、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戍:服兵 役),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董仲舒也说:秦朝“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 (1)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它统治残暴,因而二世而亡,十分短命。材料 一反映了秦朝暴政哪些方面的表现?(4 分) 材料二 唐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2)唐朝是一个长治久安的朝代并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调整政策, 理顺关系,协调发展。材料二“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反映了唐初贞观政策哪一内容?此外,贞 观政策在经济方面有何措施?(4 分) 近代民生探索 材
11、料三 实行“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涨价归公,不使少数人垄断国家财富。 (3)在近代民主革命过程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伟大思想,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 主义。材料三反映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哪一主义的具体主张,来力图构建社会和谐?(2 分) 当代和谐建设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积极探 索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一是通过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 障人民权利;三是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4)列举教材上所讲的新中国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文献。(2 分) (5)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12、、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并在制度上予以保障,请写出我国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2 分) 28.(14 分)2010 年 4 月 30 日晚 8 点 10 分,历史上最为宏大的第 41 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隆重开 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交流盛会 材料一 上海世博会成为世界文明的盛大交流平台,体现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强大魅力。古代史上, 中国坚持和平外交,待人以礼,持之以义,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与中国外交传统不同,近代西 方的资本主义外交始于新航路开辟,它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实行武力外交,大搞殖民扩张。 (1)右图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请写出图中 D 航线的开辟者?(2 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衡阳市 初中 毕业 学业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