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江苏卷.pdf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江苏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江苏卷.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7 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Br 80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 8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3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 CO 2 中的碳 1500 亿吨和来自水中 的氢 250 亿吨,并释放 4000 亿吨氧气。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 B碳水化合物就是
2、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C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 D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CH 2 CH 2 CH 2 B石英的化学式为: CaSiO 3 C在 CS 2 、 PCl 3 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D Ar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0 2 8 8 3三聚氰酸 C 3 N 3 (OH) 3 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 NO 2 。其反应原理为: C 3 N 3 (OH) 3 = 3HNCO; 8HNCO+6NO 2 = 7N 2 +8CO 2 +4H 2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3 N 3 (OH) 3 与 HNCO
3、 为同一物质 B HNCO 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 1 molNO 2 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 4mol D反应中 NO 2 是还原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C制备 Fe(OH) 3 胶体,通常是将 Fe(OH) 3 固体溶于热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4、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O 3 2 6. 向存在大量 Na + 、 Cl 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NH 3 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 K 、 Br 、 CO 3 2 B Al 3 、 H 、 MnO 4 C NH 4 、 Fe 3 、 SO 4 2 D Ag 、 Cu 2 、 NO 3 光能 叶绿素 (蛋白质、碳水化台物、脂肪等 )+O 2 CO 2 + H 2 O + 微量元素 (P、 N 等 ) 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CH 3 OH(g)+H 2 O(g)=CO 2 (g)+3H 2 (g); H= + 49 0 kJmol 1 C
5、H 3 OH(g)+ 1 2 O 2 (g)=CO 2 (g)+2H 2 (g); H= 192 9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3 OH 的燃烧热为 192 9 kJmol 1 B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 CH 3 OH 转变成 H 2 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推知反应: CH 3 OH(l)+ 1 2 O 2 (g)=CO 2 (g)+2H 2 (g)的 H 192 9kJmol 1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 6.0210 23 mol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24LCO 2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0.3 6.0210 23 B 0.1L3 molL 1 的 NH
6、 4 NO 3 溶液中含有的 NH 4 数目为 0.3 6.0210 23 C 5.6g 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 0.3 6.0210 23 D 4.5 SiO 2 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 0.3 6.0210 23 二、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 8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32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 0 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 得 2 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 0 分。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 SO 2 通入 NaOH 溶液中: SO 2 +2OH =SO
7、 3 2 +H 2 O B Fe(NO 3 ) 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HI 溶液: 2Fe 3 +2I =2Fe 2 +I 2 C NaNO 2 溶液中加入酸性 KMnO 4 溶液: 2MnO 4 +5NO 2 +6H =2Mn 2 +5NO 3 +3H 2 O D NaHCO 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Ba(OH) 2 溶液: 2HCO 3 +Ba 2 +2OH =BaCO 3 +2H 2 O+CO 3 2 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 (部分仪器巳省略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11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 H 2 产生
8、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 Cu+H 2 SO 4 电解 CuSO 4 +H 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 H 的浓度不断增大 12花青苷是引起花果呈颜色的一种花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它的主要结构在不同 pH 条件下 有以下存在形式: 浓 H 2 SO 4 H 2 O 稀 H 2 SO 4 CCl 4 H 2 SO 4 Cu 石墨 能量 反应过程 H CH 3 OH(g) H 2 O(g) CO 2 (g) 3H 2 (g) 反应物的总 能量 生成物的总 能量 下列有关花青苷说法不 正确的是 A花青苷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 B I 和中均含有二个苯环 C I
9、和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 I 和均能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3.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s)+2B(g) 2C(g)+D(g); H 0。现将 1mol A 和 2molB 加入甲容器中, 将 4 molC 和 2 mol D 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 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 2 倍, t 1 时两容器内均达 到平衡状态 (如图 1 所示,隔板 K 不能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 1molA 和 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 C 的浓度 是乙中 C 的浓度的 2 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
10、甲、乙中 B 的体积分数均增人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 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 C 的体积分数 是甲中 C 的体积分数的 2 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 t 2 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 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t 1 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 14有 X、 Y 两种元素,原子序数 20, X 的原子半径小于 Y,且 X、 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选项中 m、 n 均为正整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X(OH)n 为强碱,则 Y(OH)n 也一定为强碱 B若 HnXOm 为强酸,则 X 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
11、性 C若 X 元素形成的单质是 X 2 ,则 Y 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 Y 2 D若 Y 的最高正价为 +m,则 X 的最高正价一定为 +m 15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 正确的是 A 0.1 molL 1 HCOOH 溶液中: c(HCOO )+c(OH )=c(H ) B 1 L 0 l molL 1 CuSO 4 (NH 4 ) 2 SO 4 6H 2 O 的溶液中: c(SO 4 2 )c(NH 4 )c(Cu 2 )c(H )c(OH ) C 0.1 molL 1 NaHCO 3 溶液中: c(Na )+c(H )+c(H 2 CO 3 )=c(HCO 3 )+c(CO 3 2
12、)+c(OH )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X 和弱酸 HX 混合后的溶液中: c(Na )c(HX)c(X )c(H )(OH ) 16某合金 (仅含铜、铁 )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ymol,其中 Cu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a ,将其全部 投入 50mLbmolL 1 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假设 NO 是唯一的还原产物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 OGIC OGIC HO + OH OH OH H O OGIC OGIC HO OH O I 红色 II 蓝色 1 2 3 4 K P 甲 乙 活塞 图 1 速率 V 时间 t 甲容器 V 正 =V 逆 V 正 =V 逆 t
13、1 t 2 速率 V 时间 t 乙容器 V 正 =V 逆 V 正 =V 逆 t 1 t 2 V 正 V 逆 图 2 图 3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Fe 3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 336mL 气体 (标准状况 ),则 b=0.3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 Fe 3 、 Cu 2 时,则 a 与 b 的关系为: b80y(1 a 3 ) 三、本题包括 2 小题共计 22 分。 17 (10 分 )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 (NH 4 ) 2 SO 4 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NH 4 +6HCHO=3H +6H 2
14、O+(CH 2 ) 6 N 4 H 滴定时, 1 mol(CH 2 ) 6 N 4 H + 与 l mol H + 相当 , 然后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I 称取样品 1.500g。 步骤 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 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 移取 25.00mL 样品溶液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入 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 5 min后 ,加入 12 滴酚酞试液,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 2 次。 (1)根据步骤填空: 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 Na
15、OH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填 “偏高 ”、 “偏低 ”或 “无影响 ”)。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 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 (填 “偏大 ”、 “偏小 ”或 “无影响 ”) 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 色变成 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 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为 0.1010molL 1 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8.( 12 分)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 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
16、采 用如下反应: CH 3 COOH C 2 H 5 OH 浓 H 2 SO 4 CH 3 COOC 2 H 5 H 2 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等。 ( 2) 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 其原因可能为 、 等。 (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 、 等问题。 (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 /mL 滴定前刻度 /mL 滴定后刻度 /mL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7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江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