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试卷及答案-江苏卷.pdf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试卷及答案-江苏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试卷及答案-江苏卷.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江苏) 政 治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是符合题意的。 1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社会和谐 B发展经济 C共同富裕 D公平正义 2 2006 年 10 月 22 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_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长征的胜利, 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 A 50 B 60 C 70 D 80 3国务院决定从 2006 年起,每年 6 月
2、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 。 A物质文化遗产日 B文化遗产日 C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D文物保护日 4 2006 年 4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参加两岸经贸论 坛的人士时强调,坚持 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A一个中国原则 B一国两制 C九二共识 D一国两体 5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 自行纳税申报办法 (试行 )规定: 2007 年 1 月 1 日起, 年所得 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 3 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A个人所得税 12 B消费税 12 C个人所得税 10 D消费税 10 6. 2006 年 5 月,第 60 届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首
3、届 理事会,中国以 146 票当选为该 理事会成员。 A安全 B经社 C托管 D人权 7 2007 年 2 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南京大学闵乃本教授主持完成的“介 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荣获 一等奖。 A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B国家自然科学奖 C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D国家技术发明奖 8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一 些文件也有类似提法。 2006 年,中央又一次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这一过程说明 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C新
4、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D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 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 B C D 10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 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11 “大智若愚 ”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要把握好事物的度 B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5、论的统一 D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具有复杂性 12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13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智慧、经受检验 ,都要依靠人民群众 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 . B C D 14从右边漫画中可以看出: “生活导师”的忠告实质上否认了 A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 B人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 C人生活在多重社会关系之中 D人的活动的有意识性 15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财改、科技项目等方
6、面的 扶植力度有些地方逐步脱贫致富 ,但少数地区仍未走出困境 .这个现象 说明 A对内因与外因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B外因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起作用 C内因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变化的根据 D外因有时也能起决定作用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 (史记 货拉列传 )据此回答 16 17 题。 16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17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 A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计划机制作用的结果 C劳动决定价值的体现 D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 18十届全国人大五次合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国家
7、、集体、私人的物 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这一规定 有利干维护杜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重在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 重在提高股份制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 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A B C D 19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 18 亿亩这条红线,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这是 A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 B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D规范土地承包经留权流转的要求 20目前活跃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氓软件大概有 100 多种。只要上网,你的电脑就很有可能 被强行安装流氓软件。流
8、氓软件不但会占用系统资源,同时还有可能被用来盗取信息,损害 上网者的利益。流氓状件经营者的这一行为 违反了市场交易的原则 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利用了市场经济的固有弱点 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A B C D 21被誉为“中国汽车名片 ”的奇瑞汽车, 2006 年出口约 5 万辆,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自主 技术赚钱的汽车出口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这表明企业是 A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B以服务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C以出口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D以创断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22 2006 年 11 月 30 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为江苏徐州教区王仁雷神父举行了辅理主教祝圣 仪式。天主教教皇称一做法违反了
9、教规。国家宗教局回应说,自行祝圣是中国内部事 务。 这体现了我国 A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B充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C支持宗教界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 23近年来,人大代表经常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在今年全国人大会 议期间一位人大代表说了这样一段话 : “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 什么心里没数 .”以期引起政府高度关注食品安全。这一材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与要求是人民代表的职责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国家行政权力 24目前,发展经济是
10、中国和东盟各国最为关心的问题,由于地域和经济关系系等因素,双 方日益形成一种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 .这说明 A竞争 .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B主权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C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D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9 小题 ,没小题 3 分 ,共计 27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两项 是最符合题意的 .错选 ,少选或多选 ,该题不得分 . 25我国是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 ,在其他条件不见的情况下 ,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 省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表现在 A增加了进口技术设
11、备的成本 B有利干提升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C有利于促进外贸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D可以减少居民赴美留学、旅游的费用 26节俭是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思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 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 收人减少。这启示我们 A个人应该坚持节俭,社会应该扩大消费 B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 C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 D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 27 2007 年 3 月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相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均为 25。这改变了以前内资企业税
12、负高于外资企业的 状况。该法的通过有利于 A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竟争 B更大规模地吸引外资 C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D进一步强化税收的固定性 28右图反映了某一股票的价格波动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A企业经营状况直接决定股票价格的波动 B股票价格波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C股要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特点 D股票价格的波动取决于股民的心理 预期 29 “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 炎, 白种一年田 ” 这是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在 今年“两会”期间的顺口溜。对此国家正在 加强对医药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监管, 积极建 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从政 治常识看,国家的这一举措表明 A国家在履行管理经济的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7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政治 试卷 答案 江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