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真题历史及答案解析.docx
《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真题历史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真题历史及答案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 0 1 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真题历史一、选择题(共1 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 5分)1 .老师经常告诫学生要“温故而知新”这一告诫最早出自()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解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答案:B 2 .某出版社将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列为同类古籍出版发行,这类古籍是()A.医学著作B.史学著作C.文学著作D.科技著作解析: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都属于科技著作。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
2、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 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答案:D3 .近年来,中国皇宫文物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这一现象首先出现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 8 6 0年1 0月英
3、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中国皇宫文物开始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答案:B4 .而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开始于()A.东北地区 B.平津地区C.淞沪地区D.西北地区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故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开始于 东北地区。答案:A5 .根据下面“山东省对外开放大事记”分析,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1 9 8 4年,把青岛、烟台开放为沿海港口城市1 9 8 8年,把山东半岛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1 9 9 3年,把济南、淄博、潍坊等B地市列入沿海
4、经济开放区A.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B.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C.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D.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列解析:1 9 8 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 放了广州、上海等1 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表格内容是我国的这一开放格局的体现。答案:B6 .李红老师讲课中用到下列关键词:“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据此推断她讲述的内容应该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对外改革,对外开放”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个国家,两种
5、制度”解析:据所学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 度”的简称。即在中华人民共和法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但是特别行政区不能享有完全的自治,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题干中的“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指的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答案:D7 .西方有谚语“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其中“凯撒”是()A.雅典将军B.古罗马执政官C.意大利
6、旅行家D.基督教神职人员解析:“凯撒”是古罗马执政官。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公元前4 9年,执政官凯撒夺取政权,后被罗 马元老贵族刺杀。答案:B8 .如图是某地仿建的古代建筑,该建筑的“真实版”见于() A.古代阿拉伯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D.古代希腊文明解析:题干给出了一幅图片说明很明显是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该建筑的“真实版”见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答案:B9
7、 .学习“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等内容后,王刚同学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其中之一就是()A.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B.民主法制是社会进步的保障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制造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支援。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提供了思想武器,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时期。故“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等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答案:A1 0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中国人向往的幸福生活,“电灯电话”这类用品出现于()A
8、.古代中国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D.新技术革命解析:据所学知,“电灯电话”这类用品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它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答案:C1 1 .1 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此,德国挑起了()A.布匿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科索沃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造成的。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即题干材料中的“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与英、法、俄等老牌
9、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最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故德国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B1 2 .据报道,我国即将在福建省福清县建成世界先进的新型核电站。核电技术是对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科学理论的应用()A.阿基米德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 解析:核电技术是对爱因斯坦提出的科学理论的应用。爱因斯坦在2 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辨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答案:D1 3 .小组讨论时,小红和小亮就某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0、(见如图),他们讨论的问题是() A.凡尔赛华成顿体系B.两极对峙格局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D.世界多极化趋势解析:据图片小红和小亮的看法可知,他们讨论的问题是对凡尔赛华成顿体系的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亚太地区的关系,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11、国际秩序,因而可以看出小红和小亮讨论的问题是对凡尔赛华成顿体系的认识。答案:A 1 4 .“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要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评论直接针对美国的() A.“军事结盟”政策B.“冷战”政策C.“科技立国”政策D.“门户开放”政策解析:“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要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评论直接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中的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为美国总统时,为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和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 9 4 7年,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得欧洲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削弱
12、了正在壮大的工人运动和共产党力量,保护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答案:B1 5 .2 0 1 7年3月1 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英国“脱欧”指出的是英国退出() A.欧洲B.欧元区C.欧洲联盟D.欧洲共同体解析:英国“脱欧”指出的是英国退出欧洲联盟。1 9 9 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英国是欧盟成员国之一,处于本身利益考虑,英国试图“脱欧”。答案:C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 5分)1 6 .李宏宇同学在历史笔记中写下多条学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山东省 淄博市 中考 历史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