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 T 4027-2019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技术规范.pdf
《MH T 4027-2019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H T 4027-2019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技术规范.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49.090 M 53 MH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H/T 40272019 代替 MH/T 40272010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语音通信交换系统 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voice communication switching system for civil aviation air traffic control 2019 - 01 - 19 发布 2019 - 05 - 01 实施 中国民用航空局 发布 MH/T 4027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并废除 MH/T
2、 40272010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技术规范 ,与 MH/T 40272010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2010 年版的第 2 章) ; 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删除了术语“数字无线通信接口”及其定义,增加了术语“数字接 口”、“网络通信接口”、 “软交换”及其定义(见 3.1,2010 年版的 3.1) ; 修改了部分缩略语,修改了“IA” ,增加了“RTCP” 、 “RTP” 、 “SIP” 、 “VoIP”等(见 3.2,2010 年版的 3.2) ; 修改了总述,增加了基于软交换架构的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组成描述(见 4.1,2010
3、 年版 的4.1) ; 增加了数据信息交换处理子系统及功能(见 4.2、5.4) ; 增加了席位附属模块组成(见 4.3) ; 增加了网络交换子系统组成(见 4.6) ; 修改了内部分配线架(见 4.7,2010 年版的 4.6) ; 修改了部分基本功能(见 5.1,2010 年版的 5.1) ; 修改了部分无线通信功能,修改了席位收发选择功能、比选延时功能、侧音选择等功能,增 加了 PTT 超控功能和 VoIP 无线信道接入功能(见 5.2,2010 年版的 5.2) ; 修改了部分有线通信功能,修改了 DA 拨号等功能,增加了呼叫转接、电话监听、呼叫强插、 群呼叫、呼叫限制等功能(见 5.
4、3,2010 年版的 5.3) ; 修改了部分中央交换处理子系统/数据信息交换处理子系统功能(见 5.4,2010 年版的 5.4) ; 修改了部分席位功能,修改了席位转移等功能(见 5.5,2010 年版的 5.5) ; 修改了部分系统接口,修改了模拟无线通信接口,删除了数字无线通信接口,增加了数字接 口、QSIG 接口、网络通信接口(见 5.6,2010 年版的 5.6) ; 修改了部分监控功能,补充运行日志处理和运行状态输出接口(见 5.7,2010 年版的 5.7) ; 修改了部分系统技术指标,增加了部分时间性能参数、网络通信接口性能要求、席位音频输 入输出接口定义等(见第 7 章,2
5、010 年版的第 7 章) ; 修改了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工作环境,增加了冗余电源设计的要求(见第 8 章,2010 年版 的第 8 章) ; 删除了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联网的要求,其余内容移动至 5.6(见 5.6,2010 年版的第 9 章) 。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民航局空管局技术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静、任森、李航宇、鞠瑞林、孙英晖、张德、蔡晶、周锐锐、贾宇。 本标准于2010年5月首次发布。 M H MH/T 40272019 1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
6、管制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时分交换架构和基于软交换架构的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语音通信交换系统(以 下简称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的组成、功能、性能、技术指标和工作环境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380 电话自动交换网铃流和信号音 GB 8898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 安全要求(GB 88982 011,MOD IEC 60065:20
7、05) GB/T 15279 自动电话机技术条件 GB 19517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T 22727.1 通信产品有害物质安全限值及测试方法 第 1 部分:电信终端产品 YD 610 PCM 基群信令接口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976 B-ISDN 用户网络接口(UNI)物理层规范 YDN 034(所有部分) ISDN 用户网络接口规范 ITU-T G.703 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特性 ITU-T G.711 话音频率的脉冲编码调制 ITU-T G.712 脉冲编码调制信道的传输性能特性 ITU-T G.728 采用低延迟码激励线性预测的 16 kbit/s 语音编码
8、 ITU-T G.729 采用共轭结构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的 8 kbit/s 语音编码 ICAO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附件 10 航空电信 ECMA 142 私有综合服务网络64K 电路基本服务 ECMA 143 私有综合服务网络电路基本服务 ECMA 165 私有综合服务网络通用功能协议 ECMA 203 私有综合服务网络呼叫强插补充服务 ECMA 225 私有综合服务网络附加网络特性传输控制 ECMA 264 私有综合服务网络呼叫优先级控制补充服务 ECMA 312 私有综合服务网络在 ATS 服务中的专用标准 ED-136 VoIP ATM 系统操作和技术要求(VoIP ATM Syste
9、m Operational and Techn ical Requirement) ED-137B VoIP ATM 组件互操作性标准(Interoper ability Standards for VoIP ATM Components) ED-138 VoIP ATM 系统网络需求和性能(Network Requirements and Performances for VoIP ATM Systems) ETSI 300 402-2 综合业务数字网,数字用户 1 号信令系统协议,数据链路层,通用协议规范 M H MH/T 40272019 2 RFC 3261 SIP:会话初始化协议(S
10、IP: Se 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RFC 3550 RTP:实时传输协议(RT P: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ICAO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航空电信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空中交通管制语音通信交换系统 air traffic control voice communication switching system 能接入多种有线、无线通信设备,采用语音交换技术,操作员可方便灵活地选用接入系统的有线、 无线信道,实现
11、空中交通管制地空、地地语音通信的多功能空管专用通信系统。 3.1.2 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联网 intercom of air traffic control voice communication switching system 通过统一的通信协议,将两个以上的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连接到一起,实现不同空管语音通信交 换系统用户间的语音通信。 3.1.3 A/G PTT 延迟时间 Air/Ground PTT delay time 从席位上按下 PTT 到相应无线接口输出 PTT 信号的时间。 3.1.4 A/G 通信建立时间 Air/Ground connection set-up tim
12、e 从席位上选中无线通道到相应无线接口建立连接的时间。 3.1.5 G/G 通信建立时间 Ground/Ground connection set-up time 从席位上拨出号码到相应有线接口建立连接的时间。 3.1.6 模拟无线通信接口 analog radio interface 以模拟信号的方式实现与 VHF、UHF、HF 设备连接的接口。 3.1.7 模拟有线通信接口 analog telephone interface 以模拟信号的方式实现与程控交换机等电话交换设备连接的接口。 3.1.8 数字接口 digital interface 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实现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 3
13、.1.9 MH/T 40272019 3 网络通信接口 network interface 以网络的方式实现与基于 VoIP 的交换设备连接的接口。 3.1.10 软交换 soft switch 基于网络通信协议,采用数据包交换,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功能相分离的交 换方式。 注:软交换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电路交换设备 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TS-QSIG 基于 Q 点信令集的空中交通服务信令(Air Tr affic Services Signaling at Q Refer
14、ence Point) CO 中心局交换机(Cent ral Office) DA 通过席位面板上的单个预设按键,直接进行预设目标号码拨号(Direct Access) DTMF 双音多频(Dual To ne Multi-Frequency) ECMA 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u ropean Comput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ETSI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ropea 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 Institute) GPS 全球定位系统(Gl obal Positioning System) HF 高频(High Fr
15、equency) ICAO 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 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DA 通过席位面板上的拨号盘输入目标号码拨号(Indi rect Access)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 rvices Digital Network) ITU-T 国际电信联盟(Inte 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T) MFC 多频码(Multi-Frequency Code) NTP 网络对时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 PABX 专用自动交换机(Priv ate
16、Automatic Branch Exchange) PCM 脉冲编码调制( Pulse Code Modulation) PSTN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 ch Telephone Network) PTT 按键发射的通信方式(Push -To -Talk) R2S 实时监视会话(Real Time S upervision Session) RSSI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 al Strength Indication) RTCP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 Time Control Protocol) RTP 实时传输协议(Real Time Pr
17、otocol) SIP 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 nitiate Protocol)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 k Management Protocol) SQL 静噪(Squelch) TDM 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UHF 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 VHF 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 VoIP 通过 IP 网络传送语音(Voice Ove r Internet Protocol) M H MH/T 40272019 4 4 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组成 4.1 概述
18、 基于时分交换架构的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由中央交换处理子系统、外部接口、席位、监控维护 子系统、内部分配线架、电源等附属设备组成。 基于软交换集中式架构的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由数据信息交换处理子系统、外部接口、席位、 监控维护子系统、网络交换子系统、内部分配线架、电源等附属设备组成。 基于软交换分布式架构的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由外部接口、席位、监控维护子系统、网络交换 子系统、内部分配线架、电源等附属设备组成。 4.2 中央交换处理子系统/数据信息交换处理子系统 4.2.1 应包括物理分开、完全冗余的 2 套处理设备。 4.2.2 每套处理设备应与系统其他部分有独立的连接线路。 4.3 席位
19、4.3.1 席位处理机应至少具有 2 条传输路由,实现与系统的数据传输。 4.3.2 人机交互界面应采用触摸屏方式。 4.3.3 附属模块包括: a) 扬声器模块:实现语音信号的输出; b) 语音连接插孔:席位主机应提供至少 2 个插孔,可连接音频输入输出设备; c) 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手柄式送受话器、手持式送话器和头戴式送受话器等。 4.4 外部接口 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包含以下几类外部接口: a) 模拟无线通信接口; b) 模拟有线通信接口; c) 数字接口; d) 网络通信接口; e) 数据通信接口。 4.5 监控维护子系统 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的监控维护子系统可采用单机模式或客户端
20、 /服务器模式。 4.6 网络交换子系统 网络交换子系统用于系统内网络设备间的互联。网络交换子系统应采用至少 2 台网络交换设备,并 满足物理分开、完全冗余的要求。 4.7 内部分配线架(IDF) IDF 作为与外部系统之间互联的物理装置,实现内部、外部信号之间的连接。 5 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功能 MH/T 40272019 5 5.1 基本功能 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a) 在设计容量范围内能支持多任务并发操作,并具有完全无阻塞的语音交换功能; b) 支持在全功能能力下的冗余工作方式; c) 支持 5.6 中规定的各种模拟无线通信接口、模拟有线通信接口、数字接口、网络通信
21、接口、数 据通信接口; d) 具有在线自检能力,能检测到可替换的最小功能模块; e) 既支持外接时钟源(例如 GPS 时钟信号)作为系统时钟,也支持内部时钟作为系统时钟。在外 部时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内部时钟源; f) 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能方便地进行操作和维护; g) 支持与其他空管语音通信交换系统联网的功能; h) 基于软交换架构的语音通信交换系统应支持 ED-137B 协议在内的相关 IP 通信协议。 5.2 无线通信功能 5.2.1 根据用户设置,席位应能提供多个无线频率的状态和收发选择,并在配置该无线频率的席位界 面上进行显示。每个席位应能同时支持 10 个以上的无线频率操作。每个
22、无线频率应能支持同时被 10 个以上的席位选中。 5.2.2 席位上的无线信道可通过监控维护子系统进行配置,也可由用户根据一定的权限在席位上自行 配置。 5.2.3 席位上每个无线信道应能设置空闲、监听、指挥工作模式。 5.2.4 应能正确识别席位上各个插孔的 PTT 输入,并结合其优先级激活相应的无线接口,同时在界面 上进行显示。 5.2.5 应能正确处理各无线接口的 SQL 和语音信号,并根据设置和席位上无线信道接收选择情况将信 令和语音信号传输到对应的席位上;席位应能接收和处理该信令和语音信号,并根据设置将其输出到相 应的席位音频接口上。 5.2.6 应具有下列比选延时功能: a) 无线
23、信道延时功能要求: 每个无线信道的发射和接收语音通路能分别设置其延时大小; 每个语音通路延时设置从 0 ms600 ms,步进值为 1 ms; b) 无线信道比选功能。无线信道比选功能是指将若干个相同频率的无线接口分为一个组,当组内 有多个接口同时收到信号时,能根据一定的算法选出信号质量最好的一路传输到对应的席位 上。比选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无线信道能根据频率进行分组比选,每个分组能支持至少 6 个无线接口; 比选采用的指标能使用以下的一种或几种:信噪比、语音信号能量、语音信号频谱特性、 噪声电平、RSSI; 比选后的发射有手动选择模式,即用户可自行选择分组内的某个无线信道进行发射; 比选后
24、的发射有自动选择模式,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动选择接收信号最好的无线信 道进行发射;超出该时间范围后,自动选择分组内某一个或者多个设定的无线信道发射; 发射信道自动选择的时间设置范围为 0 s60 s,步进值为 1 s。 5.2.7 应具有选呼功能。选呼功能是指向目标飞机发送特定的音频信号,表示地面将向该目标飞机进 行语音通信。该特定的音频信号由 2 个连续的音频脉冲组成,每个脉冲包含同时发射的两种单音。单音 M H MH/T 40272019 6 共 16 个,由字母 AS(不包括 I、N、O)组成。音频脉冲持续时间为 1 s 0.2 s,脉冲间隔时间为 0.2 s0.1 s。发送的音频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MH 4027-2019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技术规范 4027 2019 民用航空 空中 交通 管制 语音 通信 交换 系统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