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552-201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公路.pdf
《HJ 552-201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公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J 552-201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公路.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HJ 552 2010 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公路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总体要求、实施方案和调查报告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按规定编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的公路建设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 验收调查工作。需填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的公路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5468 锅炉烟 尘测试方法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3271 锅炉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HJ/T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 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T 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 HJ/T 90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39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 影响类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声环境敏感点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sites 指公路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
3、宅、疗养院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场 所。 3.2 环境敏感路段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sections 指公路穿越声环境敏感点集中区域、生态环境敏感区的路段,包括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 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在内的需特殊保护地区,包括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境、天然林、 热带雨林等在内的 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包括人口密集区、文教区等在内的社会关注区。 3.3 车型分类 vehicle classify 通常将汽车按照总质量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种,小型车指汽车总质量 2 t 以下(含 2 t)或座位 小于 7 座(含 7 座)的汽车,中型车指汽车总质量 2 5 t
4、(含 5 t)或座位 8 19 座(含 8 座)的汽车, 大型车指汽车总质量大于 5 t 或座位大于 19 座(含 19 座)的汽车,包括集装箱车、拖挂车、工程车等。 HJ 552 2010 2 4 总则 4.1 验收调查的基本要求 4.1.1 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路建设项目,应编制建设项目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4.1.2 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公路建设项目,应编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 4.1.3 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 的规定。 4.1.4 验收调查的公路建设项目按实际交通量进行调查,注明实际交通量。未达到预
5、测交通量的 75% 时,应对中期预测交通量进行校核,并按校核的中期预测交通量对主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复核。在试运 营期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预留治理经费预算。 4.1.5 对分期建设、分期投入运营的公路 建设项目应分阶段开展验收调查。 4.2 验收调查的工作程序 公路建设项目验收调查的工作程序参照 HJ/T 394 中的工作程序执行。 4.3 验收调查时段和范围 4.3.1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特点,验收调查时段分为设计期、施工期、试运营期三个时段。 4.3.2 验收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当工程实际建设内容发生变更或环 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出项目建设的实际生
6、态影响和其他环境影响时,应根据工程实际变更和实 际环境影响情况,结合现场踏勘对调查范围进行适当的调整。 4.4 验收调查重 点 4.4.1 设计期 a)核查实际工程内容、设计方案变更情况和环境保护设施方案设计变更情况。 b)对比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调查声环境敏感点变更和其他环境敏感目标的变更情况。 c)对比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和工程设计方案的变更,调查声环境敏感点变更和其他环境敏感目标的 变更情况。 d)明确工程是否发生重大工程变更,是否符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 4.4.2 施工期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其他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b)参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相关环境影响
7、的预测,调查施工期实际产生的环境影 响,确 定影响的程度与范围。 c)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审批文件中提出的有关环境保护设施与要求的落实情况和保 护效果。 d)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目标的,应调查 相关管理部门有关保护要求的落实情况。 e)调查建设单位环境管理状况、环境监测制度和环境监理要求执行情况。 f)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情况。 4.4.3 试运营期 a)调查建设单位依据实际环境影响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实施效果,调查试运营期环境风险源、 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 b)调查试运营期实际存 在的环境问题、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和需要进
8、一步改进、完善的环境 保护工作。 4.5 验收调查标准 4.5.1 原则上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环境保护标 准进行验收,对已修订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应提出验收后按新标准进行达标考核的建议。 HJ 552 2010 3 4.5.2 确定验收调查标准原则 a)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影响审批文件中有明确规定的按其规定作为验收标准。 b)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影响审批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可根据污染物实际排放去向以现行 环境保护标准作为验收标准;现行环境保 护标准中没有列入的指标,可参考行业标准或其他相关标准作 为验收标准。 c)现行环境保护标准和其他标准中
9、都没有列入的指标,可按实际调查情况给出结果。 4.6 验收调查的原则和方法 4.6.1 验收调查一般原则 a)调查、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b)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并与实地踏勘、现场调研、现状监测相结合。 c)进行设计期、施工期、试运营期全过程调查,根据项目特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4.6.2 验收调查方法 宜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与现状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可参照 HJ/T 2.1、 HJ 2.2、 HJ/T 2.3、 HJ/T 2.4、 HJ/T 19、 HJ/T 90、 HJ/T 394 等相关标准执行。 5 验收准备阶段技术要求 5.1 资料收集
10、5.1.1 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审批文件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b)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行业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预审意见;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查意见。 5.1.2 工程资料及其审批文件 a)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相关设计文件 。 b)项目环境监理实施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文物踏勘报告等。 c)项目的开工报告。 d)项目的施工监理报告或相关文字记录。 e)项目的交(竣)工验收总结资料。 f)项目有关合同协议,如农田补偿协议、生态恢复工程合同、委托处理废水、废气、噪声的相关 文件、合同等。 g)
11、项目已有的施工期和试运营期现场监测资料(包括环境质量监测与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等)。 h)项目环境管理机构、人员、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的资料。 i)公路试运营以来至今的现状交通量。 j)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制度。 k)有关部门的管理要求,如有关规划等。 l)其他基础资料及各类审批文件。立项批复、初步设计批复、准许开工文件、水保方案批复文件 等;环境功能区划、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目标的保护内容、保护级别及相应 管理部门允许穿越的许可文件;建设项目及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和施工中的变更情况及其相应的报批手续 和批复文件;各类相关图件资料等。 5.2 现场踏勘 5.2.1 现场踏勘目的 通过
12、对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和与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以及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实地核查,结 合调查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验收调查和监测方案。 HJ 552 2010 4 5.2.2 现场踏勘内容 a)核实工程技术文件、资料的准确性,包括主体工程的完成及变更情况。 b)在收集、研阅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情况进行现场调 查。核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要求的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的落实、变更情况,如声屏障、隔 声窗、锅炉污染物治理措施、污水处理设施等的位置、分布及数量和危险品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c)调查工程影响区域内环境敏感目标的情况,包括数量、类型、分布、影响、变更情
13、况、保护措 施及其效果。明确其地理位置、规模、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处环境功能区及保护内容、与环境影 响评 价文件对比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 d)危险品运输事故防范、应急措施调查等。 e)社会影响调查(针对过往司乘人员及公路沿线受影响公众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 f)走访地方环保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了解核实公路沿线是否存在影响 重大的环境问题,以及上述部门对该公路环保工作的意见等。 6 验收调查技术要求 6.1 工程调查 6.1.1 工程建设过程调查 检查项目的立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和程序的完整性、批复单位审批权限与项目投资规 模符合性;检查建设项目是否按照国家
14、的有关规定进行了项目 审批;检查项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是 否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要求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应简要阐述项目各建设阶段至试运营期的全过程。说明项目立项时间和审批部门;项目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的编制单位、完成时间及审批部门、批复内容和批复时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 完成时间及审批部门、批复内容及批复时间;给出所在区域环境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和行业主管部门的 预审意见、审批部门和时间;项目开工建设时间、完工时间、投入试运营时间等。 6.1.2 工程概况调查 明确公路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项目组成、工程规模、工程量 、交通量、主要经济或技术指标(应 对环境影响评价、设计与交
15、(竣)工验收指标值进行对比说明)、环境保护设施情况、工程总投资、实 际环境保护投资等。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改扩建的内容。 6.1.3 工程核查 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变更(包括环境保护工程变更)时,给出工程设计与实际工程对照、变化情况 一览表,说明其具体变更内容、原因及有关情况。 6.1.4 交通量调查 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预测的交通量;调查公路试运营期间的实际交通量。 6.1.5 提供适当比例的项目地理位置图和工程路线走向图、环境保护设施工艺流程图、 环境保护设施 的布置图。 6.2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审批文件回顾 6.2.1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回顾应明确说明主要环境影响要素、环境敏感目标、环
16、境影响预测结果、 采取的环保措施和建议、评价结论。 6.2.2 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完成及其批复时间,简述环境影响审批文件中所提出的要求。 6.3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对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审批文件所要求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予以说明,调查项目在设计、 施工、试运营阶段所采取的控制生态影响、污染影响和社会影响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必要 时提出切实可行 的整改措施。 HJ 552 2010 5 6.4 生态影响调查 6.4.1 调查范围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范围原则上与评价范围一致。 6.4.2 调查方法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可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调查因子或内容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主要包
17、括文件资 料核实(或调研)、现场勘察、公众意见调查、生态遥感调查、理论分析评估等技术手段和方法。 6.4.3 调查重点 a)工程占地情况。 b)工程扰动土地(主要指工程临时占地、施工道路等)的生态或功能恢复情况。 c)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d)工程对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野生动物通道的影 响,采取的保护措施和 保护效果。 e)工程对所涉及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采取的保护措施和保护效果; 工程对湿地水文环境的影响。 6.4.4 主要生态调查指标 a)永久占地:包括占地类型、占地面积,重点是占用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数量等。 b)临时占地:包括便道、站场、施工营
18、地等的数量,恢复措施和恢复效果等。 c)取、弃土(渣)场:包括取、弃土(渣)场的位置,占地面积,占地类型,土石方数量,与公 路的距离,采取的恢复措施及恢复效果;说明实际设置的取、弃土(渣)场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确定 的取、弃 土(渣)场的变化情况及合理性。 d)工程防护和水土流失:包括主体工程和取、弃土(渣)场所采取的防护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 数量及实施效果等。 e)绿化工程:包括绿化方案,绿化面积,绿化投资,绿化植物的种类、数量,重点区域(包括互 通立交、边坡、取、弃土(渣)场、服务区、收费站、管理处等)景观绿化,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率 等。 f)河流水系、水利设施:公路用地范围内扰动的河流
19、水系、水利设施分布状况及相应的防护措 施等。 g)其他生态指标:每公里平均土石方量、公路工程特有的生态保护措施等。 h)调查公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 体废弃物类型、数量、去向以及处置方式。 6.4.5 生态影响调查与分析 6.4.5.1 自然环境概况 a)调查公路沿线区域内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包括区域气象气候因素、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水系、 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和性质、水土流失、动植物资源、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地方特有野生 动植物的分布和生理生态习性、历史演化情况及发展趋势等。 b)调查公路所在区域内的生态敏感目标的历史和现状情况等,并应对不良地质状况做出必要说明。 6.4.5.2 一般生态
20、影响调查与分析 a)根据工程建设前后影响区域内国家和地方重 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地方特有野生动植物生存环 境的变化情况,调查工程建设对上述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是否产生影响,分析保护措施的效果及有 效性。 b)结合公路绿化工程及重点区域景观绿化情况,分析公路用地范围内植被类型、数量、覆盖率的 变化情况。 c)分析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史遗产地、地质剖面等生态敏 感区的影响,并提供工程与敏感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图,必要时提供图片辅助说明调查分析结果。 HJ 552 2010 6 d)分析公路主体工程和取、弃土(渣)场、施工营地、站场、便道在施工期及试运营期对自然生 态环境
21、的影响、采 取的保护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e)公路工程建设及运营造成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变化时,应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减免、补偿 措施的落实情况,分析减免、补偿措施的有效性。 f)分析公路建设对所涉及的生态敏感区生态完整性的影响。 6.4.5.3 农业生态影响调查与分析 a)列表说明工程占地的情况,包括占地类型、占地面积、位置、采取的恢复措施和恢复效果,分 析公路占地对沿线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减少占地措施,分析建设项目采取工程措 施、植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后,对区域内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b)调查工程对项目影响 区域内河流、水利设施的影响。 6.4.5.4 水土流失影响调查与分析
22、a)列表说明工程土石方量和利用平衡,取弃土场等临时工程占地位置、原土地类型、采取的生态 恢复措施和恢复效果,采取的护坡、排水、防洪、绿化工程等。 b)分析采取工程、植物和管理措施后,公路建设对沿线水土保持的影响。根据公路建设前水土流 失原始状况,对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弃渣、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和造成水土流失的类 型、分布、流失总量及危害的情况进行分析。 c)调查公路主体工程及临时工程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防护效果;调查公路用地范 围内滑坡、 崩塌、沉陷、软土路基等不良地质路段的分布状况及工程采取的防护措施,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6.4.6 生态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与补救措施建议 a)
23、主要从自然生态影响、生态敏感目标影响、农业生态影响、水土流失影响等方面分析采取的生 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分析指标可包括生物量、特殊生境条件、珍稀濒危物种的状况、景观效果、公路 用地范围内扰动面积的治理率等;评述生态保护措施对生态结构与功能的保护、生态功能补偿的可达性、 预期的可恢复程度等。 b)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 面提出具有操 作性的补救措施和建议,有针对性地避免或减缓项目建设所造成的实际生态环境影响 。 c)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预测的影响,调查相应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验收其影响程度和 范围;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未预测的影响,应按环境
24、影响后评估方法评估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补 救措施和要求。 6.5 声环境影响调查 6.5.1 设计期和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调查 6.5.1.1 通过核查文件资料方法,了解公路设计期采取的声环境保护措施。 6.5.1.2 通过核查文件资料和公众意见调查的方法,了解公路施工期主体工程、施 工营地、站场、施 工便道对附近居民点声环境的影响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6.5.2 试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调查 6.5.2.1 调查范围:原则上与评价范围一致。 6.5.2.2 调查对象: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 m 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影响保护目标为环境影 响报告书批复时间之前已经存在或已经规划并获得立项批复的尚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J 552-201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公路 552 2010 建设项目 竣工 环境保护 验收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