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 T 1230-2013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防治技术规程.pdf
《DB63 T 1230-2013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防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3 T 1230-2013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防治技术规程.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 16 备案号:384982013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2302013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 防治技术规程 2013 - 09 - 06 发布 2013 - 10 - 15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230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大学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业科学系。 本标准起草人:严林、仓生海、李晓明、马德寿、熊卫国、杨利林、朱琳、谢久祥、梅洁人、徐志 伟、张永军、邓晓青、郭蕊、郝金娥、李亚娟。 DB63/T 12302013 1
2、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都兰钝额斑螟 Bazaria dulanensis Du 雌性灰白色。复眼大、半球形。触角淡褐色,雄性触角第3 8 节背面内凹,呈一较浅的缺刻,每节具一根刺状毛,纤毛略短于触角缺刻处的直径。下唇须发达,雄 性内侧白色、外侧褐色,第1、2 节斜上举,第3 节前伸; 雌性白色,上举,明显超过头顶,末端尖细。 下颚须潜于下唇须内侧,雄性较长,略长于下唇须第2 节; 雌性较短。胸足白色中杂少量褐色,胫节距 短小。雄性前翅底色灰白色,杂较多灰褐色鳞片,翅面颜色较深,雌性前翅灰白色,翅面颜色较浅; 内 横线位于翅基1 /4 处,弧形,灰白色,外
3、侧镶褐色边; 外横线与翅外缘平行,灰白色,内侧镶黑褐色 边; 缘毛基部灰白色,端部褐色。后翅灰白色,半透明,缘毛白色。 A.2.2 卵 初为白色,后为浅黄色,孵化前卵中出现小黑点,扁椭圆 形,长0.8 mm,宽0.5mm,卵壳较软,表 面不光滑。 A.2.3 幼虫 初龄幼虫体长3.05.0 mm ,灰白色,头及前胸背板漆黑色。幼虫体色 黑绿色,背部具黄绿相间的 纵条纹( 花色) 和绿色两种,其中,1、2 龄多为黑绿色,35 龄多为花色。老熟幼虫体长11.020.0 mm,平均13.5 mm; 虫体黑绿色到绿黄色具黄白条纹,头、前胸背板、臀板黑色,前胸背板两侧气门前 方各具1 黑斑,亚背线黄色,
4、背线和气门上线黄绿色,如虫体是黑绿色,则纵条纹也为黑绿色,浸泡幼 虫标本退去了绿色,可见背部3个纵条纹。刚毛白色,无毛瘤,趾钩双序环式。 A.2.3.1 幼虫虫龄 灰钝额斑螟幼虫共划分为5个虫龄。根据A.2表中各虫龄的头壳宽、体长、体宽数据作为参考标准, 判断调查时野外采集的灰钝额斑螟幼虫所处虫龄和龄期,以便确定防治时间。 表A.2 灰钝额斑螟幼虫虫龄划分标准表 虫龄 体长 (mm) 变化范围 (mm) 体宽 (mm) 变化范围 (mm) 头宽 (mm) 变化范围 (mm) 1龄 3.72 0.29 3.005.50 0.71 0.03 0.640.83 0.39 0.02 0.270.47
5、2龄 6.20 0.58 4.008.50 0.91 0.05 0.711.47 0.63 0.02 0.500.73 3龄 9.14 0.49 7.0014.50 1.29 0.02 0.802.20 0.95 0.02 0.831.01 4龄 11.87 0.62 8.0016.00 1.82 0.01 0.862.86 1.27 0.03 1.101.47 5龄 13.51 0.56 10.5021.00 1.95 0.02 1.772.11 1.76 0.02 1.562.02 DB63/T 12302013 9 A.2.4 蛹 体棕褐色,蛹长7.208.20 mm , 平均7.90
6、mm;宽2.512.8 3 mm, 平均2.53 mm,末端较尖细, 臀棘明显突出,有4根钩刺,各腹节光滑。初化蛹时呈绿色,后转为红棕色至褐色。 1 2 图A.1 都兰钝额斑螟的形态图 1、雄成虫;2、幼虫。 1 2 3 4 5 图A.2 灰钝额斑螟的形态图 12、雄成虫;3、幼虫;4、蛹;5、卵。 DB63/T 12302013 10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发生特点 B.1 都兰钝额斑螟发生特点(图B.1) B.1.1 主要寄主及危害特点 都兰钝额斑螟主要危害寄主有:唐古特白刺( Nitrada tangutorum Bobr.) 和枸杞属 Lycium
7、植物。 夏季在唐古特白刺上暴发成灾,主要以幼虫取食危害唐古特白刺的叶肉,为害枸杞属 Lycium植物较 轻。初孵幼虫80% 在叶背( 此时不潜叶) 啃食嫩叶的叶肉,2 龄后多数潜入叶片表皮下取食叶肉只留上 下表皮,被害叶呈透明状,几天后白刺叶片枯黄干缩或脱落。45 龄后幼虫进入暴食期,可取食整片 叶,嫩叶、老叶均取食,取食量占幼虫期总食量的90% ,幼虫常吐丝将叶片与叶片粘联成虫苞,并在其 中取食、隐蔽,严重时导致整株树叶片枯死,整个树冠表面布满白丝网和虫粪。 B.1.2 发生规律 都兰钝额斑螟主要发生于柴达木唐古特白刺灌丛林,常暴发成灾。一年发生1 代,有卵、幼虫、蛹 和成虫4 个虫态, 幼
8、虫共5 龄。 以滞育蛹在树基部结茧越冬, 翌年5 月下旬唐古特白刺灌木幼芽出现时, 成虫开始羽化,6 月中下旬为成虫交配、产卵盛期,7 月上中旬为卵孵化盛期,幼虫期较长,从7 月上 旬一直延续至8 月下旬,8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随后蛹进入滞育越冬。7 月中下旬为低龄幼虫发生 盛期,是该害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都兰钝额斑 螟年生活史见图B.3。都兰钝额斑螟幼虫在唐古特白刺林 上的发生动态见图B.5。 都兰钝额斑螟在柴达木盆地中东部白刺上发生较重,盆地中西部的白刺上发生较轻。 B.2 灰钝额斑螟发生特点(图B.2) B.2.1 主要寄主及危害特点 灰钝额斑螟主要喜食白刺属 ( Nitrada) 植物
9、, 在柴达木地区主要寄主有唐古特白刺 ( N. tangutorum Bobr.)、西伯利亚白刺( N. sibirica Pall.)和大果白刺( N. roborowskii Kom.),其中以大果白 刺( N. roborowskii Kom.)受害最重。 初孵幼虫即钻入叶片表皮下取食叶肉;3龄幼虫开始卷叶,或转移取食、或吐丝纠结23片叶成虫 苞;45龄食量增大, 嫩叶、老叶均取食, 这时通过吐丝纠结410片叶成虫苞,幼虫潜入其中取食为 害,有时仅留叶脉, 甚至食尽全叶及叶芽,可迅速致大面积白刺叶片枯死。35 龄幼虫取食量占幼虫 期总取食量的91.5%,系危害最严重阶段。严重年份枝叶被害
10、率80 90%, 被害寄主枝叶常与虫丝、碎叶 等粘成一团或一串,严重影响白刺灌丛的正常生长发育,在柴达木地区该虫短期内可引起天然白刺林毁 灭性灾害。 B.2.2 发生规律 灰钝额斑螟主要发生于柴达木唐古特白刺灌丛林,常暴发成灾。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一年发生1 代,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以茧在灌丛基部、树干裂缝中越冬, 翌年5月初开始羽化,5月下 旬为羽化高峰期,6月中旬孵化,6月下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8月中旬结茧化蛹高峰期, DB63/T 12302013 11 随后以蛹滞育越冬。幼虫在白刺上出现5个龄期 ,各龄历期510 d不等,平均约6 d,发育历期的长短 受温度影
11、响。灰钝额斑螟低龄幼虫的发生盛期是6月下旬,是该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期。灰钝额斑螟年生 活史见图B.4。灰钝额斑螟幼虫在大果白刺林上的发生动态见图B.6。 1 2 3 图B.1 都兰钝额斑螟危害状 1、低龄幼虫为害状;23、幼虫为害状及虫苞。 1 2 3 图B.2 灰钝额斑螟危害状 1、5龄幼虫为害状;2、3龄幼虫为害状及虫苞;3、1龄幼虫为害状。 DB63/T 12302013 12 1 4 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12 月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蛹 成虫 + + + + + 卵 幼虫 蛹 注: 幼虫;虫蛹; +成虫; 卵 图B.3 都兰钝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3 1230-2013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防治技术规程 1230 2013 都兰 钝额斑螟 灰钝额斑螟 防治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