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3 T 1230-2013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防治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94886       资源大小:1.02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3 T 1230-2013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防治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 B 16 备案号:384982013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2302013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 防治技术规程 2013 - 09 - 06 发布 2013 - 10 - 15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230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大学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业科学系。 本标准起草人:严林、仓生海、李晓明、马德寿、熊卫国、杨利林、朱琳、谢久祥、梅洁人、徐志 伟、张永军、邓晓青、郭蕊、郝金娥、李亚娟。 DB63/T 12302013 1

    2、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都兰钝额斑螟 Bazaria dulanensis Du 雌性灰白色。复眼大、半球形。触角淡褐色,雄性触角第3 8 节背面内凹,呈一较浅的缺刻,每节具一根刺状毛,纤毛略短于触角缺刻处的直径。下唇须发达,雄 性内侧白色、外侧褐色,第1、2 节斜上举,第3 节前伸; 雌性白色,上举,明显超过头顶,末端尖细。 下颚须潜于下唇须内侧,雄性较长,略长于下唇须第2 节; 雌性较短。胸足白色中杂少量褐色,胫节距 短小。雄性前翅底色灰白色,杂较多灰褐色鳞片,翅面颜色较深,雌性前翅灰白色,翅面颜色较浅; 内 横线位于翅基1 /4 处,弧形,灰白色,外

    3、侧镶褐色边; 外横线与翅外缘平行,灰白色,内侧镶黑褐色 边; 缘毛基部灰白色,端部褐色。后翅灰白色,半透明,缘毛白色。 A.2.2 卵 初为白色,后为浅黄色,孵化前卵中出现小黑点,扁椭圆 形,长0.8 mm,宽0.5mm,卵壳较软,表 面不光滑。 A.2.3 幼虫 初龄幼虫体长3.05.0 mm ,灰白色,头及前胸背板漆黑色。幼虫体色 黑绿色,背部具黄绿相间的 纵条纹( 花色) 和绿色两种,其中,1、2 龄多为黑绿色,35 龄多为花色。老熟幼虫体长11.020.0 mm,平均13.5 mm; 虫体黑绿色到绿黄色具黄白条纹,头、前胸背板、臀板黑色,前胸背板两侧气门前 方各具1 黑斑,亚背线黄色,

    4、背线和气门上线黄绿色,如虫体是黑绿色,则纵条纹也为黑绿色,浸泡幼 虫标本退去了绿色,可见背部3个纵条纹。刚毛白色,无毛瘤,趾钩双序环式。 A.2.3.1 幼虫虫龄 灰钝额斑螟幼虫共划分为5个虫龄。根据A.2表中各虫龄的头壳宽、体长、体宽数据作为参考标准, 判断调查时野外采集的灰钝额斑螟幼虫所处虫龄和龄期,以便确定防治时间。 表A.2 灰钝额斑螟幼虫虫龄划分标准表 虫龄 体长 (mm) 变化范围 (mm) 体宽 (mm) 变化范围 (mm) 头宽 (mm) 变化范围 (mm) 1龄 3.72 0.29 3.005.50 0.71 0.03 0.640.83 0.39 0.02 0.270.47

    5、2龄 6.20 0.58 4.008.50 0.91 0.05 0.711.47 0.63 0.02 0.500.73 3龄 9.14 0.49 7.0014.50 1.29 0.02 0.802.20 0.95 0.02 0.831.01 4龄 11.87 0.62 8.0016.00 1.82 0.01 0.862.86 1.27 0.03 1.101.47 5龄 13.51 0.56 10.5021.00 1.95 0.02 1.772.11 1.76 0.02 1.562.02 DB63/T 12302013 9 A.2.4 蛹 体棕褐色,蛹长7.208.20 mm , 平均7.90

    6、mm;宽2.512.8 3 mm, 平均2.53 mm,末端较尖细, 臀棘明显突出,有4根钩刺,各腹节光滑。初化蛹时呈绿色,后转为红棕色至褐色。 1 2 图A.1 都兰钝额斑螟的形态图 1、雄成虫;2、幼虫。 1 2 3 4 5 图A.2 灰钝额斑螟的形态图 12、雄成虫;3、幼虫;4、蛹;5、卵。 DB63/T 12302013 10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发生特点 B.1 都兰钝额斑螟发生特点(图B.1) B.1.1 主要寄主及危害特点 都兰钝额斑螟主要危害寄主有:唐古特白刺( Nitrada tangutorum Bobr.) 和枸杞属 Lycium

    7、植物。 夏季在唐古特白刺上暴发成灾,主要以幼虫取食危害唐古特白刺的叶肉,为害枸杞属 Lycium植物较 轻。初孵幼虫80% 在叶背( 此时不潜叶) 啃食嫩叶的叶肉,2 龄后多数潜入叶片表皮下取食叶肉只留上 下表皮,被害叶呈透明状,几天后白刺叶片枯黄干缩或脱落。45 龄后幼虫进入暴食期,可取食整片 叶,嫩叶、老叶均取食,取食量占幼虫期总食量的90% ,幼虫常吐丝将叶片与叶片粘联成虫苞,并在其 中取食、隐蔽,严重时导致整株树叶片枯死,整个树冠表面布满白丝网和虫粪。 B.1.2 发生规律 都兰钝额斑螟主要发生于柴达木唐古特白刺灌丛林,常暴发成灾。一年发生1 代,有卵、幼虫、蛹 和成虫4 个虫态, 幼

    8、虫共5 龄。 以滞育蛹在树基部结茧越冬, 翌年5 月下旬唐古特白刺灌木幼芽出现时, 成虫开始羽化,6 月中下旬为成虫交配、产卵盛期,7 月上中旬为卵孵化盛期,幼虫期较长,从7 月上 旬一直延续至8 月下旬,8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随后蛹进入滞育越冬。7 月中下旬为低龄幼虫发生 盛期,是该害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都兰钝额斑 螟年生活史见图B.3。都兰钝额斑螟幼虫在唐古特白刺林 上的发生动态见图B.5。 都兰钝额斑螟在柴达木盆地中东部白刺上发生较重,盆地中西部的白刺上发生较轻。 B.2 灰钝额斑螟发生特点(图B.2) B.2.1 主要寄主及危害特点 灰钝额斑螟主要喜食白刺属 ( Nitrada) 植物

    9、, 在柴达木地区主要寄主有唐古特白刺 ( N. tangutorum Bobr.)、西伯利亚白刺( N. sibirica Pall.)和大果白刺( N. roborowskii Kom.),其中以大果白 刺( N. roborowskii Kom.)受害最重。 初孵幼虫即钻入叶片表皮下取食叶肉;3龄幼虫开始卷叶,或转移取食、或吐丝纠结23片叶成虫 苞;45龄食量增大, 嫩叶、老叶均取食, 这时通过吐丝纠结410片叶成虫苞,幼虫潜入其中取食为 害,有时仅留叶脉, 甚至食尽全叶及叶芽,可迅速致大面积白刺叶片枯死。35 龄幼虫取食量占幼虫 期总取食量的91.5%,系危害最严重阶段。严重年份枝叶被害

    10、率80 90%, 被害寄主枝叶常与虫丝、碎叶 等粘成一团或一串,严重影响白刺灌丛的正常生长发育,在柴达木地区该虫短期内可引起天然白刺林毁 灭性灾害。 B.2.2 发生规律 灰钝额斑螟主要发生于柴达木唐古特白刺灌丛林,常暴发成灾。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一年发生1 代,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以茧在灌丛基部、树干裂缝中越冬, 翌年5月初开始羽化,5月下 旬为羽化高峰期,6月中旬孵化,6月下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8月中旬结茧化蛹高峰期, DB63/T 12302013 11 随后以蛹滞育越冬。幼虫在白刺上出现5个龄期 ,各龄历期510 d不等,平均约6 d,发育历期的长短 受温度影

    11、响。灰钝额斑螟低龄幼虫的发生盛期是6月下旬,是该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期。灰钝额斑螟年生 活史见图B.4。灰钝额斑螟幼虫在大果白刺林上的发生动态见图B.6。 1 2 3 图B.1 都兰钝额斑螟危害状 1、低龄幼虫为害状;23、幼虫为害状及虫苞。 1 2 3 图B.2 灰钝额斑螟危害状 1、5龄幼虫为害状;2、3龄幼虫为害状及虫苞;3、1龄幼虫为害状。 DB63/T 12302013 12 1 4 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12 月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蛹 成虫 + + + + + 卵 幼虫 蛹 注: 幼虫;虫蛹; +成虫; 卵 图B.3 都兰钝额

    12、斑螟年生活史图 1 4 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12 月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蛹 成虫 + + + + 卵 幼虫 蛹 注: 幼虫;虫蛹; +成虫; 卵 图B.4 灰钝额斑螟年生活史图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7月1日 7月 11日 7月 21日 7月 31 日 8月 10日 8月 2 0日 8月 30日 9月9日 调查时间(月-日) 种群密度(头/0.25m 2 ) 图B.5 唐古特白刺林都兰钝额斑螟幼虫发生动态 DB63/T 12302013 13 0 50 100 150 200 250 6月1日 6

    13、 月 11 日 6月 21 日 7月1日 7月 1 1日 7月 2 1日 7 月 3 1日 8 月 1 0 日 8 月 2 0 日 8 月 3 0 日 9 月9日 9 月 1 9 日 调查时间(月-日) 种群密度(头/ 0 . 25m 2 ) 图B.6 大果白刺林灰钝额斑螟幼虫发生动态 DB63/T 12302013 14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表 C.1 都兰钝额斑螟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常发生区域 项 目 轻度发生 中度发生 重度发生 发生特点 长期不发生或幼虫不成灾。 幼虫虫口密度长期处于 110 头/ 平方米,叶片被害率 110%。 偶然发生,发生年间隔期长。 幼虫

    14、虫口密度处于 1129 头/平 方米,叶片被害率 1129%。 连年成灾,无发生周期。 幼虫虫口密度 30 头/平方米 以上,叶片被害率 30%以上。 林分特征 大果白刺灌木林或西伯利亚白刺 灌木林占优势, 唐古特白刺灌木林 斑块状分布或零星分布。 唐古特白刺灌木林呈斑块状分布 或零星分布。 以唐古特白刺灌木林占优 势,多集中连片,部分成斑 块状分布。 天地资源 种类和数量高,自然控制力强。 种类和数量较多,有一定自然控 制力。 天地资源种类和数量较白刺 灌木林的平均值低,自然控 制力差。 表 C.2 灰钝额斑螟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常发生区域 项 目 轻度发生 中度发生 重度发生 发生特点 长期

    15、不发生或幼虫不成灾。 幼虫虫口密度长期处于 1 20 头 / 平方米,叶片被害率 1 5%。 偶然发生,发生年间隔期长。 幼虫虫口密度处于 21 50 头 /平 方米,叶片被害率 6 20%。 连年成灾,无发生周期。 幼虫虫口密度 51 头 /平方米 以上, 叶片被害率 21%以 上。 林分特征 唐古特白刺灌木林占优势, 大果白 刺灌木林或西伯利亚白刺灌木林 斑块状分布或零星分布。 大果白刺灌木林呈斑块状分布或 零星分布。 以大果白刺灌木林占优势, 多集中连片,部分成斑块状 分布。 天地资源 种类和数量高,自然控制力强。 种类和数量较多,有一定自然控 制力。 天地资源种类和数量较白刺 灌木林的

    16、平均值低,自然控 制力差。 DB63/T 12302013 15 C C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踏查记录表 表 D.1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踏查记录表 调查地点: 县 乡镇(林道) 村(道路) 样地 踏查地块面积(公顷) : 踏查代表面积(公顷) :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调查人: 踏查 项目 踏查内容 天气 晴 阴 雨 温度() : 湿度: 植 被 情 况 树种: 树况:平均基径(厘米) : 平均树高(米) : 平均树冠幅: 调查:每个样方被害叶片总数: 幼虫数: 叶片被害虫率( %) : 都 兰 (灰) 钝 蛾 斑 螟 调查虫态: 平均虫口密度(头 /平

    17、方米树冠) : 发生程度: 立 地 条 件 海拔(米) : 地理位置:北纬, 东经, 植物群落优势种: 伴生种类: 白刺盖度: 是 否 新 扩 散 是 否 防 治 情 况 物候 备注 DB63/T 12302013 16 D D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标准地调查表 表 E.1 标准地调查表 标准地号 地点 海拔(米) 经度 E 纬度 N 地形、坡向 坡度 植被群落组成 优势植物种类 被害叶片数/样方 叶片总数/样方 平均叶片总数/样方 虫口密度(头/平方米) 平均虫口密度(头/平方米) 平均叶片被害率(%) 防治时间 防治方法 其它 备注 调查人: 调查时间: DB63/T 123020

    18、13 17 E E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推荐使用的生物药剂、仿生型药剂、植物源杀虫剂及其参考用量 F.1 推荐使用的生物药剂及其参考用量 表 F.1 推荐使用的生物药剂及其参考用量表 药剂商品名称 成分 剂型 参考用量 使用浓度 苏云金杆菌 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 可湿性粉剂 750 克/公顷900 克/公顷 兑水稀释 1000 倍 类产碱生防剂 类产碱假单胞菌,200 亿个活菌/毫升 悬浮剂 750ml/公顷900ml/公顷 兑水稀释 1000 倍 草毒蛾生防剂 草原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200 亿个活菌/毫升 悬浮剂 750ml/公顷900ml/公顷 兑水稀释 1000 倍

    19、 6%乙基多杀菌素 多杀菌素 悬浮剂 600 ml/公顷900ml/公顷 兑水稀释 1000 倍 F.2 推荐使用的仿生物药剂及其参考用量 表 F.2 推荐使用的仿生物药剂及其参考用量表 药剂商品名称 成分 剂型 参考用量 使用浓度 1.8% 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 乳油 常量喷雾或超低量喷雾, 300ml/公顷 450ml/公顷 兑水稀释 20003000 倍 2% 齐螨素 阿维菌素 乳油 常量喷雾 300ml/公顷 450ml/公顷 兑水稀释 20003000 倍 0.9% 虫螨克 阿维菌素 乳油 常量喷雾 400ml/公顷 750ml/公顷 兑水稀释 10002000 倍 25% 敌灭灵 灭

    20、幼脲号 胶悬剂 常量喷雾 750ml/公顷 1000ml/公顷,超低量喷雾 300ml/公顷 600ml/公顷 兑水稀释 8001000 倍 20% 除虫脲 灭幼脲号 胶悬剂 常量喷雾 750ml/公顷 1000ml/公顷,超低量喷雾 300ml/公顷 600ml/公顷 兑水稀释 8001000 倍 DB63/T 12302013 18 F.3 推荐使用的植物源杀虫剂及其参考用量 表 F.3 推荐使用的植物源杀虫剂及其参考用量表 药剂商品名称 成分 剂型 参考用量 使用浓度 1.5%除虫菊素 除虫菊酯 水乳剂 常量喷雾 800ml/公顷 1000ml/公顷 兑水稀释 8001000 倍 1.8

    21、%除虫菊素 苦参碱 除虫菊酯+苦 参碱 水乳剂 常量喷雾 800ml/公顷 1000ml/公顷 兑水稀释 8001000 倍 28木烟碱 木烟碱 微囊悬浮剂 常量喷雾 950ml/公顷 1100ml/公顷, 超低量喷雾 400ml/公顷 800ml/公顷 兑水稀释 7001000 倍 1.2% 烟参碱 烟碱+苦参碱 乳油 常量喷雾 800ml/公顷 1000ml/公顷, 超低量喷雾 200ml/公顷 400ml/公顷 兑水稀释 8001000 倍 1% 杀确爽 苦参碱 可溶性液剂 常量喷雾 800ml/公顷 1000ml/公顷, 超低量喷雾 200ml/公顷 400ml/公顷 兑水稀释 800

    22、1000 倍 20%鱼藤酮 鱼藤酮 水乳剂 常量喷雾 800ml/公顷 1000ml/公顷 兑水稀释 8001000 倍 20%印楝素 印楝素 水乳剂 常量喷雾 800ml/公顷 1000ml/公顷 兑水稀释 8001000 倍 0.5%藜芦碱 藜芦碱、 烟碱混合物 可溶性液剂 常量喷雾 1000ml/公顷 1500ml/公顷 兑水稀释 500800 倍 DB63/T 12302013 19 F F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推荐使用的化学杀虫剂及其参考用量 表 G.1 推荐使用的化学杀虫剂及其参考用量表 药剂商品名称 成分 剂型 参考用量 使用浓度 2.5% 敌杀死 溴氰菊酯 乳油 常量喷

    23、雾或超低量喷雾, 200ml/公顷 400ml/公顷 兑水稀释 4000 倍 10% 高效氟氯氰菊酯 氟氯氰菊酯 乳油 常量喷雾或超低量喷雾, 370ml/公顷 750ml/公顷 兑水稀释 1000-2000 倍 25% 黑光灯 丙溴磷 乳油 常量喷雾或超低量喷雾, 300ml/公顷 400ml/公顷 兑水稀释 2000 倍 5% 速杀星 高氯 吡虫啉 乳油 常量喷雾或超低量喷雾, 300ml/公顷 400ml/公顷 兑水稀释 2000 倍 48% 乐斯本 氯吡硫磷 乳油 常量喷雾或超低量喷雾, 300ml/公顷 600ml/公顷 兑水稀释 1000-2000 倍 4.5% 氯氰菊酯 氯氰菊酯 乳油 常量喷雾或超低量喷雾, 300ml/公顷 400ml/公顷 兑水稀释 2000 倍 3% 高效氯氰菊酯 氯氰菊酯 乳油 常量喷雾或超低量喷雾, 300ml/公顷 400ml/公顷 兑水稀释 2000 倍 20%氯虫苯甲酰胺 氯虫苯甲酰胺 乳油 常量喷雾, 300ml/公顷 400ml/公顷 兑水稀释 2000 倍 _


    注意事项

    本文(DB63 T 1230-2013 都兰钝额斑螟、灰钝额斑螟防治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syndromehi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